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城区东单帅府园1号(东院);西城区大木仓胡同41号(西院)
擅长:女性hpv感染、尖锐湿疣、脱发类疾病斑秃、脂溢性脱发、面部过敏性和敏感性疾病、皮炎湿疹等各种疑难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付兰芹,女,副主任医师,女性hpv感染、尖锐湿疣,脱发类疾病斑秃,脂溢性脱发,面部过敏性和敏感性疾病,皮炎湿疹等各种疑难疾病。中国中药协会皮肤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毛发协会专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毛发保健与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展开-
身上出现红色疙瘩发痒是怎么回事
过敏性皮肤病包含接触性皮炎因接触外源性物质等致接触部位红斑丘疹伴瘙痒、湿疹由内外因素致多形性皮疹且瘙痒剧烈、荨麻疹因小血管扩张等致大小不等风团伴明显瘙痒;感染性皮肤病有蚊虫叮咬夏季因叮咬注入唾液致红色疙瘩伴明显瘙痒、病毒感染性皮肤病中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儿童先现红斑迅变丘疹水疱伴瘙痒、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感染致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红色皮疹;其他原因有丘疹性荨麻疹多与昆虫叮咬等有关致红色风团样丘疹中央具小水疱瘙痒明显、脂溢性皮炎好发皮脂腺丰富部位与皮脂腺分泌等有关致红色疙瘩伴轻度瘙痒。 一、过敏性皮肤病 (一)接触性皮炎 成因:皮肤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引发炎症,常见致敏物包括化妆品、金属饰品、部分植物等,个体过敏体质是关键因素,儿童皮肤屏障功能弱,更易患病。 表现:接触部位出现红斑、丘疹且伴瘙痒。 (二)湿疹 成因: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内部因素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等,外部因素涉及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婴幼儿湿疹与遗传、皮肤屏障不完善相关。 表现:多形性皮疹,有红斑、丘疹、水疱等,瘙痒剧烈。 (三〕荨麻疹 成因: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致局限性水肿,由食物、药物、感染、呼吸道吸入物、皮肤接触物等诱发,任何年龄可发病,部分慢性荨麻疹与自身免疫有关。 表现:大小不等风团,伴明显瘙痒。 二、感染性皮肤病 (一)蚊虫叮咬 成因:夏季常见,蚊虫叮咬注入唾液引发局部过敏,儿童皮肤敏感,瘙痒更剧烈且易搔抓致皮肤破损。 表现:出现红色疙瘩伴明显瘙痒。 (二)病毒感染性皮肤病 1.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儿童多见,先现红色斑疹,迅变丘疹、水疱,伴瘙痒。 2.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多发于手足、口腔等部位,儿童发病率高,出现红色皮疹。 三、其他原因 (一)丘疹性荨麻疹 成因:多与昆虫叮咬、消化功能障碍等有关,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 表现:红色风团样丘疹,中央常具小水疱,瘙痒明显。 (二)脂溢性皮炎 成因:好发于皮脂腺丰富部位,与皮脂腺分泌、马拉色菌感染等有关,成人多见,婴儿脂溢性皮炎也有发生。 表现:出现红色疙瘩伴轻度瘙痒。
2025-10-17 11:24:59 -
胎记有哪些
色素型胎记包含太田痣属真皮层黑素细胞增多累及单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呈灰蓝等色随年龄加深扩大常见东方人黑人女性与遗传相关,咖啡斑为边界清楚色素沉着斑颜色不等大小不一数量多需警惕神经纤维瘤病等与基因有关儿童期出现随年龄略增大;血管型胎记有鲜红斑痣是先天性毛细血管畸形出生即有好发面颈部淡红至暗红斑片随年龄加深增厚,草莓状血管瘤出生后数周出现初红斑点迅速增长成草莓状肿物部分可自行消退与血管生成调控异常有关,海绵状血管瘤由扩张薄壁血管组成皮下隆起肿物质地柔软可压缩颜色蓝或紫边界不清婴幼儿期出现部分随年龄增大与血管发育异常相关。 一、色素型胎记 1.太田痣:属于真皮层黑素细胞增多引起的胎记,多累及单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表现为灰蓝色、青灰色、褐色或黑色的斑片,颜色可不均匀,随年龄增长可能颜色加深、面积扩大,一般不会自行消退。常见于东方人、黑人,女性多见,发病可能与遗传等因素相关。 2.咖啡斑:为边界清楚的色素沉着斑,颜色从浅棕到深棕色不等,大小不一,可为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可单发或多发。若数量较多(6个及以上,直径>1.5cm)需警惕神经纤维瘤病等遗传性疾病的可能,其形成与基因等因素有关,儿童期即可出现,随年龄增长可能略有增大。 二、血管型胎记 1.鲜红斑痣:是先天性毛细血管畸形,出生时即存在,好发于面颈部,表现为淡红色至暗红色斑片,不高出皮面,压之部分或完全褪色,随着年龄增长,颜色可能逐渐加深、增厚,甚至出现结节。其发病机制与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等有关,多见于婴幼儿及儿童。 2.草莓状血管瘤:多在出生后数周出现,初为小的红色斑点,随后迅速增长,形成高出皮面、边界清楚的柔软肿物,呈草莓状,好发于头颈部。部分患儿在5-7岁可逐渐自行消退,但也有部分可能持续存在或遗留瘢痕等问题,发病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生成调控异常有关。 3.海绵状血管瘤:由扩张的薄壁血管组成,可发生在皮下或深部组织,表现为皮下隆起的肿物,质地柔软,可压缩,颜色可呈蓝色或紫红色,边界不清。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婴幼儿期即可出现,部分可能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其形成与血管发育异常相关。
2025-10-17 11:23:45 -
如何解救酒精过敏
当出现轻度酒精过敏表现需立即停饮酒脱离含酒精环境、适量多饮水及补充维C,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要立即打急救电话并等救时取舒适体位观察,儿童酒精过敏应迅速脱离送医勿用不当药物,老年人酒精过敏需尽快就医配合,有基础病人群要避免饮酒、过敏时第一时间就医并告知基础病,预防是避免接触酒精、清楚自身过敏情况并在社交等场合告知他人以防意外接触酒精引发过敏。 一、非紧急情况的初步应对 当出现轻度酒精过敏表现(如皮肤潮红、瘙痒、轻度皮疹等)时,首先应立即停止饮酒,脱离含酒精环境。同时可适量多饮水,通过增加排尿来促进体内酒精代谢,也可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因维生素C可能有助于缓解过敏相关的轻度不适,但需注意个体对食物补充的反应差异。 二、紧急严重过敏反应的处理 若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况,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救助。在等待救援过程中,应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如仰卧位,若有呕吐倾向可将头偏向一侧),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此类严重情况需专业医疗人员使用肾上腺素等急救药物干预,非专业人员不可自行盲目用药。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肝脏代谢酒精的能力远弱于成人,酒精过敏风险更高且过敏反应可能更迅速加重。若儿童发生酒精过敏,应迅速脱离酒精接触源,及时送医,避免自行采用不恰当的处理方式,如随意使用成人抗过敏药物等。 老年人:老年人肝脏、肾脏等器官功能减退,酒精代谢及对过敏反应的耐受能力下降,酒精过敏时更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因此老年人一旦发生酒精过敏,需尽快就医,并在就医过程中密切配合医护人员的检查和救治。 有基础疾病人群:如本身患有哮喘、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者,酒精过敏可能诱发基础疾病加重。这类人群应严格避免饮酒,若发生酒精过敏,需第一时间就医,向医生明确告知基础疾病情况,以便医生采取针对性救治措施。 四、预防与根本原则 酒精过敏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根本原则是避免接触酒精。日常生活中需清楚了解自身酒精过敏情况,杜绝饮用含酒精饮品,在社交、餐饮等场合需主动告知他人自身酒精过敏状况,以防意外接触酒精引发过敏反应。
2025-10-17 11:23:19 -
激光祛老年斑的危害与效果
激光祛老年斑多数经规范治疗可使老年斑明显淡化甚至去除且具精准个性化、对正常皮肤损伤小恢复快能提升美观度,然存在色素沉着、感染、瘢痕形成、皮肤灼伤等风险,敏感肌肤人群需谨慎、有皮肤病史者要病情稳定经评估后再治、老年人群恢复慢需注重术后护理。 一、激光祛老年斑的效果 激光祛老年斑是基于特定波长激光的光热效应原理,选择性作用于老年斑中的色素颗粒。研究表明,激光能精准破坏色素颗粒,使其分解为细小颗粒后被巨噬细胞吞噬代谢。临床数据显示,经规范的1-3次激光治疗,多数患者老年斑可明显淡化甚至去除,皮肤外观得到显著改善。其精准度较高,可针对不同大小、深浅的老年斑进行个性化治疗,且对周围正常皮肤损伤较小,恢复相对较快,能有效提升皮肤的美观度,满足患者改善外观的需求。 二、激光祛老年斑的危害 1.色素沉着风险:约3%-5%的患者可能出现炎症后色素沉着,这与个体皮肤修复能力及术后防晒措施是否到位密切相关。若皮肤修复过程中受紫外线等刺激,会影响黑色素代谢,进而导致色素沉着,影响治疗效果与皮肤外观。 2.感染风险:术后若皮肤护理不当,如沾水、搔抓等,可能引发细菌感染。虽概率较低,但一旦发生会干扰恢复进程,需及时进行抗感染处理。 3.瘢痕形成风险:瘢痕体质人群激光治疗后,可能因皮肤胶原纤维过度增生出现瘢痕,临床统计显示,瘢痕体质患者发生瘢痕的概率较非瘢痕体质人群高数倍,治疗前需严格评估患者是否为瘢痕体质。 4.皮肤灼伤风险:若激光参数设置不当,易导致皮肤表层或深层灼伤,出现红肿、疼痛加剧等情况,这要求操作医生具备丰富经验,精准把控激光能量参数。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敏感肌肤人群:皮肤屏障功能较弱,激光治疗需更加谨慎。治疗前应充分评估皮肤状态,术后需加强保湿修复,以降低不适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有皮肤病史人群:如患有银屑病、湿疹等疾病的患者,激光治疗可能诱发原有病情复发或加重,需在病情稳定期且经医生综合评估后再考虑激光治疗。 老年人群:若本身存在血液循环不佳等情况,术后恢复相对缓慢,要注重术后护理,如保持皮肤清洁、定期随访观察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2025-10-17 11:22:38 -
补水保湿面膜应该多久敷一次以利于皮肤健康
补水保湿面膜敷用频率需依皮肤类型及健康状况调整,健康皮肤人群每周2-3次适宜,干性皮肤可适当增到3-4次但要选温和产品,油性皮肤降为1-2次防加重出油,敏感肌人群控制在1-2次且选无刺激产品,儿童不建议用,孕妇每周1-2次且留意成分安全遵循适度原则以维护皮肤健康。 一、健康皮肤人群 健康皮肤人群每周敷补水保湿面膜2-3次较为适宜。这是因为正常皮肤的新陈代谢有一定周期,每周2-3次的敷用频率既能为皮肤补充水分,又不会过度干扰皮肤自身的屏障功能。例如,有研究表明,适度频率的补水面膜使用可维持皮肤角质层水分含量在正常范围内,同时不影响皮肤的脂质屏障结构和功能。 二、干性皮肤人群 干性皮肤由于自身油脂分泌较少,皮肤保水能力相对较弱,可适当增加补水保湿面膜的使用频率,建议每周3-4次。但需注意选择质地温和、滋润度高且不含刺激性成分的面膜。因为干性皮肤更需要持续补充水分,适当增加敷用频率有助于改善皮肤干燥状态,但仍要避免过于频繁导致皮肤过度水合,反而破坏皮肤屏障。 三、油性皮肤人群 油性皮肤人群皮肤油脂分泌旺盛,敷用补水保湿面膜的频率应相对降低,每周1-2次即可。这是因为油性皮肤本身油脂较多,若频繁敷用补水面膜,可能会在皮肤表面形成封闭环境,加重皮肤出油情况,甚至导致毛孔堵塞引发粉刺、痘痘等问题。 四、敏感肌人群 敏感肌人群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脆弱,敷用补水保湿面膜的频率建议控制在每周1-2次。且在选择面膜时要格外谨慎,优先选择经过敏感肌测试、成分简单无香料、无酒精、无防腐剂等刺激性成分的产品。因为频繁或不当使用补水面膜可能会刺激敏感肌,进一步损伤皮肤屏障,导致皮肤出现泛红、瘙痒等不适症状。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皮肤角质层薄,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善,不建议使用补水保湿面膜,以免引起皮肤过敏或其他不良反应。 孕妇:孕妇在选择补水保湿面膜时需留意成分安全性,建议每周敷用1-2次,避免使用含有维A酸、水杨酸等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的成分的面膜。 总之,补水保湿面膜的敷用频率需根据自身皮肤类型、健康状况等因素综合调整,遵循适度原则,以维护皮肤健康状态。
2025-10-17 11: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