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城区东单帅府园1号(东院);西城区大木仓胡同41号(西院)
擅长:女性hpv感染、尖锐湿疣、脱发类疾病斑秃、脂溢性脱发、面部过敏性和敏感性疾病、皮炎湿疹等各种疑难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付兰芹,女,副主任医师,女性hpv感染、尖锐湿疣,脱发类疾病斑秃,脂溢性脱发,面部过敏性和敏感性疾病,皮炎湿疹等各种疑难疾病。中国中药协会皮肤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毛发协会专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毛发保健与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展开-
出现麻疹以后应该怎么预防
预防麻疹需从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方面入手。管理传染源要早期发现患者并隔离,对接触者采取相应措施;切断传播途径需通风换气和对患者物品消毒;保护易感人群包括主动免疫接种疫苗和被动免疫注射丙种球蛋白。 一、管理传染源 1.早期发现患者:对麻疹疑似病例应尽早进行隔离,一般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会影响患者的症状表现及隔离时机判断,比如婴幼儿免疫系统相对较弱,症状可能不典型,更需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对于有麻疹接触史的人群,需医学观察21天,有既往病史的人群再次接触时需更严格监测。 2.对接触者采取措施:未患过麻疹的小儿接触麻疹患者后,应隔离观察3周;曾注射丙种球蛋白者,需推迟4-6周。儿童、青少年等不同年龄人群接触麻疹患者后的处理有差异,儿童自身免疫力发育未完善,需要更严格的观察周期。 二、切断传播途径 1.通风换气:保持患者居住环境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数次,每次15-30分钟,不同年龄段人群对空气质量要求不同,良好通风利于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浓度,降低他人感染风险。 2.消毒措施:患者衣物、玩具等可采用阳光暴晒、煮沸等方式消毒,对于有基础疾病或特殊生活方式的人群,需注意消毒方式对物品的影响,如某些材质衣物不宜高温煮沸则选择合适消毒方法。 三、保护易感人群 1.主动免疫: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8月龄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应接种麻疹疫苗,随着年龄增长,不同年龄段人群接种程序可能有调整,青少年及成人中未免疫者也可接种。疫苗接种后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降低感染麻疹的风险,但有免疫缺陷、严重过敏等特殊情况人群不能接种。 2.被动免疫:在接触麻疹患者5天内,可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降低发病几率或减轻症状。婴幼儿由于自身免疫功能不完善,接触麻疹后更适合及时应用被动免疫措施,但有过敏史等特殊情况要谨慎使用。
2025-10-16 11:41:49 -
如何全面治疗脚癣
脚癣一般治疗需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选透气棉质鞋袜并避免交叉感染,药物治疗有外用按疗程用咪唑类等抗真菌药及严重等情况用口服抗真菌药需注意肝毒性,特殊人群中儿童用温和外用药并遵医嘱,孕妇优先外用抗真菌药,老年人控基础病且留意药物刺激性和耐受性。 一、一般治疗 1.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脚部,尤其是脚趾间部位,清洗后务必彻底擦干,包括脚趾缝等易潮湿处,以破坏真菌适宜的潮湿生存环境;2.选择合适鞋袜:挑选透气性佳的棉质袜子及宽松、透气的鞋子,如布鞋等,避免长时间穿着不透气的塑料鞋、橡胶鞋,且要勤换鞋袜,保持脚部始终处于干燥状态;3.避免交叉感染:不与他人共用拖鞋、脚盆、毛巾等个人物品,防止将脚癣传染给他人或再次感染。 二、药物治疗 1.外用抗真菌药物:常见的有咪唑类(如克霉唑乳膏等)、丙烯胺类(如特比萘芬乳膏等),这类药物通过干扰真菌细胞膜的合成来发挥抗真菌作用,使用时需严格按照疗程用药,即便症状看似缓解,也应继续用药1-2周,确保彻底清除真菌;2.口服抗真菌药物:对于外用药物效果欠佳、病情严重或反复复发的患者,可在医生评估肝肾功能等状况后考虑使用口服抗真菌药(如伊曲康唑等),但需注意口服药物可能存在肝毒性风险,用药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身体反应。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脚癣时应优先选用温和、刺激性小的外用抗真菌药物,且用药需在家长陪同下并遵医嘱进行,同时要督促儿童保持足部清洁干燥,穿着舒适透气的鞋袜,避免儿童搔抓脚部导致病情加重或感染扩散;2.孕妇:孕妇脚癣治疗需谨慎权衡,外用抗真菌药物相对较为安全,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外用药物,应尽量避免使用口服抗真菌药物,因口服药可能对胎儿产生潜在不良影响;3.老年人:老年人患脚癣时往往可能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用药时要留意药物对局部皮肤的刺激性以及全身耐受性,若用药后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2025-10-16 11:41:11 -
怎样治疗鸡眼
鸡眼的治疗可通过日常护理缓解、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日常护理要泡脚软化和减少摩擦,药物用外用腐蚀剂要谨慎,物理治疗有冷冻、激光且需注意儿童情况,手术适用于保守无效复发的,儿童一般不首先考虑手术,成年人术后要护理。 一、日常护理缓解 1.泡脚软化:每天用温水泡脚15-20分钟,使鸡眼部位的角质软化。对于儿童,要注意水温不宜过高,避免烫伤,可由家长协助泡脚,时间也不宜过长,防止脚部皮肤过度泡软而引发其他问题;成年人泡脚时要注意根据自身耐受情况调整水温。 2.减少摩擦: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穿太紧、太硬的鞋子,减少鸡眼部位的摩擦。比如,儿童应选择舒适、宽松的童鞋,避免鞋子过小过紧压迫脚部;成年人则要根据活动类型选择合适的鞋子,如长时间走路或站立的工作者,应选择鞋底柔软、鞋型合适的鞋子。 二、药物治疗 1.外用腐蚀剂:常用的有水杨酸苯酚贴膏等。使用时需先将鸡眼周围皮肤清洁干净,然后将药物贴于鸡眼处。但对于儿童,应谨慎使用,因为儿童皮肤较为娇嫩,使用不当可能会引起局部刺激、损伤等。成年人使用时也要注意按照药物说明书的要求使用,避免贴敷时间过长导致周围正常皮肤受损。 三、物理治疗 1.冷冻治疗:利用低温液氮使鸡眼组织坏死脱落。治疗时可能会有一定的疼痛感,儿童可能会比较害怕,需要家长在治疗前给予安抚。治疗后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感染。成年人进行冷冻治疗后也要注意休息,减少活动,让局部皮肤逐渐恢复。 2.激光治疗:通过激光的热能破坏鸡眼组织。治疗过程相对较快,术后要注意伤口护理,儿童激光治疗后更要密切观察局部情况,防止感染等并发症。成年人激光治疗后要避免过早沾水等。 四、手术治疗 1.适用于情况:对于保守治疗无效、反复发作的鸡眼可以考虑手术切除。但儿童一般不首先考虑手术治疗,除非病情非常严重。成年人手术切除后要注意休息,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伤口换药等护理,促进伤口愈合。
2025-10-16 11:40:13 -
祛痣膏可信吗
祛痣膏可信度较低,其成分作用机制缺乏充分循证依据,使用存在较高安全性风险,有效性有限且有适用人群限制,不建议使用,有祛痣需求应去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生选合适方法如激光祛痣、手术切除等。 祛痣膏的成分多样,部分可能含有化学腐蚀剂等成分,试图通过腐蚀作用去除痣。然而,从科学角度看,其作用机制缺乏精准且被广泛认可的循证依据。例如,一些所谓的植物提取物成分的祛痣膏,其有效成分对痣细胞的作用尚未有充分的临床研究证实能安全、有效地去除痣而不带来严重不良后果。 安全性风险 使用祛痣膏存在较高风险。其一,可能无法精准作用于痣细胞,而对周围正常皮肤造成损伤,引发炎症、感染、瘢痕形成等问题。比如,若祛痣膏使用不当,过量涂抹或涂抹范围超出痣的边界,就可能灼伤正常皮肤,导致局部皮肤色素沉着加重、留疤等情况。其二,不同个体对祛痣膏的反应差异较大,敏感肌肤人群使用后出现过敏反应的概率较高,如皮肤红肿、瘙痒、起疹等。对于有基础皮肤疾病(如湿疹、银屑病等)的人群,使用祛痣膏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 有效性局限 从临床数据来看,单纯依靠祛痣膏完全去除痣且不复发的情况并不常见。大多数痣是由痣细胞组成,其位置深浅不一,祛痣膏往往难以深入到皮肤深层精准去除所有痣细胞,容易出现痣复发的情况。而且对于一些较大、较深的痣,祛痣膏几乎无法达到有效去除的目的,必须通过手术等正规医疗手段处理。 适用人群限制 儿童由于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善,使用祛痣膏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更高,应避免使用祛痣膏祛痣。孕妇使用祛痣膏可能会对胎儿产生潜在不良影响,也不建议使用。有过皮肤严重过敏史的人群使用祛痣膏也需极其谨慎,因为再次过敏的可能性很大。 总之,祛痣膏的可信度较低,存在较多安全和有效性方面的问题,不建议使用祛痣膏来祛痣,若有祛痣需求,应前往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生根据痣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激光祛痣、手术切除等。
2025-10-16 11:38:59 -
青春痘的最佳治疗方法
青春痘日常护理要保持皮肤清洁保湿、避免用手挤压痘痘、作息规律及减少高糖高脂辛辣食物摄入,药物治疗分外用的过氧化苯甲酰、抗生素、维A酸类和口服用于中重度的抗生素及严重型的异维A酸(育龄期需避孕),物理治疗有光动力、红蓝光、激光可改善相关问题,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孕妇优先温和护理且用药需咨询医生,哺乳期用药要权衡对婴儿影响遵医嘱。 一、日常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是基础,可选用温和的洁面产品,每日清洁1~2次,避免过度清洁损伤皮肤屏障。同时注重保湿,选择适合油性皮肤的保湿产品以维持皮肤水油平衡。生活中需避免用手挤压痘痘,防止感染加重及留下痘印。作息应规律,避免熬夜,饮食上减少高糖、高脂及辛辣食物摄入,此类食物可能加剧青春痘状况。 二、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过氧化苯甲酰可缓慢释放新生态氧与苯甲酸,发挥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抗炎功效;抗生素类如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等,能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生长;维A酸类药物(如阿达帕林凝胶)可调节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溶解微粉刺与粉刺,但初始使用可能有皮肤刺激反应,需低浓度起始并避光使用。 2.口服药物:中重度青春痘可能需口服抗生素(如多西环素等)抑制炎症;异维A酸适用于严重结节囊肿型痤疮,但该药有致畸等副作用,育龄期男女用药前后需严格避孕,且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三、物理治疗 1.光动力治疗:借助光敏剂结合特定波长光线,破坏痤疮丙酸杆菌并减轻炎症反应,适用于重度痤疮。 2.红蓝光治疗:蓝光可杀灭痤疮丙酸杆菌,红光具抗炎作用,可改善炎症性皮损。 3.激光治疗:如强脉冲光等,可用于改善痤疮遗留的红斑、色素沉着等问题。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青春痘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加强皮肤清洁等,避免随意使用成人祛痘药物;孕妇长青春痘时,优先考虑温和日常护理,如需用药需咨询医生,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的药物;哺乳期女性用药需权衡对婴儿的影响,遵循医生建议。
2025-10-16 11:3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