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华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脑血管病、神经系统感染、遗传病、癫痫、眩晕。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刘爱华,男,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20年来,一直在神经内科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脑血管病、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遗传变性病、重症抢救方面有独到之处。近年来在脑血管病、癫痫及眩晕方面做了许多研究,目前研究方向为癫痫、眩晕、脑血管病。展开
个人擅长
脑血管病、神经系统感染、遗传病、癫痫、眩晕。展开
  • 脑出血CT表现是怎样的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头部CT是诊断脑出血的重要检查方法,其表现有高密度病灶、可明确病灶位置与范围、部分伴周围水肿、量大时可产生占位效应、破入脑室可见脑室系统内有高密度影填充,不同人群CT表现基本类似但病情发展和预后有差异,儿童脑出血相对少见但也符合一般规律且病因不同。 高密度病灶:脑出血在CT图像上通常表现为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高密度影。这是因为血液的密度高于脑组织,所以在CT扫描时呈现高密度。例如,急性脑出血病灶的CT值一般在50-80HU之间,与周围脑组织形成明显对比。 病灶位置与范围:可以明确显示脑出血的具体部位,如基底节区、丘脑、脑叶、脑干、小脑等部位都可能发生脑出血。通过CT能够准确判断病灶的大小,对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比如,小脑部位的脑出血如果病灶较大,可能会压迫第四脑室,导致脑室系统的改变。 周围水肿情况:部分脑出血患者会伴有周围脑组织的水肿,在CT上表现为高密度病灶周围的低密度影。水肿的程度与脑出血的量、部位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出血量较大时,周围水肿往往较明显。例如,大脑半球较大的脑出血灶周围常可见较广泛的低密度水肿带。 占位效应:当脑出血量较多时,可产生占位效应,表现为脑室受压、变形、移位,中线结构偏移等。比如,大量的基底节区脑出血可能会使同侧脑室受压变窄,严重时中线结构向对侧明显移位,这提示颅内压增高明显,病情较为严重。 是否破入脑室:如果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CT上可见脑室系统内有高密度影填充。例如,血液可充满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等,表现为脑室铸型样改变。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发生脑出血时,CT表现基本类似,但在病情发展和预后方面可能会有所不同。比如,老年患者往往基础疾病较多,脑出血后水肿可能更明显,占位效应可能更显著;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脑出血的CT表现可能与血压控制情况相关,血压长期控制不佳者可能更容易再次发生脑出血,且出血部位和表现可能有其特点。对于儿童脑出血,虽然相对少见,但CT表现也符合上述一般规律,但病因可能与先天血管畸形等不同因素有关,需要结合具体病史进一步分析。

    2025-09-30 10:26:24
  • 每次蹲下起身都感到头晕是何原因

    头晕可因体位性低血压所致(久坐久蹲后突然站起易引发,老年人等因血管弹性等问题更易出现)、贫血因素影响(红细胞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致携氧能力下降,女性、孕妇等易发生)、颈椎病潜在影响(颈椎病变压迫血管神经,长期伏案等易患)、心血管疾病相关(心律失常等影响心脏泵血,有基础病需警惕),特殊人群中老年人起身宜缓慢,孕妇需均衡饮食防贫血,儿童频繁头晕要排查先天心血管异常,颈椎病患者应避免长时间伏案并适度颈部锻炼。 一、体位性低血压所致 人体处于蹲位时,下肢血管受压,血液淤积在下肢,当突然起身时,血液因重力作用难以迅速回流至脑部,导致短暂性脑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头晕。该情况常见于久坐、久蹲后突然站起的人群,尤其老年人因血管弹性下降、体质较弱者因血压调节功能相对较差,更易出现此类现象。 二、贫血因素影响 贫血是指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水平,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当蹲起时,机体对氧的需求增加,而贫血状态下脑部氧供相对不足,进而引发头晕。女性、孕妇等因生理特点(如月经失血、孕期血容量变化)易发生贫血,可通过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指标辅助判断。 三、颈椎病的潜在影响 颈椎病患者颈椎病变可能压迫血管或神经,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当蹲起时,颈部位置变化可能加重对血管神经的压迫,导致脑部供血进一步减少,引发头晕。长期伏案工作、颈部姿势不良者(如程序员、长期低头看手机人群)易患颈椎病。 四、心血管疾病相关 某些心血管疾病,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会影响心脏泵血功能。蹲起时血液循环调节障碍,心脏无法及时将血液充分供应至脑部,从而出现头晕。有基础心血管疾病史(如冠心病、心肌病等)的人群需警惕此类情况。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血管弹性减退,体位变化时更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日常起身时应缓慢进行,避免突然站起。 孕妇:孕期血容量变化易导致贫血,需注意均衡饮食,必要时监测血常规,及时补充铁剂等营养物质。 儿童:若频繁出现蹲起头晕,需排查先天性心血管异常等问题,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颈椎病患者:应避免长时间伏案、保持正确颈部姿势,可通过适度颈部锻炼改善颈椎状况,减少头晕发作。

    2025-09-30 10:24:19
  • 失眠是缺少什么维生素

    失眠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缺少维生素并不是主要原因,但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可能对睡眠有一定影响,此外,生活方式、心理健康、慢性疾病和药物等也会影响睡眠。如果经常失眠或失眠严重,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睡眠专家。 1.维生素B12:维生素B12对于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缺乏维生素B12可能导致神经系统问题,进而影响睡眠。然而,一般情况下,通过均衡的饮食可以获得足够的维生素B12。 2.镁:镁在调节神经递质和肌肉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低镁水平可能与睡眠问题有关。一些食物富含镁,如全麦食品、坚果、豆类和绿叶蔬菜。 3.褪黑素:褪黑素是由松果腺分泌的一种激素,它与睡眠-觉醒周期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褪黑素的分泌可能会减少,导致睡眠问题。补充褪黑素可能对一些人有帮助,但使用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 除了维生素和矿物质,还有其他因素也会影响睡眠,如: 1.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创建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晚上使用电子设备、适度运动等都对良好的睡眠很重要。 2.心理健康:压力、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导致睡眠障碍。心理治疗和应对技巧可能有助于改善睡眠。 3.慢性疾病:某些慢性疾病,如疼痛、呼吸问题、心血管疾病等,可能影响睡眠质量。 4.药物: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导致失眠。 如果您经常遭受失眠困扰,以下建议可能有助于改善睡眠: 1.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每天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创建一个安静、黑暗和凉爽的睡眠环境。 2.避免刺激性物质:避免晚上摄入咖啡因、烟草和大量液体,尤其是在睡前。 3.管理压力和焦虑:采用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或温和的运动来减轻压力和焦虑。 4.调整饮食:避免晚餐过饱或过晚进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或刺激性食物。 5.限制白天睡眠:尽量避免在白天长时间午睡或打瞌睡。 如果失眠问题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您的生活质量,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睡眠专家。他们可以进行全面的评估,并根据您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治疗方案。此外,如果您正在服用任何药物或有特定的健康问题,请告知医生您的睡眠困扰,以获取更具体的指导。

    2025-09-30 10:22:15
  • 脑瘫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脑瘫患儿有运动发育落后等运动障碍,因肌张力异常等呈现多种异常姿势,约半数有不同程度智力低下,多数伴语言发育迟缓等语言障碍,约三成到五成合并癫痫,还可能有视力听力障碍、认知行为异常等伴随症状且不同年龄表现有差异。 一、运动障碍 脑瘫患儿常存在运动发育落后,如抬头、翻身、坐、爬、站、走等大运动及抓握等精细运动发育较正常儿童迟缓。以痉挛型脑瘫为例,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肢体活动受限,常出现下肢交叉(剪刀步)、尖足等异常姿势;迟缓型脑瘫则表现为肌肉松软,运动能力低下,自主运动少。 二、姿势异常 由于肌张力异常及原始反射延迟消失等原因,患儿可呈现多种异常姿势,如仰卧位时头后仰、下肢伸直;俯卧位时头转向一侧、四肢屈曲;直立位时下肢伸直内收、足下垂、脊柱后凸或侧弯等,这些异常姿势会影响患儿正常的运动功能和身体平衡。 三、智力障碍 约1/4的脑瘫患儿智力正常,约1/2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约1/4为重度智力障碍。智力障碍的程度与脑瘫的类型及脑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痉挛型四肢瘫及强直型脑瘫患儿智力障碍往往较严重。 四、语言障碍 多数脑瘫患儿伴有语言障碍,表现为语言发育迟缓、发音不清或口吃等。例如,痉挛型脑瘫患儿因面部肌肉及咽喉部肌肉受累,可能出现构音困难;智力障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癫痫发作 约30%~50%的脑瘫患儿合并癫痫,其中以痉挛型四肢瘫、偏瘫及伴发智能低下的患儿多见。癫痫发作形式多样,包括部分性发作、全身性发作等,频繁的癫痫发作可能进一步加重脑损伤,影响患儿的预后。 六、其他伴随症状 部分患儿还可能伴有视力障碍(如斜视、弱视等)、听力障碍、认知行为异常(如多动、孤僻等)、流涎、咀嚼及吞咽困难等,这些症状会对患儿的日常生活和生长发育产生多方面的不利影响,需要综合进行评估和干预。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症状表现可能有差异,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异常姿势反射等,随着年龄增长,异常姿势和运动障碍可能更加明显,同时需关注不同性别患儿可能因身体结构及发育特点在症状表现上的细微差别,但总体核心症状仍围绕上述方面展开。

    2025-09-30 10:20:22
  • 老年帕金森病怎么补钙呢

    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补钙需从饮食补钙打基础,通过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获取钙,维生素D辅助钙吸收可通过适当晒太阳或在医生评估下补充制剂,要注意钙的补充量及受药物、胃肠功能等因素影响,特殊人群要注意获取食物安全、遵医嘱补充及定期监测指标来合理补钙以满足需求并避免不良反应。 一、饮食补钙是基础 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可通过富含钙的食物来补充钙元素,例如牛奶,每100毫升牛奶约含有104毫克的钙,且牛奶中的钙容易被人体吸收,是很好的钙来源;豆制品也是不错的选择,像豆腐等,每100克北豆腐约含138毫克钙;此外,深绿色蔬菜如西兰花,每100克西兰花约含67毫克钙,也含有一定量的钙,患者可适当多食用这类食物来从饮食中获取充足的钙。 二、维生素D辅助钙吸收 维生素D能够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可以通过适当晒太阳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一般建议每天晒太阳15-30分钟左右,但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过强导致皮肤损伤。同时,也可以在医生评估下,考虑适当补充维生素D制剂来辅助钙的吸收,但需注意不要自行盲目过量补充,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三、注意钙的补充量及相关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老年帕金森病患者每天钙的适宜摄入量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而定,通常建议每天钙的摄入量在1000-1200毫克左右。但要注意,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钙的吸收或代谢,比如某些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在补充钙时需要咨询医生,看是否会与正在服用的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另外,老年患者可能存在胃肠功能减退等情况,在选择钙补充食物或制剂时要考虑到消化吸收的问题,对于胃肠功能较差的患者,可能液态钙制剂相对更易于吸收。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行动可能不便,在获取富含钙的食物时要注意安全,防止因行动迟缓等问题发生意外。在补充维生素D和钙制剂时,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因为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过量补充钙或维生素D可能会加重肝肾功能负担。同时,要定期监测血钙等相关指标,根据监测结果调整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方案,以确保补充合理,既满足身体对钙的需求,又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2025-09-30 10:19:4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