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兰芹

东城区东单帅府园1号(东院);西城区大木仓胡同41号(西院)

擅长:女性hpv感染、尖锐湿疣、脱发类疾病斑秃、脂溢性脱发、面部过敏性和敏感性疾病、皮炎湿疹等各种疑难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付兰芹,女,副主任医师,女性hpv感染、尖锐湿疣,脱发类疾病斑秃,脂溢性脱发,面部过敏性和敏感性疾病,皮炎湿疹等各种疑难疾病。中国中药协会皮肤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毛发协会专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毛发保健与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展开
个人擅长
女性hpv感染、尖锐湿疣、脱发类疾病斑秃、脂溢性脱发、面部过敏性和敏感性疾病、皮炎湿疹等各种疑难疾病的诊治。展开
  • 脸上起干皮什么原因

    脸上起干皮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环境因素如干燥寒冷环境及护肤不当会导致皮肤失水过多;特应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皮肤疾病会影响皮肤状态导致起干皮;身体内部因素中维生素缺乏、内分泌紊乱等也会引发脸上起干皮,不同人群受各因素影响表现不同。 护肤不当:过度清洁是常见原因之一,如频繁使用去角质力强的洗面奶或过度使用清洁面膜等,会破坏皮肤表面的皮脂膜,使皮肤失去保护,水分流失加快,从而出现干皮。不同生活方式的人护肤习惯不同,比如经常化妆的人群,如果卸妆清洁不彻底且后续护肤不当,更容易出现脸上起干皮情况;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的人皮肤状态本身较差,再加上护肤不当,干皮问题可能更严重。 皮肤疾病影响 特应性皮炎:这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相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异常,容易出现干燥、脱屑等症状,脸上也可能起干皮。儿童是特应性皮炎的高发人群之一,其发病与遗传因素以及环境中的过敏原等有关,如接触尘螨、花粉等过敏原可能诱发或加重症状;成年人患特应性皮炎也可能因自身免疫等因素导致皮肤干燥起干皮。 脂溢性皮炎: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面部等,表现为皮肤红斑、脱屑等。其发生可能与皮脂腺分泌亢进、马拉色菌感染等有关。不同年龄和生活方式的人患病情况不同,青春期人群由于皮脂腺分泌旺盛,更容易患脂溢性皮炎出现脸上起干皮;长期精神压力大、饮食辛辣油腻的人也可能诱发或加重脂溢性皮炎导致干皮。 身体内部因素 维生素缺乏:缺乏维生素A等可能影响皮肤的正常代谢。维生素A对维持皮肤黏膜的完整性有重要作用,缺乏时皮肤会变得干燥、粗糙,出现干皮现象。不同饮食结构的人维生素缺乏风险不同,长期挑食、节食的人更容易出现维生素缺乏,进而导致脸上起干皮;老年人由于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等原因,也可能存在维生素缺乏情况,引发面部干皮问题。 内分泌紊乱: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会影响机体的新陈代谢,包括皮肤的新陈代谢,导致皮肤干燥、脱屑,脸上可出现起干皮的情况。不同性别受内分泌紊乱影响的表现有差异,女性在生理期、孕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内分泌容易波动,更易出现因内分泌紊乱导致的脸上起干皮;男性也可能因疾病等因素出现内分泌紊乱引发面部干皮。

    2025-10-22 11:18:24
  • 马拉色菌毛囊炎如何治疗

    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需注意皮肤清洁卫生。药物治疗有外用抗真菌药如酮康唑洗剂、联苯苄唑霜,病情严重外用不佳者可用口服抗真菌药如伊曲康唑,但口服药有副作用风险。儿童优先外用药物且注意观察反应;孕妇外用需谨慎,避免系统用药;老年人要考虑基础疾病,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 一、一般治疗 注意皮肤清洁卫生,勤洗澡、换衣物,保持皮肤干燥。马拉色菌在温暖、潮湿环境易繁殖,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可减少其生长繁殖的适宜环境,尤其对于多汗人群,更应注重这一点,因为多汗会创造利于马拉色菌滋生的条件。 二、药物治疗 抗真菌药物: 外用抗真菌药:可选用酮康唑洗剂、联苯苄唑霜等。酮康唑洗剂通过抑制马拉色菌的生长来发挥作用,使用时需按照说明书要求正确涂抹于患处;联苯苄唑霜能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从而达到抗真菌效果。 系统抗真菌药:对于病情较严重、外用药物疗效不佳者,可考虑口服抗真菌药,如伊曲康唑等。伊曲康唑能干扰真菌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影响真菌细胞膜合成,进而发挥抗真菌作用。但口服抗真菌药物有一定的肝毒性等副作用风险,使用前需评估患者肝功能等情况,特殊人群如孕妇、肝功能不全者等使用需谨慎。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马拉色菌毛囊炎时,应尽量优先选择外用药物治疗,因为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口服抗真菌药物可能对其肝肾功能产生较大影响。在使用外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刺激性,密切观察儿童用药后的皮肤反应,如出现红肿、瘙痒加重等不适,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孕妇:孕妇患马拉色菌毛囊炎时,外用抗真菌药物相对较为安全,但也需谨慎选择。应避免使用系统抗真菌药物,因为系统用药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在选择外用药物时,需咨询医生,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并严格按照医生指导使用。 老年人:老年人患马拉色菌毛囊炎时,要考虑其可能合并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若合并糖尿病,需积极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环境利于马拉色菌生长繁殖,会影响毛囊炎的治疗效果。在药物选择上,要注意药物与老年人其他正在使用药物的相互作用,使用外用药物时要注意涂抹方法和力度,避免因皮肤干燥等问题导致药物吸收或使用不当。

    2025-10-22 11:17:45
  • 男人秃头原因

    男人秃头受遗传、雄激素水平、生活方式及疾病等因素影响。遗传使头皮毛囊对DHT敏感性增加致脱发;雄激素中睾酮转化为DHT,过多使毛囊萎缩致秃头;不健康饮食、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会增加秃头风险;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脂溢性皮炎、斑秃等疾病也可引发秃头。 雄激素水平 雄激素在男人秃头的发生中起着关键作用。男性体内的睾丸分泌雄激素,其中睾酮会在5α-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化为DHT。正常情况下,毛囊对DHT有一定的耐受能力,但对于具有遗传易感性的毛囊来说,过多的DHT会使毛囊萎缩,生长期缩短,头发逐渐变稀疏,最终导致秃头。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体内雄激素水平虽然总体上相对稳定,但毛囊对DHT的敏感性可能会逐渐改变,这也是中老年人更容易出现秃头的原因之一。 生活方式因素 1.饮食:不健康的饮食结构可能会影响头发的健康。例如,长期摄入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可能会引起体内激素水平的波动,影响毛囊的正常代谢。而缺乏蛋白质、维生素(如维生素B族等)和矿物质(如锌等)等营养物质,也会导致头发脆弱、易脱落,增加秃头的风险。 2.作息: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内分泌功能。内分泌失调可能会进一步影响雄激素的代谢和毛囊的健康,从而促进秃头的发生。例如,熬夜可能会导致体内激素分泌紊乱,影响毛囊的生长周期,使头发过早进入休止期,导致脱发增多。 3.精神压力: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人体会分泌应激激素,如皮质醇等。皮质醇水平的升高会干扰毛囊的正常生理功能,影响头发的生长。同时,精神压力过大还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间接影响毛囊的健康,增加秃头的可能性。 疾病因素 某些疾病也可能引发男人秃头。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机体的新陈代谢,包括头发生长的代谢过程,导致头发稀疏、脱落;头皮的一些皮肤病,如脂溢性皮炎,会破坏头皮的微环境,影响毛囊的正常生长,进而引起脱发,若病情长期不愈,可能会导致秃头的情况出现;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斑秃,虽然斑秃可发生于男女,但男性也可能患病,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系统攻击毛囊有关,导致头发突然大片脱落,如果病情严重且未得到有效控制,也可能发展为较为严重的秃头表现。

    2025-10-22 11:17:26
  • 冷冻治疗疼吗

    冷冻治疗时的疼痛感受因人而异,受治疗部位、冷冻方式及参数、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可通过麻醉预处理、心理疏导、合适操作技巧等措施减轻疼痛,具体疼痛情况需综合治疗及患者个体情况判断。 一、影响冷冻治疗疼痛感受的因素 1.治疗部位:不同部位对疼痛的敏感程度不同。例如,皮肤较薄且神经分布丰富的部位,如面部、手指等,在冷冻治疗时相对更易感到疼痛;而肌肉丰厚、神经分布相对较少的部位,疼痛感受可能相对较轻。 2.冷冻治疗的方式及参数 冷冻剂的种类:常用的冷冻剂有液氮等,不同冷冻剂在接触人体组织时的热交换过程等存在差异,可能影响疼痛程度。 冷冻的温度和时间:一般来说,温度越低、作用时间越长,对组织的破坏作用越强,引发的疼痛可能越明显。但具体的温度和时间设置会根据治疗的疾病等因素进行调整,以在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尽量减轻疼痛。 3.个体差异 年龄:儿童由于神经末梢相对更敏感,对疼痛的感受可能比成年人更强烈;而老年人可能因机体反应性等因素,对疼痛的感知和耐受情况也有所不同。 痛觉阈值:不同个体的痛觉阈值存在差异,痛觉阈值低的人会感觉冷冻治疗更疼,痛觉阈值高的人相对耐受度可能更高。 病史:如果患者有神经系统疾病等可能影响痛觉传导或感知的病史,也可能改变其在冷冻治疗时的疼痛感受。 二、减轻冷冻治疗疼痛的措施 1.麻醉预处理:对于一些疼痛敏感的部位或患者,可以在冷冻治疗前采用局部麻醉等方法来减轻疼痛。例如,在面部等部位进行冷冻治疗前,可使用表面麻醉剂等,但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药物。 2.心理疏导:对于精神紧张的患者,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心理疏导来缓解其焦虑情绪,因为紧张可能会加剧对疼痛的感受。例如,向患者解释冷冻治疗的过程、预期的疼痛程度等,让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疼痛带来的心理压力。 3.合适的操作技巧:医护人员熟练的操作技巧也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例如,快速而准确地进行冷冻操作,减少组织受到不必要的长时间刺激等。 总体而言,冷冻治疗时的疼痛程度有一定的可变性,通过多种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但具体的疼痛情况还需根据实际的治疗情况和患者个体情况来综合判断。

    2025-10-22 11:16:06
  • 皮肤上有斑点该如何处理

    所有斑点人群需严格防晒日常外出用SPF≥30且PA+++防晒霜搭配遮阳伞等物理防晒措施并避10:00-16:00强光时段儿童用专用温和防晒产品孕妇以物理防晒为主,黄褐斑用氢醌时孕妇禁用且避正常皮肤,雀斑用维A酸需医生评估,雀斑可Q开关激光治疗要防晒护理老年斑用二氧化碳激光等需评估皮肤及全身健康,日常保持皮肤清洁用温和洁面产品,维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多摄入维C、E食物,儿童先天性或遗传性雀斑优先物理防晒异常及时就医,孕妇孕期黄褐斑严格防晒和温和护肤分娩后再处理,老年人老年斑治疗前评估健康术后加强护理防感染。 一、防晒基础防护 皮肤斑点受紫外线刺激易加重,所有斑点人群均需严格防晒。日常外出应涂抹SPF≥30且PA+++的防晒霜,同时搭配遮阳伞、太阳镜、防晒衣等物理防晒措施,避免10:00-16:00时段暴露于强光下。儿童皮肤娇嫩,需选用儿童专用温和防晒产品;孕妇防晒以物理防晒为主,减少化学防晒剂接触风险。 二、外用药物分类应用 1.黄褐斑:氢醌可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少黑色素生成,但孕妇禁用,使用时需避免接触正常皮肤以防色素脱失。 2.雀斑:维A酸类药物可能改善症状,但儿童皮肤屏障弱,需医生评估后谨慎使用。 三、医美手段合理选择 1.雀斑:Q开关红宝石激光或翠绿宝石激光可击碎黑色素颗粒,代谢排出体外,治疗后严格防晒防复发,注意术后皮肤短暂恢复期护理。 2.老年斑:二氧化碳激光或电灼术可去除老年斑,糖尿病患者等皮肤薄或有基础疾病者需谨慎操作,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四、日常护理与生活调节 保持皮肤清洁,用温和洁面产品,避免过度清洁损伤屏障。维持充足睡眠调节内分泌,助益黄褐斑等改善;均衡饮食,多摄入含维生素C(柑橘等)、E(坚果等)食物,维C抑制黑色素合成,维E抗氧化,辅助改善斑点状况。 五、特殊人群专属注意 1.儿童:先天性或遗传性雀斑等,优先物理防晒等非侵入性方法,异常斑点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方案。 2.孕妇:孕期黄褐斑等以严格防晒和温和护肤为主,分娩后再考虑进一步处理,避免有创治疗风险。 3.老年人:老年斑治疗前评估皮肤及全身健康,合并心血管疾病等需确保治疗安全,术后加强护理防感染。

    2025-10-22 11:15:3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