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宁玲,1975年毕业于天津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1991年至1993年在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高血压研究中心进修学习。1977年至今在人民医院心内科工作,目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心血管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2000年以来曾多次组织及承担国家教委基金课题,牵头完成了十五医学攻关子课题、星火计划、国家11.5支撑计划子课题以及863高科技的项目等多项重大国家课题,主持完成了北京大学211工程、985项目、卫生部基金、首都医学发展基金等多项课题。目前是国家十二五课题的主要负责人,同时主持多项高血压及相关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是中国高血压指南制定专家组的主要成员。主编了《今日高血压》、《中国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标准手册》、《高血压治疗学》,参编了《实用高血压》《七年制内科学》高血压部分等。
展开-
心肌炎的症状表现是什么
心肌炎患者发病前1-3周通常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如发热、全身倦怠感等,心脏相关主要症状有心悸、胸痛、呼吸困难,还可有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其他系统伴随症状,儿童症状不典型易精神萎靡、拒食,成人可能因重视不够延误诊治,老年人病情常较重且症状易被基础疾病掩盖。 一、前驱感染相关表现 心肌炎患者在发病前1~3周通常会有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比如发热、全身倦怠感,也就是常说的浑身没劲儿,还可能伴有肌肉酸痛,儿童可能更易出现精神差等表现。这是因为病毒先引起了全身的感染,然后累及心脏。 二、心脏相关主要症状 1.心悸 患者可自觉心跳加快、心慌,能感觉到心脏跳动不规律等情况。这是由于心肌受损后,心脏的正常节律可能受到影响,比如出现心律失常等问题。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可能出现,儿童可能表述不清晰,但会表现出躁动、玩耍时精力不如往常等。 2.胸痛 部分患者会出现胸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闷痛、隐痛等。这是因为心肌炎症导致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刺激神经引起疼痛。成人描述胸痛相对清晰,儿童可能用哭闹、拒抱等方式表达身体不适。 3.呼吸困难 病情较轻时可能仅在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病情较重时休息时也可出现。这是因为心肌受损后心脏的泵血功能下降,导致肺淤血,影响气体交换。例如儿童在玩耍后很快出现呼吸急促,难以跟上正常的活动节奏。 三、其他系统伴随症状 1.恶心、呕吐 有些患者会出现消化道的症状,如恶心、呕吐。这可能是因为病毒感染累及胃肠道,或者是心肌受损后机体整体状况影响了消化系统功能。儿童可能因为呕吐导致进食减少,进而影响营养摄入。 2.头晕、乏力 患者会感觉头晕、全身乏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这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导致脑部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以及全身组织器官缺氧等原因引起。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出现头晕、乏力时更要警惕心肌炎可能,儿童则可能在玩耍中很快出现疲倦想休息等情况。 四、不同人群表现差异 1.儿童 儿童心肌炎有时症状不典型,除了上述一般表现外,可能更易出现精神萎靡、拒食等情况。因为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的精神状态和活动情况,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就医。例如婴儿可能平时活泼好动,患病后变得安静,吃奶量明显减少。 2.成人 成人相对能更清晰表述症状,但也可能因为对病情重视不够而延误诊治。比如一些年轻成人在心肌炎早期可能仅觉得稍微乏力、心悸,未重视,导致病情加重。 3.老年人 老年人心肌炎往往病情相对较重,且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症状可能被基础疾病掩盖。例如老年人可能本来就有胸闷、气短,心肌炎导致的症状可能被认为是基础疾病发作,容易漏诊误诊。
2025-11-03 13:11:37 -
高血压
高血压定义为未使用降压药物时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分为原发与继发,诊断需非同日3次诊室血压并排查继发病因,治疗包含生活方式干预(低盐、运动、戒烟限酒、控体重)及药物治疗,特殊人群如老年、妊娠、儿童有不同注意事项,可引发心脑血管等并发症需通过控压及健康生活方式降低发生风险并定期体检监测。 一、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 高血压是指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占90%以上,与遗传、环境(如高盐饮食、长期精神紧张等)等多因素相关;继发性高血压有明确病因,如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可导致血压升高。 二、高血压的诊断 需通过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来确诊,家庭血压监测或动态血压监测可辅助诊断。诊断时需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可能,如检查肾功能、肾上腺CT等排查相关病因。 三、高血压的治疗与干预 (一)生活方式干预 1.饮食:采用低盐饮食,每日钠盐摄入量应<5g,增加钾摄入,多吃新鲜蔬果;控制总热量,避免超重或肥胖。 2.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也可结合力量训练。 3.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应戒烟;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4.控制体重: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kg/㎡,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维持健康体重。 (二)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降压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但需遵循个体化原则,药物选择需基于科学评估患者病情及禁忌证等,具体药物名称依据指南选用。 四、特殊人群高血压的注意事项 (一)老年高血压 老年患者降压不宜过快过低,避免因血压骤降导致心脑供血不足,初始降压目标可设定为<150/90mmHg,若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40/90mmHg,用药需从小剂量开始,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二)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期高血压需谨慎用药,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降压药物,密切监测母婴血压、胎儿发育等情况,必要时住院治疗,以保障母婴安全。 (三)儿童高血压 儿童高血压需关注家族史,排查继发性高血压因素,如肾动脉狭窄等,生活方式干预应包括合理饮食、适当运动,避免肥胖,定期监测血压,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适合的降压药物。 五、高血压的并发症及预防 高血压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等)、肾病等并发症。通过有效控制血压、维持健康生活方式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定期体检监测血压、心肾功能等指标,早期发现并干预异常情况。
2025-11-03 13:11:05 -
遗传性肥厚型心肌病怎么治疗
遗传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调整生活方式与饮食)、药物治疗(使用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器械治疗(植入ICD、CRT等)和手术治疗(室间隔切除术、酒精室间隔消融术等),各治疗方式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评估应用,儿童患者需特殊考虑各治疗的影响与风险。 一、一般治疗 1.生活方式调整 休息与活动: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竞技性运动,以减少心脏负荷,但可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等,具体活动量需根据心功能情况调整。对于儿童患者,要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过度劳累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影响病情。成年患者也需注意避免长时间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 饮食:遵循低盐饮食原则,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3-5克以内,减少钠的摄入有助于减轻心脏水肿。同时,保证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饮食需求有差异,儿童患者要保证生长发育所需营养,成年患者要注意控制总热量摄入,预防肥胖,因为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 二、药物治疗 1.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遗传性肥厚型心肌病的常用药物,如普萘洛尔等,可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减轻流出道梗阻,改善心室舒张功能。但需注意,儿童使用时要密切监测心率等指标,因为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与成人不同。 2.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等,能抑制心肌收缩,改善心室舒张功能,可用于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同样,儿童患者使用时要谨慎评估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3.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于伴有心律失常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等,但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是长期使用时对儿童和成年患者的不同影响。 三、器械治疗 1.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对于有猝死高危风险的患者,如存在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等情况,可考虑植入ICD,能在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时及时除颤,挽救生命。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风险评估来决定是否植入ICD,因为儿童的生长发育等因素会影响器械的选择和术后管理。 2.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适用于伴有心室收缩不同步的患者,通过调整左右心室的收缩顺序,改善心脏功能。但该治疗方式在遗传性肥厚型心肌病中的应用相对有限,需严格评估患者适应证。 四、手术治疗 1.室间隔切除术: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有严重症状且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严重的患者,可考虑室间隔切除术。手术风险需充分评估,尤其是儿童患者,手术对心脏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影响要综合考虑。 2.酒精室间隔消融术:通过向供应室间隔的冠状动脉内注入酒精,造成室间隔心肌坏死,从而减轻流出道梗阻。该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严格筛选患者。
2025-11-03 13:10:28 -
快速缓解心脏不舒服的方法
心脏不舒服时首先原地休息、深呼吸,若持续不缓解或伴严重症状要拨打急救电话并前往医疗机构,冠心病发作时成年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硝酸甘油,心律失常时休息无改善需及时就医明确类型针对性处理不同人群处理方式有别。 一、休息与放松 1.原地休息:当出现心脏不舒服时,应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原地坐下或躺下休息。这是因为身体在活动时心脏负担加重,休息可以减少心脏的工作量,对于多数因活动量较大导致心脏不适的人群都适用,比如正在进行剧烈运动后出现心脏不舒服的人,通过休息可使心脏逐渐恢复相对平稳的状态。对于儿童来说,玩耍中出现心脏不适也应立即停止活动,找安全地方坐下或躺下。 2.深呼吸:缓慢而深沉地呼吸有助于放松身体,减轻紧张情绪,从而缓解心脏不舒服。深呼吸时,尽量使腹部起伏,每次吸气持续3-5秒,呼气同样持续3-5秒,重复多次。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年龄段,无论是年轻人因压力大出现短暂心脏不适,还是老年人因情绪波动导致心脏有异样感觉,都可以通过深呼吸来调节。例如,年轻人在工作压力大时突然感觉心脏不舒服,进行深呼吸能帮助舒缓紧张情绪,改善心脏状况;老年人心慌时,深呼吸也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二、及时就医评估 1.拨打急救电话:如果心脏不舒服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胸痛剧烈、呼吸困难、头晕、晕厥等严重症状时,无论年龄、性别,都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我国的120。因为这些严重症状可能提示着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等危及生命的情况,需要专业的医疗人员紧急处理。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病史的人群,如冠心病患者,出现心脏不适更要高度警惕,及时呼叫急救,以免延误病情。 2.前往医疗机构: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尽量保持平静。对于儿童,要安抚其情绪,避免哭闹加重心脏负担。到达医院后,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检查,如心电图、血液检查等,以明确心脏不适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三、特定情况的特殊处理 1.冠心病发作时:如果已知自己是冠心病患者,在出现心脏不舒服时,可立即服用硝酸甘油等硝酸酯类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且明确药物适应证),硝酸甘油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但儿童一般不涉及此类情况,主要针对成年冠心病患者。服用后若症状无缓解,应及时就医。 2.心律失常时:对于一些偶发的心律失常导致的心脏不舒服,在休息等一般处理后无改善的情况下,也需要及时就医明确心律失常类型,进行针对性处理。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疾病状况的人群,心律失常的处理方式可能不同,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治疗。例如,老年人本身心脏功能有所减退,心律失常的处理需更谨慎,会综合考虑其整体身体状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2025-11-03 13:09:43 -
心脏房间隔缺损严重么
心脏房间隔缺损严重程度需综合缺损大小、发病年龄、是否合并其他畸形等多方面因素判断,小型缺损影响相对小但需随访,中型缺损会致症状及肺动脉高压风险增加,大型缺损可致严重并发症,婴幼儿发病可能致心衰,成年人发病随年龄增长风险增加,合并其他严重畸形会使病情更复杂严重。 缺损大小对严重程度的影响 小型房间隔缺损:缺损直径一般小于5mm,部分婴儿出生后有可能自行闭合。这类缺损对心脏功能影响相对较小,患者可能长期没有明显症状,对生活质量和寿命的影响通常不大,但仍需定期随访观察缺损闭合情况以及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如一些研究显示,小型房间隔缺损患儿在儿童期和成年早期心功能多能维持正常,发生肺动脉高压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低。 中型房间隔缺损:缺损直径在5-10mm之间,一般不会自行闭合,会导致左心房向右心房的血液分流,随着时间推移,可能引起右心房、右心室扩大。患者可能逐渐出现活动后气促、乏力等症状,若不及时干预,后期发生肺动脉高压的可能性增加,从而影响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例如,部分中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在中年后可能出现明显的右心功能不全表现。 大型房间隔缺损:缺损直径大于10mm,左向右分流量大,会使右心负荷显著增加,很快引起肺动脉高压,进而发展为艾森曼格综合征,此时右向左分流为主,患者会出现发绀、呼吸困难、活动耐力明显下降等严重症状,心功能严重受损,生活质量大幅降低,预后较差。 发病年龄及相关人群因素的影响 婴幼儿时期发病:对于新生儿或婴儿期发现的房间隔缺损,由于心脏代偿能力相对较弱,大型缺损可能导致严重的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急促、喂养困难、体重不增等。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及时评估是否需要手术干预。比如,一些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筛查中发现的大型房间隔缺损患儿,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在婴儿期就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 成年人发病:成年人发现的房间隔缺损,若为小型且无症状,可能长期被忽视,但随着年龄增长,心脏结构和功能会逐渐受到影响,发生心律失常、心房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风险也会增加。女性在妊娠期间,由于心脏负荷加重,可能使病情恶化,需要在孕前对房间隔缺损进行评估和处理。 合并其他心脏畸形等情况的影响 如果心脏房间隔缺损合并其他严重的心脏畸形,如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等,会使病情更加复杂和严重,治疗难度增大,预后也会更差。例如,合并复杂心脏畸形的房间隔缺损患儿,手术风险明显高于单纯房间隔缺损患儿,术后恢复情况也可能受到较大影响。 总之,心脏房间隔缺损的严重程度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结合缺损大小、发病年龄、是否合并其他畸形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以便采取合适的治疗策略。
2025-11-03 13:09: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