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宁玲,1975年毕业于天津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1991年至1993年在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高血压研究中心进修学习。1977年至今在人民医院心内科工作,目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心血管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2000年以来曾多次组织及承担国家教委基金课题,牵头完成了十五医学攻关子课题、星火计划、国家11.5支撑计划子课题以及863高科技的项目等多项重大国家课题,主持完成了北京大学211工程、985项目、卫生部基金、首都医学发展基金等多项课题。目前是国家十二五课题的主要负责人,同时主持多项高血压及相关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是中国高血压指南制定专家组的主要成员。主编了《今日高血压》、《中国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标准手册》、《高血压治疗学》,参编了《实用高血压》《七年制内科学》高血压部分等。
展开-
早搏的四大禁忌是什么
预防早搏需注意四忌:忌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与合理作息;忌过量饮酒、咖啡等刺激性饮品,控制饮用量;忌情绪过度波动,保持心态平和;若已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忌擅自停用,需遵医嘱用药。 一、忌过度劳累 过度劳累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容易诱发早搏。对于不同年龄和生活方式的人群来说,都应注意合理安排作息。年轻人若长期熬夜、过度运动,可能导致心脏功能紊乱引发早搏;中老年人本身心脏功能有所减退,再加上过度劳累,更易出现早搏情况。所以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时间高强度工作或运动,让身体有足够时间恢复。 二、忌过量饮酒、咖啡等刺激性饮品 过量饮酒会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酒精进入人体后会作用于心血管系统,刺激心脏,增加早搏发生的概率。咖啡中的咖啡因等成分具有兴奋作用,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跳加快,容易诱发早搏。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应控制饮酒量,尽量少喝或不喝含大量咖啡因的咖啡、浓茶等饮品。比如,每天饮酒量应限制在适量范围内,避免酗酒;饮用咖啡时要注意控制饮用量,不要一次性大量饮用。 三、忌情绪过度波动 强烈的情绪波动,如长期焦虑、紧张、愤怒等,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心脏的电活动,从而引发早搏。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受情绪影响。女性相对情感更细腻,可能更容易因情绪问题诱发早搏;老年人本身情绪调节能力相对较弱,若情绪大幅波动,也易导致早搏发作。所以要学会调节自身情绪,保持心态平和,可通过适当的方式如冥想、听舒缓音乐等来缓解压力,避免情绪过度起伏。 四、忌擅自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若已在服用相关药物) 对于已经在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控制早搏的患者,擅自停用药物可能会导致早搏复发甚至加重。不同病史的患者情况不同,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更要严格遵循医嘱用药。比如有冠心病基础的患者,其心脏本身存在病变,若随意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会使心脏节律紊乱加重,进一步影响心脏功能。所以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合理调整药物,不能自行随意停药。
2025-11-03 11:39:37 -
冠心病的症状有哪些
冠心病典型症状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闷痛等可放射休息或含硝酸甘油缓解,不典型表现有非心前区如腹痛牙痛等疼痛及心悸呼吸困难乏力等全身症状,特殊人群中老年人症状非特异易忽视,女性易现气短疲劳等不典型且进展快,糖尿病患者易有无痛性缺血发作需加强监测。 一、典型症状 冠心病的典型症状多表现为胸痛,通常发生在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性质常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可向左肩、左臂内侧、颈部、下颌、上腹部等部位放射,一般持续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例如,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心肌缺血导致的胸痛是冠心病常见的典型表现,其机制与心肌耗氧量增加而供血相对不足,刺激心脏内的痛觉感受器有关。 二、不典型症状 1.非心前区疼痛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疼痛,易被误认为消化系统疾病;也可表现为牙痛、咽痛等,疼痛部位不典型,易造成误诊。这是因为心脏的神经传入纤维与其他部位的神经传入纤维在脊髓部位有交叉,疼痛信号可能被错误定位。 2.其他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心悸(自觉心跳加快、心慌)、呼吸困难(活动后或静息时感到气促)、乏力等表现。例如,当冠心病导致心肌功能受损时,心脏泵血功能下降,会引起呼吸困难和乏力;而心肌缺血引发心律失常时则可出现心悸症状。 三、特殊人群症状特点 1.老年人:老年人冠心病症状常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乏力、头晕、胸闷等非特异性症状,易被忽视,需提高警惕,及时就医排查。这是由于老年人感觉神经退化,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症状表现不典型。 2.女性:女性冠心病发作时除胸痛外,更易出现气短、疲劳、恶心、呕吐等不典型症状,且发病后进展可能更快,需关注这些非典型表现。研究发现,女性冠心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与男性有差异,症状呈现特点不同。 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症状常不典型,可能无痛性心肌缺血发作,易延误诊断和治疗,需加强血糖控制的同时密切监测心脏相关症状。因为糖尿病神经病变可能影响痛觉传导,导致患者对疼痛感知不敏感。
2025-11-03 11:38:54 -
高血压不能碰哪三种食物
高盐食物致人体钠浓度升高引发水钠潴留增血容量加重心脑血管负担促血压升高,儿童肾脏功能不完善、老年人器官功能衰退受其影响更甚;高糖食物致血糖激素紊乱、引发肥胖增高血压风险,儿童影响生长发育、老年人损害血管代谢功能;高脂肪食物致血脂升血液黏稠度增影响血管弹性通畅促血压升高,儿童影响心血管系统正常发育、老年人加重心血管负担诱发血压波动。 高盐食物会使人体摄入过多的钠离子,导致体内钠离子浓度升高,进而引起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加重心脏和血管的负担,促使血压升高。例如,过量食用腌制食品(如咸菜、咸鱼等),据相关研究表明,长期高盐饮食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比正常盐摄入人群高出数倍。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儿童肾脏功能发育尚不完善,过多摄入高盐食物对其肾脏排泄功能影响更大;老年人本身各器官功能衰退,高盐饮食更容易引发血压波动。 高糖食物 高糖食物会引起血糖快速升高,随后又迅速下降,导致体内激素分泌紊乱,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同时,过多的糖分会转化为脂肪堆积,引发肥胖,而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像常见的含糖饮料(如可乐、奶茶等),大量饮用高糖饮料会使血糖血脂异常,增加高血压发生风险。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糖饮食的人群,无论年龄大小,都更容易出现代谢紊乱。对于儿童,高糖饮食可能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增加成年后患高血压等疾病的概率;老年人长期高糖饮食则会进一步损害血管和代谢功能。 高脂肪食物 高脂肪食物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会导致血脂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影响血管的弹性和通畅性,使血压升高。常见的高脂肪食物有油炸食品(如炸鸡、油条等)、动物内脏等。研究发现,长期大量摄入高脂肪食物的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而动脉粥样硬化会阻碍血液循环,导致血压升高。不同年龄人群对高脂肪食物的代谢能力不同,儿童过多摄入高脂肪食物可能影响其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发育;老年人摄入高脂肪食物则会加重心血管负担,诱发血压波动。
2025-11-03 11:37:54 -
如何治疗主动脉口狭窄
主动脉口狭窄的治疗包括药物、介入和外科手术。药物针对并发症;介入的球囊瓣膜成形术适用于合适的儿童青少年;外科手术的主动脉瓣置换术根据患者情况选人工瓣膜,儿童和老年患者有不同考量;术后需康复和长期随访监测。 一、药物治疗 1.针对心力衰竭等并发症:若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可能会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通过促进排尿减轻心脏负荷;血管扩张剂也可能会被用到,如硝酸酯类药物,可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但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病情评估后的医嘱。 二、介入治疗 1.球囊瓣膜成形术: 适用情况:对于儿童及青少年先天性主动脉口狭窄患者,若狭窄程度合适,可考虑球囊瓣膜成形术。通过导管将球囊送至狭窄的主动脉瓣处,扩张球囊以扩大瓣口面积。 优势:创伤相对较小,恢复相对较快,能有效改善主动脉瓣狭窄情况,尤其对于低龄儿童,可避免早期外科开胸手术。 三、外科手术治疗 1.主动脉瓣置换术: 适用情况:对于重度主动脉口狭窄患者,如成人患者,若瓣膜病变严重,可能需要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人工瓣膜,如机械瓣或生物瓣。 特殊人群考虑: 儿童:儿童进行外科手术需充分评估生长发育情况,人工瓣膜的选择要考虑到儿童未来的生长需求,机械瓣可能需要长期抗凝,而生物瓣存在后期再次置换的可能,医生会综合权衡利弊。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手术前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评估手术风险,术后要加强对心功能等的监测和维护。 四、术后康复与随访 1.康复:无论是介入治疗还是外科手术治疗后,患者都需要进行康复。包括合理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过早。同时注意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对于儿童要确保充足的营养以支持生长发育。 2.随访:术后需要长期随访,监测心脏功能、瓣膜情况等。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等,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瓣膜再狭窄等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例如,术后半年、1年等需要进行首次复查,之后根据情况定期复查。
2025-11-03 11:37:28 -
动脉硬化吃什么好得快呢
富含膳食纤维的全谷物、绿叶蔬菜、水果可结合或促进排出胆固醇等以助降动脉硬化,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深海鱼类、坚果能抑制炎症、调节血脂,抗氧化类的浆果、含维生素E的坚果、深色蔬菜可清除自由基等延缓动脉硬化,老年人宜将全谷物蔬菜加工成软烂易吸收形式,糖尿病患者选低升糖指数水果控糖,肾病患者需按肾功能调整蛋白和钾摄入。 一、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全谷物(如燕麦、糙米)富含膳食纤维,可结合胆汁酸,减少胆固醇重吸收,有助于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从而减轻动脉硬化进程;绿叶蔬菜(如菠菜、羽衣甘蓝)、西兰花等蔬菜中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出体内多余脂质;水果(如苹果、梨)中的果胶等膳食纤维可与胆固醇结合并排出体外,维持血管弹性。 二、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深海鱼类(如三文鱼、沙丁鱼)富含Omega-3不饱和脂肪酸,这类脂肪酸能抑制炎症反应,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同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对延缓动脉硬化有积极作用;坚果(如杏仁、核桃)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同样有助于调节血脂,维持血管内皮功能。 三、抗氧化类食物 浆果类(如蓝莓、桑葚)富含花青素,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可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延缓动脉硬化发展;坚果中的核桃等含有维生素E,是一种抗氧化剂,能保护血管壁免受氧化应激伤害;深色蔬菜(如紫甘蓝、紫胡萝卜)也富含抗氧化成分,对维护血管健康有益。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可能减退,建议将全谷物、蔬菜等加工成软烂易吸收的形式,如燕麦粥、蔬菜泥等,保证营养摄入的同时避免消化不良; 糖尿病患者:选择低升糖指数的水果(如草莓、柚子),控制糖分摄入,防止血糖波动加重动脉硬化相关代谢紊乱; 肾病患者:需根据肾功能调整蛋白质和钾的摄入,在保证优质蛋白(如适量鱼肉)摄入的同时,避免高钾食物(如部分坚果、深绿色蔬菜过量)加重肾脏负担,间接影响血管状况。
2025-11-03 11:36: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