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擅长:普外科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包括消化道良恶性肿瘤、内镜微创或腹腔镜的微创治疗、及胆道疾病的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陆巍,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展开
个人擅长
普外科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包括消化道良恶性肿瘤、内镜微创或腹腔镜的微创治疗、及胆道疾病的治疗。展开
  • 腹股沟直疝与斜疝的鉴别

    腹股沟斜疝与直疝在解剖位置、突出途径、外形及回纳表现、发病年龄与性别、嵌顿概率存在差异,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男性,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阴囊,疝囊颈窄嵌顿概率高;直疝常见于老年男性,经直疝三角突出不进阴囊,疝囊颈宽嵌顿概率低,需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腹股沟直疝是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也不进入阴囊。常见于老年男性,多为后天性。 突出途径不同 斜疝: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之分,先天性斜疝是由于腹膜鞘状突未闭,后天性斜疝则是因为腹股沟区解剖结构薄弱、腹内压增高等因素,使得腹腔内脏器从腹股沟管内环突出,进而可能进入阴囊。 直疝:主要是因为老年人腹壁肌肉萎缩退化,腹股沟三角区的腹壁强度降低,在腹内压增高时,腹腔脏器从直疝三角处突出,一般不进入阴囊。 外形及回纳表现不同 斜疝:疝块呈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回纳疝块后压住内环,疝块不再突出。 直疝:疝块呈半球形,基底较宽,经直疝三角突出,不进入阴囊,回纳疝块后压住内环,疝块仍可突出。 发病年龄与性别差异 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男性,这与该人群的生理结构特点以及活动等因素有关,儿童可能因先天性鞘状突未闭而发病,青壮年男性由于从事体力劳动等导致腹内压变化等易引发斜疝。 直疝:常见于老年男性,老年男性随着年龄增长,腹壁肌肉等组织逐渐退化,肌肉力量减弱,容易出现直疝。 嵌顿概率差异 斜疝:由于斜疝的疝囊颈相对较窄,且疝内容物经腹股沟管突出,所以嵌顿的概率相对较高,尤其是儿童斜疝嵌顿的情况相对多见。 直疝:直疝的疝囊颈较宽,疝内容物直接由直疝三角突出,所以嵌顿的概率相对较低。 特殊人群方面,对于儿童斜疝,要密切观察是否有嵌顿情况,因为儿童表达可能不清晰,一旦发生嵌顿可能会影响疝内容物的血运,需及时就医;老年直疝患者,要注意避免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如慢性咳嗽、便秘等,因为腹内压增高易诱发直疝突出,且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更要注重对基础疾病的控制以降低腹内压。

    2025-09-24 13:05:07
  • 阑尾炎一定要开刀吗

    阑尾炎有不同治疗方式,单纯性阑尾炎早期等有手术禁忌证者可保守治疗但有复发风险,儿童、老年等有不同保守注意事项,化脓、坏疽等情况必须手术,不同年龄手术有特点,腹腔镜和开腹是主要手术方式。 一、保守治疗情况 适用人群及情况:对于单纯性阑尾炎早期,患者一般情况较好,或者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可尝试保守治疗。例如,一些免疫力极低的老年人,手术风险较高时,可先考虑保守。保守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生素抗感染,常用的抗生素如头孢类等,通过静脉输注等方式给药,利用抗生素抑制阑尾部位的细菌感染,控制炎症发展。一般需要静脉应用抗生素至少3-5天,然后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变化,如腹痛是否缓解、体温是否下降等。但保守治疗存在复发风险,有研究表明,单纯性阑尾炎保守治疗后复发率约为10%-20%。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阑尾炎相对成人更易穿孔,保守治疗风险较高,但对于极个别病情非常轻微且无法耐受手术的婴幼儿阑尾炎患者,在充分评估后也可能尝试保守,但需密切监测。而老年患者保守治疗时要更谨慎,因为老年患者机体反应能力差,炎症可能不易控制,容易出现阑尾穿孔、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二、手术治疗情况 必须手术的情况:当阑尾炎发展到化脓、坏疽、穿孔或者阑尾周围脓肿破裂等情况时,必须进行手术治疗。例如,阑尾已明显化脓,阑尾壁变薄,有穿孔风险,此时手术切除阑尾是避免严重腹腔感染的关键。手术方式主要有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一般术后1-2天即可下床活动,术后3-5天可出院;开腹阑尾切除术创伤相对较大,恢复时间稍长,一般术后5-7天拆线出院。 不同年龄手术特点:儿童阑尾炎一旦确诊,多数情况下建议尽早手术,因为儿童阑尾壁薄,炎症发展快,穿孔率高,腹腔镜手术更适合儿童,对其创伤小,对生长发育影响相对较小。而对于妊娠期女性阑尾炎,妊娠中期是手术的最佳时期,因为妊娠早期手术易导致流产,妊娠晚期手术会影响子宫及胎儿,手术同样多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以减少对妊娠的影响。

    2025-09-24 13:03:25
  • 手掌上长脂肪瘤

    手掌脂肪瘤表现为皮下可触及圆形或分叶状柔软肿块边界清晰,超声下见边界清晰低回声均匀,体格检查活动度好,儿童需关注肿块变化及时就诊,成人无症状可观察有不适可手术,需与皮脂腺囊肿、神经纤维瘤等通过检查鉴别区分。 一、手掌脂肪瘤的外观特征 手掌脂肪瘤通常表现为皮下可触及的局限性肿块,外观多呈圆形或分叶状,质地柔软,边界清晰,与周围组织一般无粘连,表面皮肤通常无红肿、破溃等异常改变,肿块大小不一,小的可能仅几毫米,大的可达到数厘米。通过直观观察,其外形较为规则,触感柔软,类似触摸正常脂肪组织的质感。 二、医学诊断相关特征 1.超声检查表现:超声下可见边界清晰的低回声肿块,内部回声均匀,这是因为脂肪瘤主要由脂肪组织构成,超声对脂肪组织的回声特性有特定表现,可辅助医生判断肿块性质。 2.体格检查要点:医生通过触诊可感知肿块的质地、活动度等,手掌脂肪瘤一般活动度较好,与深部组织无固定粘连,这是区别于其他皮下肿物的重要体征之一。 三、不同人群的相关情况及注意事项 1.儿童人群:儿童手掌出现脂肪瘤时,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密切关注肿块变化情况,如肿块有无快速增大、是否影响手部正常功能等。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带儿童到儿科及皮肤科就诊,由专业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干预,因为儿童的身体机能和发育特点可能影响肿块的发展及处理方式。 2.成年人群:成年人手掌脂肪瘤若没有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可定期进行自我观察,注意肿块大小、形态等有无变化。若脂肪瘤影响手掌的外观美观或出现压迫周围组织导致手部活动受限等情况,可考虑在医生评估后通过手术等方式切除,但手术需遵循专业医疗规范进行。 四、与其他皮下肿物的鉴别要点 手掌脂肪瘤需与皮脂腺囊肿、神经纤维瘤等其他皮下肿物鉴别。皮脂腺囊肿通常表面可能有开口,按压时有内容物排出的可能,且质地相对较韧;神经纤维瘤多有相应神经分布区域的症状表现,且外观及触感与脂肪瘤有差异,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超声、病理检查等)可明确区分。

    2025-09-24 13:02:45
  • 擦伤了,没出血,需要打破伤风针吗

    擦伤未出血时是否需打破伤风针需判断,破伤风杆菌喜无氧环境,较深且污染重伤口易感染,擦伤未出血若浅且清洁则风险低,若污染明显,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群需更谨慎评估,单纯浅清洁擦伤一般不常规打,有明显污染即使未出血也需咨询医生看是否注射相关针剂预防。 破伤风杆菌是厌氧菌,喜在无氧环境中生存繁殖。一般来说,较深且污染严重的伤口更容易为破伤风杆菌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引发感染,而擦伤未出血的伤口相对较浅,接触厌氧菌的机会较少。 依据伤口情况判断 1.伤口深度:如果只是表皮轻微擦伤,未达到较深的程度,破伤风杆菌难以在这样的浅伤口内繁殖。因为破伤风杆菌需要相对无氧且较深的环境才能大量生长,浅的擦伤伤口与外界接触较多,氧气较充足,不利于其生存。 2.污染程度:若擦伤的创面比较清洁,没有沾染泥土、铁锈等容易携带破伤风杆菌的污染物,那么感染破伤风的风险较低。但如果创面沾染了较多泥土、铁锈等污染物质,即使伤口较浅,也有一定感染破伤风的可能,这时候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注射破伤风针。 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儿童:儿童的免疫系统和伤口愈合等情况与成人有别,对于擦伤未出血但有较明显污染的儿童伤口,更需谨慎评估。因为儿童相对更容易受到感染相关风险的影响,若创面有较脏的污染物沾染,建议咨询医生后决定是否注射破伤风针。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下降,伤口愈合能力和抵抗力可能较弱,对于擦伤未出血但有污染的情况,也需要综合评估污染程度等因素来判断是否需要注射破伤风针。 有基础疾病人群:比如患有糖尿病等影响伤口愈合和机体免疫的基础疾病的人群,即使是擦伤未出血的情况,若创面有一定污染,感染破伤风杆菌后可能产生更严重的后果,所以更需要严谨评估是否需要注射破伤风针。 一般情况下,单纯的擦伤未出血且创面清洁的伤口,不需要常规注射破伤风针;但如果创面有较明显污染,即使未出血,也建议咨询医生,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等进行预防。

    2025-09-24 13:01:10
  • 后背脂肪瘤切除后洗澡

    后背脂肪瘤切除术后洗澡需待伤口愈合状况良好、缝线拆除且针眼完全闭合时进行,一般约7-10天左右,异常则延后,应采用淋浴方式避免泡澡且动作轻柔,选用温和沐浴产品远离伤口,儿童需家长协助护理,老年要关注恢复并保暖,有基础病史者加强伤口观察及时就医。 一、术后洗澡时间把握 后背脂肪瘤切除术后,一般需待伤口愈合状况良好,缝线拆除且针眼完全闭合后才可洗澡,通常术后7~10天左右可尝试洗澡,但具体时间需依据伤口恢复实际情况判定,若伤口存在红肿、渗液等异常表现,则需延后洗澡时间。例如,若术后3天伤口仍有明显渗血、红肿,此时绝不能洗澡,需等伤口情况改善后再考虑。 二、洗澡方式选择 应采用淋浴方式,避免泡澡。因为泡澡时浴缸等环境中的污水极易进入手术切口,增加感染风险。洗澡过程中动作要轻柔,不可用力搓揉手术部位,防止对伤口造成机械性刺激,影响愈合。比如洗澡时用手持花洒,与身体保持适当距离,水流轻柔地冲洗身体其他部位,远离手术切口区域。 三、清洁用品使用 选用温和的沐浴产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沐浴露直接接触伤口。可在伤口周围皮肤轻轻清洁,注意远离手术切口区域。例如先在其他部位涂抹沐浴露,用清水冲净后,再小心避开伤口进行身体其他部位的清洁。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皮肤较为娇嫩,术后洗澡需严格遵循上述时间与方式要求,家长要协助护理,确保伤口不被污染。比如家长在帮助儿童洗澡时,要格外留意手术部位,防止水流直接冲击或清洁用品刺激伤口。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伤口愈合相对较慢,要密切关注伤口恢复状态,洗澡时需注意保暖,避免因受凉导致身体不适进而影响伤口恢复。例如洗澡时调节好室内温度,缩短洗澡时间,洗完后迅速擦干身体。 有基础病史患者:若患者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其伤口愈合能力可能受影响,更要加强对伤口清洁后的观察,一旦发现伤口出现红肿加重、渗液异常增多等情况,需及时就医。比如糖尿病患者术后洗澡后,要仔细检查手术切口,若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反馈。

    2025-09-24 13:00:3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