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隆典

南京鼓楼医院

擅长:炎症性肠病、功能性胃肠疾病、肝硬化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及内镜下治疗消化道出血、胃肠道息肉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炎症性肠病、功能性胃肠疾病、肝硬化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及内镜下治疗消化道出血、胃肠道息肉等。展开
  • 肚子好像有一股气怎么回事

    肚子里感觉有一股气可能与饮食、消化不良、肠道疾病等有关,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症状,持续或伴有其他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 肚子里感觉有一股气,可能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 饮食问题:进食过多产气食物,如豆类、洋葱、大蒜等;或吞入过多空气,如吃饭时说话、饮水等,都可能导致肚子里有气。 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可能导致食物在胃肠道内过度发酵,产生气体。 肠道疾病:如肠梗阻、肠易激综合征等,也可能引起腹胀、腹痛等症状。 其他:如肝胆疾病、胰腺疾病等,也可能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肚子里有气。 如果肚子里的气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症状,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同时,注意调整饮食习惯,避免食用产气食物,细嚼慢咽,避免吞入过多空气。

    2025-05-29 16:12:50
  • 左肋骨最下边的肚子痛,是什么原因啊

    左边肋骨下边肚子疼可能由外伤、肋软骨炎、慢性胰腺炎等原因引发。 一、外伤: 如果左边肋骨下边遭受外力的撞击或挤压,就可能导致该部位软组织损伤甚至肋骨骨折。在活动时,会对受伤局部造成牵拉,进而引发左边肋骨下边肚子疼的状况。 二、肋软骨炎: 其发生和病毒感染、免疫功能异常、胸肋关节内韧带慢性劳损等因素密切相关。当左边肋骨部位出现炎症反应后,会持续刺激局部神经,从而出现左边肋骨下边肚子疼的现象。 三、慢性胰腺炎: 这通常由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酗酒等所引起。因为炎症的刺激,会使疼痛向周围放射,也就会导致左边肋骨下边肚子疼的情况发生。 总之,当出现左边肋骨下边肚子疼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可能的原因,并根据具体症状和相关检查来明确诊断,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2025-05-29 16:09:37
  • 快速解酒办法

    目前没有快速解酒的方法,解酒速度主要取决于个体代谢能力和饮酒量等因素。缓解酒后不适的方法包括饮水、食用易消化食物、休息等,但对于某些人群饮酒需谨慎。 1.饮用适量的水或果汁 可以帮助补充身体失去的水分和电解质,缓解脱水和疲劳感。 2.避免再次饮酒 再次饮酒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延长解酒的时间。 3.食用易消化的食物 如面包、饼干等,可以缓解胃部不适。 4.休息 充足的休息可以帮助身体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某些人群,如患有肝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饮酒可能会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饮酒前应该咨询医生的意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饮酒。

    2025-05-29 16:02:43
  • 孕妇便秘吃什么药

    孕妇便秘的治疗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方法,如饮食调整、增加运动量、改善生活习惯等。若症状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开塞露、乳果糖等安全药物。 1.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全麦面包、糙米、蔬菜、水果等,同时多喝水,保持肠道湿润。 2.增加运动量: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孕妇可以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瑜伽等。 3.改善生活习惯: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尽量在每天固定的时间上厕所,即使没有便意也可以尝试坐在马桶上几分钟,培养便意。 4.药物治疗:如果便秘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安全的药物,如开塞露、乳果糖等。这些药物通常是通过软化粪便、增加肠道蠕动来缓解便秘症状的。 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都应该先咨询医生的意见,告知医生自己的孕期和健康状况,以便医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此外,孕妇在孕期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这对于缓解便秘症状也有一定的帮助。

    2025-05-26 14:56:05
  • 母乳性黄疸怎么办

    母乳性黄疸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增加喂养频率,必要时进行光照治疗或其他治疗。 1.监测胆红素水平:即使胆红素水平略高于正常范围,也需要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医生可能会建议定期进行胆红素检测,以确保胆红素水平不会过高。 2.增加喂养频率:鼓励母亲增加母乳喂养的频率,以增加婴儿的胆红素排泄。这有助于降低胆红素水平。 3.光照治疗:在胆红素水平较高或有其他高危因素的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光照治疗。光照治疗是通过将婴儿暴露在特殊的光线下,来降低胆红素水平。 4.其他治疗方法:在极少数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考虑其他治疗方法,如换血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母乳性黄疸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在婴儿出生后数月内会逐渐消退。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胆红素水平过高、婴儿出现其他异常症状或有高危因素,医生可能会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措施。如果对母乳性黄疸有任何疑虑或担忧,建议及时咨询医生,以获得个性化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2025-05-26 14:53:4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