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明

江苏省人民医院

擅长:房颤、心动过缓、心动过速、高血压、冠心病、早博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房颤、心动过缓、心动过速、高血压、冠心病、早博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心脏的前后负荷指什么

    前负荷是心肌收缩前遇到的阻力即容量负荷,取决于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一定范围内其容积越大心肌收缩力越强,不同年龄人群前负荷调节能力等有差异;后负荷是心肌收缩后遇到的阻力即心室射血阻力,主要取决于动脉血压高低,动脉血压升高后负荷增大,长期后负荷增加会致心室肥厚等,不同年龄、性别及有高血压病史人群后负荷影响不同。 一、前负荷 前负荷是指心肌收缩之前所遇到的阻力或负荷,又称为容量负荷。它主要取决于心室舒张末期的充盈量,反映了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或压力。 具体机制:在一定范围内,心室舒张末期容积越大,心肌初长度越长,心肌收缩力越强。例如,静脉回心血量增多时,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增加,前负荷增大,心肌收缩前被拉长,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就会增强。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的心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其前负荷的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在一些疾病状态下,如先天性心脏病导致的血液分流,容易影响心室的前负荷;女性在妊娠期间,血容量增加,心脏的前负荷也会相应增加,需要关注心脏功能的变化;长期高强度运动的人群,心脏的前负荷可能会有一定的适应性变化,但过度运动可能会超出心脏的代偿能力。 二、后负荷 后负荷是指心肌收缩之后所遇到的阻力或负荷,也就是心室射血时遇到的阻力,主要取决于动脉血压的高低。 具体机制:动脉血压升高时,后负荷增大,心室射血阻力增加,心室肌需要加强收缩才能将血液泵出,长期的后负荷增加会导致心室肥厚等代偿性改变。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的血管弹性降低,动脉血压相对较高,后负荷更容易增大;男性和女性在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差异上,男性在一些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上可能与后负荷的关系有不同的表现;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其动脉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后负荷持续增大,会对心脏功能产生不良影响,需要积极控制血压来减轻后负荷对心脏的损害。

    2025-10-09 10:46:21
  • 高血压可以吃阿胶吗

    高血压患者能否吃阿胶需综合多方面情况来看,要考虑血压控制情况、是否伴有其他疾病、个体差异等,像血压控制稳定与否、是否伴糖尿病或高黏血症、老年或特殊生理期女性等特殊人群食用时都要谨慎评估,需结合自身具体病情等多因素综合考量。 阿胶主要由胶原蛋白及其部分水解产物组成,还含有多种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从一般的营养角度,适量食用阿胶能为人体补充一些营养物质。但对于高血压患者,不能简单判定能或不能吃,而是要考虑多个因素。 高血压患者食用阿胶的注意事项 血压控制情况:如果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较为稳定,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且没有其他特殊的并发症等情况,可在咨询医生后少量食用阿胶。但如果血压控制不佳,波动较大,此时不建议随意食用阿胶,因为食用阿胶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一些成分的作用影响血压的稳定。 是否伴有其他疾病:若高血压患者同时伴有糖尿病,由于阿胶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糖分等成分,食用后可能会对血糖产生影响,进而间接影响血压的控制,这种情况下食用阿胶需要更加谨慎,应在医生评估后决定。对于有高黏血症倾向的高血压患者,阿胶有一定的补血作用,但其可能会使血液黏稠度进一步增加,也需要权衡利弊后再考虑是否食用。 个体差异:不同高血压患者对阿胶的反应可能不同,有的患者食用后可能没有明显不适,而有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压波动等情况。所以高血压患者在考虑食用阿胶时,最好先咨询医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等综合判断是否适合食用阿胶以及食用的量等。 特殊人群方面,比如老年高血压患者,本身身体机能有所下降,在考虑食用阿胶时更要谨慎评估;女性高血压患者如果处于特殊生理期等情况,食用阿胶也需要特别留意对血压等的影响。总之,高血压患者能否吃阿胶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充分结合自身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考量。

    2025-10-09 10:45:06
  • 心脏搭桥手术原理

    心脏搭桥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外科手术,原理是获取自身血管建立新通路使血液绕过狭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血供,提及儿童、老年患者手术情况及性别、生活方式、其他病史对手术的影响。 1.血管获取 通常会从患者自身获取合适的血管,常用的有乳内动脉、大隐静脉等。乳内动脉的远期通畅率较高,大隐静脉则是比较常用的自体血管来源。比如,会切取一段患者自身的大隐静脉,将其近端与主动脉相连,远端与狭窄冠状动脉远端的血管分支相连;对于乳内动脉,会将其一端与主动脉吻合,另一端与相关的冠状动脉远端吻合。 2.重建血运 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严重狭窄为例,医生会把截取的血管一端吻合在主动脉上,另一端通过跨越狭窄部位,吻合到前降支狭窄远端的正常血管处,这样主动脉内的血液就可以通过新搭建的血管桥,流向因冠状动脉狭窄而供血不足的心肌区域,保证心肌能够得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缓解心绞痛等症状,改善心脏功能。 从年龄因素来看,儿童患者进行心脏搭桥手术相对较少,但如果有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等情况导致心肌缺血,也可能需要考虑。对于老年患者,手术风险相对更高,因为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手术前需要更充分地评估和准备,调整好基础疾病状态以降低手术风险。性别方面,一般没有绝对的性别差异影响手术原理,但在术后恢复等方面可能会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生活方式上,术前需要患者戒烟等,因为吸烟会影响血管的状态,不利于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术后也需要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维持血管桥的通畅。有其他病史的患者,如合并糖尿病,需要更好地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不利于伤口愈合和血管桥的通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需要稳定血压,使血压维持在合适范围,保证手术前后的血压稳定,减少手术相关风险。

    2025-10-09 10:43:46
  • 儿童心率正常范围

    儿童心率因年龄而异,新生儿120-140次/分钟、1岁内110-130次/分钟、2-3岁100-120次/分钟、4-7岁80-100次/分钟、8-14岁70-90次/分钟,年龄影响与心脏发育、代谢有关,运动、情绪会影响心率,患基础疾病儿童心率可能异常需定期监测。 年龄因素对心率的影响机制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脏发育程度不同,新陈代谢速率有差异。新生儿和婴儿时期,身体代谢旺盛,心脏需要更快的跳动来满足机体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需求,随着年龄增长,心脏结构和功能逐渐发育完善,心率也逐渐趋于成人水平。例如,新生儿心脏相对较小,心肌收缩力较弱,心率代偿性增快以保证血液循环;而到了学龄期儿童,心脏已接近成人大小,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相对降低。 生活方式对心率的影响及调整 运动:儿童剧烈运动后心率会暂时性增快,这是因为运动时身体需氧量增加,心脏要加快搏动来输送更多血液。一般运动停止后,心率会逐渐恢复至基础水平。所以在评估儿童心率时,应考虑其运动状态,最好在安静休息10~15分钟后测量心率更能反映基础心率情况。 情绪:儿童情绪激动,如紧张、兴奋时,体内会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这些激素会刺激心脏,导致心率加快。比如儿童在参加比赛时,由于紧张情绪可能使心率比平静时快。因此,测量心率前应让儿童保持平静的情绪状态。 特殊人群(如患有基础疾病儿童)的心率注意事项 对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儿童,其心率可能会偏离正常范围。例如,患有法洛四联症的儿童,由于心脏结构异常,可能会出现心率增快且不规则的情况。这类儿童需要定期监测心率,因为异常的心率可能提示心脏功能出现问题。当发现这类儿童心率异常时,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心脏功能等相关指标,以便早期发现并处理心脏问题,保障儿童的健康。

    2025-10-09 10:42:35
  • 运动前后一分钟的心率应为多少

    运动前静息心率健康成年人通常在一定范围反映基础代谢状态运动员可能低于60次/分钟属正常长期高于100次/分钟需排查疾病,运动时心率随强度升高可用公式估算最大心率适宜心率为最大心率的一定比例,运动后一分钟心率一般渐降至比静息心率稍高不超特定范围低强度恢复快高强度需数分钟,老年人运动前后心率变化更需关注且运动时提升幅度宜保守,有基础疾病人群运动前后心率需遵医嘱评估恢复异常及时就医。 一、运动前静息心率范围及意义 运动前的静息心率,健康成年人通常在60~100次/分钟,这反映身体基础代谢状态,运动员因长期训练静息心率可能低于60次/分钟,属正常适应表现。若静息心率长期高于100次/分钟,需排查是否存在基础疾病等情况。 二、运动中心率变化及参考 运动时心率会随运动强度升高,一般可用公式估算最大心率(最大心率≈220-年龄),运动中适宜心率范围为最大心率的60%~85%,例如年龄30岁者,最大心率约220-30=190次/分钟,运动中适宜心率应在190×60%≈114次/分钟至190×85%≈162次/分钟之间,不同运动强度对应不同心率区间,低强度运动心率提升幅度较小,高强度运动心率提升明显。 三、运动后一分钟心率恢复参考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运动后一分钟心率一般建议逐渐下降至比静息心率稍高但不超过120次/分钟左右,若运动强度低,恢复可能较快;高强度运动后可能需数分钟才能将至该范围。特殊人群中,老年人运动前后心率变化更需关注,老年人运动时心率提升幅度宜更保守,运动后恢复可能相对较慢,需避免剧烈运动后心率长时间异常升高;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人群,运动前后心率需严格遵医嘱评估,运动前应经医生评估运动耐受性,运动后心率恢复异常时需及时就医,以保障身体安全。

    2025-10-09 10:41:4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