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宁玲,1975年毕业于天津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1991年至1993年在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高血压研究中心进修学习。1977年至今在人民医院心内科工作,目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心血管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2000年以来曾多次组织及承担国家教委基金课题,牵头完成了十五医学攻关子课题、星火计划、国家11.5支撑计划子课题以及863高科技的项目等多项重大国家课题,主持完成了北京大学211工程、985项目、卫生部基金、首都医学发展基金等多项课题。目前是国家十二五课题的主要负责人,同时主持多项高血压及相关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是中国高血压指南制定专家组的主要成员。主编了《今日高血压》、《中国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标准手册》、《高血压治疗学》,参编了《实用高血压》《七年制内科学》高血压部分等。
展开-
早搏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早搏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针对无器质性心脏病偶发早搏,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介入治疗适用于药物无效等情况的频繁早搏患者但有适用限制;儿童早搏先明确病因,非必要不轻易用抗心律失常药;老年早搏兼顾基础疾病,选药注意对其他疾病影响,调整生活方式。 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果早搏频繁且有明显症状,可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它通过阻断β受体,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从而减少早搏。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尤其是伴有心力衰竭等情况时,需谨慎选择药物,并密切监测。 其他药物:对于由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引起的早搏,如低钾血症导致的早搏,需要纠正电解质紊乱,可补充钾盐等。 介入治疗 导管射频消融术: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症状明显的频繁早搏患者,尤其是起源于特定部位的早搏,如房室结折返性早搏等,导管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它通过导管将射频电流引入心脏,消融异常的起搏点或传导通路,达到根治早搏的目的。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但对于高龄、伴有严重基础疾病等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则不适用。 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早搏:儿童早搏相对较少见,多与感染、先天性心脏病等因素有关。对于儿童早搏,首先要明确病因,如由感染引起的早搏,需积极控制感染。一般先采取观察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的副作用需要特别关注,尽量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的药物,如无明确必要,不轻易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老年早搏: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治疗早搏时要兼顾基础疾病的治疗。在药物选择上要考虑药物对其他基础疾病的影响,例如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要注意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避免血压过低或心率过慢等情况。同时,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老年人要适当运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等。
2025-11-07 12:21:51 -
冠心病一天吃多少盐
冠心病患者一天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高盐饮食会通过影响血压、血脂代谢等增加冠心病风险,老年、合并高血压及有相关基础疾病的儿童等特殊人群需格外注意盐的摄入控制。 一、推荐摄入量 冠心病患者一天的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大量研究表明,高盐饮食会增加血压,而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例如,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高盐摄入地区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低盐摄入地区,而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也随之升高。 二、高盐饮食的危害及相关机制 1.对血压的影响:盐中的钠会使人体血液中的钠离子浓度升高,导致身体潴留水分,增加血容量,从而使血压升高。长期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 2.对心血管系统的整体影响:高盐饮食还可能通过影响血脂代谢等多种途径间接影响冠心病。有研究发现,高盐摄入会导致血脂异常,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进一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老年冠心病患者:老年人的肾功能相对减退,对盐的代谢能力下降,更易受到高盐饮食的影响。所以老年冠心病患者除了自身要严格控制盐的摄入在5克以下外,在烹饪食物时应尽量少用盐、酱油等含钠高的调味品,同时要注意避免食用腌制食品等含高盐的食物。 2.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这类患者盐的摄入需要更加严格,因为血压的控制与盐的摄入密切相关。除了遵循一天不超过5克盐的摄入外,还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根据血压情况进一步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 3.儿童冠心病患者(虽然儿童冠心病相对较少,但有相关基础疾病的儿童需注意):儿童时期的饮食会影响其一生的健康状况。对于有家族遗传易感性或其他基础疾病导致可能发生冠心病的儿童,应从早期开始培养低盐饮食的习惯,避免过早接触高盐食物,如过多食用腌制零食等,以降低未来患冠心病的风险。
2025-11-07 12:21:01 -
心脏梗塞发生时应如何处理
怀疑发生心脏梗塞时首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让专业医疗人员介入,让患者就地休息避免随意搬动,若有适用药物如硝酸甘油可协助按说明书服用,出现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老年人病情进展快搬运需轻柔,儿童虽罕见但要迅速呼叫急救并按流程处理,女性症状不典型需提高警惕及时就医,有基础病史者病情变化快要严格遵循步骤且平时规律服药控基础病。 一、立即启动急救反应 当怀疑发生心脏梗塞时,首要步骤是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中国的120),尽快让专业医疗人员介入,因为及时的医疗干预对预后至关重要。 二、让患者就地休息 让患者停止活动,就地坐下或躺下,避免随意搬动,减少心脏的额外负担,防止病情加重。 三、协助药物服用(若有适用药物) 若患者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缓解心绞痛的药物,可协助其按说明书规定服用(但不涉及具体剂量等服用指导细节),硝酸甘油可通过扩张冠状动脉,暂时缓解心肌缺血状况。 四、心肺复苏操作(若出现心脏骤停) 当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心跳骤停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按压部位为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频率至少100~120次/分钟,按压深度约5~6厘米,与人工呼吸配合进行,直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心脏梗塞发生时病情可能进展更快,需格外强调尽快启动急救流程,且在搬运等操作中需更加轻柔,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儿童:儿童心脏梗塞相对罕见,但一旦怀疑,同样需立即启动急救,因其心肺功能储备相对较弱,延误救治后果更严重,要迅速呼叫急救并按急救流程处理。 女性:女性心脏梗塞表现可能不典型,如更多出现呼吸困难、乏力等非典型症状,易被忽视,因此女性出现类似不适时更应提高警惕,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有基础病史者:本身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病史的人群,发生心脏梗塞时病情变化更迅速,需严格遵循上述急救步骤,且平时应规律服药控制基础疾病,降低心脏梗塞发生风险。
2025-11-07 12:16:58 -
心律不齐适合吃哪些食物
富含钾的食物助维持心脏电生理活动,富含镁的食物可降心律失常风险,富含Omega-3脂肪酸鱼类能改善心血管功能减发作,全谷物有益心血管,老年人注意易消化烹饪,糖尿病患者控全谷物摄入,儿童食用相关食物需适量并遵医嘱。 一、富含钾的食物 钾有助于维持心脏正常的电生理活动,对心律不齐有一定调节作用。例如香蕉,每100克香蕉约含358毫克钾,钾能帮助平衡体内钠的水平,减少钠潴留对心脏的负担,从而稳定心率。此外,菠菜(每100克含约311毫克钾)、牛油果(每100克含约485毫克钾)等也是钾的良好来源。 二、富含镁的食物 镁参与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和电生理活动,可降低心律失常发生风险。菠菜每100克含约85毫克镁,南瓜籽每100克含约270毫克镁,这些食物中的镁能稳定心肌细胞膜电位,帮助维持心脏正常节律。 三、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鱼类 三文鱼、沙丁鱼等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鱼类,研究表明Omega-3能通过抗炎、调节血脂等作用改善心血管功能,有助于减少心律不齐的发作频率。例如,每周食用2-3次三文鱼,每次约100克,可摄入足够的Omega-3脂肪酸。 四、全谷物食物 全谷物如燕麦、糙米等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其中的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B族维生素参与能量代谢,对心血管健康有益。以燕麦为例,每日食用50-100克燕麦片,可缓慢释放能量,稳定血糖和血脂,间接维护心脏节律。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可能减退,需注意食物的烹饪方式,尽量选择易消化的烹饪方法,如蒸煮,避免加重胃肠负担影响营养吸收。 糖尿病患者:全谷物虽好,但需注意控制摄入量,因全谷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仍会影响血糖,可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合理搭配。 儿童:心律不齐儿童食用上述食物时需注意适量,确保营养均衡的同时避免因食物过量导致其他健康问题,且应在医生建议下调整饮食结构。
2025-11-07 12:16:00 -
我左胸下痛这是怎么回事
左胸下痛可能由胸部肌肉或骨骼问题、胸膜炎、心脏疾病、肺部疾病、消化系统问题等引起,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和诊断,以确定病因并给予适当的治疗。 1.胸部肌肉或骨骼问题:剧烈运动、提重物或姿势不当可能导致胸部肌肉拉伤或肋骨骨折,引起疼痛。这种疼痛通常在深呼吸、咳嗽或转动身体时加重。建议休息、冷敷疼痛部位,并避免剧烈运动。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2.胸膜炎:胸膜炎是指胸膜的炎症,可能由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疼痛通常是胸膜炎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胸部锐痛,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胸部X光或其他检查,以确定病因并给予适当的治疗。 3.心脏疾病:虽然左胸下痛也可能是心脏疾病的症状之一,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心脏疾病引起的胸痛通常与活动有关,可能伴有呼吸困难、心悸或其他不适症状。如果有心脏疾病的风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应及时就医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 4.肺部疾病:肺炎、肺栓塞、肺癌等肺部疾病也可能导致左胸下痛。这些疾病可能伴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胸部CT等检查来明确诊断。 5.消化系统问题:胃溃疡、食管炎、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也可能引起左胸下痛。这种疼痛可能与进食有关,伴有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症状。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胃镜、腹部超声等检查来确定病因。 6.其他原因:肋间神经炎、带状疱疹、神经官能症等也可能导致左胸下痛。 总之,左胸下痛可能是一种严重的症状,也可能是一些不太严重的问题引起的。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确定病因并给予适当的治疗。同时,在就医之前,应尽量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吸烟等不良习惯。对于儿童和老年人,以及有其他健康问题的人群,应特别注意疼痛的情况,并及时就医。
2025-11-07 12:1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