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城区东单帅府园1号(东院);西城区大木仓胡同41号(西院)
擅长:女性hpv感染、尖锐湿疣、脱发类疾病斑秃、脂溢性脱发、面部过敏性和敏感性疾病、皮炎湿疹等各种疑难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付兰芹,女,副主任医师,女性hpv感染、尖锐湿疣,脱发类疾病斑秃,脂溢性脱发,面部过敏性和敏感性疾病,皮炎湿疹等各种疑难疾病。中国中药协会皮肤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毛发协会专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毛发保健与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展开-
把头发拉直后多久可以哺乳
拉直头发常使用含巯基乙酸类化学药剂,这些药剂可能少量残留并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一般建议拉直头发后至少等待1-2周再哺乳,代谢功能差的哺乳期女性、婴儿有特殊状况时需适当调整,等待期间要挤出乳汁保持乳腺通畅、减少与婴儿不必要亲密接触,母亲选择此类行为要综合考虑对婴儿的潜在影响以保障婴儿健康安全。 一、拉直头发的相关化学物质及对哺乳的影响机制 拉直头发通常会使用含有巯基乙酸类等化学药剂的直发剂,这些化学物质可能会有少量残留并进入人体。虽然目前尚无直接针对拉直头发后哺乳时间的大规模、精准的循证医学研究,但从化学物质可能的代谢和对婴儿潜在影响角度考虑,化学药剂可能通过母亲的乳汁传递给婴儿。 二、建议的安全哺乳间隔时间 一般建议在拉直头发后至少等待12周再进行哺乳。这是因为拉直头发所用化学药剂有一个相对缓慢的代谢过程,经过12周时间,体内残留的化学物质浓度会大幅降低,能最大程度减少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的风险。不过,这也需要根据母亲个人的代谢情况等因素进行一定调整。如果母亲本身代谢较慢,可适当延长等待时间;若代谢较快,可在1周左右再评估,但总体不建议过早恢复哺乳。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及建议 (一)哺乳期女性个体差异方面 对于代谢功能存在差异的哺乳期女性,比如本身患有肝脏等代谢相关疾病的女性,其对拉直头发后化学物质的代谢速度会更慢,这就需要比正常代谢功能的女性等待更长时间再哺乳,可能需要等待2周以上甚至更久,以确保体内化学物质残留量极低,将对婴儿的潜在风险降到最低。 (二)婴儿健康状况方面 如果婴儿本身存在过敏体质或者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等情况,那么母亲在拉直头发后更要谨慎对待哺乳时间,应适当延长等待间隔,并且在恢复哺乳后要密切观察婴儿是否出现异常反应,如皮肤是否有皮疹、消化道是否有不适等情况。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母亲拉直头发的情况。 四、其他相关注意事项 在等待哺乳恢复的期间,母亲要注意及时将乳汁挤出,保持乳腺通畅,避免发生涨奶导致乳腺炎等问题。同时,要尽量减少与婴儿不必要的亲密接触中可能通过皮肤接触等途径传递化学物质的风险,比如减少直接面对面哺乳时可能的化学物质接触等情况。另外,母亲在选择拉直头发等可能涉及化学物质接触的行为时,应综合考虑对婴儿的潜在影响,优先保障婴儿的健康安全。
2025-10-16 12:37:51 -
脸部脂溢性皮炎的治疗
脸部脂溢性皮炎一般需注重皮肤温和护理、保持生活规律与合理饮食来维持皮肤正常状态减轻炎症,外用药物方面炎症重的用短期弱效中效糖皮质激素制剂但防不良反应,薄嫩部位轻中度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合并马拉色菌感染用抗真菌药物,儿童选温和低刺激方案并保湿观察,孕妇优先非药物治疗必要时在医生评估下选安全药物,老年注意保湿并根据皮肤情况调整外用药物。 一、一般治疗 脸部脂溢性皮炎患者需注重皮肤护理,选择温和的洁面产品,避免过度清洁,每日清洁次数以1-2次为宜,防止破坏皮肤屏障。同时要保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调节饮食,限制多脂及多糖饮食,忌饮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这些措施有助于维持皮肤的正常状态,减轻炎症反应。 二、药物治疗 (一)外用药物 1.糖皮质激素制剂:对于炎症较重的脸部皮损,可短期使用弱效或中效糖皮质激素制剂,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等,但需注意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以防引起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 2.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像他克莫司软膏等药物适用于面部等皮肤薄嫩部位,其抗炎作用明确,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炎症且相对较少引起皮肤萎缩等问题,可用于轻中度脸部脂溢性皮炎的治疗。 3.抗真菌药物:若脸部脂溢性皮炎合并马拉色菌感染,可使用酮康唑洗剂等,通过抑制马拉色菌生长来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改善皮肤症状。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面部脂溢性皮炎需优先选择温和、低刺激的治疗方案,避免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因为儿童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强效激素易对其皮肤造成不良影响。可选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相对安全的药物,同时要密切观察皮肤反应,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措施,注重皮肤保湿,维持皮肤的正常生理功能。 (二)孕妇患者 孕妇面部脂溢性皮炎需谨慎选择药物治疗,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手段,如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改善症状。若必须使用药物,需权衡治疗收益与风险,在医生的严格评估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避免自行盲目用药,确保母婴安全。 (三)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面部脂溢性皮炎时,要特别注意皮肤保湿,可使用温和的保湿剂来维持皮肤的水分。药物使用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皮肤反应,由于老年患者皮肤代谢功能下降等因素,个体差异较大,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如根据皮肤炎症程度及耐受情况合理选择外用药物的种类和使用频次等。
2025-10-16 12:37:26 -
狐臭是怎么遗传的
狐臭遗传方式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父母一方患病时子女约50%概率患病,双方患病且均为杂合子时子女约75%概率患病;年龄上青春期易显现,性别无绝对遗传概率差异,生活方式影响表现程度,有家族病史后代需关注自身情况并就医时告知。 遗传概率的具体情况 父母一方患病时:当父母一方患有狐臭(假设为显性基因控制的情况),另一方正常时,子女患病的概率约为50%。这是因为显性基因只要存在就会表现出相应的性状,所以在生殖细胞结合时,有一半的概率会将携带致病基因的配子传递给子女。 父母双方患病时: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狐臭,且均为杂合子(基因型为Aa),那么子女患病的概率会相对较高,约为75%。因为父母双方都能产生含A和a的配子,结合后出现AA(25%)、Aa(50%)、aa(25%)的情况,其中AA和Aa都会表现出狐臭症状。 年龄、性别等因素对狐臭遗传表现的影响 年龄方面:一般来说,狐臭在青春期时更容易显现。因为青春期时,人体的汗腺发育逐渐成熟,分泌功能旺盛,受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影响,狐臭相关的汗腺分泌异常更容易被察觉。对于儿童时期,如果父母一方有狐臭,儿童可能暂时不表现出明显症状,但随着年龄增长到青春期,就有较大概率出现狐臭症状。 性别方面:从总体统计情况来看,狐臭在男女中的发病概率没有绝对的显著差异,但在实际生活中,可能由于女性的汗腺分布等特点,部分女性可能会更关注狐臭问题。不过从遗传角度讲,男女遗传到狐臭的概率是基于基因的传递规律,不存在性别特异性的遗传概率差异,而是遵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一般规律。 生活方式方面:虽然生活方式本身不改变遗传基因,但不良的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狐臭的表现程度。例如,不注意个人卫生,汗液不能及时清洁,会使狐臭气味更加明显。但这并不是改变了遗传的情况,而是在遗传基础上由于生活方式因素导致的外在表现差异。有狐臭遗传倾向的人,即使遗传了相关基因,如果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澡、勤换衣物等,可能狐臭的症状会相对较轻。 病史方面:如果家族中有明确的狐臭遗传病史,那么后代需要更加关注自身汗腺的分泌情况。有狐臭家族病史的人群,在进入青春期后应更加留意身体异味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在就医时应主动告知医生家族病史,以便医生更全面地评估病情和制定相关的健康管理方案。
2025-10-16 12:37:09 -
胳膊皮肤磨擦后疼痛是什么原因
胳膊皮肤摩擦疼痛的原因包括机械性损伤致细胞破坏刺激神经末梢引发,摩擦后局部启动炎症反应释放炎症介质刺激神经,皮肤屏障受损致外界刺激易作用神经末梢增敏,个体差异方面儿童和老年人因皮肤特点易疼,从事体力劳动等人群因摩擦多易疼,有皮肤炎症疾病人群因皮肤敏感受损摩擦后更易疼。 一、机械性损伤导致 皮肤表层的角质层、表皮等结构在受到摩擦时,其细胞会受到机械性破坏,细胞内的一些物质释放,如钾离子等,可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疼痛。例如长时间穿着紧身衣物与胳膊皮肤反复摩擦,或进行某些需要频繁摩擦胳膊的运动(如划船、攀爬等),都可能因机械性损伤出现疼痛,这种情况在皮肤较干燥或角质层较厚的人群中也可能因摩擦更易发生细胞损伤而引发疼痛。 二、炎症反应引发 当胳膊皮肤被摩擦后,局部组织会启动炎症反应。免疫细胞被激活,释放如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这些炎症介质会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疼痛感觉。比如轻微的摩擦可能引起局部轻微炎症,虽然肉眼可能不易察觉,但炎症介质的释放会让神经感受到疼痛,这种炎症反应在皮肤有微小破损时可能更易发生,因为破损处更易引发免疫细胞的应答。 三、皮肤屏障受损所致 正常皮肤具有完整的屏障功能,能阻挡外界刺激并保持水分等。当皮肤受到摩擦后,屏障结构被破坏,外界的物理刺激、化学物质等更易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使神经对疼痛的敏感性增加。例如本身皮肤屏障功能较弱的人群,如患有湿疹、特应性皮炎等皮肤疾病的患者,皮肤屏障已受损,此时胳膊皮肤一旦受到摩擦,就更容易出现疼痛,因为其自身抵御外界刺激的能力下降,神经更容易被激活产生疼痛信号。 四、个体差异影响 年龄因素:儿童皮肤娇嫩,角质层薄,胳膊皮肤摩擦后更易出现疼痛,且儿童在活动时可能因摩擦防护不足而增加疼痛风险;老年人皮肤松弛、弹性差,皮肤屏障功能减退,胳膊皮肤摩擦后也较易发生疼痛。 生活方式:经常从事体力劳动、运动量大的人群,胳膊与外界接触摩擦机会多,更易因摩擦出现疼痛;而生活中较少进行剧烈活动、穿着宽松舒适衣物的人群,相对摩擦导致疼痛的概率较低。 皮肤疾病史:有皮肤炎症性疾病(如银屑病、接触性皮炎等)的人群,皮肤本身处于敏感或受损状态,胳膊皮肤摩擦后疼痛发生的可能性及程度往往更明显,因为其皮肤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已受到疾病影响,摩擦进一步加重了对皮肤及神经的刺激。
2025-10-16 12:36:37 -
什么是腋臭微创手术
腋臭微创手术经微小切口处理腋下顶泌汗腺,原理是破坏或清除顶泌汗腺,有小切口搔刮术、吸脂术式等术式,具创伤小、恢复快优势,适用于无严重基础疾病的成年人群及症状严重身体基本成熟的青少年人群,术后需注意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避免上肢大幅度活动、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饮酒。 一、定义与原理 腋臭微创手术是通过微小切口(通常数毫米至1厘米左右)开展的外科手术,旨在处理腋下产生异味的顶泌汗腺。其原理是利用特殊器械或技术破坏或清除腋下顶泌汗腺,相较传统腋臭手术创伤更小。手术多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借助微小切口,运用刮除、抽吸等方法对腋下汗腺组织实施处理。 二、常见术式 1.小切口搔刮术:于腋下作一小切口,通过刮匙等器械伸入皮下对汗腺组织进行搔刮,以此清除大部分汗腺组织,达成减少汗液分泌及异味产生的效果。 2.吸脂术式:利用负压吸引原理,经小切口将腋下过多的脂肪组织及部分汗腺组织吸出,在改善腋臭的同时,对腋下形态有一定改善作用。 三、优势展现 1.创伤小:手术切口极小,术后遗留疤痕不明显,对外观影响较小。例如传统腋臭手术切口较长,而微创手术切口仅几毫米,愈合后疤痕不显著。 2.恢复快:因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相对较短,一般术后数天即可恢复日常轻度活动,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节奏。 四、适用人群考量 1.成年人群:一般身体健康、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基础疾病的成年腋臭患者可考虑,但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需谨慎评估手术风险后再做决定。 2.青少年人群:若腋臭症状严重,已对日常生活、社交等造成明显影响,且身体发育基本成熟后,可在家长陪同下考虑微创手术,但要充分了解手术相关情况及风险,同时关注青少年术后心理状态,给予适当心理疏导,因术后恢复期间可能因外观等因素产生心理压力。 五、术后注意事项 1.伤口护理: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按医生要求定期换药,避免伤口沾水,防止感染。术后数天内要避免剧烈运动,以防伤口开裂。 2.活动限制:短期内避免上肢大幅度活动,如过度抬手、搬运重物等,以免影响伤口愈合。例如术后1-2周内应尽量减少上肢剧烈动作,助力伤口更好恢复。 3.饮食注意:术后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此类食物可能刺激汗腺分泌,影响术后恢复,同时需避免饮酒,防止加重伤口充血等情况。
2025-10-16 12:3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