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冠心病及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结构性心脏病、高血压、血脂异常。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冠心病及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结构性心脏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展开
  • 房颤消融术的危害

    房颤消融术存在多种并发症风险,包括出血风险(血管穿刺相关出血、消化道等内脏出血)、心包填塞(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肺静脉狭窄(发生概率、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心房-食管瘘(发病情况及临床表现)、脑栓塞(发生原因)。 一、出血风险 1.血管穿刺相关出血 在房颤消融术过程中,需要进行血管穿刺(如股静脉、股动脉等),可能导致局部血管出血。对于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凝血功能可能随年龄增长而有所变化,更易发生血管穿刺部位的出血。女性患者在激素等因素影响下,凝血状态与男性有差异,也可能影响出血风险。有出血性疾病病史的患者,本身凝血机制异常,房颤消融术后出血风险显著升高。 表现为穿刺部位局部肿胀、疼痛,严重时可能形成血肿,压迫周围组织。 2.消化道等内脏出血 部分患者在房颤消融术后可能出现消化道等内脏出血情况。这与手术中使用抗凝剂等因素有关。老年患者胃肠道功能可能减退,血管脆性增加,更易发生内脏出血。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如胃溃疡等,术后使用抗凝等药物时,消化道出血风险进一步升高。 二、心包填塞 1.发生机制 房颤消融术时,导管操作可能导致心肌穿孔,使心包积血,进而引起心包填塞。对于有心肌病变病史的患者,心肌本身存在病理改变,穿孔风险相对较高。老年患者心肌弹性等功能下降,也增加了穿孔导致心包填塞的可能性。 2.临床表现 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颈静脉怒张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需要紧急处理,如心包穿刺引流等。 三、肺静脉狭窄 1.发生概率及影响因素 房颤消融术可能导致肺静脉狭窄,其发生概率约为1%-5%不等。对于有长期肺部疾病病史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肺静脉周围组织可能存在病变,消融时更易影响肺静脉结构,增加肺静脉狭窄的风险。老年患者血管等组织的生理改变也可能使肺静脉狭窄的发生风险增加。 2.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肺功能,长期可导致肺部慢性病变等不良后果。 四、心房-食管瘘 1.发病情况 心房-食管瘘是房颤消融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其发生与消融导管靠近食管有关,老年患者食管解剖结构等可能与年轻患者不同,增加了发生心房-食管瘘的风险。有食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如食管憩室等,术后发生心房-食管瘘的风险升高。 2.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发热、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五、脑栓塞 1.发生原因 房颤患者本身存在心房内血栓形成的风险,在房颤消融术过程中,可能导致血栓脱落,进而引起脑栓塞。对于有房颤病史时间较长、左心房增大明显的患者,血栓形成风险更高,术后脑栓塞风险增加。老年患者血管弹性降低,脑栓塞发生后预后可能更差。有脑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脑栓塞发生后病情可能加重。

    2025-10-09 12:53:19
  • 做了心血管支架要注意什么

    心血管支架术后需从术后用药、生活方式调整、定期复查、心理调节、避免危险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术后严格遵医嘱用药,饮食遵循低盐低脂低糖原则,运动循序渐进,定期复查相关项目,注意心理调节,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并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相关指标。 一、术后用药方面 心血管支架术后通常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例如阿司匹林等,要严格遵医嘱按时服药,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因为擅自停药可能会导致支架内血栓形成等严重后果。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可能因个体差异在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上有细微不同,但总体遵循医嘱是关键。有肝肾功能不全等病史的患者,用药时需特别关注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药物调整。 二、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原则。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避免食用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在饮食选择上更要注重易消化且营养均衡。女性患者在饮食搭配上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当调整,比如更年期女性可能更需关注钙的补充等。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要严格控制糖分摄入,遵循糖尿病饮食规范。 运动:术后运动要循序渐进。一般术后1-3个月可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等,每次15-30分钟,每周3-5次;3个月后可根据身体状况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如慢跑、太极拳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不同年龄患者运动能力不同,年轻患者可适当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但也需适度。有骨关节疾病病史的患者运动时要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场地,避免加重关节损伤。 三、定期复查 术后要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复查项目通常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心脏超声等。通过定期复查可以及时了解身体恢复情况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老年患者行动可能相对不便,但要尽量按时完成复查。女性患者在复查时可关注自身激素水平等与心脏健康相关的指标变化。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复查时要重点监测相关指标,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四、心理调节 部分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要注意心理调节。可通过与家人朋友沟通、参加适当的社交活动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不同年龄人群心理调节方式有所不同,年轻人可能更易通过现代社交方式调节,老年人可能更倾向于与熟悉的人交流倾诉。有心理疾病病史的患者术后更要密切关注心理状态,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五、避免危险因素 要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饮酒过量也会对心脏等器官造成负担。年龄较大的吸烟者戒烟难度可能较大,但为了心脏健康要努力尝试。有长期饮酒史的患者要严格控制饮酒量甚至戒酒。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病史的患者要积极控制相关指标,将血压、血脂等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复发的风险。

    2025-10-09 12:52:41
  • 年轻人高血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年轻人高血压受多种因素影响,遗传使家族有高血压患者时风险大增;生活方式上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吸烟、过度饮酒不利;精神心理方面长期紧张焦虑等致交感神经兴奋升血压;还有药物影响如避孕药等、疾病如肾小球肾炎等也会引发。 一、遗传因素 遗传在年轻人高血压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那么年轻人患高血压的风险会显著增加。研究表明,高血压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可能与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有关。例如,某些特定的基因变异会影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增加血压升高的可能性。 二、生活方式因素 1.饮食 高盐饮食是导致年轻人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过多的钠盐摄入会使体内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进而导致血压升高。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天钠盐摄入量应不超过5克,但很多年轻人存在饮食偏咸的情况,如喜爱吃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 过量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会导致肥胖,而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者体内脂肪堆积,尤其是内脏脂肪增多,会分泌多种活性物质,影响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内皮功能,从而引发血压升高。 过度饮酒也与年轻人高血压相关。酒精会刺激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同时还会影响肝脏对某些激素的代谢,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血压持续升高。 2.缺乏运动 年轻人如果长期缺乏体育锻炼,身体代谢率降低,脂肪容易堆积,导致体重增加,进而增加高血压的发生风险。同时,运动不足会使血管弹性下降,血液循环不畅,也不利于血压的调控。例如,长期久坐、缺乏规律的有氧运动等生活方式,会使身体的心血管调节功能减弱。 3.吸烟 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导致血管收缩、痉挛,同时还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儿茶酚胺等物质,升高血压。吸烟还会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进一步加重血压异常。 三、精神心理因素 现代年轻人面临较大的工作、学习压力,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精神心理状态下,会使体内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引起血压升高。例如,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导致精神持续紧张,会使血压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较高水平,久而久之容易发展为高血压。 四、其他因素 1.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也可能导致年轻人血压升高,如长期服用避孕药、类固醇类药物等。避孕药中的雌激素成分可能会引起水钠潴留,影响血压;类固醇类药物可能会影响体内的激素平衡和代谢,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2.疾病影响 一些疾病也与年轻人高血压的发生相关,如肾小球肾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等。肾小球肾炎会导致肾功能受损,影响水钠代谢和血压调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醛固酮,引起钠潴留和血容量增加,导致血压升高;嗜铬细胞瘤会分泌大量儿茶酚胺,使血压突然升高。

    2025-10-09 12:52:09
  • 室上速心电图特点

    室上速时心室率通常显著增快(150-250次/分钟且节律绝对规则),P波形态异常且常与QRS波群1:1传导,QRS波群形态基本正常(时限小于0.12秒)且节律规则,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人群的室上速上述特点具有共性。 一、心率特点 室上速时心室率通常显著增快,一般在150-250次/分钟之间,且节律绝对规则。这是因为室上速是由心脏传导系统中异常的折返环路导致快速而规律的激动传导引起心室快速跳动,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只要发生室上速,心室率大多呈现此快速且规则的特点。例如,年轻健康人群发生室上速时心室率同样会处于150-250次/分钟的范围,而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患者发生室上速时,心室率也遵循这一规律。 二、P波特点 1.P波形态异常 由于室上速的特殊折返机制,P波往往不易辨认,或者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在一些导联中,P波可能埋藏在QRS波群内,或者表现为逆行P波(在Ⅱ、Ⅲ、aVF导联倒置)。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小儿发生室上速时,P波特点与成人有一定相似性,但小儿心脏结构和电生理特点可能使P波的细微差异更难辨别;女性和男性在室上速时P波特点无本质性别差异,但女性在特殊生理时期如妊娠时,心脏负担等因素可能对P波的观察有一定影响,不过总体P波形态异常这一特点是共有的。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心肌病患者发生室上速,P波异常特点不会因基础病而改变其本质,但可能因基础病导致心脏电活动的复杂性使P波观察更具挑战性。 2.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 P波与QRS波群有固定的关系,通常是1:1传导,即每个P波后都跟随一个QRS波群。不管是儿童、成年人还是老年人,也不管是健康人群还是有基础疾病人群,只要是典型的室上速,P波与QRS波群大多呈现1:1传导的关系。例如,老年患者发生室上速时,心电图上也能看到P波与QRS波群固定的1:1传导情况。 三、QRS波群特点 1.QRS波群形态基本正常 室上速时QRS波群形态一般是正常的,时限通常小于0.12秒。这是因为激动起源于心室以上部位,传导至心室时未引起心室除极的明显异常。不同年龄人群,小儿的QRS波群时限相对更短,但也在正常范围(小于0.12秒);男性和女性在室上速时QRS波群形态基本正常这一特点无差异;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室上速,QRS波群形态虽基本正常,但可能因心脏肥厚等因素使QRS波群的电压等有一定变化,但形态仍属于基本正常范畴。 2.QRS波群节律规则 由于室上速的节律规则,QRS波群的节律也绝对规则,与心室率快且规则的特点相呼应。无论是何种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只要是室上速,QRS波群的节律都是规则的,例如运动员发生室上速时,QRS波群节律同样规则。

    2025-10-09 12:51:19
  • 8岁儿童心脏病早期症状

    8岁儿童心脏病早期有呼吸方面症状,如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心脏相关症状,像心悸、胸痛;生长发育方面表现为生长迟缓、体力差;还有其他症状,比如口唇指甲发紫、水肿等,家长发现孩子有这些早期症状应及时带其就医检查并做好日常护理。 一、呼吸方面的早期症状 1.呼吸急促:8岁儿童正常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约为18-20次/分钟,如果孩子呼吸明显加快,超过正常范围,且在活动后或安静时都能观察到呼吸急促,可能是心脏病的早期表现。例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由于心脏结构异常,影响了肺循环,导致氧气交换受阻,机体为了获取更多氧气就会通过加快呼吸频率来代偿。 2.呼吸困难:孩子可能会在活动后出现喘气费力、需要频繁深呼吸的情况,严重时可能在安静状态下也有呼吸困难的表现,比如呼吸时胸廓起伏较大、鼻翼扇动等。这是因为心脏功能受损后,肺部淤血,影响了正常的气体交换,使得孩子感觉呼吸不畅。 二、心脏相关的早期症状 1.心悸:孩子可能会诉说自己心里发慌、心跳不规律等情况。有些先天性心脏病或者心律失常等心脏问题可能会导致儿童出现心悸症状。例如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儿,会突然感到心跳加快,自己能明显感觉到心脏跳动异常。 2.胸痛:虽然儿童心脏病引起胸痛相对较少见,但也有部分孩子可能会出现不典型的胸痛,表现为胸部不适、隐痛等。这可能是由于心脏缺血等原因引起,比如冠状动脉畸形的患儿可能会在活动后出现胸痛症状。 三、生长发育方面的早期症状 1.生长迟缓:患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由于心脏功能不好,影响了全身的血液循环,导致机体营养供应不足,会出现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情况,比如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因为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功能异常会影响营养物质的运输和分配,从而阻碍孩子的正常生长。 2.体力差:孩子比同龄儿童更容易疲劳,活动耐力明显下降。比如正常8岁儿童可以连续跑跳玩耍较长时间,而患有心脏病的儿童可能玩一会儿就觉得累,需要休息。这是因为心脏泵血功能受限,无法为机体提供足够的能量来维持长时间的活动。 四、其他早期症状 1.口唇、指甲发紫:这是比较典型的缺氧表现,在孩子哭闹、活动后可能会更加明显。比如法洛四联症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由于右向左分流,导致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从而出现口唇、指甲发紫的情况。 2.水肿:部分心脏病患儿可能会出现水肿,尤其是下肢水肿。这是因为心脏功能不全,导致体循环淤血,使得体液潴留,从而出现水肿症状。例如心功能不全的儿童可能会发现脚踝等部位有凹陷性水肿。 当发现孩子有上述早期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详细的心脏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等,以便早期发现心脏病并进行干预。同时,要注意孩子的日常护理,避免孩子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2025-10-09 12:51:0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