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冠心病及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结构性心脏病、高血压、血脂异常。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冠心病及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结构性心脏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展开
  • 小孩得心肌炎早期症状

    小孩得心肌炎早期有一般症状如低热、全身倦怠乏力,心脏相关症状如心率异常、心前区不适,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呼吸系统症状如呼吸加快、呼吸困难,婴幼儿及学龄期儿童有不同观察要点且要避免接触病毒感染源,病毒感染是常见病因。 一、一般症状 小孩得心肌炎早期可能出现发热症状,多为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5℃左右,这是因为病毒等感染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炎症刺激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还可能有全身倦怠、乏力的表现,孩子会比平时更容易疲劳,活动耐力下降,这是由于心肌细胞受损,心脏功能受到影响,全身供血供氧相对不足所致。 二、心脏相关症状 1.心率异常 心率可能增快,超过正常范围。儿童正常心率在不同年龄阶段有所不同,比如婴儿(1-12个月)正常心率为110-130次/分钟,幼儿(1-3岁)为100-120次/分钟,学龄前期儿童(3-6岁)为80-100次/分钟,学龄期儿童(6-12岁)为70-90次/分钟,心肌炎早期可能出现心率超过相应年龄正常范围的情况,这是因为心肌受到炎症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心率调节失常。也可能出现心率减慢的情况,当心肌炎症影响到心脏的传导系统时,会导致心跳减慢。 2.心前区不适 孩子可能诉说心前区隐痛或闷痛,这是因为心肌细胞炎症、水肿等改变,导致心肌供血、供氧相对不足,或者炎症刺激心肌神经末梢引起疼痛感觉。 三、消化系统症状 部分小孩心肌炎早期会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这可能是因为病毒感染不仅累及心肌,还可能影响到胃肠道,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胃肠道平滑肌痉挛,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有的还可能伴有食欲不振,孩子对进食缺乏兴趣,食量减少,与身体不适、消化功能受影响有关。 四、呼吸系统症状 有些小孩心肌炎早期可能有呼吸加快的表现,这是因为心脏功能受到影响,机体为了弥补心脏泵血功能的不足,通过加快呼吸频率来增加气体交换,以满足身体对氧的需求。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孩子呼吸急促,甚至口唇发紫,这是因为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导致机体缺氧,进而出现呼吸功能障碍。 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婴幼儿,由于其表达能力有限,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等。如果婴儿出现拒奶、精神萎靡、异常哭闹等情况,要高度警惕心肌炎可能。对于学龄期儿童,要注意其活动后的表现,若活动后比平时更容易出现乏力、气促等情况,也需要及时就医检查。同时,要注意孩子的生活环境,尽量避免孩子接触病毒感染源,如避免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减少感染风险,因为病毒感染是引发小孩心肌炎的常见原因之一。

    2025-10-15 14:44:25
  • 高血脂有哪些症状表现

    高血脂有常见一般性症状和由其引发相关疾病导致的症状。常见一般性症状包括黄色瘤、早发性角膜环、头晕乏力;由其引发相关疾病导致的症状有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冠心病(心前区压榨性疼痛等)、脑梗死(偏瘫等),还有间歇性跛行(行走后下肢疼痛乏力等),不同人群患病风险及诱因各异。 一、常见的一般性症状 黄色瘤:是由于含有脂质的组织细胞和巨噬细胞局限性聚集形成的瘤状隆起,颜色可为黄色、橘黄色或棕红色,常见于眼睑周围的睑黄瘤,也可见于身体其他部位,如手掌、跟腱等部位。其发生机制是血液中脂质水平长期升高,过多的脂质沉积在皮肤内。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生黄色瘤,一般来说,中老年人、有高血脂家族史的人群相对更易出现。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也是黄色瘤形成的诱因之一。 早发性角膜环:多见于40岁以下的人群,表现为角膜边缘出现灰白色或白色的环,宽约1-2mm。这是因为角膜周围的脂质沉积所致,高血脂患者血液中脂质成分改变,使得脂质容易在角膜周围堆积。男性和女性均可患病,有高血脂病史、长期高脂饮食的人群发生早发性角膜环的风险较高。 头晕、乏力:部分高血脂患者会出现头晕、乏力的症状,这是由于血脂升高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进而引起脑部供血不足。这种情况在年龄较大、本身有动脉硬化基础的人群中更为常见,因为动脉硬化会进一步影响血液的正常循环。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可能会加重头晕、乏力的症状。 二、由高血脂引发相关疾病导致的症状 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症状 冠心病: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血管狭窄或阻塞时,患者可出现心绞痛症状,表现为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等部位,一般持续3-5分钟。疼痛发作可能与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因素有关。男性和女性均可患病,尤其是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年龄越大患病风险越高。长期精神压力大、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几率。 脑梗死:如果脑部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闭塞或狭窄可导致脑梗死,患者可出现偏瘫、言语不利、口角歪斜、意识障碍等症状。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中老年人更为多见,有高血脂病史、高血压的人群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显著增加。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等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其他相关症状 间歇性跛行:当下肢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时,可出现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出现疼痛、乏力,休息后可缓解,继续行走又可复发。男性患者相对较多见,尤其是患有高血脂、糖尿病的中老年男性。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促进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加重间歇性跛行的症状。

    2025-10-15 14:43:42
  • 冠心病背痛怎么办

    冠心病背痛可能因心肌缺血缺氧致神经反射引发,需及时就医通过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等检查评估病情,急性发作要休息、吸氧,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改善生活方式,特殊人群如老年、女性、儿童青少年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明确冠心病背痛的可能机制 冠心病患者出现背痛,多是因为心肌缺血缺氧时,产生的乳酸等代谢产物刺激神经末梢,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牵涉痛,疼痛可放射至背部等区域。 二、及时就医评估病情 1.心电图检查:发作时心电图可出现ST-T改变,有助于判断心肌缺血情况,不同性别、年龄的冠心病患者心电图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但都能为病情评估提供依据。比如老年冠心病患者可能基础心电图就有一定异常,但发作时ST-T改变更具诊断意义。 2.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如肌钙蛋白等,可帮助判断是否有心肌梗死发生,对于有背痛症状的冠心病患者,检测该指标能明确心肌是否有坏死情况,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吸烟、高脂饮食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异常的风险相对较高。 三、急性发作时的初步处理 1.休息:立即停止活动,坐下或卧床休息,这对缓解心肌缺血有帮助,不同年龄患者休息时的舒适度要求略有不同,一般来说,保证身体处于放松状态即可。 2.吸氧:有条件者可给予吸氧,增加血氧供应,改善心肌缺氧状况,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吸氧时需注意氧流量等调整,避免加重肺部负担。 四、常规治疗措施 1.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硝酸酯类药物等,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但需注意不同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比如老年患者可能对药物副作用更敏感。 2.改善生活方式 饮食: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不同性别饮食偏好可能不同,但都要遵循冠心病饮食原则,比如男性患者如果有饮酒习惯需限制酒精摄入。 运动:根据病情适当运动,如步行等有氧运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年龄较小的患者运动方式和强度与成年人不同,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戒烟限酒:吸烟会加重冠心病病情,无论男女老少都应戒烟,饮酒也要适量,避免对心脏造成不良影响。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冠心病患者背痛时更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病情变化可能较隐匿,需更频繁监测生命体征等。 2.女性患者:女性冠心病患者背痛表现可能不典型,要注意与其他女性常见疾病如乳腺疾病等鉴别,同时女性在激素变化等情况下,冠心病病情可能有不同表现,需更加关注。 3.儿童及青少年:虽然儿童及青少年冠心病相对少见,但如果有背痛等疑似症状,也要重视,排查是否有先天性心脏病等相关情况,生活方式上要避免不良习惯影响心脏健康。

    2025-10-15 14:43:05
  • 心脏刺痛的原因

    心脏刺痛的常见原因包括心血管系统相关的冠心病、心包炎、心肌病,呼吸系统相关的胸膜炎、气胸,神经肌肉骨骼系统相关的肋软骨炎、颈椎病,以及精神心理因素相关的焦虑症,特殊人群中儿童、孕妇、老年人出现心脏刺痛各有其需关注的特点。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在一些诱因如劳累、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可出现心脏刺痛感。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不同,心绞痛发作表现有所差异,轻度狭窄可能在特定负荷下引发心肌缺血,出现心前区刺痛等症状。多见于中老年人,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发病风险更高。 心包炎:感染(如病毒感染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引起心包炎症。炎症刺激心包膜,可导致心脏刺痛,疼痛可因体位改变、呼吸等因素而变化。各种年龄人群均可发病,感染性心包炎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可能因病毒感染较为常见,自身免疫性心包炎则在中青年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较多见。 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心肌病类型,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可影响心肌供血或导致心肌缺血相关表现,出现心脏刺痛。扩张型心肌病多见于中青年,肥厚型心肌病有一定遗传倾向,各年龄段均可发病。 呼吸系统相关原因 胸膜炎:胸膜炎症可导致胸膜摩擦,引起胸痛,部分患者可感觉为心脏部位的刺痛。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是常见病因。各个年龄层都可能发生,结核性胸膜炎在中青年人群中相对多见。 气胸:各种原因导致肺泡破裂,气体进入胸腔,压迫肺组织,可引起胸痛,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表现为心脏刺痛感。青少年中剧烈运动、用力咳嗽等可能诱发气胸,老年人则可能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导致气胸。 神经肌肉骨骼系统相关原因 肋软骨炎:肋软骨发生炎症,可出现胸前区疼痛,有时易被误认为心脏刺痛。常见于青壮年,劳累、外伤等可能诱发。 颈椎病:颈椎病变压迫神经,可导致放射性胸痛,类似心脏刺痛。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玩手机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易患,各年龄层中长期保持不良姿势者均可发病。 精神心理因素相关原因 焦虑症:焦虑情绪可导致躯体化症状,出现心脏刺痛感。在现代社会中,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的人群,尤其是中青年,焦虑症发病率逐渐升高,易出现此类心脏相关的躯体症状。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出现心脏刺痛相对少见,但也可能由先天性心脏病等原因引起,需及时就医排查;孕妇出现心脏刺痛需考虑是否为孕期生理变化、心脏负担加重等因素,也要警惕妊娠期特有的心脏相关并发症;老年人出现心脏刺痛更要重视,因为老年人基础疾病多,心脏疾病等严重情况的可能性相对更高,需尽快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评估和处理。

    2025-10-15 14:42:43
  • 心脏杂音记忆口诀是啥

    心脏杂音有收缩期和舒张期之分,收缩期杂音中二尖瓣区二闭吹风低到高、二狭隆隆先递减,主动脉瓣区主狭喷射像炮弹、主闭叹气递减难,肺动脉瓣区肺狭喷射有震颤、肺闭叹气向左传,三尖瓣区三闭吹风吸气强、三狭隆隆极少见;舒张期杂音中二尖瓣区二狭舒张隆隆响递减递增传胸下,主动脉瓣区主闭舒张叹气哈递减沿胸下,肺动脉瓣区肺闭舒张Graham-Steell柔和递减不传导,三尖瓣区三狭舒张隆隆查局限吸气压力加,且心脏杂音听诊需结合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异常杂音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如儿童考虑先心病、老人考虑瓣膜退变等。 二尖瓣区:二闭吹风低到高,二狭隆隆先递减。(二尖瓣关闭不全为吹风样杂音,由低到高;二尖瓣狭窄为隆隆样杂音,先递减)儿童及青少年在健康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功能性收缩期杂音,多为柔和的吹风样,强度在Ⅱ级以下,与贫血、发热等导致血流速度加快有关,一般去除诱因后杂音消失。老年人若出现收缩期杂音则需考虑瓣膜退变等情况。 主动脉瓣区:主狭喷射像炮弹,主闭叹气递减难。(主动脉瓣狭窄为喷射样杂音,像炮弹一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为叹气样杂音,递减不明显)主动脉瓣狭窄常见于老年退行性变或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由风湿性心脏病等引起。 肺动脉瓣区:肺狭喷射有震颤,肺闭叹气向左传。(肺动脉瓣狭窄为喷射样杂音,常伴有震颤;肺动脉瓣关闭不全为叹气样杂音,向左传导)肺动脉瓣狭窄多为先天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可见于肺动脉高压等情况。 三尖瓣区:三闭吹风吸气强,三狭隆隆极少见。(三尖瓣关闭不全为吹风样杂音,吸气时增强;三尖瓣狭窄极少见,为隆隆样杂音)三尖瓣关闭不全多与右心衰竭等有关。 舒张期杂音 二尖瓣区:二狭舒张隆隆响,递减递增传胸下。(二尖瓣狭窄舒张期为隆隆样杂音,递减递增,传导至胸骨左下缘) 主动脉瓣区:主闭舒张叹气哈,递减递减沿胸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舒张期为叹气样杂音,递减,沿胸骨左缘下传) 肺动脉瓣区:肺闭舒张Graham-Steell,柔和递减不传导。(肺动脉瓣关闭不全舒张期杂音为Graham-Steell杂音,柔和递减,不传导)常见于二尖瓣狭窄伴肺动脉高压。 三尖瓣区:三狭舒张隆隆查,局限吸气压力加。(三尖瓣狭窄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局限,吸气时增强) 心脏杂音的听诊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不同的心脏杂音可能提示不同的心脏疾病,一旦发现心脏杂音异常,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例如儿童出现心脏杂音需考虑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要详细询问母亲孕期情况等;老年人则要考虑瓣膜退变、冠心病等多种因素。

    2025-10-15 14:42:0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