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城区东单帅府园1号(东院);西城区大木仓胡同41号(西院)
擅长:女性hpv感染、尖锐湿疣、脱发类疾病斑秃、脂溢性脱发、面部过敏性和敏感性疾病、皮炎湿疹等各种疑难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付兰芹,女,副主任医师,女性hpv感染、尖锐湿疣,脱发类疾病斑秃,脂溢性脱发,面部过敏性和敏感性疾病,皮炎湿疹等各种疑难疾病。中国中药协会皮肤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毛发协会专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毛发保健与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展开-
神经性皮炎好治吗
神经性皮炎治疗效果具个体差异规范治疗可控症状难根治需综合管理含避诱因与药物干预,避诱因需保湿及避免搔抓,药物用外弱效等糖皮质激素乳膏等,病情等多因素影响效果,儿童用温和药物并监护保湿,孕妇用药谨慎咨询医生需稳情绪,老年重保湿避过度清洁,用药观察不良反应调方案。 一、治疗的可行性与影响因素 神经性皮炎的治疗效果存在个体差异,总体而言通过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但难以完全根治且易复发。其治疗主要依赖综合管理,包括避免诱因与药物干预等。避免诱因方面,需注意保持皮肤适度保湿,因干燥皮肤易加重瘙痒与病情;同时要严格避免搔抓等机械性刺激,这是防止病情恶化及复发的关键。药物治疗是重要手段,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如弱效、中效糖皮质激素制剂)是常用方法,可起到抗炎、止痒作用;对于瘙痒明显者,可使用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然而,病情轻重、患者是否严格遵循避免诱因的要求、个体对治疗的反应等均会影响治疗效果,例如病情较轻且能严格规避诱因的患者,治疗效果通常较好。 二、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应避免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制剂,可优先选择弱效糖皮质激素乳膏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相对温和的药物,且需在家长严格监护下使用,防止儿童因瘙痒过度搔抓。同时,要特别注重皮肤保湿护理,选择温和无刺激的儿童专用保湿产品,以减少皮肤干燥引发的瘙痒与病情反复。 孕妇患者:孕妇用药需谨慎,外用药物选择上应权衡利弊,优先考虑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使用前需咨询医生,避免自行盲目用药。同时,孕妇需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等可能诱发或加重神经性皮炎的因素。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减退,治疗时除遵循常规治疗原则外,更要关注皮肤保湿与避免过度清洁导致皮肤干燥。用药时需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因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2025-10-17 10:46:32 -
头发油腻会有何特征
头发油腻外观表现为油亮紧贴头皮缺蓬松感洗发后短时间显油腻,伴随头皮瘙痒、头屑增多,油性皮肤者易出现,青春期因激素变化常见且男性更易,高糖高脂饮食、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及不注意清洁会加重其油腻程度。 一、外观表现特征 头发油腻最直观的外观特征是头发整体呈现油亮状态,发丝紧贴头皮,视觉上显得厚重且缺乏蓬松感,通常洗发后较短时间内(如1-2天)就会明显看到头发表面附着一层油脂,使头发失去清爽质感。 二、伴随症状特征 1.头皮瘙痒:油脂分泌过多时,头皮环境利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滋生,这些微生物代谢产物可能刺激头皮神经末梢,引发头皮瘙痒感,患者会不自觉搔抓头皮。 2.头屑增多:油腻环境为真菌(如马拉色菌)提供了适宜生存条件,真菌过度繁殖会破坏头皮角质层正常代谢,导致头屑增多,且头屑可能与油脂混合,呈现油腻状头屑。 三、与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关联特征 1.与皮肤类型关联:油性皮肤人群往往头发更容易油腻,因为皮脂腺分布与皮肤油脂分泌相关,油性皮肤者皮脂腺活性高,分泌油脂量多,进而导致头发油腻。 2.与年龄关联:青春期人群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雄激素分泌增加,会刺激皮脂腺分泌旺盛,所以青春期人群头发油腻现象相对常见;儿童期皮脂腺活性低,头发油腻情况较少;成年后随着年龄增长,皮脂腺功能逐渐稳定,但部分人因生活习惯等因素仍可能出现头发油腻。 3.与性别关联:青春期后男性雄激素水平更高,雄激素刺激皮脂腺分泌的作用更明显,因此男性相对女性更易出现头发油腻情况。 4.与饮食关联:高糖、高脂饮食会促使体内胰岛素水平升高或直接刺激皮脂腺分泌,从而加重头发油腻程度,例如长期大量摄入蛋糕、油炸食品等。 5.与生活习惯关联: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等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导致激素失衡,进而影响皮脂腺分泌,使头发更容易油腻;此外,不注意头发清洁,污垢与油脂混合也会加重头发油腻感。
2025-10-17 10:46:06 -
大腿根长粉刺怎么回事
大腿根长粉刺可能由毛囊堵塞、皮脂腺分泌旺盛、细菌感染、衣物摩擦、饮食因素、内分泌紊乱等多种因素引起,若情况严重或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选合适衣物、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和合理饮食结构。 一、毛囊堵塞 大腿根部位毛囊较多,若局部皮肤清洁不到位,皮脂、角质等物质易堆积,堵塞毛囊开口,从而引发粉刺。比如日常出汗多、不及时清洁,就可能导致这种情况。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因清洁问题出现此状况,青少年新陈代谢旺盛,更易出现毛囊堵塞相关问题。 二、皮脂腺分泌旺盛 青春期雄激素水平升高,会促使皮脂腺分泌增多,大腿根处皮脂腺若分泌过于旺盛,油脂排出不畅时就容易长粉刺。成年女性若因内分泌失调等原因导致雄激素相对升高,也可能出现皮脂腺分泌旺盛的情况。 三、细菌感染 毛囊堵塞后,局部皮肤的痤疮丙酸杆菌等细菌容易繁殖,引发炎症反应,进而形成粉刺。这种细菌感染在油性皮肤人群中更为常见,油性皮肤者皮肤油脂多,利于细菌滋生。 四、衣物摩擦 穿着过紧、材质不透气的衣物,如紧身牛仔裤等,会反复摩擦大腿根部位皮肤,刺激皮肤,影响毛囊正常代谢,增加长粉刺的风险。长期从事需要久坐且腿部活动受限工作的人群,受衣物摩擦影响更大。 五、饮食因素 高糖、高油、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可能会影响皮脂腺分泌,导致大腿根长粉刺。例如经常吃油炸食品、甜品等,会使体内油脂分泌增加,容易诱发粉刺。 六、内分泌紊乱 一些全身性疾病或生理状态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像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伴有雄激素水平升高、内分泌失调,容易出现皮肤问题,包括大腿根长粉刺。妊娠期女性内分泌改变也可能引发大腿根长粉刺的情况。 若大腿根长粉刺情况较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处理。同时,要注意保持大腿根部位皮肤清洁干燥,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饮食结构。
2025-10-17 10:45:47 -
1000毛囊是多大面积
毛发移植领域中依据单个毛囊平均直径按圆面积公式算出单个毛囊面积,进而推算1000毛囊大致面积并换算为平方厘米,有毛发移植需求的特殊人群中儿童一般不建议过早进行相关手术,成年人有毛发稀疏问题需经专业医疗机构详细毛囊检测后由专业医生据个体情况精准评估所需毛囊数量及覆盖面积以确保医疗操作安全有效。 一、毛囊面积估算的基础依据 在毛发移植等相关领域,单个毛囊单位的直径具有一定范围,通常平均直径约为0.7毫米左右。根据圆的面积公式\(S=\pir^2\)(其中\(r\)为半径),单个毛囊的面积计算如下:半径\(r=0.7\div2=0.35\)毫米,那么单个毛囊面积\(S=\pi\times(0.35)^2\approx3.14\times0.1225\approx0.38465\)平方毫米。 二、1000毛囊的大致面积推算 若单个毛囊面积约为0.38465平方毫米,那么1000毛囊的总面积则为\(1000\times0.38465=384.65\)平方毫米。由于1平方厘米等于100平方毫米,将其换算为平方厘米可得\(384.65\div100=3.85\)平方厘米左右。需注意的是,这是基于毛囊直径平均情况的估算,实际中因个体毛囊直径存在一定差异,1000毛囊覆盖的面积可能会在3.5~4平方厘米左右小幅波动,但总体处于此数量级范围。 三、特殊人群相关注意事项 对于有毛发移植需求的特殊人群,如儿童,由于其毛囊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一般不建议过早进行涉及毛囊数量与面积相关的手术操作。而成年人中,若存在毛发稀疏等问题需考虑毛囊数量与面积时,应在专业医疗机构经详细毛囊检测后,由专业医生根据个体具体毛囊情况来精准评估所需毛囊数量及覆盖面积,以确保医疗操作的安全性与有效性,避免因个体差异导致不恰当的毛囊数量与面积匹配,影响治疗效果及毛发健康。
2025-10-17 10:44:15 -
身上长小红疙瘩痒怎么回事
过敏性皮肤病接触过敏原可致接触性皮炎需避可疑过敏原,湿疹由内外因素致急性期有渗出等、慢性期苔藓样变要保湿防刺激,蚊虫叮咬夏季见红肿丘疹用炉甘石洗剂并防蚊,疥疮疥螨寄生好发特定部位夜间痒剧需隔离就医,毛囊炎细菌感染毛囊要保持清洁,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水痘有传染性需隔离,儿童皮肤娇嫩痒时避免搔抓选温和洗剂就医,孕妇用药谨慎优先非药物干预及时就诊,老年人皮肤干燥注意保湿就医排查避免乱用药。 一、过敏性皮肤病 接触过敏原(如化纤衣物、化妆品、某些食物等)可引发接触性皮炎,表现为皮肤出现红斑、丘疹,伴有明显瘙痒。需避免再次接触可疑过敏原,可通过远离过敏原减少症状发作。 二、湿疹 由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急性期可出现渗出、水疱等表现,慢性期则皮肤增厚呈苔藓样变,瘙痒是其突出症状。日常需注意皮肤保湿,避免热水烫洗、搔抓等刺激,减少发病诱因。 三、蚊虫叮咬 夏季多见,蚊虫叮咬后局部出现红肿丘疹,伴有瘙痒感。可通过外用炉甘石洗剂等缓解瘙痒,同时注意防蚊以减少叮咬。 四、疥疮 由疥螨寄生引起,好发于指间、手腕、腹部等部位,夜间瘙痒尤为剧烈,常呈家族聚集性发病。需及时隔离并就医,规范治疗以杀灭疥螨。 五、毛囊炎 多因细菌感染毛囊所致,表现为毛囊性丘疹,可伴有痒痛。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导致感染加重。 六、病毒感染性疾病 如水痘,初期为红色斑疹,随后发展为疱疹,伴有瘙痒,具有传染性。发病时需隔离,避免接触他人以防传播。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皮肤娇嫩,长小红疙瘩痒时应避免搔抓,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可选择温和的外用洗剂缓解症状,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孕妇:用药需谨慎,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缓解瘙痒,如冷敷等,及时就诊由医生评估后选择安全的处理方式。 老年人:皮肤多干燥,需注意皮肤保湿,及时就医排查病因,避免自行随意用药加重皮肤问题。
2025-10-17 10:4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