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城区东单帅府园1号(东院);西城区大木仓胡同41号(西院)
擅长:女性hpv感染、尖锐湿疣、脱发类疾病斑秃、脂溢性脱发、面部过敏性和敏感性疾病、皮炎湿疹等各种疑难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付兰芹,女,副主任医师,女性hpv感染、尖锐湿疣,脱发类疾病斑秃,脂溢性脱发,面部过敏性和敏感性疾病,皮炎湿疹等各种疑难疾病。中国中药协会皮肤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毛发协会专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毛发保健与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展开-
如何自我检测是否感染了皮肤病
皮肤自我检查需观察皮肤外观的红斑丘疹、水疱脱屑、结痂溃疡,评估瘙痒程度部位及疼痛灼热感,通过全身自查及借助放大镜等辅助工具检查,还要关注儿童、老年人、女性、慢性病患者的特殊皮肤状况。 一、皮肤外观观察 1.红斑与丘疹:留意皮肤是否出现界限清晰或模糊的红色斑块(红斑),以及凸起于皮肤表面的小疙瘩(丘疹),不同皮肤病的红斑丘疹形态有差异,如过敏性皮炎的红斑多伴瘙痒,形态多样;银屑病的红斑上覆银白色鳞屑。 2.水疱与脱屑:观察皮肤是否有水疱形成(内含液体的隆起),以及是否有皮肤角质层脱落(脱屑),例如带状疱疹会出现成簇水疱,手足癣常伴有鳞屑。 3.结痂与溃疡:查看皮肤是否有渗出液干燥后形成的结痂,或皮肤破损形成的溃疡,如脓疱疮可出现脓疱破溃后结痂的表现。 二、症状表现评估 1.瘙痒程度与部位:注意皮肤瘙痒的剧烈程度,夜间或特定时段是否加重,以及瘙痒部位,如疥疮常夜间瘙痒加剧且好发于指缝、手腕等部位;接触性皮炎多在接触过敏原的部位出现瘙痒。 2.疼痛与灼热感:部分皮肤病会伴有疼痛或灼热感,如带状疱疹除了水疱外常伴神经痛,丹毒可出现皮肤灼热疼痛。 三、全面自我检查方法 1.全身自查:对着镜子依次检查头部、颈部、躯干、四肢等部位,重点检查容易忽视的区域,如头皮、背部、腹股沟、足底等。 2.辅助工具:可借助放大镜等辅助工具观察皮肤细微变化,如检查是否有细小鳞屑、微小水疱等细节表现。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皮肤娇嫩,自我检测时动作需轻柔,避免过度用力刺激皮肤,重点观察是否有尿布疹(多在臀部等尿布覆盖区域)、湿疹等常见儿童皮肤病表现。 2.老年人:老年人皮肤干燥,注意观察是否有皮肤皲裂、色素沉着异常等,同时因免疫力可能下降,需留意皮肤感染迹象,如不明原因的红肿、渗液等。 3.女性:经期前后皮肤状态可能波动,需关注是否出现与激素相关的皮肤变化,如痤疮样皮疹等,若接触特殊化妆品等,要留意接触部位皮肤反应。 4.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患者皮肤血糖水平影响易发生感染,需密切观察足部、会阴部等部位皮肤是否有破损、红肿、溃疡等,及时发现皮肤感染迹象。
2025-10-17 11:21:52 -
疱疹忌口食物
疱疹患者需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这类食物会刺激皮肤神经加重症状;要远离油腻食物,其会增加胃肠道负担不利恢复;应少吃高糖食物,高糖饮食会使血糖升高致免疫力下降延缓愈合;还要谨慎食用易致敏食物,过敏者食用可能加重炎症不适。 一、辛辣刺激性食物 疱疹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芥末等。这类食物会刺激皮肤神经,可能加重疱疹引起的疼痛、瘙痒等症状。例如,有研究表明,食用过多辛辣食物会使局部血管扩张,炎症反应加剧,不利于疱疹的恢复。无论是儿童、成人还是老年人,在疱疹发病期间都应远离此类食物,儿童由于消化系统和皮肤较为敏感,更需严格避免,以免因辛辣刺激导致病情加重或恢复时间延长。 二、油腻食物 油炸食品、肥肉等油腻食物也不适合疱疹患者食用。过多摄入油腻食物会增加胃肠道负担,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进而可能对疱疹的恢复产生不利影响。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油腻食物的影响类似,以成年人为例,长期食用油腻食物可能导致血脂升高等问题,间接干扰身体对疱疹的修复过程;儿童则可能因消化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食用油腻食物后出现消化不良等情况,不利于身体集中精力应对疱疹病情。 三、高糖食物 糖果、蛋糕、甜饮料等高糖食物应尽量少吃。高糖饮食会使血糖升高,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而疱疹的恢复需要良好的免疫力支持,免疫力降低可能延缓疱疹的愈合进程。老年人本身免疫力相对较低,若在疱疹期间大量食用高糖食物,更会进一步削弱免疫力,不利于病情恢复;儿童过量食用高糖食物还可能影响正常的食欲,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影响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以及对疱疹的抵御能力。 四、易致敏食物 某些易致敏的食物,如海鲜(虾、蟹等)、芒果等,也需要疱疹患者谨慎食用。如果患者本身对这些食物过敏,食用后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加重皮肤的炎症和不适症状。对于有过敏史的人群,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在疱疹期间都要特别注意避免食用易致敏食物。儿童若有海鲜过敏史,在疱疹发作时更要严格规避,因为过敏反应可能会对皮肤和身体其他系统造成更严重的影响,而成年人若忽视易致敏食物的摄入,也可能因过敏导致疱疹病情复杂化,延长康复时间。
2025-10-17 11:21:29 -
湿疹口服药
湿疹治疗药物包括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抗组胺药通过拮抗组胺受体缓解轻至中度湿疹瘙痒,各年龄段适用需考虑儿童体重、老年人嗜睡及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调整;糖皮质激素有强大抗炎作用适中重度患者,儿童、孕妇哺乳期、有基础疾病者需权衡;免疫抑制剂抑制免疫系统活性用于常规治疗无效或严重患者,儿童、老年人及有特定基础疾病者需谨慎;生物制剂针对特定靶点精准治疗,适常规治疗失败的重度难治性湿疹,特殊人群使用需谨慎评估。 一、抗组胺药 1.作用机制:通过拮抗组胺受体,减轻湿疹引起的瘙痒等症状,是湿疹对症治疗的常用药物。多项研究表明,对于轻至中度湿疹患者,抗组胺药能有效缓解瘙痒,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适用人群及考虑因素:各年龄段均可使用,但儿童需根据年龄和体重等因素谨慎选择合适的抗组胺药物,老年人使用时需注意药物可能引起的嗜睡等副作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也需要调整用药方案。 二、糖皮质激素 1.作用机制: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快速减轻湿疹的炎症反应,缓解红肿、渗出等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有较多副作用,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疗程。 2.适用人群及考虑因素:适用于中重度湿疹患者,儿童使用时要权衡激素治疗的获益与可能的生长发育等风险,孕妇和哺乳期女性使用需谨慎评估,有感染、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使用时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药物对基础疾病的影响。 三、免疫抑制剂 1.作用机制: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异常活性来控制湿疹病情,适用于常规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 2.适用人群及考虑因素:成人患者在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时可考虑使用,儿童使用需非常谨慎,因其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等,老年人使用时要关注肝肾功能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有免疫缺陷、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一般不适用。 四、生物制剂 1.作用机制:针对湿疹发病机制中的特定靶点发挥作用,精准治疗湿疹。 2.适用人群及考虑因素:适用于常规治疗失败的重度难治性湿疹患者,不同生物制剂有其特定的适用人群和禁忌证,在使用前需进行严格评估,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哺乳期女性等使用需谨慎权衡利弊。
2025-10-17 11:21:05 -
有疱疹怎么治疗好
疱疹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保持患处清洁干燥)、药物治疗(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外用药物收敛止痒或预防感染),特殊人群(儿童、孕妇、老年人)需注意不同事项,还需生活方式调整(保证休息、营养均衡饮食),要综合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方案促进恢复。 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如果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疱疹,常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这类药物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成人,可根据疱疹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使用相应的抗病毒药物剂型;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要根据体重等因素谨慎选择合适的用药方式,但要避免不恰当用药带来的风险。 外用药物:局部可以使用炉甘石洗剂等药物,有收敛、止痒的作用。如果疱疹出现破溃,可以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等预防细菌感染。在使用外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适用人群,比如婴幼儿皮肤娇嫩,使用外用药物时要格外小心,避免药物刺激。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疱疹时,家长要更加留意病情变化。儿童皮肤薄嫩,疱疹护理更需轻柔。在用药方面,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剂型,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孕妇:孕妇患疱疹需要特别谨慎,某些抗病毒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应在医生的严格评估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权衡治疗对孕妇病情控制和胎儿健康的影响。 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疱疹恢复可能较慢,且容易出现并发症。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基础疾病的情况,抗病毒药物的使用需要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等情况,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调整 休息与饮食:患者要保证充足的休息,良好的休息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在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疱疹引起的不适症状。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饮食调整也有不同要求,例如儿童要保证营养全面以支持身体恢复,老年人要注意饮食易于消化吸收等。 疱疹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注意日常的护理和生活方式调整,以促进病情的恢复。
2025-10-17 11:20:38 -
如何解释脸部出现的白色长疙瘩
白头粉刺因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过度致皮脂排出受阻,青春期人群、长期高糖高脂饮食及压力大作息不规律者易发;脂肪粒是皮肤微小创伤修复成小囊肿,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眼部娇嫩女性因护肤方式不当易出现;粟丘疹是起源于表皮或附属器上皮的良性肿物或潴留性囊肿,分原发(新生儿发育皮脂潴留)和继发(皮肤外伤或皮肤病后上皮潴留),各年龄性别可发病,成年人有外伤或皮肤病史易出现。 一、白头粉刺 1.形成机制:主要是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过度,导致皮脂排出受阻,堆积在毛囊口形成白色小疙瘩。皮脂腺分泌旺盛是重要诱因,雄激素水平升高会促使皮脂腺增大、分泌增加,青春期人群因体内激素变化,皮脂腺分泌更活跃,易出现白头粉刺;同时,毛囊口周围细胞角化异常,使得导管变窄或堵塞,进一步阻碍皮脂排出。 2.易发人群及相关因素:青春期人群由于激素水平波动明显是高发群体,此外,长期高糖、高脂饮食的人群,会刺激皮脂腺分泌更多皮脂,增加白头粉刺出现的几率;压力过大、作息不规律的人群,内分泌容易失调,也可能诱发白头粉刺。 二、脂肪粒 1.形成机制:多是皮肤受到微小创伤后,在修复过程中形成的小囊肿。比如眼部周围皮肤较薄,若使用了过于油腻的眼霜或护肤品,可能导致皮肤的正常代谢受到影响,微小伤口在修复时容易形成脂肪粒;另外,过度去角质等不当护肤行为造成皮肤损伤,也可能引发脂肪粒。 2.易发人群及相关因素: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生,尤其常见于眼部周围皮肤较娇嫩的人群,女性相对更易出现,因为女性使用眼部护肤品的频率较高,且可能存在护肤方式不当的情况。 三、粟丘疹 1.形成机制:是起源于表皮或附属器上皮的良性肿物或潴留性囊肿。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粟丘疹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新生儿期出现的粟丘疹多为原发性,是在发育过程中皮脂潴留形成;继发性粟丘疹可继发于皮肤外伤、皮肤病(如大疱性皮肤病等)之后,皮肤受损后局部修复过程中导致上皮潴留形成囊肿。 2.易发人群及相关因素:各年龄、性别均可发病,新生儿期宝宝也可能出现,一般无自觉症状;成年人中,皮肤有过外伤史或患有某些皮肤病的人群,更易出现继发性粟丘疹。
2025-10-17 11: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