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擅长:泌尿外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肾移植工作,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术前准备、肾移植手术和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处理。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勇,男,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现任泌尿外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泌尿外科学系副主任、系务委员、学术委员会秘书。曾赴新加坡中央医院泌尿中心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做访问学者。 现为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药品价格评审中心专家、首批入选“215”工程—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学科骨干、北京市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专家库专家、北京市科委科技新星。担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泌尿外科专科医师分会理事;中国性学会理事,中国性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委员,北京市东城区青联委员。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山东医药、中华临床医师等杂志编委。 长期在医疗卫生一线工作,认真负责,医疗基本功扎实、医疗技术精湛。擅长排尿功能障碍、前列腺疾病、泌尿系统肿瘤、结石和男科等疾病的诊治,擅长用微创的方法诊疗泌尿外科疾病。作为负责人主持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40多篇,包括中文核心期刊论著20余篇;SCI收录英文论著15篇。作为副主编、编委参加编写著作9部,教材 2部。作为副教授主讲课程入选首都医科大学精品课程和优秀教学团队。展开
个人擅长
泌尿外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肾移植工作,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术前准备、肾移植手术和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处理。展开
  • 女性尿道感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女性尿道感染常见原因包括解剖结构因素(尿道短直且外口毗邻阴道肛门易致细菌上行)、性生活因素(性交易挤入细菌,经期性交更易引发)、个人卫生习惯(不注意外阴清洁致细菌积聚感染)、机体免疫力下降(患病、用免疫抑制剂等致抵御力弱)、尿路梗阻因素(结石等致尿液排出不畅细菌滋生)、绝经后女性因素(雌激素降低致黏膜变薄抵抗力下降),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采取预防措施,感染后需及时就医治疗。 解剖结构因素:女性尿道较短且直,长度约3-5厘米,尿道外口毗邻阴道和肛门,距离较近,阴道内的细菌(如大肠杆菌等)容易沿着尿道上行感染引发尿道炎症。例如,正常女性阴道周围存在大量细菌,由于尿道短直的解剖特点,这些细菌更易侵入尿道导致感染。 性生活因素:性生活时会将周围的细菌挤入尿道,增加感染风险。比如,不注意性生活卫生,男性生殖器携带的细菌可能在性交过程中带入女性尿道,引发尿道感染。尤其在经期进行性生活,会显著提高尿道感染的发生率,因为经期女性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且经血为细菌提供了良好的滋生环境。 个人卫生习惯:不注重外阴清洁,如不勤换内裤、不经常清洗外阴等,会使细菌在外阴及尿道周围积聚,进而侵入尿道引起感染。例如,长期不更换被细菌污染的内裤,会导致尿道周围细菌数量增多,增加感染几率。 机体免疫力下降:当女性机体免疫力降低时,如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过度劳累、长期熬夜等情况,身体对细菌的抵御能力减弱,容易发生尿道感染。比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尿液中含糖量高,为细菌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更容易发生尿道感染;长期熬夜会使身体各器官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的易感性。 尿路梗阻因素:如泌尿系统结石、先天性尿路畸形等,会导致尿液排出不畅,尿液在尿道内停留时间延长,细菌滋生繁殖的机会增加,从而引发尿道感染。例如,尿道结石会堵塞尿道,使尿液排出受阻,尿液中的细菌无法及时冲刷排出,在局部大量繁殖,引起尿道感染。 绝经后女性因素: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和尿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尿道感染。同时,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会改变阴道和尿道的菌群环境,使得细菌更容易生长繁殖,增加了尿道感染的发生风险。 对于女性尿道感染,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注意性生活卫生、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如果发生尿道感染,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2025-10-13 11:25:12
  • B超显示前列腺稍大是怎么回事

    B超显示前列腺稍大可能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生理性因素包括年龄增长导致的生理性增生和个体差异;病理性因素有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及罕见的前列腺肿瘤等,发现前列腺稍大需结合症状综合判断,无症状可定期复查,有症状则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老年男性要重视前列腺相关疾病排查,有前列腺炎症状者要改善生活方式,怀疑其他病理性因素要及时明确诊断。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男性前列腺组织会有一定的生理性增生,一般40岁以后男性前列腺稍大的情况相对较常见。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加,体内激素水平等发生变化,前列腺组织细胞会有一定程度的增殖,属于一种生理上的退变过程。 个体差异:部分男性自身前列腺组织的基础情况不同,可能本身前列腺体积就相对稍大,但没有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这种情况可能与个体的遗传等因素有关,属于生理性的个体差异情况。 可能的病理性因素 前列腺炎:前列腺发生炎症时,炎症刺激可导致前列腺组织充血、水肿,进而出现稍大的情况。前列腺炎可分为急性前列腺炎和慢性前列腺炎,急性前列腺炎多由细菌感染等引起,除了前列腺稍大外,还可能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发热等症状;慢性前列腺炎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细菌感染、免疫因素、不良生活方式等有关,症状相对迁延,也可出现前列腺稍大的B超表现。 前列腺增生:这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男性疾病,主要是前列腺间质和腺体成分的增生。随着增生的进展,前列腺体积会逐渐增大,通过B超检查可发现前列腺稍大等情况。前列腺增生可能会引起下尿路症状,如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排尿困难可表现为尿等待、尿线变细、尿不尽等。 其他疾病:某些罕见的前列腺疾病也可能导致前列腺稍大,如前列腺肿瘤等,但相对来说发生率较低。不过如果B超发现前列腺稍大同时伴有一些异常的回声等表现,还需要进一步排查是否存在前列腺肿瘤等情况。 对于发现B超显示前列腺稍大的人群,需要结合具体的临床症状等进行综合判断。如果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可能只需定期复查B超,观察前列腺体积的变化情况即可。如果伴有相关的排尿等症状,则需要进一步进行详细的检查,如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等,以明确具体的病因,并采取相应的合适措施。对于老年男性来说,更要关注前列腺相关疾病的排查,因为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在老年男性中较为常见;对于有前列腺炎相关症状的人群,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等;对于怀疑有其他病理性因素的情况,要及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明确诊断。

    2025-10-13 11:23:46
  • 老年人前列腺尿不出来怎么办

    老年人尿不出来需先明确病因针对性处理,如前列腺增生、尿道结石、神经源性膀胱等分别对应不同处理方式,可通过导尿术、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等紧急处理,日常要调整生活方式、观察病情变化,老年人自身及家属要配合好医疗措施与护理,以保障老年人健康。 一、明确病因并针对性处理 老年人尿不出来首先要明确病因,常见病因有前列腺增生、尿道结石、神经源性膀胱等。 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疾病,增生的前列腺组织压迫尿道,导致排尿困难。可通过超声等检查明确前列腺情况。对于轻度前列腺增生,可先观察等待,注意避免饮酒、辛辣食物,避免长时间憋尿等;若病情进展,可能需要药物治疗,如α受体阻滞剂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等。 尿道结石:尿道结石可导致尿道梗阻,引起排尿困难。通过尿道触诊、X线等检查可确诊。较小的结石可尝试自行排出,大量饮水,多做跳跃运动;较大的结石可能需要手术取石。 神经源性膀胱:多由神经系统疾病引起,如脑卒中、帕金森病等,导致膀胱排尿功能障碍。需要针对神经系统原发病进行治疗,同时可采用间歇性导尿等方法帮助排尿。 二、紧急处理方法 导尿术:是迅速缓解尿潴留的常用方法。由医护人员操作,通过无菌导尿管将尿液引出。但要注意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尿路感染。对于长期需要导尿的患者,要定期更换尿管等。 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在紧急情况下,当导尿困难时可采用,通过穿刺膀胱并留置造瘘管引流尿液。 三、日常护理注意事项 生活方式调整:老年人应适量饮水,一般每天饮水1500-2000ml左右,但要避免睡前大量饮水。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等,但要避免久坐。注意保暖,尤其是会阴部的保暖,避免受凉导致尿道括约肌痉挛加重排尿困难。 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排尿情况,包括排尿的频率、尿量、尿色等。如果出现血尿、排尿疼痛加剧、发热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四、特殊人群(老年人)的温馨提示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疾病的耐受能力较弱。在处理尿不出来的情况时,要格外注意避免医源性损伤。医护人员在操作导尿等医疗措施时要轻柔、规范。老年人自身要积极配合治疗,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复诊,了解病情的进展和变化。同时,家属要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帮助其做好日常的护理和生活管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确保其在应对排尿困难问题时能得到及时、恰当的处理。

    2025-10-13 11:21:05
  • 尿路感染一天要喝多少水

    尿路感染时不同人群饮水量有不同建议,一般成人每天1500-2000毫升,儿童按体重,婴幼儿每天每公斤100-150毫升,老人视心肾功能调整,且要多喝白开水、分多次饮,避免含糖饮料、咖啡、浓茶,保持尿液持续冲刷。 一、一般人群尿路感染时的饮水量建议 对于一般成年人发生尿路感染时,每天建议饮用1500-2000毫升的水。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增加尿量,通过尿液的冲刷作用,有助于将尿道中的细菌排出体外,从而减轻尿路感染的症状并促进病情恢复。例如,研究表明,增加尿量能降低尿液中细菌的浓度,减少细菌在尿路中的停留时间,对预防和缓解尿路感染有积极作用。 二、特殊人群尿路感染时的饮水量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尿路感染时,需根据年龄调整饮水量。一般来说,婴幼儿每天每公斤体重需保证100-150毫升的水分摄入。比如,一个体重10公斤的儿童,每天饮水量大约在1000-1500毫升。要注意少量多次饮水,避免一次大量饮水导致儿童不适。因为儿童尿路相对较短,增加尿量冲刷尿路对预防和缓解儿童尿路感染同样重要,而且儿童的肾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合理的饮水量能保障肾脏正常的排泄功能,同时帮助排出尿路中的细菌。 (二)老年人 老年人发生尿路感染时,饮水量也需适当增加,但要考虑其心脏和肾脏功能情况。一般建议每天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左右,但如果老年人存在心功能不全或肾功能不全等情况,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水量。例如,心功能不全的老年人,过多饮水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此时应根据心功能情况,由医生评估后确定合适的饮水量,以避免因饮水不当加重病情;而肾功能不全的老年人,过量饮水可能影响肾脏对水分的调节,也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控制饮水量,保证既能够通过增加尿量帮助缓解尿路感染,又不加重肾脏的负担。 三、饮水方式对尿路感染的影响 无论是一般人群还是特殊人群,饮水方式也很重要。应尽量多喝白开水,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咖啡、浓茶等。因为含糖饮料可能会改变尿液的酸碱度,为细菌滋生创造有利环境;咖啡和浓茶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但同时也可能对尿路产生刺激,而白开水是最有利于稀释尿液、冲刷尿路的饮品。建议分多次饮水,不要一次大量饮水后又长时间不饮水,保持尿液的持续冲刷作用,比如可以每隔1-2小时饮用100-200毫升左右的白开水,这样能持续保持尿量,更好地发挥对尿路的冲刷作用来辅助治疗尿路感染。

    2025-10-13 11:18:03
  • 女性感觉想尿又尿不出来怎么办

    女性感觉想尿又尿不出来可能由泌尿系统感染、膀胱过度活动症、尿路结石、妊娠相关情况等原因引起,育龄女性需注意孕期用药谨慎,老年女性要注意外阴清洁,应根据具体可能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需尽快就医规范治疗。 一、可能的原因及对应处理措施 (一)泌尿系统感染 原因:女性尿道短而直,细菌容易逆行感染泌尿系统引发炎症,炎症刺激膀胱黏膜导致感觉想尿又尿不出来。常见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等。 处理:保持外阴清洁,多饮水增加尿量以起到冲洗尿道的作用。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进行尿液常规等检查,若确诊感染可能会使用抗生素治疗,如对于单纯性下尿路感染,年轻女性非妊娠患者可选用呋喃妥因等药物,但具体用药需由医生根据病情判断。 (二)膀胱过度活动症 原因:可能与膀胱逼尿肌不稳定等因素有关,导致膀胱频繁收缩,出现尿频、尿急,感觉想尿又尿不出来的症状。 处理:可以进行膀胱训练,比如定时排尿,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盆底肌训练也有一定帮助,通过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肉来改善症状。同时要避免摄入咖啡因、酒精等可能刺激膀胱的饮品。 (三)尿路结石 原因:尿道或膀胱内存在结石,结石刺激尿路黏膜,引起排尿异常,出现想尿又尿不出来的情况。 处理:需要就医进行泌尿系统超声等检查明确结石情况。较小的结石有可能通过大量饮水、适度运动等促进排出;较大的结石可能需要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取石等治疗。 (四)妊娠相关情况(育龄女性需考虑) 原因:怀孕中晚期增大的子宫可能会压迫膀胱,导致膀胱容量减小,出现尿频、想尿又尿不出来的感觉。 处理:一般属于生理现象,孕妇要注意保持适当的饮水量,避免一次大量饮水,可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式。分娩后压迫解除症状多会缓解。 二、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 (一)育龄女性 除了妊娠相关情况外,还要考虑是否为泌尿系统感染等情况,在孕期用药需要特别谨慎,就医时要告知医生怀孕情况,医生会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进行治疗。 (二)老年女性 老年女性可能存在雌激素水平下降等情况,导致尿道黏膜萎缩等,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等问题。要特别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就医时要详细告知医生既往病史等情况。 女性感觉想尿又尿不出来时应及时关注自身情况,根据具体可能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尽快就医明确诊断并进行规范治疗。

    2025-10-13 11:15:2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