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城区东单帅府园1号(东院);西城区大木仓胡同41号(西院)
擅长:女性hpv感染、尖锐湿疣、脱发类疾病斑秃、脂溢性脱发、面部过敏性和敏感性疾病、皮炎湿疹等各种疑难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付兰芹,女,副主任医师,女性hpv感染、尖锐湿疣,脱发类疾病斑秃,脂溢性脱发,面部过敏性和敏感性疾病,皮炎湿疹等各种疑难疾病。中国中药协会皮肤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毛发协会专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毛发保健与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展开-
为啥脸上会长斑
脸上长斑的原因包括内因和外因及其他因素。内因有激素变化(妊娠相关、内分泌失调)和遗传因素;外因有紫外线照射、不良生活方式(作息不规律、过度吸烟饮酒);其他因素有皮肤炎症后、药物因素。不同人群需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妊娠女性注意防晒作息,遗传色斑家族史人群注重防晒护理等。 一、内因方面 (一)激素变化 1.妊娠相关:女性在妊娠期间,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显著升高。这些激素会刺激黑素细胞分泌更多的黑色素,从而导致脸上出现妊娠斑,也称为黄褐斑,一般在妊娠3-5个月时开始显现,分娩后部分色斑可能会减轻,但也有部分会持续存在。 2.内分泌失调:长期的内分泌失调,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会影响激素的正常代谢,进而干扰黑素的正常代谢过程。甲状腺功能减退时,机体代谢减缓,黑素细胞功能活跃,容易促使色斑形成。 (二)遗传因素 如果家族中有长斑的遗传倾向,那么个体长斑的概率会相对较高。例如,某些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色斑疾病,如雀斑,其发病与特定的基因变异有关,遗传因素在雀斑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通常在儿童期就可能开始出现雀斑,且随着年龄增长和日晒等因素影响,色斑会逐渐加重。 二、外因方面 (一)紫外线照射 紫外线中的UVB(中波紫外线)和UVA(长波紫外线)是导致色斑形成的重要外因。UVB主要影响表皮层,可使皮肤产生炎症反应,刺激黑素细胞增殖和黑色素合成;UVA能深入真皮层,破坏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同时激活黑素细胞,使黑色素生成增加。长期暴露在阳光下,如不注意防晒,脸上很容易长斑,例如长时间户外活动、没有涂抹足够防晒产品的人群,长斑的风险明显增加。 (二)不良生活方式 1.作息不规律:长期熬夜会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节律,导致内分泌紊乱,进而影响黑素的代谢。例如,熬夜会使身体的生物钟失调,影响激素的正常分泌和代谢调节,使得黑素细胞的功能异常,容易促使色斑形成。 2.过度吸烟饮酒:吸烟产生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影响血液循环,使皮肤得不到充足的营养供应和氧气,影响皮肤的正常代谢;饮酒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影响肝脏对激素等物质的代谢功能,从而间接影响黑素的代谢过程,增加长斑的可能性。 三、其他因素 (一)皮肤炎症后 当皮肤发生炎症性疾病,如痤疮、湿疹等,在炎症消退后可能会遗留色素沉着斑。这是因为在皮肤炎症过程中,黑素细胞被激活,产生过多黑色素,而且炎症会损伤皮肤的表皮屏障,影响黑素的正常代谢和排出,从而导致色斑形成。例如,痤疮患者在痘痘消退后,面部可能会留下红色或褐色的痘印,长时间不消退就会形成色斑。 (二)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也可能导致脸上长斑。例如,长期服用避孕药的女性,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成分可能会引起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进而刺激黑素细胞分泌黑色素,导致色斑出现。还有些抗肿瘤药物等,也可能通过影响机体的代谢过程而诱发色斑。 对于不同人群,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例如,女性妊娠期间要注意做好防晒,保持良好的作息;有遗传色斑家族史的人群,要更加注重日常防晒和皮肤护理;长期暴露在阳光下的人群,应加强防晒措施,如使用高倍数防晒霜、穿戴防晒衣物等;有皮肤炎症性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炎症后色素沉着的发生。
2025-10-17 14:05:03 -
脚趾长鸡眼怎么办
脚趾长鸡眼可先尝试非药物干预,如穿舒适鞋子、用鸡眼垫或贴、泡脚软化角质,若无效或加重则需医疗干预,包括冷冻、激光治疗、手术切除,特殊人群需特殊护理,发现鸡眼后先试非药物干预,无缓解及时就医选合适治疗方法。 一、识别鸡眼 鸡眼是由于足部皮肤长期受到挤压或摩擦而引起的局限性、圆锥状角质增生。其典型表现为境界清楚的淡黄色或深黄色圆锥形角质栓,表面光滑与皮面平或稍隆起,像鸡的眼睛一样。好发于足跖前中部、小趾外侧或拇趾内侧缘,行走或站立时会有疼痛感。 二、非药物干预方法 (一)穿着舒适的鞋子 选择宽松、柔软、合脚的鞋子,避免脚部受到挤压和摩擦。例如,避免穿尖头鞋、高跟鞋等,选择鞋底柔软、鞋面宽松的平底鞋或运动鞋,减少对脚部鸡眼部位的压力。对于儿童来说,要特别注意鞋子的大小和舒适度,避免因鞋子不合适导致脚部反复摩擦,引发鸡眼。比如学龄前儿童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足部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选择合适的童鞋至关重要,要确保鞋内有足够的空间,让脚趾能够自然伸展。 (二)使用鸡眼垫或鸡眼贴 1.鸡眼垫:可以缓解鸡眼部位所受的压力,减少摩擦。选择大小合适、质地柔软的鸡眼垫,将其放置在鸡眼对应的部位,分散压力。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其足部感觉可能减退,使用鸡眼垫时要更加谨慎,要密切关注脚部皮肤的情况,避免因使用不当导致局部皮肤损伤。因为糖尿病患者脚部神经病变,对疼痛的感知不敏感,容易忽视脚部的细微损伤,从而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2.鸡眼贴: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鸡眼贴,它含有腐蚀性药物,能够逐渐腐蚀鸡眼组织。使用时要注意保护周围正常皮肤,可使用凡士林等涂抹在正常皮肤上进行隔离。但对于儿童,一般不建议自行使用鸡眼贴,因为儿童的皮肤较为娇嫩,操作不当容易损伤周围正常皮肤,若需要使用,最好在成人监护下,并由医生指导。 (三)泡脚软化角质 每天用温水泡脚15-20分钟,使角质软化。泡脚后可以用浮石轻轻打磨鸡眼部位,但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打磨损伤皮肤。对于老年人,足部皮肤较为干燥,泡脚时间不宜过长,水温也不宜过高,一般控制在38-40℃左右,以免烫伤皮肤。而且老年人脚部的皮肤弹性和修复能力较差,打磨时更要轻柔。 三、医疗干预情况 (一)冷冻治疗 利用液氮的低温作用,使鸡眼组织坏死脱落。冷冻治疗后局部可能会出现水疱、疼痛等情况,一般会逐渐恢复。对于儿童进行冷冻治疗时,要做好心理安抚,让儿童配合治疗,治疗后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感染。 (二)激光治疗 通过激光的热效应去除鸡眼组织。激光治疗相对来说创伤较小,恢复较快,但术后也需要注意护理,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避免沾水感染。在治疗前,医生会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的患者要谨慎选择激光治疗。 (三)手术切除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反复发作的鸡眼,可以考虑手术切除。手术切除后需要进行伤口护理,按时换药,促进伤口愈合。对于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手术切除后要格外注意血糖的控制和伤口的观察,因为这类人群伤口愈合能力较差,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 总之,发现脚趾长鸡眼后可以先尝试非药物干预方法,如果症状没有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2025-10-17 14:03:40 -
银屑皮肤病能吃鱼吗
银屑皮肤病患者能否吃鱼分情况,不过敏者可吃鱼,因其富含营养且欧米伽-3脂肪酸有抗炎作用,不同年龄层患者食用需注意方式和量;过敏者应避免吃鱼,否则会加重症状影响生活质量甚至病情,特殊人群过敏时要及时应对并选替代营养来源。 一、不过敏的银屑皮肤病患者可以吃鱼 1.鱼类的营养优势 鱼类富含优质蛋白质,每100克常见鱼类如鲈鱼、鲫鱼等,蛋白质含量一般在18%-20%左右,优质蛋白质是人体组织修复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对于银屑皮肤病患者在疾病恢复过程中补充身体所需营养、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有重要作用。同时,鱼类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欧米伽-3脂肪酸,有研究表明,欧米伽-3脂肪酸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而银屑皮肤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适量摄入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鱼类可能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对病情的控制可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例如,一项针对炎症性皮肤病患者的饮食干预研究发现,补充欧米伽-3脂肪酸的患者炎症指标有所改善。 2.不同年龄层患者的考虑 儿童银屑皮肤病患者:如果儿童银屑皮肤病患者对鱼不过敏,可以适当吃鱼,但要注意选择新鲜、烹饪方式健康的鱼类,如清蒸鱼等,避免油炸等不健康的烹饪方式导致摄入过多油脂。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鱼类提供的营养有助于其身体发育和疾病的康复。 成年银屑皮肤病患者:成年患者可以正常将鱼纳入饮食中,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营养需求合理安排鱼类的摄入量。一般建议每周食用2-3次鱼类,每次摄入量控制在100-150克左右。 老年银屑皮肤病患者:老年患者通常消化功能有所减退,在吃鱼时要注意选择容易消化的鱼类品种,如龙利鱼等。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是否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如果合并这些疾病,要控制鱼类的摄入量和烹饪方式,避免因摄入过多油脂等加重基础疾病。 二、过敏的银屑皮肤病患者应避免吃鱼 1.过敏反应的影响 如果银屑皮肤病患者对鱼过敏,食用鱼后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导致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加重,还可能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呼吸困难等,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影响银屑皮肤病的治疗和恢复。例如,有研究显示,过敏体质的银屑皮肤病患者在接触过敏原(如鱼)后,皮肤炎症相关指标会明显升高,病情会出现反复或加重的情况。 2.特殊人群的过敏应对 儿童过敏患者:儿童过敏体质相对较为常见,对于怀疑对鱼过敏的儿童银屑皮肤病患者,家长要仔细观察儿童食用鱼后的反应。一旦发现过敏迹象,如皮肤出现红斑、风团等,应立即停止食用鱼,并及时就医。在日常饮食中,要为儿童选择不过敏的替代蛋白质来源,如豆类、蛋类等,确保儿童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 老年过敏患者:老年过敏患者如果本身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过敏反应可能会对其身体健康造成更严重的影响。老年患者在就医时要向医生详细告知自己的过敏史,包括对鱼的过敏情况,在饮食安排上要严格避免食用鱼及含有鱼成分的食物,同时医生会根据老年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为其制定合理的营养方案,以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 总之,银屑皮肤病患者是否能吃鱼取决于自身是否对鱼过敏,不过敏的患者可以合理食用鱼类来获取营养,而过敏患者则应坚决避免吃鱼。
2025-10-17 14:02:59 -
眼睛周围过敏怎么办
眼睛周围过敏可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局部冷敷、药物治疗(注意年龄禁忌)、保持眼部清洁来缓解,儿童、老年人、过敏体质人群有各自特殊注意事项,要根据不同人群特点采取相应措施来应对眼睛周围过敏情况。 一、避免接触过敏原 1.明确过敏原:首先要尽量明确引起眼睛周围过敏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化妆品、某些食物等。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过敏原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儿童可能更容易对某些玩具材料、食物添加剂过敏;女性可能因使用特定化妆品而过敏。有过敏病史的人群更应留意自身接触的各种物质,以便针对性规避。 2.采取防护措施:在过敏原较多的环境中,如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可佩戴口罩、帽子等进行防护;对于尘螨过敏者,要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使用防螨床品等。 二、局部冷敷 1.冷敷的作用:眼睛周围过敏出现红肿、瘙痒等症状时,可进行局部冷敷。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轻局部的充血、肿胀,缓解瘙痒感。一般可以使用干净的毛巾包裹冰袋,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不同年龄人群冷敷时需注意温度适宜,避免过冷刺激眼部。儿童皮肤娇嫩,更要控制好冷敷时间和冰袋温度。 2.注意事项:冷敷时要确保毛巾等物品清洁,避免感染。如果眼部皮肤有破损等情况,则不宜进行冷敷。 三、药物治疗(优先非药物干预,明确年龄禁忌,避免低龄儿童使用) 1.抗组胺药物:如果过敏症状较为明显,如瘙痒剧烈、红肿较严重等,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物。但需注意不同年龄段对药物的耐受性等不同。成人可选择合适的口服抗组胺药,而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童用药标准,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剂型等。例如,2岁以下儿童使用抗组胺药需特别谨慎,应在医生明确评估后使用。 2.外用药物:对于眼睛周围的局部过敏,可使用一些外用的抗过敏药物,如色甘酸钠滴眼液等,但使用前需咨询医生,尤其要考虑年龄因素。儿童使用外用滴眼液时要避免药水流入口中,操作要轻柔。 四、保持眼部清洁 1.清洁方法:使用温和的生理盐水或清水清洗眼睛周围,去除可能残留的过敏原等物质。清洗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用力揉搓眼部。对于儿童,家长要协助其进行眼部清洁,选择合适的清洁用品,避免刺激眼部。 2.清洁频率:根据眼部周围的污染情况适当安排清洁频率,一般每天可清洁1-2次。如果接触过敏原后应及时清洁。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眼睛周围过敏时,家长要格外留意。一方面要更加细致地寻找过敏原,因为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可能无法准确描述不适情况;另一方面在采取任何缓解措施时都要更加温和、谨慎,如冷敷时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使用药物时严格遵循儿童用药规范,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2.老年人:老年人眼睛周围过敏时,要考虑其身体机能下降等因素。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综合评估,如冷敷时要注意老人的皮肤感知情况,药物使用时要关注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相互作用等,尽量选择相对安全、温和的缓解方式。 3.过敏体质人群:本身有过敏体质的人群,更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在已知易过敏季节或环境时,严格按照上述方法进行防护和处理,一旦出现过敏症状要及时采取合适的缓解手段,并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2025-10-17 14:01:54 -
手足癣的用药指导
手足癣根据临床特点分多种类型,药物治疗分外用和口服,外用按不同类型有相应使用方法,口服适用于特定严重情况且有注意事项,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用药各有特点。 一、手足癣的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 手足癣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手部和足部浅表皮肤真菌感染,根据临床特点可分为水疱鳞屑型、角化过度型、浸渍糜烂型。药物治疗主要分为外用药物和口服药物。 外用抗真菌药物 唑类:如克霉唑、咪康唑等,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影响真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发挥抗真菌作用。其对多种皮肤癣菌有抑制作用,适用于轻中度的手足癣。 丙烯胺类:如特比萘芬,能特异性抑制真菌角鲨烯环氧酶,使真菌细胞膜形成过程中角鲨烯堆积,导致真菌细胞死亡,抗真菌活性较强,对水疱鳞屑型和角化过度型手足癣效果较好。 其他外用药物:如环比酮胺,通过改变真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影响其代谢过程;水杨酸具有角质剥脱作用,常与其他抗真菌药物合用,以促进药物渗透。 口服抗真菌药物:对于外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反复发作、角化过度型等严重的手足癣患者可考虑使用。如伊曲康唑,它是一种合成的三氮唑衍生物,能高度选择性地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阻断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真菌作用;特比萘芬也可口服,作用机制同外用制剂。 二、外用药物的使用方法 水疱鳞屑型:可选用刺激性小的霜剂或水剂(如联苯苄唑霜、特比萘芬喷剂)。使用时应先清洁患处,然后将药物均匀涂抹于患处及其周围皮肤,每日1-2次,一般需要连续使用2-4周。 浸渍糜烂型:应先使用3%硼酸溶液、0.1%依沙吖啶溶液等湿敷,待渗出减少时再选用粉剂(如氧化锌粉、咪康唑粉),待皮肤干燥后再改用霜剂、水剂。 角化过度型:可选用剥脱作用较强的制剂(如复方苯甲酸软膏),应先将患处用温水泡软,再用刀片轻轻削去过度角化的角质层后再用药,以使药物更好地渗透。 三、口服药物的适用情况及注意事项 适用情况:口服抗真菌药物主要用于外用药物治疗无效、泛发性手足癣或合并有其他部位真菌感染的患者。但口服抗真菌药物有一定的肝毒性等不良反应,使用前需要评估患者的肝功能等情况。 注意事项:在使用口服抗真菌药物期间,要定期监测肝功能等指标。例如伊曲康唑,使用时需注意与食物同服以促进吸收,但对于有严重肝病、孕妇等特殊人群应禁用。特比萘芬对于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也要慎用。 四、特殊人群的手足癣用药特点 儿童:儿童手足癣患者应优先选择外用温和、刺激性小的抗真菌药物,如低浓度的联苯苄唑霜等。由于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应避免使用口服抗真菌药物,除非是病情非常严重且经过严格评估后确实需要使用,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 孕妇:孕妇患手足癣时,外用药物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应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如克霉唑等。口服抗真菌药物在孕妇中应禁用,因为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老年人:老年人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例如老年人可能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外用药物相对更安全,但如果需要使用口服药物,更要严格评估肝肾功能等情况,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有所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
2025-10-17 13: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