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 预激伴房颤禁忌用药

    预激综合征伴房颤禁用洋地黄、维拉帕米和普罗帕酮。 洋地黄类药物可增加房室旁路的传导,加速预激综合征伴房颤的心室率,甚至诱发室颤。 维拉帕米和普罗帕酮可减慢房室传导,进一步加快旁路传导,增加心室率,甚至导致室颤。 对于预激综合征伴房颤的患者,应选择其他药物如胺碘酮进行治疗。胺碘酮可延长旁路不应期,有效控制室率。 此外,对于预激综合征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以防诱发房颤或室颤。如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应立即就医,进行心电图监测和治疗。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应更加谨慎,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总之,预激综合征伴房颤患者禁用洋地黄、维拉帕米和普罗帕酮,应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和用药情况,以便医生做出正确的治疗决策。同时,患者应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更换药物。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2025-05-30 17:19:35
  • 成人心率多少算正常范围

    正常成人心率范围为60~100次/分,老年人偏慢,心率可因多种因素而变化,超过100次/分或低于60次/分分别称为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如超过160次/分或低于40次/分大多提示心律失常,应及时就医。 成人安静状态下,心率超过100次/分,称为心动过速;心率低于60次/分,称为心动过缓。心率可因运动、情绪激动、饮酒、吸烟、饮茶或咖啡、体力活动、体温升高、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力衰竭等而增快,也可因睡眠、休息、应用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普罗帕酮、胺碘酮、钙通道阻滞剂等而减慢。 如果心率超过160次/分,或低于40次/分,大多提示心律失常,应及时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某些情况下,如运动员或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心率可能会偏慢,但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心率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以明确原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025-05-30 17:17:56
  • 胸外心脏按压深度是多少

    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心脏按压的深度为至少5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正确的按压位置是在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正中下1/3交界处。 根据2020版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对于成人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的深度为至少5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正确的按压位置是在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正中下1/3交界处。将手掌根部放在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正中下1/3交界处,另一手掌根部叠放在前一手背上,手指相扣,双肘关节伸直,用身体重量向下压至少5厘米,但不要超过6厘米。每分钟按压100-120次,按压与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每5-6个循环后进行一次评估,评估时间不超过10秒。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儿童(包括婴儿[出生至1岁]至青春期开始[约10岁]的儿童)和婴儿(1岁以内)进行心肺复苏时,按压深度为胸廓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相当于婴儿的四个手指,儿童的三个手指。

    2025-05-30 17:15:50
  • 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是

    中心静脉压是反映右心功能和血容量的常用指标,其正常值为5~12cmH?O,但会受多种因素影响。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时,需综合考虑患者情况。对于相关患者,应注意生活习惯,维护心血管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中心静脉压的测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体位、呼吸运动、静脉回心血量等。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中心静脉压的意义。 对于需要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的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部位,并在监测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对于存在心脏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或其他可能影响中心静脉压的患者,在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前,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有助于维护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2025-05-30 17:14:31
  • 血压忽高忽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血压忽高忽低通常由以下原因引起: 一、精神原因:患者出现血压忽高忽低的状况,可能源于精神因素。比如工作与生活压力过大、精神紧张、疲劳、情绪激动、过度悲伤、睡眠不佳等情况。对此,建议患者适度进行一些户外运动,像爬山、游泳等,以适当放松压力,这能有效改善此类情况。 二、没有规律服药:如果患者本身患有高血压,却没有规律服药,那么就很可能导致血压忽高忽低。针对这种情形,患者务必规律服药,以防出现不良现象而影响药效发挥。 三、疾病因素:这种情况还有可能是疾病因素造成的。通常是由于患者患有继发性高血压,随着病情进展,如出现肾动脉狭窄等动脉硬化血压加重的情况,此时便会致使血压忽高忽低。可行肾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必要时可进行肾动脉支架治疗。 血压不稳定的原因包括精神方面、服药不规律以及疾病影响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

    2025-05-30 17:12:5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