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隆典

南京鼓楼医院

擅长:炎症性肠病、功能性胃肠疾病、肝硬化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及内镜下治疗消化道出血、胃肠道息肉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炎症性肠病、功能性胃肠疾病、肝硬化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及内镜下治疗消化道出血、胃肠道息肉等。展开
  • 为何压胁腹部会比较舒服

    胁腹部分布丰富神经末梢含机械感受器,施压时机械感受器激活传信号至中枢调节感知生舒适体验;其附近含内脏器官,适度按压可调节内脏神经传入信号平衡局部感觉缓解不适;按压还可促内啡肽等神经递质释放带来愉悦感等舒适体验,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神经传导与机械感受器作用 胁腹部分布着丰富的神经末梢,包括机械感受器等。当施加压力时,机械感受器被激活,将压力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这种信号传递可能通过调节神经传导通路,改变大脑对身体感觉的感知,从而产生舒适体验。例如,研究表明,适度的机械压力刺激可影响脊髓背角神经元的活动,进而调整神经信号的传递模式,使个体感受到相对舒适的状态。 二、内脏神经调节与局部感觉平衡 胁腹部附近包含部分内脏器官,适度按压胁腹部可能通过调节内脏神经的传入信号来平衡局部感觉。内脏神经的传入信号与躯体感觉信号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相互作用,当对胁腹部施加压力时,可能干扰异常的内脏感觉信号传递,缓解因内脏功能失调等引起的不适,促使局部感觉趋于平衡,进而让人感觉舒服。例如,对于某些因胃肠道功能轻微紊乱导致胁腹部周围有轻微不适的情况,适度按压可能通过调节内脏神经的反馈来改善这种状态。 三、神经递质释放与心理放松效应 按压胁腹部时,身体可能会启动放松反应,促使内啡肽等神经递质的释放。内啡肽具有类似吗啡的镇痛和抗焦虑作用,能带来愉悦感和舒适感。从心理层面看,触觉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入大脑,引发身体的放松机制,减轻紧张情绪,进一步强化了舒适的感觉体验。对于不同人群,如儿童,其神经系统对触觉刺激较为敏感,适度轻柔的胁腹部按压可通过类似机制激发身体的放松反应;老年人若有基础病史,如心血管或消化系统疾病,需在医疗专业人员评估后谨慎进行按压操作,避免因不当按压引发不良影响;生活方式久坐的人群,长期伏案等导致胁腹部周围肌肉紧张,适度按压可通过缓解肌肉紧张和调节神经递质释放来改善舒适感。

    2025-11-04 11:57:11
  • 我喝了四磨汤便秘好了

    四磨汤由木香等中药组成可调节胃肠动力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肠道功能但个体反应存差异儿童使用需谨慎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用前应咨询医生便秘成因复杂不能仅依赖四磨汤还需从多方面综合管理长期便秘无改善或加重要及时就医排查其他肠道问题。 一、四磨汤改善便秘的相关药理及科学依据 四磨汤由木香、枳壳、乌药、槟榔等中药组成,从药理层面分析,其能调节胃肠动力。研究表明,其中的有效成分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肠道功能。例如,部分临床观察发现,四磨汤能通过影响胃肠激素分泌等途径,助力肠道恢复正常的蠕动节律,进而对便秘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但个体对其反应存在差异,这与个人的肠道基础状态、便秘成因等因素相关。 二、不同人群使用需考量的情况 儿童群体:儿童便秘通常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培养良好排便习惯等。若儿童使用四磨汤改善便秘,需格外谨慎,因为儿童身体机能发育尚未完善,药物的代谢及影响可能与成人不同,应在医生专业评估后,根据儿童具体情况权衡使用。 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等):孕妇属于特殊群体,若孕妇出现便秘想使用四磨汤,需先咨询医生,因为孕妇的身体状况特殊,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潜在影响;老年人便秘原因多样,可能与胃肠功能衰退等有关,使用四磨汤时也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及其他基础疾病等因素。 三、便秘改善的综合视角 虽然喝四磨汤可能使部分人便秘得到改善,但便秘的成因复杂,可能是饮食结构长期不合理(如膳食纤维摄入过少)、缺乏运动、肠道疾病等多种因素导致。因此,不能单纯依赖四磨汤,还应注重从多方面综合管理,保持均衡饮食,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水分,适度进行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等,以维持肠道正常功能,预防便秘反复发生。同时,不同个体对四磨汤的响应不同,若长期便秘情况无改善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其他严重的肠道问题等。

    2025-11-04 11:53:37
  • 可以拉肚子的药有哪些

    导致拉肚子的药物有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抗抑郁药、化疗药物和某些中药等,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老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需注意,可采取按医嘱用药、注意饮食卫生等措施减少风险。 1.抗生素:如头孢菌素、青霉素等,这类药物可能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导致腹泻。 2.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这类药物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引起腹泻。 3.抗抑郁药: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等,这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导致腹泻。 4.化疗药物:如长春新碱、紫杉醇等,这类药物可能会对胃肠道黏膜造成损伤,导致腹泻。 5.某些中药:如大黄、芦荟等,这类药物可能会刺激肠道蠕动,导致腹泻。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某些人可能对上述药物中的一种或多种药物敏感,导致拉肚子。此外,药物的副作用还可能包括其他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等。如果正在服用某种药物,并出现了拉肚子等胃肠道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某些基础疾病的人群,药物引起的拉肚子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风险。因此,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和用药情况,以便医生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如果拉肚子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治疗。 此外,为了减少药物引起的拉肚子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方案。 2.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生冷食物。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的睡眠、适量的运动和健康的饮食。 4.如果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方案。 总之,药物引起的拉肚子是一种常见的副作用,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如果对药物的使用有任何疑问或担忧,应及时与医生沟通,以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2025-11-04 11:52:02
  • 有什么方法可以有效养胃

    养胃需规律进餐定时定量并选择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油腻过冷过热等刺激,保证充足睡眠维持情绪稳定,儿童要食物软烂易消化避免多吃零食,老年人注意食物温度适中不进过硬食物并定期胃部体检,还需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 一、饮食调整 1.规律进餐:保持定时定量进餐,可使胃酸分泌维持正常节律,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例如每日早餐、午餐、晚餐尽量固定时间,每餐进食量适中,避免过饱或过饥。 2.选择易消化食物:优先摄入粥类(如小米粥、南瓜粥)、软面条、蒸煮后的蔬菜(如西兰花、胡萝卜)、嫩豆腐等易消化食物,这类食物能减轻胃的消化负担。同时应避免食用辛辣(如辣椒、花椒)、油腻(如油炸食品)、过冷(如冰镇饮料)、过热(如过烫的汤食)的食物,这些食物易刺激胃黏膜,影响胃的正常功能。 二、生活方式管理 1.保证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胃黏膜的修复,成年人建议每晚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睡眠不足会干扰胃黏膜的自我修复过程,进而影响胃部健康。 2.维持情绪稳定: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状态,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胃功能。可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情绪,保持心态平和,例如每天进行15~20分钟的冥想练习,有助于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改善胃部不适。 三、特殊人群养胃要点 1.儿童:儿童胃肠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养胃需注重食物软烂易消化,避免进食过多零食,因为过多零食会干扰正常进餐节奏,影响胃肠消化功能。例如可选择将水果制成泥状、将肉类烹饪至软烂后再给儿童食用。 2.老年人:老年人胃肠蠕动减慢,养胃时要注意食物温度适中,避免进食过硬食物,以防损伤胃黏膜。同时应定期进行胃部体检,如胃镜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胃部病变并及时干预。 四、其他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饮酒,酒精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尽量不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影响胃黏膜血液循环和修复过程,不利于胃部健康维护。

    2025-11-04 11:51:14
  • 益生菌对身体的作用有哪些

    益生菌具有多方面益处,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消化功能、增强免疫力、缓解某些过敏症状、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合理补充益生菌各有相应好处,部分益处需在特定情况下结合其他措施。 改善消化功能 益生菌可以产生一些酶类,帮助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促进消化吸收。比如,有些益生菌能产生乳糖酶,有助于乳糖不耐受人群更好地消化乳制品。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饮食不规律的人群容易出现消化问题,补充益生菌可以调节消化功能。对于患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如胃炎、肠炎等,益生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改善消化状况,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增强免疫力 肠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肠道内的益生菌可以通过刺激肠道相关淋巴组织,促进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免疫球蛋白的分泌,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例如,研究表明益生菌能提高肠道黏膜免疫球蛋白A(IgA)的水平,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减少外来病原体的入侵。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免疫力状况不同,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补充益生菌有助于提升免疫力;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合理补充益生菌可增强其抵御疾病的能力。 缓解某些过敏症状 部分益生菌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平衡,对过敏反应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比如,一些研究发现特定的益生菌能够降低过敏性鼻炎、湿疹等过敏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过敏相关指标。对于有过敏体质的人群,如本身有家族过敏史的个体,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关注益生菌的补充可能有助于减轻过敏症状,但过敏严重时仍需遵循正规的医疗治疗方案。 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一些益生菌可以通过调节血脂、降低血压等途径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例如,有研究发现某些益生菌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如肥胖、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在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合理补充益生菌可能对心血管健康有一定益处,但不能替代正规的心血管疾病治疗。

    2025-11-04 11:49:0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