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城区东单帅府园1号(东院);西城区大木仓胡同41号(西院)
擅长:女性hpv感染、尖锐湿疣、脱发类疾病斑秃、脂溢性脱发、面部过敏性和敏感性疾病、皮炎湿疹等各种疑难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付兰芹,女,副主任医师,女性hpv感染、尖锐湿疣,脱发类疾病斑秃,脂溢性脱发,面部过敏性和敏感性疾病,皮炎湿疹等各种疑难疾病。中国中药协会皮肤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毛发协会专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毛发保健与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展开-
女性如何改善皮肤暗黄的问题
改善皮肤暗黄需防晒防护选防晒指数≥30且PA值+++以上的产品并搭配物理防晒避紫外线强时段,作息调整保证成年人7-8小时高质量睡眠避免熬夜,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维C及花青素、类黄酮等抗氧化成分的食物,抗氧化护肤选用含烟酰胺、维生素E的护肤品并每周1-2次适度去角质(敏感肌谨慎),孕期女性用温和安全孕妇专用品,长期熬夜上班族配合用含神经酰胺护肤品并增加富含B族维生素食物摄入来改善。 一、防晒防护 紫外线是导致皮肤暗黄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暴露于紫外线下会刺激黑色素细胞分泌黑色素。日常应使用防晒霜,选择防晒指数(SPF)≥30且防护UVA的PA值为+++及以上的产品,同时外出时搭配遮阳伞、太阳帽等物理防晒措施,避免在紫外线最强的10:00-16:00时段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以此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预防皮肤暗黄加重。 二、作息调整 充足的睡眠对改善皮肤暗黄至关重要。人体在睡眠状态下会进行新陈代谢的修复与调节,一般建议成年人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熬夜会打乱生物钟,影响肌肤的新陈代谢功能,导致肌肤代谢废物堆积,进而出现暗黄现象。因此,女性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尽量避免熬夜。 三、饮食调理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多摄入如橙子、草莓、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抑制黑色素的生成,还能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有助于改善皮肤暗黄状况,使皮肤更加透亮。 富含抗氧化成分的食物:可适当食用富含花青素、类黄酮等抗氧化成分的食物,如蓝莓、紫薯等,这些成分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皮肤细胞的损伤,对改善皮肤暗黄有积极作用。 四、抗氧化护肤 选择合适护肤品:选用含有烟酰胺成分的护肤品,烟酰胺可以调节皮肤油脂分泌,抑制黑色素向角质形成细胞的传递,从而减轻皮肤暗黄;含有维生素E的护肤品也具有抗氧化功效,能够帮助皮肤抵御外界氧化损伤,维持皮肤的健康状态。 定期去角质:选择温和的去角质产品,每周进行1-2次适度去角质,可去除皮肤表面堆积的老旧角质,让肌肤更加通透,但敏感肌需谨慎使用,避免过度去角质导致皮肤屏障受损。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期女性:孕期皮肤较为敏感,应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成分(如酒精、重金属等)的护肤品,选择温和、安全的孕妇专用护肤品,同时保证充足睡眠和合理饮食,以维持皮肤的健康状态,避免因孕期生理变化导致皮肤暗黄加重。 长期熬夜上班族:除调整作息外,可配合使用含有神经酰胺的护肤品来修复肌肤屏障,神经酰胺有助于维持皮肤屏障的完整性,改善因熬夜引起的皮肤暗黄问题,同时还需注意日常饮食中增加富含B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辅助改善皮肤状况。
2025-10-22 12:05:41 -
什么是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
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是一组以紫癜样丘疹及含铁血黄素沉着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发病与毛细血管壁病变相关,重力和静脉压升高为重要局部诱因,某些药物、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参与,临床表现有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等,诊断依据为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检查,治疗用改善血管通透性药物、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顽固者用氨苯砜需谨慎,特殊人群中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老年权衡基础疾病、女性孕期评估药物影响、一般人群避免长时间站立等。 一、定义 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是一组以紫癜样丘疹及含铁血黄素沉着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其发病与毛细血管壁病变密切相关,重力和静脉压升高是重要局部诱发因素。 二、病因机制 1.局部因素:重力及静脉压升高为关键诱因,可致毛细血管壁受损,红细胞外渗引发紫癜及含铁血黄素沉积。 2.其他相关因素:某些药物(如金制剂、碘剂等)、感染(如链球菌性扁桃体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能参与发病过程。 三、临床表现 1.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多见于成年男性,好发于小腿及踝部周围。初起为群集性针尖大小红色瘀点,渐密集成片并向外扩展,中心部转变为棕褐色,新疹不断发生,散在陈旧皮损间。 2.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初为红色环状斑疹,直径1~3cm,边缘毛细血管扩张明显,有新疹发生,中央部逐渐消退呈棕褐及色素沉着,可反复发作。 3.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好发于中年男性,表现为细小铁锈色苔藓样丘疹,伴紫癜性损害,可融合成斑块,有瘙痒感。 四、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依据特征性紫癜样皮疹及色素沉着表现初步判断。 2.组织病理检查:可见真皮上部毛细血管扩张,内皮细胞肿胀,红细胞外渗,周围有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含铁血黄素沉积。 五、治疗原则 1.改善血管通透性药物:可使用维生素C、路丁、钙剂等,以增强血管抵抗力。 2.局部外用药物: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减轻炎症反应。 3.特殊情况用药:病情顽固者可考虑使用氨苯砜等药物,但需谨慎评估,儿童患者应优先避免使用此类药物,需充分权衡利弊。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应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密切观察皮肤变化,用药需格外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药物。 2.老年患者:需考虑基础疾病情况,用药时权衡药物对整体健康的影响,注重药物与基础疾病的相互作用。 3.女性患者:孕期发病需充分评估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式,同时关注皮肤变化及自身身体状况。 4.一般人群: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穿着宽松舒适衣物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以利于病情控制。
2025-10-22 12:05:00 -
腿上长了很多小红疙瘩是怎么回事
湿疹由多种内外因素引发急性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苔藓样变易复发,过敏性皮炎多因接触过敏原致红斑丘疹与过敏体质相关,毛囊炎由细菌感染毛囊致以毛囊为中心丘疹有时顶部有脓疱,虫咬皮炎被蚊虫等叮咬致红色风团样丘疹,病毒感染性皮疹如风疹麻疹具传染性,脓疱疮由细菌引起好发儿童具传染性,儿童需注意虫咬皮炎和脓疱疮要保持皮肤清洁,成年人留意接触性因素致的过敏性皮炎,老年人皮肤干燥需关注湿疹样改变腿现大量小红疙瘩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采取合理措施。 一、湿疹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发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则以苔藓样变为主且易反复发作。内外因素均可能导致发病,内部因素包括遗传、免疫异常、内分泌及代谢紊乱等,外部因素有环境中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化学物质(如化妆品、洗涤剂)、气候变化等,腿部皮肤出现湿疹时可表现为密集的小红疙瘩,伴有瘙痒。 二、过敏性皮炎 多因接触过敏原所致,常见过敏原包括某些化学物质(如染发剂、油漆)、化纤衣物、食物(如海鲜、芒果)等。接触过敏原后,皮肤会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腿部红斑、丘疹,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其发生与个体的过敏体质密切相关,过敏体质人群接触过敏原后更易发病。 三、毛囊炎 主要由细菌感染毛囊引起,常见于毛囊受损后,如皮肤摩擦、搔抓等导致毛囊破损,细菌入侵引发炎症。表现为以毛囊为中心的红色丘疹,有时顶部可见白色脓疱,好发于头面部、颈部、臀部及腿部等部位,免疫力低下者、皮肤卫生状况差者更易罹患。 四、虫咬皮炎 被蚊虫、螨虫、臭虫等叮咬后可引起炎症反应,蚊虫叮咬时注入的唾液可导致局部过敏,表现为腿部出现红色风团样丘疹,常伴有明显瘙痒,儿童由于皮肤娇嫩且户外活动较多,相对更易发生虫咬皮炎。 五、病毒感染性皮疹 例如风疹、麻疹早期可出现皮疹表现。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始于面部,迅速布满全身;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症、口腔科氏斑等表现,皮疹为红色斑丘疹,这些病毒感染性疾病具有传染性,可通过呼吸道等途径传播。 六、脓疱疮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好发于儿童,多因皮肤卫生不佳、搔抓等导致皮肤破损后细菌感染所致。表现为腿部红斑基础上的脓疱,脓疱易破溃结脓痂,具有一定传染性,可通过直接接触或自身接种传播。 不同人群腿上长小红疙瘩的情况各有特点,儿童需特别注意虫咬皮炎和脓疱疮,应保持皮肤清洁;成年人要留意接触性因素导致的过敏性皮炎等;老年人皮肤干燥,需关注湿疹样改变,若腿上出现大量小红疙瘩,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以便采取相应合理措施。
2025-10-22 12:04:36 -
芒果过敏
芒果过敏是机体接触其成分引发异常免疫应答,有皮肤、呼吸道、全身等症状表现,可通过病史采集和过敏原检测诊断,预防可通过避免直接接触、过敏测试先行、环境控制,轻度症状用清水清洗等处理,儿童、过敏体质者、孕妇有相应特殊注意事项,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救治。 一、芒果过敏的定义 芒果过敏是机体接触芒果相关成分后引发的异常免疫应答,由免疫系统误将芒果中的某些蛋白等成分识别为外来病原体,从而启动免疫反应。 二、症状表现 1.皮肤表现:接触芒果汁液后,皮肤可迅速出现瘙痒、红斑、丘疹,严重时发展为水疱;食用芒果后,口唇周围常见肿胀、发红、瘙痒,儿童因皮肤黏膜娇嫩更易受累。 2.呼吸道表现:接触芒果花粉或吸入芒果微粒时,可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严重者发生喘息、呼吸困难,提示呼吸道过敏反应。 3.全身表现:少数严重过敏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极严重时可致过敏性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意识模糊,需紧急救治。 三、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接触芒果的时间、方式(如直接接触、食用等)及既往过敏史,明确症状出现与接触芒果的关联。 2.过敏原检测: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检测皮肤对芒果过敏原的反应,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判断体内针对芒果的特异性抗体水平,以确诊过敏。 四、预防措施 1.避免直接接触:处理芒果时佩戴手套,防止芒果汁液接触皮肤;食用后及时清洁口唇周围皮肤,减少过敏原残留。 2.过敏测试先行:首次食用芒果时少量尝试,观察15-30分钟,无不适再正常食用;儿童初次接触芒果需格外谨慎,监护人加强监护。 3.环境控制:有芒果过敏史者,避免长时间停留于芒果树附近,减少接触芒果花粉等过敏原。 五、处理方式 1.轻度症状:立即用清水清洗接触芒果的部位,避免搔抓加重症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必要时遵医嘱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无明确药物禁忌)。 2.严重症状:若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等,需立即就医,可使用肾上腺素等急救药物,并进行吸氧、补液等支持治疗。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皮肤黏膜屏障功能较弱,更易发生芒果过敏。家长应避免儿童直接用手接触芒果,食用时切成小块,密切监护食用过程,一旦出现过敏症状立即停止食用并就医。 2.过敏体质者:过敏体质者免疫系统敏感,接触芒果后过敏风险高,需严格遵循预防措施,日常留意自身身体反应,可随身携带抗组胺药物(出现症状时及时服用,但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药物)。 3.孕妇:孕妇发生芒果过敏时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案,同时严格预防接触芒果过敏原,避免因过敏影响自身及胎儿健康。
2025-10-22 12:03:53 -
如何解释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是风团和血管性水肿反复发作超六周的皮肤黏膜过敏性疾病,病因含自身免疫与感染因素,发病机制是炎症细胞活化释介质致血管通透性增出现症状,临床表现为风团等反复发作超六周,诊断依病史和表现排除其他病,治疗分非药物干预和药物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有不同用药注意事项。 一、定义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以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反复发作超过6周为特征的皮肤黏膜过敏性疾病。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 1.自身免疫因素:约30%-50%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存在自身抗体,如针对免疫球蛋白E(IgE)或高亲和力IgE受体的抗体,自身抗体可激活肥大细胞等炎症细胞,引发炎症反应。 2.感染因素: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可能诱发,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部分慢性荨麻疹相关,感染病原体作为抗原刺激机体免疫反应,导致肥大细胞活化释放介质。 (二)发病机制 肥大细胞等炎症细胞活化后释放组胺等介质,组胺作用于皮肤血管,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进而出现风团、瘙痒等症状,同时可伴随血管性水肿,由真皮深部及皮下组织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所致。 三、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为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反复发作,每周至少发作2次,持续≥6周。风团大小、形态不一,可孤立分布或融合成片,部位不定,伴有不同程度瘙痒,部分患者可伴有血管性水肿,表现为皮下组织肿胀,多见于眼睑、口唇等部位。 四、诊断 主要依据病史(反复发作风团及血管性水肿>6周)和临床表现进行诊断,需排除其他伴有风团的疾病,如丘疹性荨麻疹(多有昆虫叮咬史,皮疹为纺锤形风团样损害)、血管炎(风团持续时间较长,可伴疼痛、紫癜等)等。 五、治疗原则 (一)非药物干预 避免接触已知诱发因素,如某些食物、药物、花粉等;注意生活方式调整,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皮肤加重症状。 (二)药物治疗 优先选用抗组胺药,不同人群需考虑药物安全性,儿童用药需谨慎选择低风险抗组胺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发育有潜在影响的药物;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用药需评估风险与获益比,优先选择对其影响较小的药物。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慢性荨麻疹需特别关注药物安全性,避免使用可能有较多副作用的抗组胺药物,以患者舒适度为主要考量,优先选择经临床验证安全的抗组胺药物,同时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二)孕妇 孕妇慢性荨麻疹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充分评估药物风险与妊娠期间疾病本身对母婴的影响。 (三)老年人 老年人慢性荨麻疹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用药时需考虑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选择安全性高、对基础疾病影响小的治疗方案。
2025-10-22 12: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