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宁玲,1975年毕业于天津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1991年至1993年在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高血压研究中心进修学习。1977年至今在人民医院心内科工作,目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心血管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2000年以来曾多次组织及承担国家教委基金课题,牵头完成了十五医学攻关子课题、星火计划、国家11.5支撑计划子课题以及863高科技的项目等多项重大国家课题,主持完成了北京大学211工程、985项目、卫生部基金、首都医学发展基金等多项课题。目前是国家十二五课题的主要负责人,同时主持多项高血压及相关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是中国高血压指南制定专家组的主要成员。主编了《今日高血压》、《中国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标准手册》、《高血压治疗学》,参编了《实用高血压》《七年制内科学》高血压部分等。
展开-
高血压和糖尿病病人可以用角燕G蛋白吗
角燕G蛋白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无确切循证功效高血压需靠生活方式干预及正规用降压药控制糖尿病要通过饮食运动监测和正规降糖药管理特殊人群应遵正规医疗途径不能用角燕G蛋白替代正规治疗生活方式需个体化且避免干扰正规治疗相关药物评估调整。 一、高血压病人使用角燕G蛋白的情况 目前尚无科学研究表明角燕G蛋白对高血压的控制有明确且经循证医学验证的功效。高血压的规范管理需基于生活方式干预(如采用低盐饮食,每日钠盐摄入控制在6克以下;保持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等)以及遵医嘱规范使用降压药物(如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各类有循证依据的降压药)。角燕G蛋白未被证实能参与高血压的有效调控,若高血压病人依赖角燕G蛋白而忽视正规医疗方案,可能导致血压控制不佳,引发心脑血管等并发症风险增加。 二、糖尿病病人使用角燕G蛋白的情况 同样,现有科学文献中不存在角燕G蛋白对糖尿病有确切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的证据。糖尿病的管理关键在于通过饮食控制(如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摄入比例)、适当运动、血糖监测以及规范使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胰岛素等已被大量临床验证有效的药物)来控制血糖水平。角燕G蛋白无法替代糖尿病的正规治疗措施,糖尿病病人若滥用角燕G蛋白,可能延误血糖的有效控制,进而出现糖尿病相关的微血管病变(如视网膜病变、肾病等)、大血管病变(如冠心病、脑卒中等)等严重后果。 三、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方面 对于同时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病人,本身病情管理较为复杂,更应严格遵循正规医疗途径。角燕G蛋白缺乏科学依据支持其对这两种疾病的作用,不能将其作为替代正规治疗的手段。在生活方式上,需更加注重个体化的健康管理,比如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人可能存在更复杂的代谢紊乱,饮食上要综合考虑血压和血糖控制的双重需求,运动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方式和强度。同时要避免因错误使用角燕G蛋白而干扰正规药物治疗的效果评估和剂量调整,始终以正规的医疗监测和治疗方案为核心来保障健康,最大程度降低疾病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2025-11-07 12:33:42 -
心脏病发作应该怎么躺
心脏病发作时一般应立即坐下或半卧位,上半身抬高30°-45°以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呼吸等;老年人要注意保持身体稳定舒适,避免过度扭曲;儿童采取舒适半卧位或坐位且要轻柔调整并确保呼吸道通畅;有基础疾病患者要根据耐受情况调整姿势,必要时及时就医,正确躺姿对缓解不适、改善病情重要,需据具体情况合理调整。 一、一般情况的最佳躺姿 当心脏病发作时,患者应立即坐下或半卧位。半卧位是比较推荐的姿势,将上半身抬高30°-45°左右。这样的姿势有助于减轻心脏的负担,因为半卧位可以使膈肌下降,胸腔容量增大,有利于呼吸,减少回心血量,从而减轻心脏的前负荷。例如,相关研究表明,半卧位能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和心脏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缓解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 二、特殊人群的躺姿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心脏病发作时,除了半卧位外,要特别注意保持身体的稳定和舒适。由于老年人可能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躺卧时要避免过度扭曲身体。可以在背部垫软枕来维持半卧位的姿势,同时要密切观察老年人的面色、呼吸等情况。因为老年人的心肺功能相对较弱,半卧位的姿势调整不当可能会加重心脏缺血缺氧的情况。 2.儿童:儿童心脏病发作较为罕见,但一旦发生,应让儿童采取舒适的半卧位或坐位。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骨骼和肌肉发育尚未完全,在调整躺姿时要轻柔,避免对儿童造成额外的伤害。要确保儿童的呼吸道通畅,因为儿童心脏病发作时可能同时伴有呼吸方面的问题,半卧位有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吸等情况发生。 3.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对于本身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合并症的心脏病发作患者,半卧位可能是更合适的姿势,但要根据患者的具体耐受情况进行调整。如果患者在半卧位时仍感觉呼吸困难明显加重,可能需要进一步调整姿势,但要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因为这类患者的病情更为复杂,不同的躺姿可能会对心肺功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总之,心脏病发作时正确的躺姿对于缓解患者的不适、改善病情有重要意义,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躺姿,必要时及时寻求医疗救助。
2025-11-07 12:32:22 -
女子阳4天后确诊心肌炎怎么回事怎么办
新冠阳后4天因病毒直接侵犯或机体异常免疫反应易致心肌炎,患者可出现胸痛、心悸等症状,通过心肌损伤标志物、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诊断,确诊后需立即休息制动并尽快就医专业治疗,女性感染后要关注自身反应,症状不典型需早排查,康复期注重营养睡眠心态以助恢复。 一、女子阳4天后确诊心肌炎的原因分析 新冠病毒感染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心肌炎,阳后4天处于病毒感染后免疫反应活跃期,病毒可直接侵犯心肌细胞,或通过机体异常免疫反应损伤心肌组织。研究显示,新冠病毒可触发炎症级联反应,导致心肌细胞炎症、变性甚至坏死,从而引发心肌炎,阳后短期内机体免疫状态不稳定是发病的重要诱因之一,此时心肌易受病毒或免疫因素攻击而出现炎症病变。 二、心肌炎的诊断要点 (一)症状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胸痛、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伴有呼吸困难、头晕甚至晕厥,阳后4天出现此类不适需警惕心肌炎。 (二)检查指标 1.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提示心肌细胞受损,是重要诊断依据之一; 2.心电图:可出现ST-T改变、心律失常(如早搏、传导阻滞等); 3.心脏超声:可能显示心肌运动异常、心室功能减退等心脏结构或功能改变。 三、确诊后处理措施 (一)休息与制动 患者需立即严格休息,避免体力活动和精神紧张,让心脏得到充分修复时间,这是基础处理措施,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促进心肌炎症恢复。 (二)就医与专业治疗 确诊后应尽快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相应治疗,通常会使用改善心肌代谢药物等,严重病例可能需要住院监护,密切监测心脏功能等指标变化,采取针对性治疗干预。 四、特殊人群(女性)注意事项 女性在感染新冠后身体机能可能因个体差异有不同表现,感染后需尤其关注自身身体反应,阳后出现不适要及时评估。相较于男性,女性在心肌炎发生时可能症状表现不典型,更需提高警惕,若出现疑似症状应尽早进行相关检查排查。同时,女性在康复期要注重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睡眠,维持良好心态,这些都有利于身体恢复,降低心肌炎等并发症风险。
2025-11-07 12:31:16 -
冠脉痉挛做造影能发现吗
冠脉造影对冠脉痉挛诊断有局限性,发作时部分患者可见相应冠脉血管痉挛表现,发作间期可能无异常,可通过激发试验及动态心电图监测辅助诊断,不同人群冠脉痉挛诊断时需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及谨慎权衡检查风险收益。 冠脉造影的表现特点 发作时造影表现:部分患者在冠脉痉挛发作时进行造影检查,可发现冠状动脉某一段出现局限性、暂时性的狭窄或完全闭塞,病变血管分布区域符合冠脉解剖走行。例如,有研究显示,约30%-50%的冠脉痉挛患者在发作时行冠脉造影可观察到相应冠脉血管的痉挛表现,表现为血管管径突然变小,呈串珠样改变等。 发作间期造影表现:多数患者在冠脉痉挛不发作时进行造影检查,可能无明显异常表现,血管管腔正常。这是因为冠脉痉挛是间歇性发生的,在造影检查时可能未恰好捕捉到痉挛发作的瞬间。所以,单纯依靠发作间期的冠脉造影有可能漏诊冠脉痉挛。 辅助诊断手段 激发试验:对于临床怀疑冠脉痉挛但造影未发现发作时表现的患者,可考虑进行冠脉激发试验。常用的激发试验药物有麦角新碱等。通过静脉注射麦角新碱等药物,诱发冠脉痉挛,然后观察冠脉血管的反应情况,从而明确诊断。例如,在使用麦角新碱激发试验中,如果出现冠脉血管的痉挛表现,结合临床症状等可确诊冠脉痉挛。 动态心电图监测:冠脉痉挛可引起心肌缺血,从而导致心电图ST段的改变。动态心电图监测可以长时间记录心电图变化,有助于捕捉到冠脉痉挛发作时伴随的ST段抬高或压低等心肌缺血相关的心电图改变,为冠脉痉挛的诊断提供辅助依据。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及有不同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考虑冠脉痉挛时,进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意义和进一步诊断措施有所不同。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进行冠脉造影时需充分评估心、肝、肾等功能;女性患者冠脉痉挛的发病机制可能与雌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诊断时需综合考虑;有长期吸烟、高脂血症等生活方式或病史的人群,发生冠脉痉挛的风险相对较高,在诊断过程中要全面评估相关因素。特殊人群进行相关检查时需更加谨慎,充分权衡检查的风险和收益。
2025-11-07 12:30:40 -
什么样的症状是心绞痛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致心肌缺血缺氧引发的临床综合征,典型症状有胸骨体上段或中段后疼痛且可放射、疼痛性质为压迫等、由体力劳动等诱因诱发、持续3-5分钟;不典型表现中女性可现上腹痛等、老年人可仅现胸闷等,有高危因素者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治疗。 疼痛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例如,很多患者会感觉左侧胸部疼痛,然后放射至左臂。 疼痛性质: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尖锐,不像针刺或刀扎样痛,发作时,患者往往不自觉地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比如患者会感觉胸部有重物压迫感,喘不过气来。 疼痛诱因: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等可诱发。比如患者在快走、生气、进食过饱、天气寒冷时容易发作心绞痛。 疼痛持续时间:一般持续3-5分钟,可数天或数星期发作一次,亦可一日内发作多次。比如发作一次通常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几分钟内会缓解。 不典型心绞痛的症状表现 女性、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不典型表现 女性:女性心绞痛患者不典型症状相对更多见,可能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牙痛、颈部紧缩感等。这是因为女性的神经传导等生理特点与男性有差异,疼痛的放射部位可能不典型。例如有的女性心绞痛患者表现为牙齿疼痛,容易被误以为是牙齿本身的问题而延误病情。 老年人:老年人对疼痛的感知可能不敏感,心绞痛症状可能不典型,有的仅表现为胸闷、气短、乏力等。这是由于老年人的神经反应性下降等因素,使得疼痛的典型表现不明显。比如有些老年患者只是感觉浑身没力气,不想活动,而没有明显的胸痛症状。 心绞痛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心血管疾病相关症状,如果出现上述类似症状,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有家族心血管疾病史等)的人群,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心肌酶谱、冠状动脉造影等,以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2025-11-07 12:29: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