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冠心病及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结构性心脏病、高血压、血脂异常。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冠心病及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结构性心脏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展开
  • 心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

    心交感神经通过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发挥正性变时、正性变力、正性变传导作用,对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及不同生活方式、有心脏病史人群的心脏功能调节有不同影响。 一、正性变时作用 心交感神经兴奋时,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AMP(环磷酸腺苷)浓度升高,进而激活蛋白激酶A,增加细胞膜上钙离子通道的开放概率,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2期(平台期)钙离子内流增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最终导致心率加快。例如,在动物实验中,通过电刺激心交感神经可以观察到心率明显增快,相关研究通过心电图等手段进行了准确的心率监测记录。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时期心交感神经对心率的调节功能尚不完善,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成熟,但在某些病理状态下,如儿童心肌炎时,心交感神经的异常兴奋可能导致心率异常改变;对于老年人,心交感神经的调节功能可能会有所减退,但仍可通过心交感神经的兴奋来一定程度上调节心率。 二、正性变力作用 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β受体后,增强心肌细胞的收缩能力。一方面,促进心肌细胞内钙离子的释放和增加钙离子内流,使得心肌收缩时的滑行蛋白能够更有效地相互作用,增强心肌的收缩力量,使每搏输出量增加。研究表明,在心肌细胞的收缩机制中,钙离子是关键的调节离子,心交感神经通过影响钙离子的代谢来增强心肌收缩力。在性别方面,一般情况下男性和女性在静息状态下心交感神经对心肌收缩力的基础调节作用无显著差异,但在一些病理状态下,如女性更年期后,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影响心交感神经对心肌收缩力的调节;从生活方式角度,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损害心交感神经对心肌收缩力的正常调节功能,增加心脏疾病的风险;对于有心脏病史的人群,如冠心病患者,心交感神经的正性变力作用可能会出现异常,需要更精细的调节来维持心脏的正常功能。 三、正性变传导作用 心交感神经兴奋可加速心肌细胞之间的兴奋传导。去甲肾上腺素能加快房室交界区细胞的传导速度,使心房到心室的传导时间缩短。这是因为去甲肾上腺素影响了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包括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等。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的房室传导系统相对不成熟,心交感神经对其传导速度的调节能力与成人有所不同,随着年龄增长逐渐稳定;对于患有传导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心交感神经的正性变传导作用可能无法正常发挥,导致传导阻滞等问题的出现;在性别差异上,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男性和女性在心交感神经正性变传导作用方面有显著差异,但在一些与激素相关的心脏疾病中,可能会体现出不同的影响;生活方式因素如缺乏运动等可能会影响心交感神经对传导的正常调节,而有心脏传导系统病史的人群则需要特别关注心交感神经的功能状态以维持正常的心脏传导。

    2025-10-15 15:01:13
  • 心脏病为什么会引起水肿

    心脏病引起水肿机制主要是心功能不全致体循环淤血、静脉压升高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致水钠潴留,不同类型心脏病水肿特点不同,右心衰竭从低垂部位始渐加重,全心衰竭更严重,缩窄性心包炎为双下肢对称水肿伴颈静脉怒张等;不同相关人群有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老年人病情隐匿需关注变化、休息抬下肢等,儿童少见但严重需防影响发育,女性妊娠期需监测多指标,有基础病史人群水肿提示病情进展需规律治疗、定期检查。 不同类型心脏病导致水肿的特点 右心衰竭引起的水肿:多从身体低垂部位开始出现水肿,比如站立时下肢水肿较为明显,卧床时则以腰骶部等部位水肿显著。其发展通常是逐渐加重的,开始可能只是踝部轻度水肿,随着病情进展,水肿可向上蔓延至全身。 全心衰竭引起的水肿:患者既有左心衰竭又有右心衰竭的表现,除了有肺淤血导致的呼吸困难等症状外,也会出现体循环淤血引起的水肿,水肿特点与右心衰竭类似,但往往更为严重,可表现为全身性水肿。 缩窄性心包炎引起的水肿:由于心包增厚、粘连,限制了心脏的舒张功能,使心室充盈受限,静脉回流受阻,也会导致水肿,一般为双下肢对称性水肿,同时还可能伴有颈静脉怒张、肝大等表现。 相关人群的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心脏功能可能随着年龄增长而有所减退,发生心脏病引起水肿时,病情变化可能较为隐匿。需要密切关注水肿程度的变化以及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呼吸困难、乏力等。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休息时可适当抬高下肢以促进静脉回流。同时,要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心功能等指标。 儿童:儿童心脏病引起水肿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可能提示病情较为严重。例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现水肿,需要及时就医。儿童在护理方面要注意避免过度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水肿情况以及生长发育等状况,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心脏病引起的水肿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进程,所以需要及时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女性:女性在妊娠期发生心脏病引起水肿时需要特别注意。妊娠期女性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本身就容易出现心功能相关的问题。如果患有心脏病出现水肿,要注意监测血压、心功能等指标,同时要关注胎儿的情况。在饮食上要控制盐分的摄入,避免水肿进一步加重,并且要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孕期的心脏相关治疗和监测。 有基础病史人群:对于本身就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心脏病病史的人群,出现水肿往往提示病情有进展。这类人群需要严格按照既往的治疗方案规律治疗,一旦出现水肿等新的症状,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要定期进行心脏相关的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等,以便及时发现心脏功能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水肿和改善心脏功能。

    2025-10-15 15:00:06
  • 心脏左前降支血管堵了百分之九十危险吗

    心脏左前降支血管堵了百分之九十危险性较高,易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影响心脏功能,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需尽快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并积极调整生活方式、控制基础疾病来降低风险。 一、急性心肌梗死风险 由于血管严重狭窄,心肌的供血会明显减少,很容易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在狭窄的基础上,血管内的斑块等可能会破裂,导致血栓形成,完全堵塞血管,使得相应区域的心肌得不到血液供应,心肌细胞会因缺血缺氧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会出现剧烈胸痛、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二、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长期的心肌缺血会逐渐影响心脏功能。心脏为了维持正常的泵血功能可能会发生重构,进而导致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问题。患者会出现活动耐力下降、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随着时间推移,心功能可能会进行性恶化。 三、年龄因素的影响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本身身体机能下降,心脏储备功能较差,对于左前降支百分之九十的狭窄耐受性更差,发生急性事件的风险相对更高,而且康复可能相对较慢。 年轻患者:相对而言,年轻患者心脏的代偿能力可能稍强,但也不能忽视,一旦发生血管堵塞,病情可能进展迅速,因为年轻患者可能平时生活方式等因素如果不加以重视,也可能存在其他潜在风险,比如原本可能有不良生活习惯但未意识到其严重性,狭窄到百分之九十时就会很快出现严重后果。 四、生活方式因素的影响 吸烟患者:吸烟会加重血管内皮的损伤,促进斑块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左前降支已经狭窄百分之九十的患者,吸烟会进一步增加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加重心肌缺血。 高脂饮食患者:高脂饮食会导致血脂升高,促使更多的脂质沉积在血管壁上,加重血管的狭窄程度,不利于病情的控制,会使心肌缺血的情况更加严重。 缺乏运动患者:缺乏运动的患者血液循环相对缓慢,心脏的负担相对较重,也会影响心肌的供血状况,使得在左前降支狭窄百分之九十的情况下,心脏更容易出现缺血相关的不良事件。 五、病史因素的影响 有高血压病史患者:高血压会增加心脏的后负荷,左前降支狭窄百分之九十的患者本身心肌供血就不足,高血压会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导致心肌缺血更加明显,容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事件。 有糖尿病病史患者: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等问题,会加速血管病变的进展,左前降支狭窄百分之九十的糖尿病患者,病情进展可能比非糖尿病患者更快,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总之,心脏左前降支血管堵了百分之九十是比较危险的情况,需要尽快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如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放置支架等)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以恢复血管的通畅,改善心肌供血,降低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和死亡风险。同时,患者需要积极调整生活方式,控制基础疾病等。

    2025-10-15 14:59:25
  • 天热心脏难受怎么回事

    炎热天气下心脏难受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环境因素如血管扩张、出汗过多使心脏负担加重;基础疾病方面,冠心病患者易因血管痉挛致心肌供血不足,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加重心脏后负荷,心功能不全患者负荷加重致不适;还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会增加心脏负担,以及老年人因心血管调节弱、儿童因心脏发育或基础疾病等易出现心脏难受情况。 出汗过多:天热时人体出汗增多,若未能及时补充水分,会使血液浓缩,血容量减少,心脏泵血时面临的血液量相对不足,也会加重心脏的负担。比如,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且未充分补水,血液黏稠度升高,心脏需要更努力地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基础疾病影响 冠心病患者:本身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在炎热天气下,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可能出现紊乱,冠状动脉可能发生痉挛,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心脏难受的症状。临床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在高温时段心绞痛等发作的风险会增加,这与高温对血管的不良影响密切相关。 高血压患者:高温可能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较大,血压升高会进一步加重心脏的后负荷,心脏需要克服更高的阻力来射血,长期如此会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脏难受,如出现心悸、胸闷等不适。有统计数据显示,高温季节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难度增加,相关心脏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有所上升。 心功能不全患者:对于已经存在心功能不全的人,炎热环境下身体的代谢需求增加,心脏的负荷进一步加重,原本受损的心脏功能可能无法满足身体的需求,会出现呼吸困难、乏力等心脏难受的表现。例如,心功能不全患者在高温时可能会出现肺水肿加重等情况,导致呼吸和心脏方面的明显不适。 其他方面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炎热天气可能影响人体的自主神经功能,导致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失调。交感神经兴奋时,会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这对心脏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可能引起心脏难受的感觉。比如,在炎热环境中,一些人可能会出现心跳加快且伴有不适感的情况,这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一定关系。 老年人及儿童的特殊性 老年人:老年人的心血管调节功能相对较弱,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在炎热天气下,更容易出现心脏供血、血流动力学等方面的异常,导致心脏难受。而且老年人往往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相互影响使得心脏不适的情况更为复杂。例如,老年冠心病患者在高温时心脏缺血发作的风险比年轻人更高,且症状可能更不典型,需要特别关注。 儿童:儿童的心脏处于发育阶段,虽然相对成人可能对高温的直接影响反应有所不同,但如果长时间处于炎热环境,也可能出现心率加快等情况,尤其是本身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问题的儿童,更易出现心脏难受的表现。比如,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在高温天气下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心脏相关的不适症状,需要家长密切观察。

    2025-10-15 14:59:06
  • 三尖瓣返流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三尖瓣返流的常见原因包括先天性因素(胎儿发育异常、遗传综合征相关)、后天性心脏疾病(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心肌病变、心内膜炎、瓣膜退行性变)以及其他因素(外伤、某些全身性疾病)。 先天性因素: 胎儿发育过程异常:在胎儿心脏发育时期,某些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可能导致三尖瓣结构发育畸形,如三尖瓣瓣叶畸形、瓣环发育不良等,从而引起三尖瓣返流。这种情况在胎儿期可能因母体在妊娠早期感染病毒(如风疹病毒等)、接触放射性物质或服用某些致畸药物等因素影响胎儿心脏发育而发生。 遗传综合征相关:一些遗传综合征也可能与三尖瓣返流相关,例如21-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等,患者常伴有心脏结构的异常,其中包括三尖瓣的病变导致返流。 后天性心脏疾病: 肺动脉高压: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等,会使右心室后负荷增加,右心室压力升高,进而导致三尖瓣环扩张,三尖瓣瓣叶对合不良,引起三尖瓣返流。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例,患者长期存在气道阻塞,气体交换障碍,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肺血管收缩,肺动脉压力逐渐升高,最终影响右心功能。 右心室心肌病变: 冠心病累及右心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右冠状动脉供血区域心肌缺血、坏死,影响右心室心肌的正常功能,使右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从而引起三尖瓣返流。例如,右冠状动脉发生急性闭塞时,可导致右心室心肌梗死,影响三尖瓣的正常启闭。 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可累及双心室,晚期也可影响右心室,导致右心室扩大、心肌收缩力下降,引起三尖瓣返流;肥厚型心肌病如果病变累及右心室,也可能因心室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三尖瓣返流。 心内膜炎: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心内膜,累及三尖瓣时,可导致三尖瓣瓣叶受损,出现赘生物、瓣叶穿孔或瓣叶粘连等情况,影响三尖瓣的正常关闭,引起返流。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心内膜后,在三尖瓣上形成赘生物,破坏瓣叶结构,导致返流发生。 瓣膜退行性变:随着年龄的增长,三尖瓣瓣叶、瓣环等结构可发生退行性改变,瓣叶弹性下降、瓣环钙化等,导致三尖瓣关闭不全,出现返流。这种情况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随着年龄增加,心脏瓣膜的老化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但一些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可能加速瓣膜退行性变的进程。 其他因素: 外伤:胸部外伤可能直接损伤三尖瓣结构,如锐器伤导致三尖瓣瓣叶破裂、瓣环撕裂等,从而引起三尖瓣返流。例如,车祸导致的胸部撞击伤可能使三尖瓣受到创伤,影响其正常功能。 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心脏瓣膜,引起三尖瓣的炎症和损伤,导致返流。自身免疫性疾病时,机体的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心脏瓣膜组织,引发炎症反应,进而影响三尖瓣的结构和功能。

    2025-10-15 14:58:3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