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维萍

中日友好医院

擅长:痛风、脊柱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风湿性多肌痛、纤维肌痛综合征、硬皮病、多发性肌炎、皮肌炎、骨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痛风、脊柱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风湿性多肌痛、纤维肌痛综合征、硬皮病、多发性肌炎、皮肌炎、骨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展开
  • 气虚的表现症状有哪些

    气虚会有多方面表现症状,全身状态上表现为疲劳乏力、气息短少;脏腑功能方面,脾脏气虚可致消化功能受影响、有脏器下垂倾向,肺脏气虚会出现卫外功能不固、咳嗽无力,心脏气虚会引发心悸胸闷;其他方面还会面色萎黄、舌质淡白且脉弱。 一、全身状态相关表现 疲劳乏力:气虚者往往全身力气不足,感觉极易疲倦,即使轻微活动后也会明显加重。从能量代谢角度来看,气虚可能影响机体的能量产生与利用,导致身体持续处于相对能量匮乏状态,使人体容易产生疲劳感。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若存在气虚情况,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乏力表现,年龄较大者可能本身身体机能有所下降,再加上气虚,乏力感会更明显;年轻人若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导致气虚,也会出现容易疲倦的状况。 气息短少:呼吸方面会感觉气短,呼吸浅促,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这与肺气虚有关,肺主气司呼吸,肺气虚则不能正常司气,导致呼吸功能减弱。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处于空气污染环境或长期吸烟的人,更容易损伤肺气,出现气息短少的情况;对于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本身存在肺气不足的基础,气虚时气息短少的表现会更突出。 二、脏腑功能相关表现 脾脏气虚 消化功能受影响: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功能失常,影响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对于儿童来说,若存在脾脏气虚,可能会出现厌食、消化不良,影响生长发育,因为儿童处于生长旺盛期,脾胃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因气虚导致消化问题;成年人长期饮食不规律、过度思虑等也会损伤脾气,出现消化功能相关症状。 脏器下垂倾向:可能出现胃下垂、子宫脱垂等脏器下垂的情况。脾有升清的功能,脾气虚则升举无力,脏器失去正常的维系作用。中老年女性由于妊娠、分娩等原因,更容易出现子宫脱垂等情况,同时伴有脾气虚的表现;体型消瘦者也可能因脾气虚,出现脏器下垂相关问题。 肺脏气虚 卫外功能不固:容易感冒,且感冒后不易痊愈。肺主皮毛,肺气虚则卫外不固,抵御外邪的能力下降。在季节变化时,肺气虚者更易受到风寒等外邪侵袭而感冒,比如在秋冬季节,气温变化大,肺气虚者稍有不慎就会感冒,且病程相对较长。 咳嗽无力:咳嗽症状表现为咳嗽无力,痰液清稀。肺气虚则肺气不宣,咳嗽时力量不足,痰液排出不畅,所以痰液较为清稀。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肺气虚时咳嗽无力、咳清稀痰的症状会加重。 心脏气虚 心悸胸闷:自觉心中悸动不安,有胸闷的感觉。心主血脉,心气不足则推动血液运行的力量减弱,导致心脏功能失调,出现心悸胸闷症状。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患者,本身心脏功能有所受损,若再出现心气不足,心悸胸闷的症状会更为明显;长期精神压力大、过度劳累的人群,也容易出现心脏气虚相关表现。 三、其他相关表现 面色萎黄:面色呈现出淡黄无光泽的状态。这是因为气能推动血液运行,上荣于面,气虚则推动血液上荣面部的功能减弱,导致面色失于滋养而萎黄。长期营养不良、慢性疾病耗伤正气的人,面色萎黄的表现较为常见。 舌质淡白,脉弱:舌质颜色淡白,脉象呈现虚弱无力的状态。从中医诊断角度,舌质和脉象是反映人体气血状况的重要指标,气虚时气血不足,舌质表现为淡白,脉象则体现为虚弱。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若存在气虚,舌质淡白、脉弱的表现都可能出现,比如老年气虚患者,其舌质淡白、脉弱的表现相对更为典型。

    2025-10-16 14:29:53
  • 治疗肠炎按哪个穴位

    足三里、天枢、中脘、脾俞、大肠俞等穴位的位置及按摩方法,包括各穴位针对儿童和成年人的不同定位方式,以及不同病史患者按摩时的注意事项,如有肠炎病史者按摩时的相关注意、有脊柱或腰椎疾病患者按摩时的谨慎要求等。 一、足三里穴 1.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对于儿童,犊鼻穴是膝盖下方的凹陷,从犊鼻穴向下量4横指(以患者拇指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横指)处即为足三里穴位置。 成年人取穴时,正坐屈膝,用同侧手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4指向下,中指尖处即为犊鼻穴,犊鼻穴下3寸处为足三里。 2.按摩方法:用拇指或食指端按压足三里穴,每次按压1-3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儿童按摩时力度要适中,可采用揉按的方式,频率约每分钟100-120次。 对于有肠炎病史的患者,按摩时要注意避开炎症发作的剧烈疼痛期,若在发作期疼痛明显则先不重点按摩此穴,待缓解后再进行。 二、天枢穴 1.位置: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儿童找天枢穴时,先找到肚脐,从肚脐向左右两侧量2横指的位置就是天枢穴。 成年人定位时,平卧,肚脐旁开2寸处即为天枢穴。 2.按摩方法:用双手拇指或食指指腹按压天枢穴,每次按摩3-5分钟,以穴位处有酸麻胀感向腹部周围放散为佳。 儿童按摩时手法要轻柔,避免用力过大引起不适。 有肠炎病史且伴有腹部手术后粘连等情况的患者,按摩天枢穴时要注意力度,若按摩时感觉腹部有异常牵扯痛则应停止或调整力度。 三、中脘穴 1.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 儿童中脘穴定位:从剑突下端至肚脐连线的中点即为中脘穴位置。 成年人定位时,仰卧位,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点处是中脘穴。 2.按摩方法:用掌根或指尖揉按中脘穴,每次揉按3-10分钟,以腹部有温热感为佳。 儿童揉按中脘穴时可采用顺时针方向,力度不宜过重。 对于有胃部基础疾病同时合并肠炎的患者,按摩中脘穴时要注意与胃部疾病的症状区分,若按摩后胃部不适加重则需调整按摩方式或暂停按摩。 四、脾俞穴 1.位置:在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儿童找脾俞穴时,先找到第12胸椎棘突(可通过让儿童低头,颈部下方最突出的骨头下方再数1个椎体),再向上数1个椎体就是第11胸椎棘突,从后正中线向旁开1.5寸(1.5寸约为2横指宽度)处即为脾俞穴。 成年人定位时,俯卧位,先找到第12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再旁开1.5寸处为脾俞穴。 2.按摩方法: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揉脾俞穴,每次按揉1-3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儿童按摩时要注意力度轻柔,避免损伤皮肤。 对于有脊柱侧弯等脊柱疾病的患者,按摩脾俞穴时要谨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加重脊柱问题。 五、大肠俞穴 1.位置:在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儿童定位大肠俞穴:先找到髂嵴最高点,其连线与脊柱交点处即为第4腰椎棘突下,再旁开1.5寸处为大肠俞穴。 成年人定位时,俯卧位,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与脊柱交点处是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为大肠俞穴。 2.按摩方法:用拇指或中指按揉大肠俞穴,每次按揉2-5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向臀部放散为佳。 儿童按摩时要注意手法温和。 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的患者,按摩大肠俞穴时要避免在急性发作期强力按揉,防止加重神经根受压症状。

    2025-10-16 14:29:10
  • 脑梗死针灸治疗的方法

    脑梗死针灸治疗需依中医辨证分型选穴,常用毫针刺法、电针疗法,分急性期和恢复期,急性期刺激量适中,恢复期可加大刺激量,还可辅以艾灸,一般10-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依病情调整方案以保安全有效。 一、选穴原则 根据脑梗死的中医辨证分型来选穴。常见的辨证分型有气虚血瘀型、风痰阻络型等。对于气虚血瘀型,常选取气海、血海、足三里等穴位以补气活血;风痰阻络型则多选丰隆、曲池等穴以祛痰通络。 二、常用针刺方法 1.毫针刺法 进针手法: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等选择合适的进针手法,一般采用快速进针法,进针后行针得气。得气的表现为患者局部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 行针手法: 提插补泻:对于气虚的患者,采用补法,即轻插重提,以达到补气的作用;对于血瘀明显的患者,采用泻法,重插轻提,以促进瘀血的消散。 捻转补泻:当针刺得气后,拇指向前用力捻转者为补法,拇指向后用力捻转者为泻法。 2.电针疗法 在毫针刺入并得气后,将电针仪的输出导线连接在相关的毫针上,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节电流强度和频率。一般来说,急性期电流强度不宜过大,频率可选择疏密波,频率在2-10Hz左右;恢复期可适当增加电流强度,频率可选择连续波,频率在10-15Hz左右,通过电针刺激可以增强针刺的效应,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三、不同阶段的针灸治疗 1.急性期 此时患者病情相对不稳定,针灸治疗宜选用刺激量适中的穴位,进针不宜过深,行针手法要轻柔。选穴以局部穴位配合远端穴位为主,如局部选阳白、颊车等穴位改善面瘫等症状,远端选合谷等穴位调节整体气血。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者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针灸治疗时要特别注意进针的深度和力度,避免过度刺激;老年患者体质较弱,进针时要更加小心,防止发生晕针等情况。 2.恢复期 此阶段患者神经功能开始恢复,但仍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针灸治疗可适当加大刺激量,选穴范围可更广。除了继续选取前期有效的穴位外,还可根据患者具体的功能障碍情况增加相应穴位,如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可加用环跳、委中等穴。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针灸治疗时要注意避免过度刺激导致血压波动过大,进针和行针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变化;对于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针刺部位的消毒,防止感染。 四、艾灸辅助治疗 1.艾条温和灸 可选取足三里、关元等穴位进行艾灸。将艾条点燃后,距离穴位皮肤约2-3cm处进行温和灸,每穴灸10-15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但不烫伤为度。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补虚的作用,对于脑梗死恢复期气虚的患者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特殊人群中,儿童进行艾灸时要严格控制艾灸的时间和距离,防止烫伤;孕妇则要避免艾灸腹部等敏感部位,因为艾灸可能会引起子宫收缩等情况。 2.隔姜灸 取新鲜生姜切成厚约0.2-0.3cm的薄片,中间用针穿刺数孔,放在穴位上,然后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适用于风寒湿痹等证型的脑梗死患者,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但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姜片和皮肤的情况,防止烫伤。 五、针灸治疗的疗程 一般来说,针灸治疗脑梗死以10-15次为一个疗程,疗程之间可休息3-5天。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可进行多个疗程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针灸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25-10-16 14:27:38
  • 女性肾虚原因

    女性肾虚的成因包括先天因素、后天生活方式因素、年龄因素和疾病因素。先天禀赋不足可致肾虚;后天过度劳累、饮食不节、情志不调、房事不节会引发肾虚;随年龄增长肾气渐衰;慢性疾病(如慢性肾炎、糖尿病)和妇科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不调等)也会影响肾脏功能导致肾虚。 一、先天因素 女性先天禀赋不足是肾虚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母亲在孕期身体状况不佳,比如患有某些疾病、营养不良等,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先天肾气,导致女性出生后就存在肾虚的潜在体质基础。例如,孕期母亲长期处于饥饿状态,营养摄入严重不足,可能使胎儿在发育过程中肾气的储备就不够充足。 二、后天生活方式因素 1.过度劳累 体力过度消耗: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如长时间进行高强度的体力劳作,会损耗人体的精气,进而影响肾脏功能。例如,一些从事建筑行业的女性,长期进行搬运重物等工作,身体过度劳累,容易出现肾虚相关表现,如腰膝酸软等。 脑力过度透支:现代社会中,很多女性从事高强度的脑力工作,长时间用脑过度,如长时间加班熬夜、持续高强度思考问题等,会耗伤精血,损伤肾气。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肾脏的正常代谢和修复功能,久而久之导致肾虚。 2.饮食不节 营养不良:长期节食减肥或者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缺乏必要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会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例如,长期素食且食物种类单一的女性,容易出现营养缺乏,进而影响肾气的充盛。 嗜食生冷油腻:过多食用生冷食物,如大量食用冰淇淋、冰镇饮料等,会损伤脾胃阳气,进而影响肾脏功能,因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肾相互影响。而长期嗜食油腻食物,会加重脾胃的运化负担,导致痰湿内生,也可能影响肾脏的正常代谢。比如经常吃油炸食品的女性,容易出现痰湿体质,进而可能引发肾虚相关问题。 3.情志不调 长期的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而肝与肾的关系密切,肝郁气滞会影响肾脏的气血运行,导致肾虚。例如,一些女性面临工作压力、家庭矛盾等多方面的精神压力,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容易出现肾虚的症状,如情绪低落、月经不调等与肾虚相关的表现。 4.房事不节 性生活过于频繁会耗伤肾精,对于女性来说,过度的房事会损伤肾气,导致肾虚。尤其是在没有做好避孕措施反复流产的情况下,对女性肾脏的损伤更大,因为流产会耗伤气血,进而影响肾脏功能。 三、年龄因素 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肾气会逐渐衰退。例如,女性在40岁左右开始进入围绝经期,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肾脏功能也会随之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这是正常的生理衰老过程中导致肾虚的一个因素。在这个阶段,女性可能会出现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等肾虚相关的症状。 四、疾病因素 1.慢性疾病影响: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肾炎、糖尿病等,会长期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例如,慢性肾炎患者,肾脏的滤过和重吸收功能长期受到损害,会逐渐出现肾虚的表现;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肾脏微血管,导致糖尿病肾病,进而影响肾脏功能,出现肾虚相关症状。 2.妇科疾病影响:某些妇科疾病也可能导致肾虚。比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存在内分泌紊乱的情况,会影响肾脏的功能;还有一些月经不调、带下病等妇科疾病,长期不愈会耗伤气血,累及肾脏,导致肾虚。

    2025-10-16 14:26:45
  • 阴虚内热如何调理

    通过饮食调理(多吃滋阴清热食物、避免辛辣等食物)、生活方式调理(作息规律、适度运动)、情志调节(保持心态平和)、中医调理方法(中药调理、针灸推拿)来改善阴虚内热状况,各方面需注意不同人群的特点及相应要求。 一、饮食调理 1.食物选择:多吃具有滋阴清热作用的食物,如银耳,其富含胶质等营养成分,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可煲汤饮用;百合也是不错的选择,能清心安神、滋阴润燥,可煮粥或炒制食用;雪梨具有清热生津、润肺化痰的作用,可直接食用或榨汁饮用。对于阴虚内热者,还可适当摄入鸭肉,鸭肉性凉,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功效,适合阴虚体质者食用,可炖汤等。 2.饮食禁忌:应避免食用辛辣、温热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羊肉等,这些食物容易加重体内虚热;也要少吃煎烤油炸类食物,此类食物会耗伤阴液,加重阴虚内热的状况;同时,要控制温热性质的调料使用,如八角、桂皮等。 二、生活方式调理 1.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至关重要,成年人一般需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夜间是人体阴气修复的重要时段,熬夜会影响阴气的修复,进而加重阴虚内热。儿童的睡眠时间则需根据年龄来保证,幼儿一般需12-14小时,学龄儿童需10-12小时,规律作息有助于身体阴阳平衡的调节。 2.适度运动: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慢跑、瑜伽、太极拳等。慢跑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且相对温和;瑜伽通过各种体式和呼吸法,有助于调节身心,达到滋阴清热的效果;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能调节气息,平衡阴阳。运动要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尤其是阴虚内热者体力相对较弱,运动强度过大可能会耗伤阴液。对于儿童,应选择适合其年龄的轻度运动,如亲子瑜伽、散步等,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体力过度消耗。 三、情志调节 1.保持心态平和:阴虚内热者往往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如烦躁、易怒等。要学会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调节情绪。冥想可以每天进行15-20分钟,帮助集中注意力,平静内心;深呼吸则随时随地可进行,通过缓慢的深呼吸,使身心放松,缓解因阴虚内热引起的情绪不适。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调节情志的方式可有所不同。成年人可通过听舒缓音乐、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放松心情;儿童则需要家长营造温馨、稳定的家庭环境,避免过度刺激,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帮助其保持情绪稳定。 四、中医调理方法 1.中药调理:可在医生辨证论治下使用一些滋阴清热的中药,如六味地黄丸,它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适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等阴虚内热表现的人群;麦味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麦冬、五味子,增强了润肺止咳的作用,对于阴虚内热兼见咳嗽气喘等症状者较为适宜。但中药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循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不同个体的体质、病情等不同,用药也会有差异,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中药需格外谨慎,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2.针灸推拿:针灸可选择太溪、三阴交等穴位进行针刺,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有滋阴益肾的作用;三阴交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能调理肝、脾、肾三脏,起到滋阴清热的效果。推拿方面,可对背部膀胱经进行轻柔的推拿,从大椎穴至腰骶部,沿着膀胱经的循行路线进行,有助于调节身体的气血阴阳。儿童进行针灸推拿时要选择专业且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要更加轻柔,避免引起儿童的不适和恐惧。

    2025-10-16 14:26:2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