褚明

江苏省人民医院

擅长:房颤、心动过缓、心动过速、高血压、冠心病、早博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房颤、心动过缓、心动过速、高血压、冠心病、早博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胸外心脏按压有效指标

    胸外心脏按压有效的指标包括可触及大动脉搏动,此时心脏能泵血使施救者摸到颈动脉、股动脉等搏动;面色、口唇等色泽改善,循环恢复后其色泽会由苍白或发绀转为红润、粉红;可测得血压,代表循环功能有恢复;自主呼吸出现,意味着呼吸功能开始恢复,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且需结合具体情况观察。 一、可触及大动脉搏动 意义:大动脉搏动的出现是胸外心脏按压有效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可触及的大动脉包括颈动脉、股动脉等。当心脏按压有效时,心脏能够泵血,血液通过大动脉传导,使得施救者能够触摸到搏动。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颈动脉是儿童较常触及的大动脉,股动脉在成人等人群中也较易触及。例如,在心肺复苏操作中,施救者通过定期触摸患者颈动脉来判断胸外心脏按压是否有效,若能触及明显的颈动脉搏动,说明心脏按压已产生一定效果,能够部分恢复血液循环。 二、面色、口唇等色泽改善 意义:胸外心脏按压有效时,随着血液循环的恢复,机体的氧供得到改善,患者的面色、口唇等部位的色泽会逐渐发生变化。正常情况下,面色应该是红润的,口唇颜色应该是粉红的。当患者处于心脏骤停状态时,面色会苍白甚至发绀,口唇也会呈现苍白或发绀色。而经过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后,血液循环改善,氧合血液能够输送到外周组织,面色会逐渐转为红润,口唇颜色也会逐渐恢复粉红。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比如本身有贫血病史的患者,在胸外心脏按压有效时,其面色改善可能相对不那么明显,但口唇色泽的改善仍具有一定提示意义。儿童的面色和口唇色泽变化也能反映循环情况,儿童皮肤相对较薄,面色和口唇色泽的变化更容易观察,若胸外心脏按压有效,儿童苍白或发绀的面色会逐渐转红,口唇颜色也会恢复正常。 三、可测得血压 意义:能够测得血压是胸外心脏按压有效的较为客观的指标之一。当血压出现时,说明心脏按压已经使血管内有足够的压力,能够维持一定的血压水平,代表着循环功能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血压的正常范围不同。成人收缩压一般应维持在60mmHg以上,舒张压也有相应的范围;儿童的血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婴儿期收缩压约为70-90mmHg,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正常血压范围。在胸外心脏按压过程中,通过血压监测设备可以实时了解患者的血压情况,若能测得有效的血压值,说明胸外心脏按压起到了作用,血液循环得到了一定的维持,心脏泵血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在胸外心脏按压有效时,血压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回升,但要注意其基础血压情况,与患者平时的血压水平进行对比来综合判断。 四、自主呼吸出现 意义:自主呼吸的出现意味着患者的呼吸功能开始恢复,也是胸外心脏按压有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当胸外心脏按压使血液循环恢复后,氧供能够到达肺部,刺激呼吸中枢,患者可能会逐渐出现自主呼吸。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自主呼吸出现的情况有所不同。儿童的呼吸功能相对成人更易受到影响,在心肺复苏过程中,若胸外心脏按压有效,儿童可能会逐渐恢复自主呼吸,此时需要继续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等情况是否正常。对于有慢性呼吸系统病史的患者,在胸外心脏按压有效时,自主呼吸的恢复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要注意观察呼吸恢复过程中是否存在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因为这类患者可能本身呼吸功能就存在一定问题,自主呼吸恢复后仍需要密切监测呼吸状态。

    2025-10-09 13:55:14
  • 怎么防止高血压

    维持健康需从多方面入手,一是合理饮食,控钠盐摄入(每日5克以下)、增钾钙镁摄入;二是适量运动,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且坚持;三是控制体重,算BMI(18.5-23.9)并保持健康体重;四是戒烟限酒,吸烟者戒烟,限酒(男≤25克酒精、女≤15克酒精);五是心理调节,减轻精神压力(用冥想等)、保持良好心态。 一、合理饮食 1.控制钠盐摄入:每日钠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过多的钠盐摄入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升高血压。例如,减少咸菜、腌制品等高盐食品的食用。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由于肾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应严格控制钠盐摄入;老年人肾脏功能减退,对钠盐的代谢能力下降,也需格外注意。 2.增加钾、钙、镁摄入: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土豆、菠菜等,钾有助于促进钠的排出,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像牛奶、豆制品等,钙可以起到一定的降压作用;镁元素也对血压有调节作用,可从坚果、全麦食物中获取。不同性别在饮食上无本质差异,但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要额外关注钙的摄入以满足自身和胎儿需求。 二、适量运动 1.选择合适运动方式:有氧运动是不错的选择,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强度可通过心率来大致判断,中等强度运动时心率=(220-年龄)×60%-70%。运动能帮助控制体重,增强心血管功能。对于有病史的人群,如患有冠心病的患者,运动前需咨询医生,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避免运动诱发心绞痛等急性事件。 2.坚持规律运动:运动要长期坚持,形成习惯。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可根据自身情况安排运动时间,例如上班族可利用早晚时间进行简短运动,退休人员可安排较长时间的运动锻炼。 三、控制体重 1.计算体重指数(BMI):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正常范围为18.5~23.9。超重或肥胖人群应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来减轻体重。每减轻10%的体重,收缩压可降低5~20mmHg。儿童肥胖可能与不良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有关,家长应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老年人肥胖则需关注运动时的关节保护等问题。 2.保持健康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对于有家族高血压病史的人群,控制体重尤为重要,因为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四、戒烟限酒 1.戒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无论年龄大小,戒烟都能改善健康状况,降低血压。吸烟者应积极采取戒烟措施,如使用戒烟辅助工具、寻求专业帮助等。 2.限酒: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过量饮酒会使血压升高,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有饮酒习惯的人应严格控制饮酒量,老年人肝脏代谢功能下降,更要注意适量饮酒。 五、心理调节 1.减轻精神压力: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促使血压升高。可通过冥想、瑜伽、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不同年龄人群缓解压力的方式可有所不同,年轻人可选择更具活力的方式,老年人可选择相对舒缓的方式。例如,老年人可通过书法、下棋等活动放松身心。对于有心理疾病病史的人群,更要注重心理调节,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2.保持良好心态: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

    2025-10-09 13:54:24
  • 心力衰竭症状

    心力衰竭有多种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劳力性、端坐、夜间阵发性)、乏力疲倦运动耐力减低、体液潴留相关症状(水肿、腹胀食欲不振等)及其他症状(咳嗽咳痰咯血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部分症状需与其他疾病鉴别。 一、呼吸困难 劳力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因运动使回心血量增加,左心房压力升高,加重肺淤血。引起呼吸困难的运动量随心衰程度加重而减少。例如,轻度心衰患者可能仅在剧烈运动时出现呼吸困难,而重度心衰患者即使在日常轻体力活动,如步行、洗漱等情况下也会发生。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心衰时可能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不愿意参与原本喜欢的运动;老年患者可能更容易被忽视,常以乏力等非典型症状为主。 端坐呼吸:肺淤血达到一定程度时,患者不能平卧,因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多且横膈上抬,呼吸更为困难,高枕卧位、半卧位甚至端坐时方可好转。严重心衰患者常被迫采取端坐位以减轻呼吸困难,这种体位可减少下肢静脉回流,降低肺淤血程度。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被迫取坐位,多于端坐休息后缓解。其发生机制可能与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加,使支气管收缩,小支气管痉挛;同时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加,肺淤血加重有关。在生活方式方面,若患者睡前摄入较多液体,可能诱发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二、乏力、疲倦、运动耐力减低 这是由于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及代偿性心率加快所致的表现。不同性别患者可能有不同的感受,一般来说,男性可能更易察觉到自身活动能力较前下降,女性可能因其他症状如呼吸困难等更突出而相对较早发现活动耐力降低。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本身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出现乏力、疲倦等症状时更应警惕心衰的可能,因为原本冠心病导致的心肌缺血可能因心衰进一步加重心肌缺氧,从而使乏力等症状更明显。 三、体液潴留相关症状 水肿:右心衰竭较明显的体征。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位,呈对称性、凹陷性。起床活动者,水肿先出现于下肢,长期卧床者以腰骶部明显。严重心衰患者可出现全身水肿,包括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胸腔积液以双侧多见,也可单侧,如为单侧则往往以右侧更为常见,其发生机制主要是体循环静脉压和肺静脉压同时升高,使胸膜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导致胸腔积液形成。在儿童心衰中,水肿可能表现为眼睑、面部等部位的水肿,需与其他疾病引起的水肿相鉴别;老年患者由于常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水肿可能与肝肾功能不全等因素相互影响,增加诊断难度。 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是右心衰竭胃肠淤血所致。胃肠道及肝脏淤血引起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是右心衰常见的表现。不同年龄人群对这些症状的敏感度不同,儿童可能因无法准确表达而表现为喂养困难、拒食等;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消化系统疾病,需要仔细鉴别是心衰引起的胃肠淤血还是本身消化系统疾病导致的症状。 四、其他症状 咳嗽、咳痰、咯血:咳嗽、咳痰是肺泡和支气管黏膜淤血所致,开始常于夜间发生,坐位或立位时咳嗽可减轻,白色浆液性泡沫状痰为其特点。偶可见痰中带血丝。长期慢性肺淤血肺静脉压力升高,导致肺循环和支气管血液循环之间形成侧支,在支气管黏膜下形成扩张的血管,此种血管一旦破裂可引起大咯血。对于有吸烟史的患者,咳嗽症状可能更容易被忽视,而咯血症状需高度警惕心衰相关可能。

    2025-10-09 13:53:30
  • 血压的正确测量方法

    测量血压需先进行环境、休息、姿势准备,选择合适血压计并准备好,具体测量时要正确佩戴袖带、放置听诊器、充气测量,特殊人群测量有各自注意事项,包括儿童、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等。 一、测量前准备 1.环境要求:测量血压时应在安静、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进行,避免在嘈杂、过冷或过热的环境下测量,因为外界环境因素可能会影响血压值的准确性,例如嘈杂环境可能导致受测者精神紧张,进而影响血压。 2.休息要求:测量前30分钟内应避免剧烈运动、吸烟、饮酒或喝咖啡等,因为这些因素会对血压产生影响。如剧烈运动后血压可能会暂时性升高,吸烟、饮酒、喝咖啡等也会引起血压的波动,从而干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姿势要求:测量时受测者应静坐或平卧,双脚平放于地面,腿部不要交叉,手臂应放在与心脏同一水平位置,一般是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上臂裸露并与心脏处于同一高度,这样能保证血压测量的准确性,若手臂位置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血压值的读数。 二、血压计的选择与准备 1.血压计类型:常用的血压计有水银血压计、电子血压计等。水银血压计测量相对准确,但需要专业人员操作且有汞污染风险;电子血压计使用方便,近年来也逐渐普及,选择经过正规认证的电子血压计,其测量误差应在允许范围内。 2.血压计准备:使用水银血压计时,要检查水银柱是否在零位,袖带是否完好无损;使用电子血压计时,要检查电池电量是否充足,袖带是否合适。袖带的大小要适合受测者的上臂周径,一般袖带的宽度应能覆盖上臂的2/3,袖带的长度应能包裹上臂一周,过小的袖带会导致测得的血压值偏高,过大的袖带会导致测得的血压值偏低。 三、具体测量步骤 1.佩戴袖带:将袖带平整地缠绕在上臂中部,袖带下缘应距肘窝2-3厘米,松紧以能插入1-2指为宜,过松会有漏气现象,导致测量值偏低;过紧会压迫血管,导致测量值偏高。 2.放置听诊器:将听诊器的胸件放在肘窝上方的肱动脉搏动处,注意不要将胸件塞在袖带下方,要能清晰听到肱动脉的搏动声。 3.充气测量:快速充气,使水银柱上升到袖带阻断动脉搏动声后再升高20-30mmHg,然后缓慢放气,放气速度以每秒2-3mmHg为宜,同时仔细听取听诊器中传来的声音,当听到第一声搏动音时的水银柱读数即为收缩压,当搏动音消失时的水银柱读数即为舒张压。对于电子血压计,按照其操作说明进行操作,一般会自动显示收缩压、舒张压和脉搏值等。 四、特殊人群测量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测量血压时应选择合适大小的袖带,一般儿童袖带的宽度为上臂周径的1/2-2/3。测量时儿童应保持安静,避免哭闹,因为哭闹会使血压升高,影响测量结果。 2.老年人:老年人血管弹性差,测量时应注意动作轻柔,充气不要过快过猛。同时,老年人可能存在血压波动较大的情况,建议在不同时间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在测量前应按照日常的服药情况等保持正常状态,并且在测量时应尽量保持情绪稳定,因为情绪激动可能会导致血压的大幅波动,影响对血压控制情况的准确判断。 4.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测量血压时同样要遵循上述一般测量原则,由于糖尿病可能会合并血管病变等情况,更需要准确测量血压来评估病情,且要注意测量时的环境和姿势等因素对血压的影响。

    2025-10-09 13:52:49
  • 为什么喝完酒第二天心脏难受

    酒精对心血管系统有多方面不良影响,包括使血管扩张增加心脏负担、直接影响心肌细胞功能,刺激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致心率血压变化,诱发心律失常,还会引起脱水与电解质紊乱加重心脏不适,不同人群受影响程度有差异,老年人等更易受不良影响。 一、酒精对心血管系统的直接影响 (一)血管方面 酒精进入人体后会被肝脏代谢,其中的乙醇会转化为乙醛,乙醛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可能导致外周血管扩张,此时为了维持血压稳定,心脏需要更努力地泵血,增加心脏负担。例如有研究发现,短时间内大量饮酒后,外周血管阻力会明显降低,心脏输出量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增加,长期来看这种不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会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年轻人血管弹性相对较好,可能短时间内耐受,但长期大量饮酒同样会逐步损害血管和心脏;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酒精引起的血管扩张可能更易导致血压波动,进而加重心脏负担。 (二)心肌方面 酒精会直接影响心肌细胞的功能。它可能干扰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心肌细胞需要能量来维持正常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酒精会影响心肌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TP)的产生,使心肌收缩力减弱或不协调。而且,乙醛等代谢产物对心肌细胞有毒性作用,会损伤心肌细胞,长期可能导致心肌病变,如心肌病等。在性别差异上,目前虽无明显性别特异性的直接证据表明酒精对心肌影响有本质不同,但女性一般体液量相对较少,同等量饮酒后血液中酒精浓度可能相对较高,对心肌的影响可能在相同饮酒量下相对更明显。 二、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饮酒后,酒精会刺激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使其大量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物质。这些物质会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血压升高。例如,研究显示,饮酒后人体血液中的儿茶酚胺水平显著升高,心率可较基础状态提高20-30次/分钟甚至更高。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如本身就有冠心病的患者,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会增加心肌的耗氧量,而原本狭窄的冠状动脉可能无法充分供应足够的血液,从而引发心绞痛等心脏不适症状。老年人本身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减退,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后引起的心率、血压波动更难自行调节,风险相对更高。 三、诱发心律失常 酒精可能诱发各种心律失常,如早搏、心房颤动等。酒精会干扰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改变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例如,有研究表明,大量饮酒后心电图检查发现早搏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对于患有心脏传导系统疾病的人群,如存在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酒精更容易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悸、头晕甚至黑矇等心脏难受的表现。年轻人如果本身心脏电生理系统相对正常,偶尔一次大量饮酒可能诱发心律失常,但一般可自行恢复,而有基础心脏电生理异常的人群则更易出现持续或严重的心律失常。 四、脱水与电解质紊乱 饮酒后,酒精具有利尿作用,会导致人体脱水,同时还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如钾、镁等电解质的丢失。脱水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脏泵血阻力增大,而电解质紊乱会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稳定性,容易引发心脏难受的症状。老年人由于肾功能相对减退,对酒精利尿作用更敏感,更容易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从而加重心脏的负担和不适。例如,大量饮酒后出现口渴、尿量增多,若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就可能出现心脏相关的不适表现。

    2025-10-09 13:51:4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