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华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脑血管病、神经系统感染、遗传病、癫痫、眩晕。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刘爱华,男,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20年来,一直在神经内科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脑血管病、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遗传变性病、重症抢救方面有独到之处。近年来在脑血管病、癫痫及眩晕方面做了许多研究,目前研究方向为癫痫、眩晕、脑血管病。展开
个人擅长
脑血管病、神经系统感染、遗传病、癫痫、眩晕。展开
  • 脸上三叉神经疼怎么办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包括药物、微创、手术治疗及日常注意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药物有抗癫痫、抗惊厥类;微创有经皮射频热凝术、伽马刀;手术可选微血管减压术。日常要注意生活方式和面部护理,儿童、老年、女性患者各有特殊注意点。 一、药物治疗 1.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药物,其通过调节钠通道,稳定神经元膜电位,从而减少神经冲动的异常发放来发挥作用,有效率可达70%-80%;奥卡西平是卡马西平的衍生物,副作用相对较少,适用于不能耐受卡马西平副作用的患者。 2.抗惊厥药物:加巴喷丁可通过作用于钙离子通道,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来发挥镇痛作用,常用于辅助治疗三叉神经痛;普瑞巴林也有类似的作用机制,能显著减轻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程度。 二、微创治疗 1.经皮三叉神经节射频热凝术:该方法是在X线引导下,将射频电极经皮穿刺到达三叉神经节,通过调节温度使神经节细胞凝固性坏死,阻断神经传导,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的中老年人,但可能会出现面部感觉减退等并发症。 2.伽马刀治疗:利用伽马射线聚焦照射三叉神经半月节,使神经纤维变性,达到止痛效果。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高龄或一般情况较差不能耐受开颅手术的患者,其优点是创伤小,但起效相对较慢,一般需要数月才能看到明显效果。 三、手术治疗 1.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认为能够根治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方法。该手术是通过开颅将压迫三叉神经的血管与神经分离,并用垫片隔开,解除血管对神经的压迫,从而缓解疼痛。适用于血管压迫导致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有效率可达90%以上,但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如出血、感染、听力下降等。 四、日常注意事项 1.生活方式: 饮食:患者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这些食物可能会诱发三叉神经痛发作;避免坚硬、需要大力咀嚼的食物,如坚果、硬饼干等,因为咀嚼可能会刺激三叉神经引发疼痛。 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神经的调节,避免熬夜,熬夜可能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加重神经的敏感性,从而诱发三叉神经痛。 2.面部护理: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冷风直接刺激面部,寒冷刺激可能会诱发三叉神经痛发作;洗脸、刷牙时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牵拉面部皮肤,以免刺激三叉神经。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三叉神经痛相对较少见,若发生,多与先天性血管压迫等因素有关。在治疗上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保守的理疗等,药物治疗需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且用药时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密切观察药物副作用。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卡马西平可能会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手术治疗时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耐受情况。 3.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可能会出现三叉神经痛发作频率增加的情况,这可能与体内激素变化有关。在月经前后要特别注意休息和面部保暖,保持情绪稳定,因为情绪波动也可能诱发三叉神经痛。

    2025-10-11 13:44:51
  • 一晚上睡不着觉怎么回事

    一晚上睡不着觉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生活方式因素、环境因素、健康问题、药物和物质以及心理因素等。可以尝试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刺激性物质、放松技巧、限制白天睡眠、管理压力和避免电子设备等方法来改善睡眠。如果睡眠问题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睡眠专家。 1.生活方式因素: 压力和焦虑: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都可能导致焦虑和压力,影响睡眠。建议通过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来减轻压力。 咖啡因和饮料:晚上摄入咖啡因或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茶和可乐,可能会影响睡眠。建议在下午或傍晚后避免摄入这些物质。 缺乏运动:缺乏身体活动可能导致睡眠问题。建议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但避免在晚上过于接近睡眠时间进行剧烈运动。 作息不规律:不规律的作息时间,如熬夜、午睡时间过长或周末补觉,可能会打乱生物钟,影响睡眠。建议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2.环境因素: 噪音:噪音环境可能干扰睡眠。建议使用耳塞或白噪音机来减少噪音。 温度:过热或过冷的房间温度可能影响睡眠。保持适宜的房间温度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光线:强烈的光线可能干扰睡眠。建议使用遮光窗帘或眼罩来阻挡光线。 3.健康问题: 疼痛:身体疼痛,如头痛、牙痛或关节炎疼痛,可能导致难以入睡。如果疼痛持续或严重,建议咨询医生。 呼吸问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哮喘或其他呼吸问题可能导致睡眠中断。如果怀疑有呼吸问题,建议咨询医生进行评估。 其他健康问题:某些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甲状腺问题或胃酸反流,也可能影响睡眠。如果睡眠问题持续存在或伴有其他症状,建议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4.药物和物质: 某些药物: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高血压药或支气管扩张剂,可能影响睡眠。如果对睡眠有疑虑,建议咨询医生或药剂师。 滥用药物:滥用酒精或其他物质,如大麻,可能导致睡眠问题。建议避免滥用这些物质。 5.心理因素: 情绪问题:情绪问题,如抑郁、焦虑或情绪波动,可能影响睡眠。如果有情绪问题,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 思维过度:过度思考、担忧或担心事情可能导致难以入睡。建议通过放松技巧或记录想法来减轻思维负担。 对于一晚上睡不着觉的情况,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改善睡眠: 1.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创建一个安静、黑暗、凉爽和舒适的睡眠环境。 2.避免刺激性物质:避免在晚上摄入咖啡因、烟草和大量液体。 3.放松技巧:在睡前进行放松活动,如深呼吸、冥想、温水浴或听柔和的音乐。 4.限制白天睡眠:尽量减少白天的午睡时间和卧床时间。 5.管理压力:通过运动、冥想、放松和应对技巧来管理压力。 6.避免电子设备:在睡前至少30分钟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因为它们发出的蓝光可能干扰睡眠。 如果睡眠问题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睡眠专家。他们可以进行详细的评估,并根据个人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治疗方案。此外,对于儿童和特定人群,如孕妇、老年人或患有特定疾病的人群,需要特别关注睡眠问题,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2025-10-11 13:43:19
  • 突然头晕恶心出汗怎么回事

    突然头晕、恶心、出汗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神经系统相关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梅尼埃病;内分泌及代谢相关的低血糖、低血压;还有颈椎病、过度通气综合征等,出现这些症状需及时就医做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治疗。 一、心血管疾病相关原因 1.心律失常 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时,如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脏的正常射血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起突然头晕、恶心、出汗。例如,有研究表明,某些快速型心律失常发作时,心输出量可明显减少,进而影响脑的血液供应。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发生心律失常,但中老年人相对更常见,这与他们可能存在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退变有关。 2.急性心肌梗死 尤其是下壁心肌梗死时,可能会出现头晕、恶心、出汗等症状。这是因为下壁心肌梗死可影响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导致神经反射异常,引起胃肠道症状以及脑部供血相关的改变。男性和女性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表现上可能有一定差异,女性相对更易出现不典型症状,如上述的头晕、恶心、出汗等。 二、神经系统相关原因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是由于局部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可表现为突然头晕,常伴有恶心、出汗等症状。其发病与脑血管狭窄、血液成分改变等因素有关。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中老年人风险更高,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病史的人群更易出现TIA。 2.梅尼埃病 是一种特发性内耳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为膜迷路积水,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常伴恶心、呕吐、出汗、耳鸣、听力下降等。多见于中青年人,其发病可能与内淋巴产生和吸收失衡有关,生活中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因素可能诱发发作。 三、内分泌及代谢相关原因 1.低血糖 多见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不当的患者,也可见于长时间未进食的人群。当血糖低于正常范围时,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出现头晕、恶心、出汗等症状,同时还可能伴有心慌、手抖等表现。不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都需要注意低血糖的发生,儿童糖尿病患者如果饮食不规律等也易出现低血糖反应。 2.低血压 当血压突然下降时,脑部灌注压降低,可导致头晕、恶心、出汗。体位性低血压较为常见,如从卧位或坐位突然站起时,老年人由于血管调节功能下降更易发生。另外,某些疾病导致的慢性低血压,如严重感染、过敏等情况也可能引起此类症状。 四、其他原因 1.颈椎病 尤其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由于颈椎病变导致椎动脉受压,引起脑供血不足,可出现突然头晕、恶心、出汗等症状。长期伏案工作、颈部外伤等因素易诱发颈椎病,各个年龄段都可能患病,但长期不良姿势的人群更易发病。 2.过度通气综合征 多由精神因素引起,如情绪激动、焦虑等,导致呼吸过快过深,引起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出现呼吸性碱中毒,进而出现头晕、恶心、出汗、手足麻木等症状。任何年龄均可发生,青少年在情绪波动较大时更易出现。 如果出现突然头晕、恶心、出汗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心电图、头颅CT或MRI、血糖、血压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10-11 13:41:26
  • 早期帕金森怎样确诊

    早期帕金森病的诊断需通过病史采集了解症状表现、进展及家族史等,体格检查包括震颤、运动功能等检查,辅助检查有影像学(头颅MRI、SPECT或PET)和实验室检查(血清学、脑脊液),还需排除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及其他类似疾病。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表现及相关情况,包括是否出现单侧肢体震颤,震颤通常从手指开始,呈“搓丸样”动作,且在静止时明显,活动时减轻或暂时停止;是否有运动迟缓的表现,如动作缓慢、笨拙,穿衣、系鞋带、扣纽扣等精细动作困难,走路时起步困难,一旦起步,身体前倾,步幅变小,越走越快,难以立即止步(慌张步态);是否存在肌肉僵硬,肢体发紧、活动不灵活等情况。同时要了解症状出现的时间、进展速度,是否有家族史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比如老年患者可能更易出现上述典型运动症状,而年轻患者除运动症状外还可能有非运动症状,如睡眠障碍、便秘等。有相关神经系统疾病家族史的人群需重点关注。 二、体格检查 1.震颤检查:观察患者静止时肢体的震颤情况,包括震颤的频率、幅度等,双侧对比,帕金森病患者通常为单侧起病,逐渐累及对侧。 2.运动功能检查:检查患者的肌力、肌张力,可通过被动活动患者肢体感受肌张力情况,帕金森病患者常有齿轮样肌张力增高。观察患者的姿势、步态,评估运动迟缓程度,如让患者做重复动作,观察动作的流畅性和速度变化。 3.其他神经系统检查:检查患者的感觉、反射、平衡功能等,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类似症状的可能。 三、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头颅磁共振成像(MRI):一般无特异性改变,但可排除其他颅内病变,如脑血管病、脑肿瘤等引起的类似帕金森综合征的表现。通过MRI可以清晰观察脑部结构,对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这是目前辅助诊断帕金森病较有效的手段。使用多巴胺转运体(DAT)显像剂的SPECT或PET检查,可发现帕金森病患者脑内基底节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丢失,DAT功能减低。在疾病早期,这些影像学检查就可能出现异常改变,有助于早期诊断。 2.实验室检查 血清学检查:一般无特异性指标,但可检测一些相关物质,如血清高香草酸(HVA),其含量降低提示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但该指标特异性不高,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脑脊液检查:可检测脑脊液中HVA水平,帕金森病患者脑脊液HVA含量降低,但此项检查为有创检查,一般不作为首选。 四、排除其他疾病 需要排除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如药物(如抗精神病药物等)、脑炎、脑外伤、脑梗死等原因引起的帕金森样症状。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综合判断是否符合早期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例如,有明确药物服用史导致出现类似帕金森症状的患者,需考虑药物性帕金森综合征,停药后症状可能有所缓解,可与原发性帕金森病鉴别。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排除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导致的帕金森样表现,因为儿童帕金森病相对罕见,但病因可能与遗传等因素相关,需要进行更全面的遗传代谢相关检查排查。

    2025-10-11 13:38:40
  • 手掌发麻是怎么回事

    手掌发麻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神经受压、颈椎病、胸廓出口综合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药物副作用、营养不良以及其他潜在健康问题等。如果手掌发麻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1.神经受压:手腕处的正中神经、肘部的尺神经或胸廓出口的臂丛神经受压时,可能会导致手掌发麻。这种情况常见于长时间使用电脑、重复性手部动作或颈部、上肢受伤的人群。建议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期活动上肢,如伸展、旋转手臂。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评估和治疗。 2.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可能压迫神经根,引起上肢麻木、无力。除了手掌发麻,还可能伴有颈部疼痛、上肢放射痛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如镇痛药、肌肉松弛剂)或手术治疗,具体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 3.胸廓出口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是胸廓出口处的神经、血管受压所致,也可能导致手掌发麻。常见于运动员、背包过重的人或有胸廓畸形的人群。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或注射治疗。 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长期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导致手脚麻木、刺痛等症状。控制血糖水平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键。此外,还可以采取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5.腕管综合征:腕管内的正中神经受压,会引起手腕以下手掌侧的麻木、疼痛。常见于需要频繁使用手部的人群,如键盘手、程序员等。治疗方法包括休息、佩戴腕托、物理治疗或局部注射类固醇药物。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手术松解。 6.肘管综合征:肘部尺神经受压也会导致手掌发麻。常见于肘部受伤、关节炎或肱骨外上髁炎的患者。治疗方法包括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7.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手脚麻木,如化疗药物、抗抑郁药等。如果怀疑是药物引起的,应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8.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B12、维生素E等营养素可能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引起手掌发麻。饮食均衡、摄入富含这些维生素的食物或补充剂有助于预防和治疗。 9.其他原因:贫血、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毒、脑血管疾病等也可能导致手掌发麻。这些情况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如果手掌发麻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如疼痛、无力、肌肉萎缩、感觉异常等,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等,以确定具体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适度运动、避免过度使用手部、保持正确的姿势等,也有助于预防手掌发麻的发生。 对于儿童手掌发麻,家长应特别关注。如果孩子出现手掌发麻,同时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手臂无力、疼痛、运动障碍等,应立即带孩子去看医生。儿童手掌发麻可能与神经系统疾病、骨骼发育问题或其他潜在健康问题有关。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评估和检查,以确保孩子的健康。 在某些情况下,手掌发麻可能是严重疾病的早期信号,如中风、颈椎病等。因此,如果手掌发麻的原因不明或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同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有助于缓解症状、恢复功能。

    2025-10-11 13:37:4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