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城区东单帅府园1号(东院);西城区大木仓胡同41号(西院)
擅长:女性hpv感染、尖锐湿疣、脱发类疾病斑秃、脂溢性脱发、面部过敏性和敏感性疾病、皮炎湿疹等各种疑难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付兰芹,女,副主任医师,女性hpv感染、尖锐湿疣,脱发类疾病斑秃,脂溢性脱发,面部过敏性和敏感性疾病,皮炎湿疹等各种疑难疾病。中国中药协会皮肤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毛发协会专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毛发保健与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展开-
湿疹会传染吗
湿疹不会传染,其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内在因素包括遗传、免疫异常、系统性疾病等,外在因素涉及环境、生活方式等,这些因素导致的是机体自身病理变化,非病原体引发,无需对湿疹患者隔离,患者需避免诱因、保持皮肤状况,严重时就医治疗。 内在因素影响 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过敏体质的人,比如父母患有过敏性疾病,那么后代患湿疹的概率可能会增加。这是因为遗传因素会影响皮肤的屏障功能等,使得个体更容易受到内外因素的刺激而引发湿疹。例如,有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的突变与湿疹的易感性相关。 免疫异常:人体免疫系统失调时,容易引发湿疹。例如,Th1和Th2细胞失衡等免疫紊乱情况,会导致皮肤炎症反应的发生,进而出现湿疹的症状,这是自身免疫机制导致的疾病,并非由病原体引起,所以不具有传染性。 系统性疾病:一些系统性疾病也可能诱发湿疹,如内分泌失调、慢性感染病灶等。但这些疾病引起湿疹的过程是机体自身的病理变化,不存在病原体的传播,因而湿疹不会传染给他人。 外在因素影响 环境因素:环境中的过敏原、刺激性物质等都可能诱发湿疹。比如长期处于潮湿、寒冷或炎热的环境中,或者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皮肤会受到刺激而出现炎症反应,但这不是病原体导致的传染过程。 生活方式:过度清洁皮肤、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化妆品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引发湿疹。例如,频繁使用碱性过强的肥皂洗澡,会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使皮肤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发生炎症,但这与传染毫无关系。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湿疹的表现可能有差异,但湿疹本身都不具有传染性。在生活中,无需对湿疹患者采取隔离等措施。对于湿疹患者,应注意避免接触已知的诱发因素,保持皮肤的清洁和湿润等,以控制湿疹的症状。如果湿疹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025-10-17 10:34:45 -
脸蛋上出现红色疙瘩是什么原因
痤疮多见于青春期人群与皮脂腺分泌旺盛等因素相关雄激素水平升高可加重病情高糖高脂饮食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促进其表现,毛囊炎多由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皮肤卫生状况差搔抓致屏障受损等可诱发,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黏膜接触外界物质后在接触部位的炎症反应有明确接触史,湿疹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过敏体质人群易患接触过敏原所处环境潮湿等可诱发或加重,玫瑰痤疮好发于中青年与遗传神经血管调节功能异常微生物感染等有关日晒辛辣食物饮酒等可加重病情。 一、痤疮 多见于青春期人群,与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痤疮丙酸杆菌繁殖等因素相关,雄激素水平升高可加重病情,不同性别中青春期男性女性均可发病,生活中高糖高脂饮食、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会促进皮脂腺分泌,加重痤疮表现。 二、毛囊炎 多由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真菌(如马拉色菌)感染引起,皮肤卫生状况差、搔抓皮肤致皮肤屏障受损等可诱发,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能患病,生活中不注意皮肤清洁的人群更易发生细菌或真菌感染引发毛囊炎。 三、接触性皮炎 是皮肤或黏膜接触某些外界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如使用不合适的化妆品、佩戴金属饰品等,有明确接触史的人群易发病,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均可因接触过敏原而患病,生活中接触新的护肤品、饰品等时需留意。 四、湿疹 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内外多种因素有关,急性期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等,过敏体质人群易患,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生活中接触过敏原、所处环境潮湿等可诱发或加重湿疹导致脸蛋出现红色疙瘩。 五、玫瑰痤疮 好发于中青年,可能与遗传、神经血管调节功能异常、微生物感染等有关,日晒、辛辣食物、饮酒等可加重病情,不同性别中青年人群易受其影响,生活中不注意防晒、饮食不节制等会增加发病或加重症状的风险。
2025-10-17 10:34:28 -
得了荨麻疹怎样治疗
需明确并尽量避免已知荨麻疹诱发因素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抗组胺药物为一线治疗药,严重急性可短期用糖皮质激素,慢性荨麻疹可能需延长抗组胺药使用时间或联合用药,儿童优先选安全性高的抗组胺药,孕妇需医生评估后谨慎用药,老年人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且从低剂量开始用药,日常可通过保持生活环境舒适等辅助治疗并注意心理调节。 一、避免诱发因素 首先需明确并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荨麻疹诱发因素,如食物(鱼虾、坚果等)、药物(青霉素、磺胺类等)、吸入物(花粉、尘螨等),同时注意冷热刺激、感染等可能诱因,避免搔抓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二、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物:为荨麻疹的一线治疗药物,尤其第二代非镇静或低镇静抗组胺药应用广泛,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能有效缓解瘙痒、风团等症状。 2.其他药物:对于严重急性荨麻疹,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但需在医生严格评估下使用;慢性荨麻疹可能需延长抗组胺药物使用时间,甚至联合用药,具体需遵医嘱。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优先选择安全性高的抗组胺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有潜在不良影响的药物,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密切观察用药反应。 孕妇:需在医生充分评估病情后谨慎用药,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与疾病本身对孕妇及胎儿的危害,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 老年人: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减退,用药时需更谨慎,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可从低剂量开始用药并观察疗效与耐受性。 四、非药物干预 日常可通过保持生活环境舒适、规律作息、适度锻炼以增强机体抵抗力等方式辅助治疗,同时避免皮肤过度刺激,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对皮肤的影响。慢性荨麻疹患者还需注意心理调节,保持良好心态,因为精神因素可能影响病情。
2025-10-17 10:34:02 -
疱疹结痂了很痒怎么办
疱疹结痂后可通过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冷敷缓解、必要时药物治疗及注意饮食来缓解瘙痒,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需用温水轻洗拍干;避免搔抓可通过合适方式防止;冷敷用毛巾裹冰袋敷,每次15-20分钟;必要时遵医嘱用外用止痒药;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及易过敏食物,多吃新鲜蔬果。 做法:用温水轻轻清洗结痂部位,清洗后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拍干,不要用力擦拭。 避免搔抓 原因:搔抓可能会导致结痂脱落,引起出血、感染,还可能使瘙痒加剧,甚至留下瘢痕。各年龄段人群都应注意避免搔抓,尤其是儿童,其自控能力较差,家长需多加看护。 做法:可以通过给儿童佩戴手套等方式防止其搔抓,成年人则要克制自己不要用手去抓挠结痂处。 冷敷缓解 原因:冷敷能够降低局部皮肤的温度,收缩血管,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瘙痒感。适用于各年龄段,不同人群冷敷时注意冷敷的时间和温度等。 做法:用干净的毛巾包裹冰袋,敷在结痂的疱疹部位,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冷敷数次。但要注意冰袋不要直接接触皮肤,避免冻伤。 药物治疗(必要时) 原因:如果瘙痒严重,经上述非药物处理无法缓解,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来缓解瘙痒。但需谨慎选择,尤其要考虑不同人群的特点。 做法:可以使用一些外用的止痒药物,如炉甘石洗剂等。但儿童使用时需在医生指导下,因为儿童皮肤较为娇嫩,要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和剂量。 注意饮食 原因:某些食物可能会加重瘙痒,注意饮食调节有助于缓解疱疹结痂后的瘙痒。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饮食注意事项有所不同。 做法: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避免食用海鲜等易过敏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持饮食清淡。例如儿童要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成年人也要注意自身饮食对疱疹瘙痒的影响。
2025-10-17 10:33:46 -
脚上死皮多怎么处理
脚上死皮多可通过去角质、保湿、注意清洁、选择合适的鞋子、饮食调整、专业护理和治疗潜在疾病来改善,同时需注意个人卫生和生活方式。 1.去角质:使用含有水杨酸、尿素等成分的足部去角质产品,可以帮助去除脚部死皮。在使用去角质产品前,先将双脚浸泡在温水中5-10分钟,然后用去死皮刀或足部磨砂膏轻轻去除死皮,注意不要过度摩擦,以免伤害皮肤。 2.保湿:脚部死皮多通常与皮肤干燥有关,因此保湿非常重要。在去除死皮后,涂抹含有凡士林、乳木果油等成分的足部保湿霜,或使用含有这些成分的足膜,帮助锁住水分,防止皮肤干燥。 3.注意清洁:保持脚部清洁,每天洗脚,选择温和的足部清洁产品,避免使用过于刺激的化学品。洗脚后,要彻底擦干双脚,特别是脚趾之间的部位,以防止细菌滋生。 4.选择合适的鞋子:穿着合适的鞋子也有助于减少脚部死皮的产生。选择舒适、透气的鞋子,避免穿高跟鞋或过紧的鞋子,以免挤压脚部,导致皮肤磨损。 5.饮食调整:摄入足够的水分和维生素,对于保持皮肤健康也非常重要。多吃水果、蔬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改善皮肤状况。 6.专业护理:如果脚上死皮问题较为严重,可以考虑寻求专业的足部护理服务。例如,去角质、修脚、按摩等,可以有效去除死皮,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脚部疲劳。 7.治疗潜在疾病:某些疾病,如脚气、湿疹等,也可能导致脚部死皮增多。如果脚上死皮问题持续存在或伴有其他症状,如瘙痒、疼痛等,应及时就医,治疗潜在的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或血液循环不良的人,在处理脚部死皮时应格外小心,避免造成感染或其他并发症。如果对脚部死皮的处理方法有任何疑问,最好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皮肤科医生的建议。此外,保持良好的足部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是预防脚部死皮问题的关键。
2025-10-17 10: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