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冠心病及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结构性心脏病、高血压、血脂异常。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冠心病及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结构性心脏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展开
  • 心脏B超可以查心肌病吗

    心脏B超(超声心动图)可查心肌病,能显示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大等、肥厚型心肌病室间隔等增厚等、限制型心肌病心室壁僵硬等表现,对不同年龄、有不良生活方式或家族史及特殊人群的心肌病诊断均有意义。 扩张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大,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等表现。通过测量心室腔的大小、室壁厚度以及心功能指标等,能够明确扩张型心肌病的特征性改变。例如,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增大,超过正常范围,同时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往往低于50%以下。 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是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重要手段。可显示室间隔和(或)心室壁增厚,尤其是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多见。能准确测量室壁厚度,观察心肌肥厚的部位、程度等。比如,室间隔厚度与左心室后壁厚度之比大于1.3-1.5,可辅助诊断肥厚型心肌病。还能评估左心室流出道是否存在梗阻,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收缩期左心室流出道内是否有高速血流信号等。 限制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心室壁僵硬,心室舒张功能受限,心房扩大等表现。能观察心室的充盈情况,测量心室的舒张末期容积等指标,帮助判断限制型心肌病的病理生理改变。例如,心室舒张早期充盈速度增快,而舒张晚期充盈速度减低,E/A比值增大等。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肌病的意义相同。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大量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心肌病的发生风险,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早期发现因这些因素导致的心肌病改变。对于有心肌病家族史的人群,超声心动图是重要的筛查手段,能早期发现潜在的心肌病情况。在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由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生理性退变,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肌病时需要更细致地观察和对比以往的检查结果,以发现可能出现的心肌病变化;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样适用,能够及时发现先天性心肌病等情况。

    2025-10-09 10:50:01
  • 高血压可以吃菱角吗

    高血压患者可适量吃菱角,其含膳食纤维等营养,对身体有一定益处且一般不影响血压,但需注意:一般患者控量,每次100-150克;合并糖尿病者控糖量,血糖平稳时少量吃且减主食;肾功能不全者据肾功能调量,食用前咨询医生,饮食总体遵低盐、低脂、均衡营养控血压。 菱角的营养成分及对高血压的潜在益处 菱角含有一定量的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减少便秘等情况的发生,而便秘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压波动。同时,菱角还含有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如维生素B族等,这些营养成分对身体的正常代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菱角本身并没有直接降低血压的特定功效,但也不会导致血压升高,只要食用量适当,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是可以纳入日常饮食的。 食用菱角的注意事项 对于一般高血压患者:应控制菱角的食用量,避免一次性食用过多。因为菱角中含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过量食用可能会使摄入的总热量增加,如果不能合理控制体重,可能会对血压的控制产生间接影响。一般来说,每次食用100-150克左右较为适宜,可以将其作为加餐或搭配其他食物一起食用。 对于特殊高血压患者 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由于菱角含有一定糖分,这类患者食用时更要严格控制量,最好在血糖控制平稳的情况下少量食用,并相应减少主食的摄入量,以避免血糖出现较大波动。例如,可在两餐之间,血糖相对较低的时候,吃5-10颗菱角,同时监测血糖变化。 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需要根据肾功能情况来调整菱角的摄入量。因为菱角含有一定量的钾元素,肾功能不全患者排钾能力下降,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高钾血症,所以这类患者食用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确定合适的食用量。 总之,高血压患者可以吃菱角,但要注意适量食用,并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在饮食方面还应遵循低盐、低脂、均衡营养的总体原则来控制血压。

    2025-10-09 10:49:02
  • 心脏动脉造影是什么

    心脏动脉造影是检查心脏血管状况的影像学方法,通过向冠状动脉注入造影剂经X线显影,能明确病变、指导治疗,术前要准备、术中操作、术后处理,对诊断治疗心脏血管疾病有重要作用。 检查原理 通过将含碘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内,利用X线透视等技术,使冠状动脉显影,从而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走行、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和程度等情况。 检查步骤 术前准备:患者需要禁食4-6小时,进行过敏试验等。医生会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排除检查禁忌证。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如老年患者可能需要更细致地评估心功能等情况,女性患者在检查中也需按照常规流程进行,同时要关注其是否处于特殊生理时期等情况。生活方式方面,术前应告知患者避免剧烈运动等。 术中操作:患者通常采取平卧位,医生将导管经手腕或大腿根部的动脉插入,逐步送至冠状动脉开口处,然后注入造影剂,在X线透视下实时观察冠状动脉的情况。 术后处理:术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穿刺部位压迫止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等。 临床意义 诊断价值:可以明确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病变,如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是否有狭窄、斑块等情况,对于诊断冠心病、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等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心脏血管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但该检查都能准确发现病变。例如,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可能因长期的动脉硬化等因素出现更复杂的病变情况,通过心脏动脉造影可以清晰呈现。 指导治疗:根据造影结果,医生可以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如是否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或介入治疗(如放置支架等)。对于有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吸烟的患者,其冠状动脉病变可能更严重,通过该检查明确病变后能更好地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总之,心脏动脉造影是一种对心脏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的检查方法,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能为心脏血管疾病的精准诊疗提供关键依据。

    2025-10-09 10:47:26
  • 动态血压计怎么用

    动态血压测量前要检查设备、让患者做好准备,佩戴时绑好袖带并设置参数,测量中正常操作或处理异常情况,测量后读取数据并注意特殊人群事项,包括儿童、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相关注意要点。 一、测量前准备 1.设备检查:使用前确保动态血压计电量充足、仪器功能正常,袖带大小合适,袖带气囊应包裹80%以上上臂,儿童需根据年龄选择合适袖带。 2.患者准备:测量前30分钟内应避免吸烟、喝咖啡或茶,排空膀胱,安静休息至少5分钟。测量时保持放松,避免说话、肢体活动,取坐位或卧位,手臂应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二、佩戴与设置 1.袖带佩戴:将袖带平整地绑在上臂,松紧度以能插入1-2手指为宜,传感器位置应与心脏同高。 2.参数设置:根据患者情况设置测量间隔时间,一般日常可设置为每15-30分钟自动测量一次,白天测量间隔可短些,夜间可稍长。同时设置好血压报警范围等参数。 三、测量过程 1.正常测量:动态血压计会自动进行测量,测量时患者保持安静状态,仪器会显示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等数据并记录。 2.异常情况处理:若测量过程中患者出现明显不适或仪器测量异常,应及时停止本次测量,检查袖带佩戴等情况后重新测量。 四、数据读取与注意事项 1.数据读取:测量结束后,可通过连接电脑等设备读取测量的所有血压数据,分析24小时血压变化情况。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使用动态血压计时,要选择合适袖带,密切观察儿童在佩戴过程中的反应,确保其舒适,避免因儿童不配合导致测量数据不准确。 老年人:老年人皮肤较松弛,绑袖带时要注意固定好,防止袖带滑落影响测量结果,测量过程中要关注老年人的体位变化对血压的影响。 高血压患者:在佩戴动态血压计期间,应保持平时的生活状态,包括正常的活动、服药等,这样才能准确反映患者日常血压的真实情况。

    2025-10-09 10:46:21
  • 心肌酶高怎么引起的

    心肌酶高通常是心肌细胞受损后释放到血液中的结果,常见原因有心血管系统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其他系统疾病导致的心肌损伤如严重感染、骨骼肌疾病、药物副作用等,发现心肌酶高需结合症状、病史等综合判断病因以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心血管系统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导致心肌坏死,心肌细胞内的心肌酶大量释放入血,引起心肌酶升高。在发病后3-6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达到高峰,3-4天恢复正常。不同年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发病机制、症状表现等基本相似,但老年患者往往并发症更多,如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的发生率可能更高。 心肌炎: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心肌炎症病变,心肌细胞受损,心肌酶释放增加。病毒感染是常见病因,如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等感染。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和青少年相对更易患病毒性心肌炎,而成年人也可因其他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发心肌炎。 其他系统疾病导致的心肌损伤 严重感染:各种严重感染,如败血症等,病原体产生的毒素等可损伤心肌细胞,导致心肌酶升高。不同年龄人群感染的病原体可能不同,儿童可能更易发生病毒或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而老年人可能因基础疾病多等原因,感染后更易出现心肌损伤。 骨骼肌疾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剧烈运动后等,骨骼肌细胞受损时,其中的肌酸激酶等心肌酶也可释放入血导致心肌酶升高。剧烈运动后导致的心肌酶升高,在青少年及成年人中较为常见,一般休息后可逐渐恢复。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在少数患者中可引起药物性肌炎,进而导致心肌酶升高。不同年龄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可能不同,老年人肝肾功能相对减退,使用他汀类药物时更需密切监测心肌酶等指标。 当发现心肌酶高时,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病史、其他检查等综合判断病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10-09 10:45:2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