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明

江苏省人民医院

擅长:房颤、心动过缓、心动过速、高血压、冠心病、早博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房颤、心动过缓、心动过速、高血压、冠心病、早博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心脏黏液瘤是怎么回事

    心脏黏液瘤是原发于心腔内最多见的真性肿瘤,发病与遗传等有关,各年龄段可发病,女性略多。有全身及血流障碍表现,超声心动图等可诊断,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切除后多数预后好,少数可复发,儿童和老年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临床表现 全身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发热、贫血、血沉增快、乏力、消瘦等非特异性症状,这是因为肿瘤组织可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 血流障碍表现:瘤体阻塞房室瓣口时,可导致类似二尖瓣或三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的症状,如呼吸困难、心悸、乏力、水肿等。例如,瘤体阻塞二尖瓣口时,患者会出现类似二尖瓣狭窄的呼吸困难等表现,活动后加重。 诊断方法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脏黏液瘤的重要无创检查方法,可直接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及活动情况等。能清晰看到心腔内有云雾状光团的异常回声反射,且随心脏舒缩活动有规律地运动。 心血管造影:可显示肿瘤的部位和大小,有助于明确诊断,但属于有创检查,目前应用相对超声心动图减少。 磁共振成像(MRI):对心脏黏液瘤的诊断也有较高价值,能更准确地显示肿瘤与心脏结构的关系。 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是心脏黏液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切除肿瘤。手术多采用体外循环下切除肿瘤,需完整切除肿瘤及附着的内膜,以防止复发。手术时机很关键,对于有症状的患者应尽快手术,以缓解症状,避免瘤体脱落导致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预后情况 心脏黏液瘤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多数患者可恢复正常生活。但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肿瘤复发,复发后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治疗。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肿瘤是否完整切除、患者的全身状况等。如果肿瘤切除不彻底,复发风险较高;患者本身合并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时,预后相对较差。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患心脏黏液瘤时,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风险相对成人可能更高,需要更精细的手术操作和术后护理。术后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心脏功能恢复情况,因为手术可能对儿童的心脏功能和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要定期进行心脏超声等检查随访。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手术前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控制基础疾病,以降低手术风险。术后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因为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慢,且心肺功能可能较差。

    2025-10-09 11:43:50
  • 心脏ct可以看到肺吗

    心脏CT检查时能看到肺,不同人群(儿童、成年人、老年人)进行心脏CT检查时对肺的观察有不同需注意情况,吸烟人群、长期接触粉尘人群在心脏CT看到肺时可辅助评估相关影响,有肺部基础病史和无肺部病史人群通过心脏CT看到肺分别有不同作用,心脏CT扫描范围含胸腔部分结构能观察肺组织形态学等信息。 不同人群的相关情况 儿童:儿童进行心脏CT检查时,同样可以看到肺,但需要特别注意辐射剂量的问题,因为儿童对辐射相对更敏感,在进行检查前需要严格评估检查的必要性,并采取合适的辐射防护措施,以尽量减少辐射对儿童生长发育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 成年人:成年人进行心脏CT检查时,肺部观察相对较常规,只要按照检查规范进行操作,一般能清晰显示肺部相关结构,但如果患者存在肥胖等情况,可能会对肺部显示的清晰度有一定影响,需要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扫描参数等。 老年人:老年人进行心脏CT检查时,也能看到肺,不过老年人可能合并有肺部基础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在通过心脏CT观察肺时,要结合其基础病史来综合判断肺部情况与心脏情况之间的关联等。 结合生活方式的影响 吸烟人群:吸烟人群肺部可能存在一些病理性改变,在心脏CT上可能会观察到肺纹理增粗、紊乱等情况,而通过心脏CT对肺的观察,可以辅助医生评估吸烟对肺部和心脏等相关器官的综合影响,比如是否存在吸烟相关的肺部病变同时合并心脏问题等。 长期接触粉尘人群:长期接触粉尘的人群,肺部可能会有粉尘沉积等情况,心脏CT检查时也能够发现肺部相应的异常改变,有助于医生了解肺部因职业等生活方式因素导致的病变情况,进而更好地评估整体健康状况以及心脏与肺部的关联。 病史相关影响 有肺部基础病史人群:如果患者本身有肺部病史,如既往有肺炎、肺结核等病史,在心脏CT检查看到肺时,能够更清晰地观察肺部病灶的恢复情况、是否有复发迹象等,同时也可以结合心脏情况进行综合判断,比如肺部病变是否影响心脏功能,或者心脏问题是否与肺部病史存在相互影响等。 无肺部病史人群:对于没有肺部病史的人群,心脏CT看到肺主要是为了排除肺部是否存在潜在的病变,以便全面评估身体状况,因为一些肺部病变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心脏功能等,通过心脏CT对肺的观察可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2025-10-09 11:42:48
  • 勺型血压什么人群多见

    正常人群中勺型血压多见,高血压人群中部分也有勺型血压特点,一般高血压患者、老年高血压患者有相应情况,特殊人群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人群、肥胖人群中勺型血压情况需关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管理更严,肥胖人群勺型血压有个体差异且是高血压重要危险因素需关注其血压昼夜节律及心血管健康。 高血压人群中部分也呈现勺型血压特点 一般高血压患者:许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呈现勺型特点,即白天血压升高,夜间血压下降,夜间血压较白天降低约10%-20%。这部分患者的血压节律与正常人群有相似之处,但整体血压水平高于正常范围。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内分泌调节等因素有关。例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可能影响血管的舒缩功能,进而影响血压的昼夜节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紊乱也可能参与其中。 老年高血压人群:老年高血压患者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呈现勺型血压。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减退,但仍可能保持一定的血压昼夜节律。不过,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血管顺应性下降等因素,血压波动相对较大,但勺型特点仍较为常见。其血压昼夜节律的维持可能与相对稳定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以及血管的部分代偿功能有关,但随着年龄进一步增长,这种节律可能会逐渐减弱。 特殊人群中勺型血压的情况需关注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人群: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中,部分也呈现勺型血压。糖尿病会影响血管内皮功能、神经病变等,进而可能影响血压的昼夜节律。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状态可能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使血管的舒缩功能失调,但是部分患者仍可维持勺型血压特点。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需要更加严格,因为糖尿病本身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血压的异常节律也可能进一步加重靶器官损害。 肥胖人群:肥胖人群中勺型血压的情况存在个体差异。肥胖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影响血压的昼夜节律,如肥胖导致的胰岛素抵抗、交感神经活性增加等。部分肥胖患者可能仍保持勺型血压,但肥胖本身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人群发生高血压以及出现异常血压节律的风险较高。肥胖患者由于体内脂肪堆积,尤其是内脏脂肪堆积,会影响内分泌和代谢功能,进而影响血压的调节机制,需要密切关注其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以及整体的心血管健康状况。

    2025-10-09 11:41:32
  • 高血压喝什么茶降血压

    绿茶含茶多酚可辅助降压但要注意饮用量和时间;菊花茶含有效成分能调节血管降外周阻力,女性高血压患者可适量饮用但胃部寒凉者需注意;罗布麻茶有辅助治疗作用但体质虚寒及有慢性病史者需咨询医生;杜仲茶含成分可调节血压但不能替代正规治疗,不同年龄患者饮用需据自身反应调整量。 一、绿茶 绿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等成分。研究表明,茶多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一定的辅助降压作用,例如它能够帮助扩张血管,使血管的弹性得到一定改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血压的控制。不过,绿茶中的咖啡因含量相对适中,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适量饮用绿茶可能是有益的,但要注意避免在睡前大量饮用,以免影响睡眠,而睡眠不佳可能会对血压产生不利影响。对于年轻的高血压患者,如果没有特殊的胃部疾病等情况,日常可以适量饮用绿茶来辅助调节血压;而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也要注意饮用的量和时间。 二、菊花茶 菊花具有一定的平肝明目等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菊花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对血管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有助于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进而对血压有一定的降低作用。一般来说,可以将菊花用开水冲泡后饮用。对于女性高血压患者,如果没有对菊花过敏等情况,日常饮用菊花茶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如果同时伴有胃部寒凉等情况,要注意饮用的温度等,避免过凉的菊花茶刺激胃部。 三、罗布麻茶 罗布麻茶对高血压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它含有多种有效成分,能够调节血压、软化血管等。临床研究显示,罗布麻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高血压患者改善血压状况。不过,罗布麻茶也不是适合所有高血压患者,比如一些体质虚寒的高血压患者,可能不太适合长期大量饮用罗布麻茶,因为它可能会加重虚寒的症状。对于有慢性病史的高血压患者,在饮用罗布麻茶之前最好咨询医生的意见。 四、杜仲茶 杜仲茶中含有的杜仲胶等成分具有调节血压的作用。研究发现,杜仲茶可以通过调节血管的紧张度等方式来影响血压。对于生活方式不太健康,比如有长期高盐饮食等情况的高血压患者,饮用杜仲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改善血压,但不能替代正规的降压治疗。同时,对于不同年龄的高血压患者,饮用杜仲茶时也需要根据自身的身体反应来调整量,比如年轻的高血压患者如果生活方式改变后饮用杜仲茶,要注意观察血压的变化情况。

    2025-10-09 11:40:40
  •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特征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特征包括:成人QRS波群时限≥0.12秒,V、V导联呈宽大平顶或有切迹R波且前无q波,V、V导联呈宽阔QS波或rS波且S波宽大,ST段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不同年龄人群有相应特点及儿童在特殊情况下可能有差异。 1.QRS波群时限 成人QRS波群时限通常大于等于0.12秒。这是因为左束支传导阻滞时,激动从右束支下传心室,再通过心室肌缓慢传导到左心室,导致心室除极时间延长。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的心肌传导特性与成人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QRS波群时限延长这一特征依然存在,只是在儿童中的具体数值可能与成人有差异,但基本大于正常范围(正常成人QRS波群时限一般小于0.12秒)。 2.QRS波群形态 V、V导联:呈宽大、平顶或有切迹的R波,其前无q波。因为左心室除极延迟,主要表现为宽大的R波。在儿童中,由于心肌发育尚未完全成熟,V、V导联的QRS波群形态可能在细节上与成人有差异,但宽大的R波伴平顶或切迹的特征依然存在。 V、V导联:呈宽阔的QS波或rS波,S波宽大。这是因为左心室除极方向与正常相反,右心室先除极,左心室除极时向右心室方向,导致V、V导联表现为QS波或rS波且S波宽大。在特殊人群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儿童中,可能会因为基础心脏结构的异常而使V、V导联的QRS波群形态有所不同,但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基本形态特征还是存在的。 3.ST-T改变 ST段:ST段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例如,V、V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上,ST段则向下;V、V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下,ST段则向上。这种ST-T改变是继发于心室除极顺序异常的复极改变。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这种ST-T改变的机制是相同的,但在儿童中,由于心肌的生理特性,ST-T改变的程度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结合具体的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T波: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如V、V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上,T波向下;V、V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下,T波向上。在有基础心脏疾病的儿童中,T波的改变可能会更加明显或出现其他异常变化,需要密切关注。

    2025-10-09 11:39:5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