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宁玲,1975年毕业于天津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1991年至1993年在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高血压研究中心进修学习。1977年至今在人民医院心内科工作,目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心血管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2000年以来曾多次组织及承担国家教委基金课题,牵头完成了十五医学攻关子课题、星火计划、国家11.5支撑计划子课题以及863高科技的项目等多项重大国家课题,主持完成了北京大学211工程、985项目、卫生部基金、首都医学发展基金等多项课题。目前是国家十二五课题的主要负责人,同时主持多项高血压及相关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是中国高血压指南制定专家组的主要成员。主编了《今日高血压》、《中国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标准手册》、《高血压治疗学》,参编了《实用高血压》《七年制内科学》高血压部分等。
展开-
上胸部疼痛是什么原因
上胸部疼痛可能由胸部肌肉骨骼问题、胸膜炎、肺部问题、心脏问题、消化系统问题、神经痛及其他原因引起,具体病因需就医检查后确定,治疗方法因病因而异。 1.胸部肌肉骨骼问题:肌肉拉伤、扭伤或肋骨骨折等都可能导致上胸部疼痛。这种疼痛通常在深呼吸、咳嗽或运动时加重。 2.胸膜炎:胸膜炎是指胸膜的炎症,可导致上胸部疼痛。疼痛通常在深呼吸或咳嗽时加剧,可能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 3.肺部问题:肺炎、肺栓塞、肺癌等肺部疾病也可能引起上胸部疼痛。这些情况可能还伴有其他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 4.心脏问题: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也可能导致上胸部疼痛。这种疼痛通常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有关,可能向左肩、左臂放射。 5.消化系统问题:胃溃疡、食管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也可能引起上胸部疼痛。疼痛可能与进食有关,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6.神经痛:肋间神经炎、带状疱疹等神经病变也可能导致上胸部疼痛。这种疼痛通常呈电击样、刀割样或烧灼样。 7.其他原因:纵隔炎、食管炎、胸椎病变等也可能引起上胸部疼痛。 如果出现上胸部疼痛,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胸部X光或CT等,以确定疼痛的原因。治疗方法将根据病因而定,可能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在就诊前,应尽量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同时,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如果疼痛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 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上胸部疼痛的原因和治疗可能会有所不同。在这些情况下,应特别关注,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总之,上胸部疼痛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便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应注意休息,避免诱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2025-10-29 11:30:40 -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是心脏病吗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是先天性心脏病,胎儿期开放的动脉导管出生后未闭合致血流异常,有相关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因导管粗细而异,超声心动图等可诊断,早产儿可先用药促闭合,手术等可治,及时诊治预后佳,未及时治有不良预后,早产儿需特殊监测处理。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胎儿期动脉导管开放是维持正常循环的必要条件,出生后肺循环建立,动脉导管若未闭合,主动脉压力高于肺动脉,血液会持续从主动脉经未闭动脉导管流向肺动脉,造成左心容量负荷过重。左心房、左心室增大,肺循环血量增多,体循环血量减少。长期如此可导致肺动脉高压,严重时可出现右向左分流,引起差异性发绀,下半身青紫,左上肢轻度青紫,右上肢正常。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症状轻重与导管粗细有关。导管细者可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导管粗者分流量大,可出现气促、乏力、多汗、生长发育落后等,易反复呼吸道感染。查体可闻及胸骨左缘第2肋间连续性机器样杂音,伴有震颤。 诊断方法:超声心动图是主要诊断手段,可直接显示未闭动脉导管的形态、大小及分流量等;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血增多,左心房、左心室增大;心电图检查可出现左心室肥大或左右心室肥大等改变。 治疗与预后 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可先试用吲哚美辛等药物促进导管闭合,若药物无效或病情严重则需手术治疗,如结扎术、切断缝合术或介入封堵术等。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多数患儿经及时治疗可恢复正常生长发育,预后良好。 预后:及时诊治的患儿预后佳,生活质量可接近正常儿童;若未及时治疗,出现严重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则预后不良,可能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及生存质量。对于特殊人群如早产儿,需更加密切监测,因为其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发展及处理有其特殊性,要根据早产儿的胎龄、体重等情况谨慎选择治疗时机和方法,以保障患儿健康。
2025-10-29 11:29:44 -
心率参考值的正常范围是多少
成人静息心率正常范围一般为特定区间且运动员静息心率偏低无不适属正常,儿童不同年龄段有相应心率范围,运动等因素可致心率暂时升高睡眠时降低基础病人群心率易偏离正常,儿童需关注心率异常伴症状尽快就医,运动员需定期做心脏检查,心脏病患者及老年人需密切监测遵医嘱管理心率。 一、成人静息心率正常范围 成人静息状态下,心率正常范围一般为60~100次/分钟。但需注意,运动员因长期运动训练,心脏功能较强,其静息心率可能偏低,可低于60次/分钟,只要无不适症状通常属正常生理现象。 二、儿童不同年龄段心率范围 新生儿:心率通常在120~140次/分钟; 1岁以内婴儿:心率为110~130次/分钟; 2~3岁幼儿:心率范围是100~120次/分钟; 4~7岁儿童:心率一般为80~100次/分钟; 8~14岁儿童:心率正常范围为70~90次/分钟。 三、特殊情况对心率的影响 运动、情绪激动、饮酒、喝咖啡:这些因素可使心率暂时升高,属生理性波动,休息、平复情绪或代谢产物排出后心率可恢复正常; 睡眠状态:人体代谢减缓,心率会降低,通常低于静息时的心率范围; 基础疾病人群:如心脏病患者,其心率可能偏离正常范围,需定期监测并遵医嘱处理,若出现心率过快(如>100次/分钟且伴胸闷、胸痛等不适)或过慢(如<60次/分钟且有头晕、黑矇等表现),应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儿童:不同年龄段心率差异明显,家长需关注儿童日常心率变化,若发现心率持续异常或伴有哭闹、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尽快就医; 运动员:静息心率偏低属正常训练后的生理适应,但仍需定期进行心脏相关检查,确保心脏功能正常; 心脏病患者及老年人:心率异常更需密切监测,遵循医生制定的个性化心率管理方案,避免因心率波动引发不良心血管事件。
2025-10-29 11:29:07 -
心梗怎么急救
识别心梗需关注突发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闷痛可放射、持续超20分钟不缓解伴大汗等表现,立即让患者原地休息制动、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并告知信息,有阿司匹林无过敏史者让嚼服,老年人症状不典型要关注生命体征,儿童罕见多与先心病相关需立即就医,女性有非典型症状也按流程处理,切勿盲目搀扶走动或让患者自行驾车。 一、识别心梗典型征兆 突发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闷痛,疼痛可向左肩、左臂内侧、颈部等部位放射,持续时间通常超过20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无法缓解,同时可能伴随大汗、恶心、呕吐等表现,出现此类症状需高度警惕心梗。 二、立即启动急救措施 1.原地休息制动:让患者立即停止一切活动,采取舒适体位,如半卧位或坐位,减少心脏做功,避免加重心肌缺血。 2.呼叫急救系统: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如我国120),清晰告知患者具体位置、主要症状等信息,以便急救人员快速响应。 3.服用急救药物:若患者身边有阿司匹林且无过敏史,可遵循证医学中早期抗血小板治疗依据,让患者嚼服300毫克阿司匹林,有助于减少心肌梗死面积。 三、特殊人群急救要点 1.老年人:心梗时症状可能不典型,需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如出现意识模糊、呼吸异常等情况,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相关操作,但需注意操作力度符合老年人身体状况。 2.儿童:儿童心梗极为罕见,多与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相关,若怀疑儿童心梗,应立即就医,避免随意搬动儿童,遵循儿科急救原则,最大程度保障儿童安全。 3.女性:女性心梗有时可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牙痛等非典型症状,易被忽视,出现相关疑似症状时,需严格按照心梗急救流程处理,提高对非典型症状的警觉性。 四、避免错误操作 切勿盲目搀扶患者走动,避免让患者自行驾车前往医院,因途中活动可能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延误最佳救治时机。
2025-10-29 11:28:21 -
高血压的治疗与饮食
高血压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饮食建议包括减少盐摄入、增加钾摄入、控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控制饮酒量等,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妇、儿童需注意饮食和治疗方案的调整。 1.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非药物治疗: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控制血压,如减轻体重、适量运动、减少盐的摄入、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 2.饮食建议 减少盐的摄入:过量的盐摄入会导致血压升高,建议每人每天的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 增加钾的摄入:富含钾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豆类和坚果等,可以帮助降低血压。 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选择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如瘦肉、鱼类、禽类、蔬菜和水果等。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膳食纤维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建议多吃全麦面包、糙米、蔬菜和水果等。 控制饮酒量: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建议男性每天饮酒不超过2份,女性每天饮酒不超过1份。 3.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对降压药物的反应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和药物的副作用。 孕妇:高血压患者在怀孕期间需要特别关注血压和胎儿的健康,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儿童:儿童高血压相对较少见,但也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 总之,高血压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血压水平、合并症、年龄、性别等因素。饮食调整是高血压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患者遵循医生的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控制血压并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025-10-29 11:27: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