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明

江苏省人民医院

擅长:房颤、心动过缓、心动过速、高血压、冠心病、早博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房颤、心动过缓、心动过速、高血压、冠心病、早博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儿童心率快是什么原因

    儿童心率快的原因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原因有年龄因素(儿童年龄越小心率越快)、运动或情绪激动(运动后或情绪激动时心率加快);病理性原因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呼吸系统疾病(严重肺炎、哮喘持续状态致缺氧引起心率快)、感染性疾病(病原体毒素影响心脏致心率快)、内分泌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致心率快)、其他(严重贫血致组织缺氧通过加快心率代偿)。 运动或情绪激动:儿童在剧烈运动后,比如奔跑、玩耍后,或者处于紧张、兴奋等情绪状态时,心率会加快。运动时身体的肌肉需要更多的能量,呼吸加快,心脏需要更努力地工作来输送血液,从而导致心率增快;情绪激动时,体内会分泌一些激素,也会影响心率。 病理性原因 心血管系统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等。由于心脏结构异常,血液分流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心脏需要更快的跳动来维持血液循环,从而出现心率快的情况。患儿可能还伴有口唇青紫、生长发育迟缓等表现。 心肌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如柯萨奇病毒等。病毒侵犯心肌,导致心肌细胞受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受到影响,心率会加快。患儿可能有乏力、面色苍白、胸闷等症状。 呼吸系统疾病:严重的肺炎、哮喘持续状态等呼吸系统疾病可导致儿童缺氧,机体为了代偿缺氧状态,会反射性地引起心率加快。例如肺炎患儿,肺部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血氧含量降低,刺激交感神经,使心率增快。 感染性疾病:各种细菌、病毒等引起的全身性感染,如脓毒症、败血症等,病原体释放的毒素会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率加快。患儿往往伴有发热、精神萎靡等全身感染症状。 内分泌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亢进,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出现心率加快的情况。儿童可能还会有食欲亢进、消瘦、烦躁等表现。 其他:严重的贫血患儿,由于血液携氧能力下降,身体组织缺氧,心脏需要通过加快心率来提高心输出量,以满足组织对氧气的需求,从而出现心率快。

    2025-10-09 11:01:28
  • 冠心病分为五种类型是什么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分为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缺血性心肌病型、猝死型五种类型。隐匿型无自觉症状但有心肌缺血表现,各年龄段可发病,男性稍高,不良生活方式及有基础病史者风险高;心绞痛型发作性胸痛,体力活动等诱发,休息等可缓解,各年龄可发病,相关人群易出现;心肌梗死型有剧烈持久胸痛等表现,各年龄可发病,相关人群风险高;缺血性心肌病型表现为心脏扩大等,年龄较大者易患,相关人群发病风险增加;猝死型因冠状动脉血流减少等致心室颤动等致突然死亡,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相关人群风险高。 心绞痛型冠心病:典型表现为发作性胸痛,多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食等情况下诱发,疼痛部位主要在胸骨后,可放射至心前区、左肩、左臂等部位,一般持续数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酯类药物后可缓解。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引起。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男性与女性发病情况有差异,生活方式不健康以及有基础病史的人群更易出现。 心肌梗死型冠心病: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患者会出现剧烈而持久的胸痛,休息和含服硝酸酯类药物不能缓解,还可能伴有发热、白细胞增多、血沉加快等全身症状以及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等表现。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病,男性女性都有,有基础病史、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风险更高。 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主要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是由于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纤维化,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年龄较大的人群相对更易发生,男性女性均可患病,有基础病史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发病风险增加。 猝死型冠心病: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状动脉血流供应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心肌缺血,引起心室颤动等严重心律失常而突然死亡。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相对可能有一定的发病特点,生活方式不健康、有基础病史的人群风险较高。

    2025-10-09 11:00:22
  • 高血压病联合用药

    高血压病联合用药常见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钙通道阻滞剂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与噻嗪类利尿剂联合等方案,选择需综合血压水平、合并症等因素,老年人联合用药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及降压不宜过快过低,妊娠期联合用药需优先选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有肾脏疾病的联合用药要密切关注肾功能变化。 一、高血压病联合用药的常见方案 高血压病联合用药常见的药物组合有多种,例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钙通道阻滞剂(CCB)联合,ACEI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发挥降压作用,CCB能阻滞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从而扩张血管降压,二者联合可增强降压效果且机制互补;再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与噻嗪类利尿剂联合,ARB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结合,噻嗪类利尿剂通过排钠减少血容量降压,二者联用能协同降压并减少利尿剂引起的电解质紊乱风险。 二、高血压病联合用药的选择原则 高血压病联合用药需综合多方面因素选择。首先要依据患者血压水平,对于中重度高血压常需联合用药来更好地控制血压;还要考虑患者合并症,若患者合并糖尿病,可选择具有保护肾脏作用的ACEI/ARB联合其他降压药;若患者合并冠心病,可选用对心脏有保护作用的药物联合,以兼顾降压与对合并疾病的保护。 三、特殊人群高血压联合用药注意事项 老年人:由于老年人脏器功能减退,联合用药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及降压不宜过快过低,应避免选用可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过量联用,需谨慎评估药物对老年人各脏器功能的影响。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联合用药需格外谨慎,应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避免使用可能致畸的药物组合,需在医生严格指导下权衡降压效果与对胎儿的安全性来选择合适的联合用药方案。 有肾脏疾病的患者:联合用药时要密切关注肾功能变化,避免使用加重肾脏负担的肾毒性药物联用,需根据患者肾功能情况精准选择降压药物组合,确保在降压的同时不进一步损害肾脏功能。

    2025-10-09 10:59:21
  • 血压多高算高

    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正常范围为收缩压90-139mmHg且舒张压60-89mmHg,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一次测量高不能判定,需非同日多次测;老年人65岁及以上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50mmHg且舒张压<90mmHg也可诊断,注意舒张压不宜过低;儿童青少年有专门参考值,超同年龄性别正常儿童95百分位数需考虑;妊娠期女性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考虑妊娠期高血压,需密切监测。 高血压的界定: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则为高血压。需注意的是,血压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情绪激动、运动等,一次测量血压升高不能直接判定为高血压,通常需要非同日多次测量血压后才能明确诊断。 不同人群血压标准的特殊情况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收缩压升高较为常见,一般来说65岁及以上老年人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若收缩压≥150mmHg且舒张压<90mmHg也可诊断为高血压,同时要关注舒张压不宜过低,因为过低可能影响重要脏器灌注。 儿童和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的血压标准与成年人不同,会根据年龄、身高、性别等因素有相应的参考范围,一般通过专门的儿童血压参考值来判断,若血压超过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血压的95百分位数则需考虑高血压可能,儿童高血压多与遗传、肥胖、不良生活方式等有关,肥胖儿童患高血压的风险明显增加。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血压有特殊变化,在妊娠期前三个月血压与非妊娠期相似,妊娠中晚期血压可能会有所变化,一般来说妊娠期女性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考虑妊娠期高血压,需要密切监测,因为妊娠期高血压可能会对母婴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导致孕妇出现子痫等严重并发症,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等。

    2025-10-09 10:58:09
  • 心梗后背痛的位置

    心梗后背痛位置不固定,多为牵涉痛,与肌肉劳损、颈椎病导致的后背痛有区别,不同人群心梗后背痛特点有差异,出现疑似情况应立即停止活动、休息、吸氧并尽快送医检查救治。 与其他原因导致后背痛的区别 肌肉劳损导致的后背痛:肌肉劳损引起的后背痛多与特定的姿势、活动相关,比如长期伏案工作、过度劳累后出现的后背痛,疼痛部位相对较局限,多在局部肌肉附着点附近,通过休息、局部按摩等处理后症状可较快缓解,与心梗后背痛的牵涉性、难以通过简单休息快速缓解等特点不同。 颈椎病导致的后背痛:颈椎病引起的后背痛常伴有颈部的不适、上肢的麻木、无力等症状,疼痛多与颈部的姿势变化有关,如颈部屈伸、旋转时疼痛可能加重或诱发,与心梗后背痛的疼痛性质、放射范围等有明显差异。 不同人群心梗后背痛的特点差异 老年人:老年人对疼痛的感知可能不典型,心梗后背痛可能表现得相对较隐匿,除了后背痛外,可能同时伴有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不典型症状,而且老年人基础疾病多,容易掩盖心梗的表现,需要更加警惕。 女性:女性心梗患者的症状有时可能与男性不同,后背痛在女性心梗患者中出现时,可能更容易被忽视为一般的背痛等情况,因为女性心梗的不典型症状相对更多见,如恶心、呕吐、乏力等伴随症状可能更突出,而单纯后背痛容易被当作其他非心脏原因的问题。 有基础病史人群:比如本身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当再次出现后背痛时,要高度怀疑心梗复发的可能,因为这类人群本身心脏存在基础病变,后背痛更可能与心脏缺血相关;而没有基础病史的人出现后背痛,心梗导致的可能性相对较低,但也不能完全排除,需要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出现心梗后背痛时的紧急处理建议 一旦出现疑似心梗后背痛的情况,无论年龄、性别等因素,都应立即停止活动,原地休息,有条件者立即吸氧,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以明确是否为心梗导致的后背痛,以便及时进行救治。

    2025-10-09 10:57:2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