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冠心病及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结构性心脏病、高血压、血脂异常。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冠心病及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结构性心脏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展开
  • 血压低可以吃三七粉吗

    血压低是否可吃三七粉分情况,若因血管扩张等致血压低,服三七粉可能加重不适;因瘀血阻滞等中医证型且经中医辨证的血压低患者,可能在特定情况下考虑使用,但需遵专业医生判断。特殊人群中,老年人服需谨慎监测血压,儿童一般不建议,有基础病史人群要综合权衡。 三七粉是由三七打成的粉,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等功效。从现代药理学角度看,三七中的有效成分可能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影响,比如三七总皂苷等成分具有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等作用。 可能不适合血压低人群的情况:如果血压低是由于本身血管扩张功能异常,或者是体质性低血压等情况,而三七粉有一定扩张血管的作用,那么服用三七粉可能会进一步降低血压,导致头晕、乏力等低血压相关不适症状加重。例如一些研究发现,三七中的活性成分对血管有扩张效应,对于原本血压偏低的人,这种扩张作用可能超出机体的代偿能力,从而使血压降得更低。 可能适合血压低人群的情况:但如果血压低是由于瘀血阻滞等中医证型导致的,比如某些心脑血管疾病伴有瘀血表现且血压低的患者,在中医辨证论治的框架下,可能会考虑使用三七粉。不过这种情况需要严格遵循中医的辨证体系,由专业医生判断是否适用,因为即使是这种情况,也不是所有血压低的人都能吃三七粉,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病情等多方面因素。 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 老年人:老年人的生理机能相对较弱,血压调节功能也可能不如年轻人稳定。如果老年血压低患者考虑服用三七粉,需要更加谨慎。应先咨询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监测血压变化,因为老年人对药物引起的血压波动可能更敏感,一旦服用三七粉后血压过度降低,可能增加跌倒、心脑血管灌注不足等风险。 儿童:儿童血压低的情况相对较少见,且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各系统功能尚未完全成熟,一般不建议儿童服用三七粉来调节血压。因为儿童对药物的代谢、耐受等与成人有很大差异,目前也没有针对儿童血压低服用三七粉的安全有效数据支持。 有基础病史人群:如果本身有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病史的血压低患者,在考虑是否服用三七粉时,需要将三七粉可能对血压的影响与基础疾病的治疗等综合权衡。例如有冠心病同时血压低的患者,服用三七粉后血压进一步降低可能会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需要医生全面评估后再做决定。

    2025-10-09 11:38:29
  • 心肌炎是什么病,严重吗

    心肌炎是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炎性病变,病因有感染性与非感染性因素,严重程度差异大,轻度者部分无症状或症状轻,经休息可恢复;重度者可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儿童和有基础疾病的成年人患重度心肌炎预后更差,需及时规范诊治。 一、心肌炎的定义 心肌炎是指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其病因包括感染性与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如病毒(常见的有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流感病毒等)、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感染,非感染性因素包括药物、毒物、放射、结缔组织病等。 二、病情的严重程度 1.轻度心肌炎 部分患者可能症状较轻,甚至没有明显症状,仅在体检做心电图等检查时发现心肌有炎性改变。这类患者通过休息等一般治疗后,病情可逐渐恢复,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低。例如,一些因轻度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患者可能仅有轻微的心悸,经过适当休息,心肌炎症可自行消退。在年龄方面,儿童和青少年若感染病毒后及时发现并休息,轻度心肌炎恢复相对较好;对于生活方式健康、无基础疾病的成年人,轻度心肌炎经过规范处理后预后大多良好。 2.重度心肌炎 临床表现:病情较重的患者可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例如,患者可能出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导致心跳明显减慢,出现头晕、黑矇,甚至晕厥;或者出现急性心力衰竭,表现为严重的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咳粉红色泡沫痰等;还可能发生心源性休克,出现血压下降、四肢湿冷、尿量减少等。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儿童:儿童患重度心肌炎时,病情进展可能较快,因为儿童的心肌代偿能力相对较弱。比如婴幼儿患心肌炎后,可能迅速出现心力衰竭等严重表现,需要及时进行抢救治疗。在治疗上,儿童使用药物需要更加谨慎,要考虑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等。 成年人:成年人若本身有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等,发生重度心肌炎时,病情会更加复杂,治疗难度也更大。而且重度心肌炎可能会遗留心肌瘢痕等,影响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后期出现慢性心力衰竭等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总体来说,心肌炎的严重程度差异较大,多数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好转,但也有部分重症患者预后不佳,所以一旦怀疑患有心肌炎,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诊治。

    2025-10-09 11:37:14
  • 血压低的症状

    血压低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轻度可能无明显或仅轻微头晕乏力等;中度会有头晕加重、视物模糊、心悸等;重度会出现晕厥、意识模糊、休克表现等,不同程度有相应不同症状表现且对不同人群影响各异。 一、轻度血压低的症状 轻度血压低时,部分人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的头晕、乏力,尤其在从卧位或蹲位突然站起时,头晕感可能稍明显,这是因为体位改变后,血压不能及时调节,导致脑供血短暂不足。对于老年人,轻度血压低可能使其在长时间站立后出现不适,因为老年人的血管调节功能相对较弱。而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缺乏运动的人,轻度血压低时也更容易感到体力不如平常。 二、中度血压低的症状 1.神经系统症状 头晕加重:头晕程度较轻度时明显加重,可能影响日常的行走、工作等活动,患者行走时需小心翼翼,因为稍不注意就可能因头晕而失衡。对于儿童,中度血压低可能影响其学习时的注意力集中,因为脑部供血不足会干扰神经功能。 视物模糊:眼睛的血液供应也会受到影响,导致视物模糊,看东西可能不清楚,这在进行精细活动时,如看书、写字时会比较明显。 2.循环系统症状 心悸:心脏为了弥补血压低带来的供血不足,会加快跳动,患者可感觉到心跳加快、心慌,尤其是在活动后这种心悸感可能更明显。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人,中度血压低引起的心悸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脏事件的风险。 三、重度血压低的症状 1.神经系统严重症状 晕厥:这是重度血压低比较典型的症状,患者会突然失去意识而摔倒,这种情况非常危险,可能导致外伤等不良后果。对于老年人,晕厥后摔倒容易引发骨折等严重问题。儿童重度血压低导致晕厥时,家长需格外注意保护,防止其头部受伤等。 意识模糊:患者意识处于不清醒的状态,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反应能力下降,不能正常进行交流和完成简单指令。 2.循环系统危重症状 休克表现:皮肤苍白、湿冷,因为外周血管收缩以试图维持重要脏器供血,但外周组织灌注不足,所以皮肤表现出苍白且温度较低、潮湿的状态;尿量减少,肾脏灌注不足,导致尿液生成减少;严重时可能出现脏器功能障碍,如肝脏、肾脏等功能受到影响,进一步加重病情。对于孕妇,重度血压低导致的休克可能会影响胎儿的供血供氧,危及胎儿健康。

    2025-10-09 11:35:44
  • 心电图正常能排除心梗吗

    心电图正常不能完全排除心梗,心梗还可依据心肌损伤标志物、临床症状诊断,不同人群心梗诊断有差异,老年人群症状不典型、糖尿病患者易有无痛性心梗,怀疑心梗但心电图正常者可做动态心电图监测,临床高度怀疑者可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 心梗的其他诊断依据 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是诊断心梗的重要指标,发病后数小时开始升高,随后逐渐上升,即使心电图正常,若心肌肌钙蛋白升高,结合临床症状也可考虑心梗。例如,多项研究表明,心肌肌钙蛋白的动态变化对于心梗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当患者有胸痛等疑似心梗症状,且心肌肌钙蛋白升高时,需高度怀疑心梗。 临床症状:患者出现持续不缓解的胸痛,伴有出汗、胸闷、心悸等症状,即使心电图正常,也不能排除心梗可能。对于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如年龄较大(一般年龄>50岁)、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病史的人群,出现上述症状更应警惕心梗。 不同人群的心梗诊断差异 老年人群:老年人心梗症状可能不典型,有的仅表现为乏力、头晕等非典型症状,心电图可能正常,此时更依赖心肌损伤标志物及详细的临床评估。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因痛觉迟钝,胸痛症状不明显,容易延误诊断,所以对于老年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乏力、头晕等情况,也需及时检查心肌损伤标志物等以排除心梗。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发生心梗时,心电图表现可能不典型,更容易出现无痛性心梗,心电图正常的概率相对较高。这是因为糖尿病可导致神经病变,影响痛觉传导,使得患者胸痛症状不明显,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即使心电图正常,若有胸闷等不适,也应密切监测心肌损伤标志物等。 心梗的进一步检查 动态心电图监测:对于怀疑心梗但心电图正常的患者,可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以捕捉发病时的心电图变化。动态心电图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图,有助于发现短暂的心肌缺血改变。 冠状动脉造影:这是诊断心梗的金标准,对于临床高度怀疑心梗但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等检查不典型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可以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明确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狭窄、堵塞等情况,从而确诊心梗。例如,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可以清晰看到冠状动脉哪一支发生了堵塞,病变程度如何,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2025-10-09 11:34:44
  • 高血压能不能吃花生

    高血压患者可适量吃花生,因花生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等对心血管有益,但要注意控制摄入量,每天吃10-15粒左右原味花生,选择水煮等健康烹饪方式,还要注意个体差异,老年高血压患者要细嚼慢咽并严格控量,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要注意对血糖影响并调整主食及监测血糖。 一、高血压患者适量吃花生的益处 花生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其中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对心血管健康有一定益处。有研究表明,适量摄入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可能有助于维持血管弹性,对高血压患者控制病情有一定积极作用。例如,一些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饮食中不饱和脂肪酸摄入比例合适的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相对较低,这其中就包括高血压相关的并发症风险降低。 二、高血压患者吃花生的注意事项 1.控制摄入量:虽然花生有一定益处,但因其热量和脂肪含量相对较高,高血压患者需控制食用量。一般建议每天吃10-15粒左右的原味花生比较合适。如果摄入过多,热量过剩可能导致体重增加,而体重超标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会加重血压的控制难度。 2.选择合适的烹饪方式:应避免油炸花生。油炸会使花生的脂肪含量进一步升高,同时还可能产生一些对健康不利的物质。建议选择水煮花生或凉拌花生等相对健康的烹饪方式。例如,水煮花生保留了花生本身的营养成分,且相对较为清淡,不会额外增加过多的油脂摄入。 3.注意个体差异:每个高血压患者的身体状况不同,对花生的耐受程度也有差异。有些高血压患者可能同时合并有高脂血症等其他代谢性疾病,这类患者更要严格控制花生的摄入量,因为花生中的脂肪可能会对血脂水平产生影响,进而间接影响血压的控制。 三、特殊人群高血压患者吃花生的情况 1.老年高血压患者:老年高血压患者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吃花生时要注意细嚼慢咽,防止呛噎。同时,要更加严格控制摄入量,因为老年人的代谢能力下降,过多摄入花生容易导致热量堆积。 2.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这类患者需要注意花生对血糖的影响。花生中的脂肪在体内代谢后可能会影响血糖的波动,所以在食用花生时要相应减少主食的摄入量,保持总热量的平衡,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花生的食用量。

    2025-10-09 11:33:5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