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强

中日友好医院

擅长: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 脚扭伤了肌腱如何处理

    脚扭伤肌腱后,急性期要休息制动、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并及时就医评估,康复阶段分早期、中期、后期进行相应康复训练,不同年龄人群处理有差异但都要遵循各阶段康复要求。 一、急性期处理 1.休息制动:脚扭伤肌腱后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受伤的脚负重,防止进一步损伤肌腱。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需要让受伤的脚得到充分休息,以减少肌腱的受力,利于损伤修复。例如儿童在玩耍时脚扭伤肌腱,应立即停止跑动等活动,坐下或躺下休息。 2.冰敷:在受伤后的48小时内,可以进行冰敷。用冰袋或冷毛巾包裹受伤部位,每次冰敷15-20分钟,每天可冰敷3-4次。冰敷能够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缓解疼痛。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冰敷时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冰敷时间可适当缩短,且要确保冰袋与皮肤之间有隔层。 二、加压包扎 可以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的脚部进行加压包扎,这样能够进一步减轻肿胀。包扎时要注意松紧适度,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达不到加压效果。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加压包扎都要保证合适的松紧度,密切观察受伤部位远端的血液循环情况,如皮肤颜色、温度等。 三、抬高患肢 将受伤的脚抬高,高于心脏水平,这样有利于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例如可以在休息时用枕头等将脚部垫高。对于儿童,家长可以帮助其将受伤的脚抬高,保证患肢处于舒适且高于心脏的位置。 四、及时就医评估 在进行上述初步处理后,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光、磁共振成像等)来明确肌腱损伤的程度。如果是轻度肌腱损伤,可能会采取保守治疗;如果肌腱损伤较为严重,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就医的时机和后续处理可能会有所不同,儿童由于表述可能不够准确,更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并及时带其就医。 五、康复阶段处理 1.早期康复(受伤1-2周内):在医生允许后,可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康复训练,如脚趾的屈伸活动等,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但要避免过度活动加重肌腱损伤。对于儿童,康复训练要在家长和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选择适合儿童的简单动作,逐步增加活动量。 2.中期康复(受伤2-6周):随着肌腱损伤的逐渐恢复,可以进行一些轻度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肉力量训练。例如可以在无痛范围内进行脚踝的缓慢屈伸、内外翻等活动,但要注意运动幅度和强度逐渐增加。成年人在这个阶段可以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逐步增加康复训练的难度,儿童则需要更谨慎地进行,避免过度训练影响生长发育。 3.后期康复(受伤6周后):当肌腱损伤基本恢复后,可以进行全面的康复训练,包括平衡训练、本体感觉训练等,以恢复脚部的正常功能。成年人可以进行更复杂的康复训练来提高脚部的功能和稳定性,儿童在后期康复时也需要逐步恢复正常的活动,但要注意符合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避免因过度训练导致不良影响。

    2025-10-15 15:09:30
  • 肩胛骨骨折怎样进行功能锻炼

    骨折术后按早期(1-2周)、中期(2-6周)、后期(6周以上)分阶段进行功能锻炼,早期进行手部及腕部活动、肩部肌肉等长收缩;中期开展肩关节钟摆运动、肩胛骨周围肌肉主动收缩;后期进行肩关节全方位活动、力量强化训练,锻炼中注意观察异常并循序渐进。 肩部肌肉等长收缩:患者可进行肩部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即肩部肌肉用力收缩,但不产生关节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维持肩部肌肉的力量,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3-4组。不同年龄患者的收缩力度可根据自身耐受情况调整,儿童需注意力度轻柔,老年患者要避免过度用力加重局部不适。 中期(术后2-6周) 肩关节钟摆运动:患者弯腰90度,患侧手臂自然下垂,以肩部为中心,做前后、左右及圆周摆动运动。前后摆动时,每次摆动幅度可逐渐增加,但要在不引起明显疼痛的范围内,每次摆动10-15次,每天3-4组;左右摆动及圆周摆动可参照前后摆动的方式进行。对于儿童,家长要在旁保护,控制摆动幅度;老年患者则要缓慢进行,避免因平衡问题导致摔倒。 肩胛骨周围肌肉主动收缩:患者可进行肩胛骨的上提、下沉、内收、外展等主动收缩练习。上提时,尽量将肩胛骨向上耸起,保持5秒后放松;下沉则是将肩胛骨向下移动,保持5秒后放松;内收是将肩胛骨向脊柱方向靠近,外展是将肩胛骨向远离脊柱方向移动,每种动作重复10-15次,每天3-4组。不同年龄患者在进行这些动作时,需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儿童要注意动作的准确性和适度性,老年患者要防止因肌肉力量不足导致动作不到位。 后期(术后6周以上) 肩关节全方位活动:包括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等全方位活动。前屈时,尽量将手臂向前抬起,达到最大可耐受角度后保持5秒再放下;后伸是将手臂向后伸展;外展是将手臂向外侧抬起;内旋是手臂向内旋转,手掌尽量朝向身体后方;外旋是手臂向外旋转,手掌尽量朝向身体前方。每种动作重复10-15次,每天3-4组。儿童在进行这些活动时,家长要辅助并观察其活动范围是否正常;老年患者要注意活动时的平衡,可借助椅子等稳定物防止摔倒。 力量强化训练:可进行手持轻重量物体(如小沙袋)的肩部力量训练,如前平举、侧平举等。前平举时,手持轻重量物体向前抬起至与肩部水平,保持5秒后放下;侧平举是手持轻重量物体向身体两侧抬起至与肩部水平,保持5秒后放下。每组进行10-15次,每天3-4组。对于儿童,应选择极轻的重量,避免影响骨骼发育;老年患者要根据自身肌肉力量选择合适重量,以能感受到肌肉发力但不疼痛为宜。 在整个功能锻炼过程中,患者要注意观察骨折部位的情况,如有疼痛加剧、肿胀明显等异常,应立即停止锻炼并咨询医生。同时,功能锻炼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增加活动强度和范围。

    2025-10-15 15:08:40
  • 可乐会骨质疏松吗

    可乐中含有的磷酸会影响骨代谢,大量饮用可乐对不同人群骨质疏松影响不同,青少年会影响骨骼正常发育致峰值骨量降低,成年人会加速骨量丢失,老年人会加快骨质疏松进展,应控制可乐摄入量、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来预防骨质疏松。 可乐中含有磷酸,大量摄入磷酸可能会影响钙的代谢。正常情况下,人体骨骼中的钙处于动态平衡,钙的吸收和排泄需要维持一定的平衡来保证骨骼健康。磷酸会与钙结合形成磷酸钙沉淀,从而增加钙的排泄,长期大量饮用可乐可能导致体内钙流失增加。有研究表明,高磷饮食会干扰钙磷代谢,使血钙降低,进而刺激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甲状旁腺激素会促进骨钙的释放,长期如此可能影响骨骼的密度和强度。 不同人群饮用可乐对骨质疏松的影响差异 青少年:青少年时期是骨骼发育的关键阶段,骨骼正处于快速生长和矿化的时期。如果青少年大量饮用可乐,由于其骨骼还在不断构建,钙的需求较大,磷酸导致的钙流失可能会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使骨骼的峰值骨量降低。峰值骨量是指人体在30岁左右达到的最高骨量,峰值骨量越低,日后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越高。例如,一些长期大量饮用可乐的青少年,其骨密度增长可能不如不饮用可乐的同龄人理想。 成年人:对于成年人来说,长期大量饮用可乐也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成年人的骨骼虽然已经基本定型,但仍处于维持骨量的阶段。如果长期摄入过多磷酸,导致钙流失,会使骨量逐渐减少,尤其是女性在更年期后,本身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丢失加速,此时如果再大量饮用可乐,会进一步加重骨量的丢失,增加患骨质疏松性骨折等的风险。 老年人:老年人的骨骼质量下降,骨代谢处于负平衡状态。大量饮用可乐会使钙流失加剧,加快骨质疏松的进展。老年人一旦发生骨质疏松,更容易出现骨折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减少可乐饮用预防骨质疏松的建议 控制可乐摄入量:尽量减少可乐的饮用频率和饮用量。可以用其他健康的饮品代替可乐,如白开水、牛奶等。白开水是最健康的饮品,能够满足人体的水分需求,而且不会对钙代谢产生不良影响。牛奶富含钙和优质蛋白质,钙磷比例合适,有利于钙的吸收,是很好的补钙饮品。 均衡饮食:保证饮食中钙的充足摄入,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同时,注意摄入足够的维生素D,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的吸收,可以通过适当晒太阳(每天15-30分钟,避免正午强烈阳光)以及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鱼类等。 适度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如散步、慢跑、游泳等负重或非负重运动都可以刺激骨骼,促进骨形成。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运动方式和强度有所不同。青少年可以选择跳绳、篮球等有助于骨骼生长的运动;成年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老年人则要注意运动的安全性,避免剧烈运动,可以选择打太极拳等相对温和的运动。

    2025-10-15 15:06:44
  • 锻炼肌肉拉伤怎么办

    肌肉拉伤后要立即停止活动,24-48小时内冷敷,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抬高患肢,严重时及时就医评估,轻度拉伤可做轻柔康复锻炼,中重度拉伤需更长时间康复治疗,康复要循序渐进,注意个体差异调整计划。 一、立即停止活动 当发生肌肉拉伤后,应立刻停止正在进行的运动或相关活动,避免拉伤情况进一步加重。无论是高强度的体育锻炼还是日常的体力劳作中出现肌肉拉伤,首要就是让受伤部位制动,防止二次损伤。比如正在跑步时发生小腿肌肉拉伤,那就应马上停下脚步。 二、冷敷处理 在肌肉拉伤后的24-48小时内,可以进行冷敷。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受伤部位,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少局部的出血和肿胀,缓解疼痛。以大腿肌肉拉伤为例,将冰袋用毛巾包裹后敷在大腿拉伤处。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直接把冰袋贴在皮肤上,以免冻伤。对于儿童,由于皮肤较为娇嫩,冷敷时间可适当缩短,且要密切观察皮肤状况。 三、加压包扎 可以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部位进行加压包扎,这样有助于进一步减轻肿胀。包扎时要注意松紧适度,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达不到加压效果。例如手腕肌肉拉伤,用弹性绷带进行适当加压包扎。 四、抬高患肢 将受伤的肢体抬高,高于心脏水平,这有利于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比如小腿肌肉拉伤,可躺在沙发上,把小腿垫高。对于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抬高患肢时要注意姿势和角度,避免因体位变化导致身体不适。 五、及时就医评估 如果肌肉拉伤较为严重,出现明显的肿胀、剧烈疼痛、无法活动或受伤部位有畸形等情况,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超声、磁共振成像等)来评估拉伤的程度,比如判断是轻度的肌纤维拉伤还是较为严重的肌肉断裂等情况。对于儿童肌肉拉伤,由于其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更需要专业医生进行准确评估,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六、康复治疗 1.轻度拉伤的康复:在受伤后的恢复期,可以进行一些轻柔的康复锻炼,如在医生或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受伤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等,逐步恢复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一般轻度肌肉拉伤经过1-2周左右可能逐渐恢复,但具体时间因个体差异和拉伤程度而异。 2.中重度拉伤的康复:如果是中重度肌肉拉伤,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康复治疗,可能包括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针灸、电刺激等手段来促进肌肉修复和恢复功能。在康复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和锻炼强度,同时要注意饮食营养,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等有助于肌肉修复的营养物质,不同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的人在康复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实际调整康复计划。例如,年轻且身体状况良好的人康复进程可能相对快一些,而年龄较大或有基础疾病的人则需要更谨慎地进行康复锻炼,密切关注身体反应。

    2025-10-15 15:05:29
  • 筋扭伤了怎么办

    筋扭伤后分初期、中期、后期处理,初期休息制动、冷敷;中期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后期热敷、康复锻炼,若出现剧烈疼痛持续不缓解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一、受伤初期处理 1.休息制动:立即停止导致筋扭伤的活动,让受伤部位充分休息,避免进一步损伤。例如,脚踝扭伤后应避免行走,坐下或躺下将受伤部位抬高。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需如此,儿童玩耍时扭伤筋也应尽快停止相关活动,成年人运动中扭伤同样要立刻制动。 2.冷敷:在受伤后的24-48小时内,可进行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受伤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对于儿童,要注意控制冷敷时间和冰袋与皮肤的间隔,避免冻伤;成年人也需注意避免冷敷时间过长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冷敷能降低受伤部位的温度,减缓血液循环速度,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程度。 二、受伤中期处理 1.加压包扎: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部位进行加压包扎,能进一步减轻肿胀。包扎时要注意松紧适度,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不同部位的筋扭伤包扎方式略有不同,如手腕扭伤和膝关节扭伤的包扎位置和力度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加压包扎都要保证合适的松紧度,以达到消肿目的又不影响正常血运。 2.抬高患肢:将受伤的肢体抬高,高于心脏水平,有助于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比如腿部筋扭伤,可在脚下垫枕头;手臂筋扭伤则将手臂垫高。不同年龄人群都适用抬高患肢的方法,儿童受伤后家长要帮助调整合适的体位来抬高患肢。 三、后期康复处理 1.热敷:受伤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受伤部位,同样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热敷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淤血和肿胀的吸收。对于儿童,热敷温度要适中,避免烫伤;成年人也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热敷可以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组织的营养供应,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2.康复锻炼:在筋扭伤逐渐恢复的后期,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很重要。根据受伤部位的不同进行针对性锻炼,如脚踝扭伤可进行踝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活动,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锻炼再次损伤。儿童康复锻炼需在家长或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确保锻炼的安全性和正确性;成年人可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逐步增加锻炼强度和难度,通过康复锻炼可以增强受伤部位周围肌肉的力量,提高关节的灵活性,促进筋的恢复,预防再次扭伤。 四、就医情况 如果筋扭伤后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受伤部位剧烈疼痛且持续不缓解;肿胀非常严重,累及整个肢体;受伤部位出现明显畸形;无法站立或使用受伤部位;伴有麻木、无力等神经损伤症状。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出现这些情况都要尽快前往医院就诊,由医生进行详细检查和相应处理,如可能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来明确是否有骨折等其他损伤情况。

    2025-10-15 15:04:1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