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冠心病及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结构性心脏病、高血压、血脂异常。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冠心病及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结构性心脏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展开
  • 心脏手术都有什么手术

    心脏手术常见类型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适用于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阻塞患者;心脏瓣膜手术,有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的置换或修复术;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针对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患儿;心脏移植术,用于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治疗手术,包括射频消融术和植入性心脏除颤器植入术,分别用于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和预防心脏性猝死。 心脏瓣膜手术 二尖瓣置换术或修复术:二尖瓣出现病变时采用。若二尖瓣病变严重无法修复则需置换人工瓣膜;若病变较轻可尝试修复。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需考虑人工瓣膜的适配性及未来生长发育可能带来的影响;女性患者可能因生理结构等因素在手术操作上需更精细考虑;有风湿性心脏病病史的患者是此类手术的常见人群,需在风湿活动控制后进行手术;生活方式上,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等。 主动脉瓣置换术或修复术:主动脉瓣病变时进行。原理同二尖瓣手术类似,根据瓣膜病变情况选择置换或修复。老年患者相对常见,需关注其合并的其他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会影响手术风险评估;男性和女性在手术适应上无本质区别,但术后康复需结合各自身体特点;有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主动脉瓣病变的患者需在感染控制后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针对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的患儿,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的矫治手术。低龄儿童是主要手术人群,需根据患儿的体重、心功能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方式;女性患儿术后需关注生长发育过程中心脏的适应情况;生活方式上,术后需注意休息,避免感染等;有家族先天性心脏病病史的患儿更需重视产前检查及出生后的早期诊断。 心脏移植术:适用于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如扩张型心肌病等导致心脏功能极度衰竭,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一般适用于年龄在一定范围内(通常儿童到成年人)身体状况符合移植标准的患者;性别无绝对限制,但需考虑术后免疫抑制等药物的影响;生活方式上,术前需严格卧床休息等;有终末期心脏病病史且其他治疗无效的患者是手术对象,术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等。 心律失常治疗手术 射频消融术:用于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通过导管将射频电流导入心脏,消除异常电传导通路。各年龄段患者均可考虑,根据心律失常类型和病情决定;男性和女性在手术适应上无差异;有频繁心律失常发作病史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适用;生活方式上,术前需停用某些影响心电图的药物等。 植入性心脏除颤器(ICD)植入术:用于预防心脏性猝死,适用于有高危猝死风险的患者,如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射血分数严重降低且有室性心律失常等情况。年龄上需评估患者全身状况;性别无绝对限制;有相关高危病史的患者适用,术后需定期随访检查除颤器功能等。

    2025-10-09 12:36:57
  • 白大衣高血压怎么诊断

    诊室血压测量是诊断白大衣高血压常用方法,正常、高血压有相应标准,单次诊室测量可能受紧张等因素影响,动态血压监测可连续记录血压情况,家庭血压监测也是重要手段,诊断还需考虑患者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来准确判断白大衣高血压。 单次诊室血压测量:医生在诊室环境下,使用标准的血压测量设备,如汞柱血压计或电子血压计,对患者进行血压测量。但单次诊室测量可能会受到患者紧张情绪等因素影响出现白大衣现象,所以单纯单次诊室血压高不能直接诊断为高血压病。 动态血压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能够连续记录患者不同时间的血压情况,包括白天、夜间的血压。白大衣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的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通常在正常范围内,但诊室血压升高。一般来说,24小时平均收缩压<130mmHg和舒张压<80mmHg,白昼平均收缩压<135mmHg和舒张压<85mmHg,夜间平均收缩压<120mmHg和舒张压<70mmHg。 结合家庭血压监测诊断 家庭血压监测也是诊断白大衣高血压的重要手段。患者在家中使用经过校准的血压计,按照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血压。一般建议患者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血压,每次测量2-3次,取平均值。白大衣高血压患者在家中自测血压时,血压值通常处于正常范围。 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因素 年龄: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血压的正常范围可能略有差异,但白大衣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对于各年龄段人群基本一致。例如儿童和青少年,虽然他们发生白大衣高血压的概率相对较低,但如果出现诊室血压升高而家庭血压正常的情况,也需要考虑白大衣高血压的可能。对于老年人群,同样适用上述基于诊室血压测量和动态血压监测等的诊断方法,但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血压测量结果的影响。 性别:一般来说,性别对于白大衣高血压的诊断没有特异性影响,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诊断标准主要依据血压测量的结果来判断是否存在白大衣高血压情况。 生活方式:患者的生活方式,如近期是否有剧烈运动、情绪过度激动等情况,可能会影响诊室血压测量结果。如果患者在测量诊室血压前进行了剧烈运动或情绪高度紧张,可能会导致诊室血压升高出现假阳性的白大衣现象,所以在诊断时需要询问患者的近期生活方式情况,尽量排除这些因素对血压测量结果的干扰。 病史:如果患者有其他心血管疾病病史等,在诊断白大衣高血压时需要综合考虑。例如患者有冠心病病史,其紧张情绪可能会影响血压测量结果,此时更需要通过动态血压监测等多种方法来准确判断是否为白大衣高血压,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使患者的血压调节机制发生一定改变,单纯诊室血压测量可能不能真实反映患者的血压状况。

    2025-10-09 12:35:27
  • 小儿扩张性心肌病可以痊愈吗

    小儿扩张性心肌病完全痊愈较难,病情严重程度、病因等影响痊愈,一般治疗中休息、饮食很重要,药物治疗可改善预后但难让心脏完全正常,小儿治疗需关注生长发育、谨慎用药、加强护理及关注心理状态,要定期复查调整方案。 一、影响痊愈的因素 1.病情严重程度: 发病时心脏功能受损程度不同,若患儿就诊时心脏已经明显扩大、心功能严重降低,完全痊愈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例如,心脏超声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严重降低至30%以下,这类患儿痊愈难度较大。 对于发病初期心脏结构和功能受损较轻的患儿,经过积极治疗有一定机会改善心脏状况,但也难以保证完全痊愈。 2.病因: 部分小儿扩张性心肌病与遗传因素相关,遗传性病因导致的心肌病往往病情较难控制,痊愈概率低。比如由特定基因突变引起的扩张性心肌病,目前治疗主要是针对症状,难以从根本上纠正基因缺陷来实现痊愈。 由感染等因素引起的小儿扩张性心肌病,如果能及时明确病因并有效控制感染等诱因,有部分患儿的心脏功能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也不一定能完全痊愈。例如,因病毒感染引发的扩张性心肌病,在控制病毒感染后,部分患儿心功能可改善,但心脏结构可能已发生一定改变,难以完全恢复正常。 二、治疗对预后的改善 1.一般治疗: 休息:让患儿充分休息,减少心脏负担,对于病情的控制很重要。年龄较小的患儿需要家长精心照料,保证其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活动,因为过度活动会增加心脏的耗氧量,不利于心脏功能的恢复。 饮食:给予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饮食,保证患儿摄入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等,但要注意控制盐分摄入,防止水钠潴留加重心脏负担。比如对于婴幼儿,要合理安排喂养,避免一次喂养过多,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 2.药物治疗: 改善心肌重构药物:常用一些药物来阻止心肌重构的进一步发展,延缓病情进展。但这些药物主要是起到改善症状、延缓疾病进程的作用,很难使已经扩大的心脏完全恢复正常大小。 纠正心功能不全药物:通过增强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等方式来改善患儿的心功能。例如使用利尿剂减轻水肿,但长期使用需要密切监测电解质等情况,因为小儿的电解质调节能力相对较弱。 三、特殊人群(小儿)的注意事项 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药物的使用要谨慎,尽量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同时,要加强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的症状变化,如呼吸、心率、精神状态等。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定期带患儿进行复查,包括心脏超声、心电图等检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而且小儿的心理状态也需要关注,由于疾病的影响,可能会出现焦虑等情绪,家长要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抚。

    2025-10-09 12:33:12
  • 心脏增大能治愈吗

    心脏增大能否治愈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由可逆因素引起的心脏增大有可能治愈,如早期高血压、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多数病因导致的心脏增大难以完全治愈但可控制,如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导致的心脏增大,其治疗和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发现心脏增大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 一、某些病因导致的心脏增大有可能治愈 1.由可逆因素引起的心脏增大 高血压导致的心脏增大:如果是早期高血压引起的心脏向心性肥厚等心脏增大情况,在积极控制血压后,心脏增大有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逆转。研究表明,通过规范的降压治疗,将血压长期控制在目标范围内,随着血压得到良好控制,心脏增大的进程可以停止,甚至部分患者心脏增大的情况能有所改善。对于年轻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理想后,心脏增大逆转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导致的心脏增大:例如一些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如果能在早期及时通过手术修复缺损,心脏增大的情况往往可以得到改善甚至治愈。对于儿童患者,在儿童期及时进行手术干预,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可以逐渐恢复正常,因为儿童心脏的代偿和修复能力相对较强。 二、多数病因导致的心脏增大难以完全治愈但可控制 1.冠心病导致的心脏增大:冠心病引起心肌缺血、坏死,进而导致心脏增大。虽然通过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供血、调节血脂等药物)、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可以改善心肌缺血状况,延缓心脏增大进程,但已经增大的心脏往往难以完全恢复到正常大小。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心脏增大可能会逐渐加重,需要长期的综合管理来控制病情。 2.扩张型心肌病导致的心脏增大:扩张型心肌病病因复杂,目前临床上尚无法完全治愈。患者心脏会进行性增大,心功能逐渐减退。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改善症状、延缓心室重构等,如使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对于这类患者,需要长期随访监测,生活方式上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等,但心脏增大一般难以逆转至正常。不过通过规范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3.心脏瓣膜病导致的心脏增大:心脏瓣膜病引起心脏增大后,手术治疗是重要的干预手段,但即使进行了瓣膜置换或修复手术,如果心脏增大已经比较严重,心功能受损明显,术后心脏增大也难以完全恢复正常。对于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术后心脏功能的恢复相对较慢,需要长期的康复和药物维持治疗。 心脏增大的治疗和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病因、发现时心脏增大的程度、患者的年龄等因素等。一旦发现心脏增大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以最大程度改善预后

    2025-10-09 12:31:26
  • 高血压分期和分级

    高血压分为分级和分期,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一期高血压仅血压升高无靶器官损害,二期高血压有靶器官损害表现,三期高血压有严重靶器官损害表现,各期有不同特点及应对措施。 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相对1级高血压,此级血压水平更高,对血管内皮等的损伤更为明显,可能引发更多心脑血管相关的早期症状倾向,比如可能出现轻度头痛、头晕等,对于有家族高血压病史、长期大量吸烟等情况的人群,患2级高血压的风险及病情发展速度会因这些因素而有所不同,如长期大量吸烟会加重血管损伤,加速高血压病情进展。 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属于重度高血压,此时血管受到的压力极大,极易引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如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等,在各年龄段都可能因血压急剧升高而出现严重症状,尤其是老年人群,本身血管弹性下降,更易在3级高血压状态下发生危险事件,有高血压急症病史、未规范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更易处于3级高血压水平且危及生命健康。 高血压的分期 一期高血压:仅表现为血压升高,临床无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损害的客观表现。此期患者通过改善生活方式等非药物干预有可能使血压得到控制甚至恢复正常,对于年轻、生活方式良好(但之前可能有不良习惯已纠正)且无基础疾病的人群,通过调整饮食(减少钠盐摄入等)、增加运动等,有较大可能使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避免病情进展。 二期高血压: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且已有左心室肥厚、心脑肾损害等靶器官损害的临床表现或客观检查证据。例如可能通过心电图检查发现左心室肥厚,或通过尿常规发现蛋白尿等肾损害表现,此期患者需要在改善生活方式基础上开始药物治疗来控制血压,以防止靶器官损害进一步加重,对于有长期高血压病史、年龄较大且未规律治疗的人群,更易进入二期高血压并出现靶器官损害,需要密切监测靶器官功能并规范用药。 三期高血压: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脑出血或高血压脑病、左心衰竭、肾功能衰竭、眼底出血或渗出,有或无视乳头水肿等严重靶器官损害的表现。此期属于高血压危重症,需要立即进行紧急降压等治疗措施来挽救患者生命,老年患者、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的患者在三期高血压时病情更为凶险,需尽快住院进行强化治疗,严格控制血压以减少靶器官进一步严重受损带来的致命风险。

    2025-10-09 12:29:3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