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

擅长:擅长睡眠障碍、中西医结合诊治脑血管病、头痛、头晕。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1993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长期从事睡眠障碍、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等领域的工作,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现任中国睡眠研究会青年委员,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脑保健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西部精神医学协会睡眠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睡眠障碍、中西医结合诊治脑血管病、头痛、头晕。展开
  • 瘦脸针隔多久打一次

    瘦脸针即A型肉毒毒素,注射间隔时间一般为3-6个月,受个体差异(年龄、咬肌发达程度)、生活方式(咀嚼习惯、面部表情习惯)及特殊人群(孕妇、哺乳期女性、有基础病人群)影响,个体间有不同,年轻人、咬肌不发达、咀嚼和表情习惯温和者间隔可长至6个月,反之则短至3个月左右,特殊人群一般不建议注射。 个体差异方面 年龄因素:年轻人新陈代谢相对较快,药物代谢可能稍快,间隔时间可能相对短一些,大概3-4个月;而年龄稍大的人,新陈代谢较慢,药物作用维持时间可能稍长,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至5-6个月。 咬肌发达程度:本身咬肌非常发达的人,瘦脸针的效果可能相对较早消失,间隔时间可能需要更短,约3个月左右就需要考虑再次注射;咬肌发达程度较轻的人,药物作用维持时间相对长些,间隔时间可到6个月左右。 生活方式因素 咀嚼习惯:如果日常有频繁咀嚼硬物(如口香糖、坚果等)的习惯,会加速咬肌的运动,使得瘦脸针药效消退更快,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缩短间隔时间,比如每3个月左右就需注射;而咀嚼习惯较为温和的人,间隔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到4-6个月。 面部表情习惯:经常做夸张面部表情(如频繁大笑、大幅度咀嚼动作相关表情等)的人,会促进咬肌的活动,导致瘦脸针维持时间缩短,间隔时间可能在3-4个月;面部表情相对稳定的人,间隔时间可延长至5-6个月。 特殊人群情况 孕妇:孕妇由于身体处于特殊生理状态,注射瘦脸针可能会对胎儿产生潜在风险,不建议注射瘦脸针,也就不存在间隔时间的问题。 哺乳期女性:哺乳期女性注射瘦脸针后,药物可能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对婴儿健康不利,所以也不建议在哺乳期注射瘦脸针,不存在间隔时间的考量。 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神经肌肉疾病等基础病的人群:这类人群身体状况较为特殊,注射瘦脸针可能会引发不良事件,一般不建议注射瘦脸针,也就没有间隔时间的相关情况需要考虑。

    2025-10-16 11:32:48
  • 如何修复咬肌以减小其大小

    非药物干预包含调整咀嚼习惯改为双侧交替咀嚼并减少咀嚼硬物、轻柔面部按摩促血液循环与淋巴回流且控时间次数、进行缓慢张大闭合嘴巴的放松运动;医疗干预有肉毒素注射需正规机构专业医生操作并考虑个体差异,咬肌部分切除术适用于严重无效情况但风险高需评估适应症及自身健康状况。 一、非药物干预方式 (一)调整咀嚼习惯 长期单侧咀嚼、频繁咀嚼硬物(如口香糖、坚果等)会导致咬肌过度发达,应避免此类行为。建议改为双侧交替咀嚼,减少对单侧咬肌的过度刺激,同时减少咀嚼硬物,让咬肌有放松恢复的机会。例如,日常饮食中选择质地柔软的食物,降低咬肌的使用频率。 (二)面部按摩 轻柔的面部按摩可促进咬肌部位血液循环与淋巴回流,帮助放松咬肌。操作时以指腹从下颌角开始,向上轻柔打圈按摩,每次按摩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每日可进行1-2次,但需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刺激咬肌使其紧张度增加。 (三)面部放松运动 进行缓慢张大嘴巴再闭合的运动,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日可进行2-3组。这类运动能锻炼咬肌的放松,帮助缓解咬肌的紧张状态,但要注意运动幅度和频率,避免因过度运动反而加重咬肌负担。 二、医疗干预手段 (一)肉毒素注射 肉毒素可阻断神经与肌肉间的神经冲动,使过度收缩的咬肌松弛,从而达到减小咬肌大小的效果。但需由正规医疗机构的专业医生操作,且要考虑个体差异,如儿童由于身体发育尚未完全,一般不建议使用肉毒素进行咬肌减小相关操作;成年人使用时也需评估自身健康状况等因素,确保安全。 (二)咬肌部分切除术 这是有创的手术方式,适用于严重咬肌肥大且经非手术方法无效的情况。但该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严格评估适应症。对于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凝血功能异常等)的人群,手术风险会显著增加,需谨慎考虑。手术前要充分与医生沟通自身健康状况等信息,以判断是否适合该手术。

    2025-10-16 11:32:11
  • 假体隆胸的优势是什么

    假体隆胸外观改善显著可契合个人审美需求且效果持久可选择性强手术相对可控对身体内部组织影响相对较小但存在假体包膜挛缩、移位等风险需对不同人群术前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方案以保障手术安全与效果。 一、外观改善显著 通过植入合适的假体能够快速改变胸部形态,使胸部达到理想的大小与形状,契合个人审美需求。相关研究表明,假体隆胸可有效提升患者对胸部外观的满意度,能让胸部呈现出自然且符合个体期望的外观效果,尤其对于胸部先天发育不良或因减肥、生育等导致胸部形态不佳的人群,可显著改善外观状态。 二、效果持久 目前临床常用的隆胸假体材质稳定,在合理使用情形下,效果可维持较长时段,一般可达十年甚至更久。只要假体未出现明显破损等异常情况,其塑造的胸部形态能较长时间保持稳定,为受术者带来相对持久的外观改善。 三、可选择性强 假体具备不同的形状(像圆形、水滴形等)、大小、凸度等可供选择,医生可依据患者的身体条件、胸廓形态、个人期望等综合因素,为患者定制适配的假体,满足不同个体的多样化需求,确保术后胸部外观贴合患者自身特质与审美追求。 四、手术相对可控 假体隆胸手术技术较为成熟,医生能够通过精准的手术操作将假体放置于合适位置,例如胸大肌后间隙或乳腺后间隙等,手术过程中可较好把控植入的位置与形态,进而达成预期的胸部外观效果,相比一些自体组织移植的隆胸方式,手术操作的可控性较强。 五、对身体内部组织影响相对较小 相较于部分自体组织移植的隆胸方式,假体隆胸无需从身体其他部位获取组织,减少了身体其他部位的创伤及并发症风险。但需留意,假体隆胸存在一定风险,如假体包膜挛缩、假体移位等状况,对于不同人群需进行术前全面评估,例如年轻女性需充分沟通期望并选用适配假体;有特殊病史人群(如乳腺疾病史等),需谨慎评估手术相关风险并制定个性化方案,以保障手术安全与效果。

    2025-10-16 11:31:27
  • 去除腋下的汗腺能减少出汗吗

    外科手术可直接破坏或移除腋下大汗腺显著减少出汗,青少年过早手术可能影响发育一般不建议,孕妇手术风险高需谨慎评估,有严重基础疾病者不优先选手术应考虑非手术缓解,非手术止汗剂效果短暂且长期用有刺激局限性远不如手术持久显著。 一、通过外科手术去除腋下汗腺可显著减少出汗 外科手术是去除腋下汗腺以减少出汗的常见方式,如汗腺清除术等。从临床研究角度,这类手术通过直接破坏或移除腋下的大汗腺来实现减少汗液分泌的效果。大量临床数据显示,接受汗腺清除手术的患者,术后腋下出汗情况能得到明显改善,汗液分泌量相较术前大幅降低。例如,相关研究追踪了一定数量接受该手术的患者,发现术后6个月至1年的时间里,患者腋下出汗频率及汗液分泌量均显著低于术前水平。 二、不同人群需考虑的情况 青少年群体:青少年身体尚处于发育阶段,过早进行腋下汗腺去除手术可能对身体发育产生潜在影响,一般不建议在此阶段过早采取此类手术干预措施,需待身体发育基本成熟后再综合评估。 孕妇群体:孕妇属于特殊生理时期,身体状况较为特殊,进行腋下汗腺去除手术可能面临较高的手术风险,如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等,因此需要谨慎评估手术的必要性与风险,在医生充分评估后再做决策。 有严重基础疾病人群:若患者存在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进行腋下汗腺去除手术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此类人群不适合优先选择手术方式来减少腋下出汗,应优先考虑非手术的、对身体负担较小的缓解方法。 三、非手术的临时缓解方法及局限性 除手术外,还有非手术的临时缓解方式,比如使用止汗剂。止汗剂通过其中的化学成分暂时阻塞汗腺导管来减少汗液排出,但这种方法效果相对较为短暂,一般只能维持数小时至一天左右,且长期频繁使用止汗剂可能会对皮肤造成刺激,引发皮肤过敏等问题,其减少出汗的效果远不如外科手术持久且显著。

    2025-10-16 11:30:21
  • 玻尿酸能治疗下颌后缩吗

    玻尿酸改善下颌后缩利用其填充特性补充软组织容积来视觉改善,适用于轻度仅需非骨性矫正者,无法解决骨骼问题且效果维持有限,孕妇哺乳期女性因缺乏安全数据需谨慎,过敏体质者可能引发过敏不建议,严重下颌骨发育畸形者需考虑骨性矫正手术不适合单纯依赖玻尿酸填充。 一、玻尿酸改善下颌后缩的原理 玻尿酸(透明质酸)是一种存在于人体皮肤内的天然保湿成分,通过局部注射将其注入下颌部位,可增加该区域的组织容量,从视觉上使下颌外观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营造出相对饱满、前突的效果,从而缓解下颌后缩的外观表现。其作用机制是利用玻尿酸的填充特性,对软组织进行容积补充。 二、适用情况 玻尿酸填充适用于轻度下颌后缩且仅希望通过非骨性矫正手段改善外观的人群。此类人群下颌骨本身的发育异常程度较轻,主要是软组织量相对不足导致下颌后缩的视觉效果明显,通过玻尿酸填充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面部轮廓比例。 三、局限性 玻尿酸填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下颌骨发育不足等骨骼结构层面的问题,属于非骨性矫正方法。并且玻尿酸在人体内会逐渐代谢吸收,一般维持效果的时间为6-12个月左右,需要定期补打以维持改善效果。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及哺乳期女性:由于目前缺乏玻尿酸用于孕妇及哺乳期女性的充分安全数据,为避免可能对胎儿或婴儿产生未知影响,此类人群应谨慎考虑玻尿酸填充改善下颌后缩的方案。 过敏体质者:若既往有对玻尿酸或类似注射材料过敏的情况,使用玻尿酸填充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如局部红肿、瘙痒、皮疹等,甚至可能出现更严重的过敏症状,因此此类人群不建议选择玻尿酸填充来改善下颌后缩。 有严重下颌骨发育畸形者:对于下颌骨本身存在显著发育异常的重度下颌后缩人群,玻尿酸填充无法起到纠正骨骼结构的作用,需考虑正颌外科等骨性矫正手术方案,此时不适合单纯依赖玻尿酸填充来解决问题。

    2025-10-16 11:28:2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