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宁玲,1975年毕业于天津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1991年至1993年在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高血压研究中心进修学习。1977年至今在人民医院心内科工作,目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心血管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2000年以来曾多次组织及承担国家教委基金课题,牵头完成了十五医学攻关子课题、星火计划、国家11.5支撑计划子课题以及863高科技的项目等多项重大国家课题,主持完成了北京大学211工程、985项目、卫生部基金、首都医学发展基金等多项课题。目前是国家十二五课题的主要负责人,同时主持多项高血压及相关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是中国高血压指南制定专家组的主要成员。主编了《今日高血压》、《中国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标准手册》、《高血压治疗学》,参编了《实用高血压》《七年制内科学》高血压部分等。
展开-
动脉硬化检测正常值
动脉硬化检测常见指标有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脉搏波反射波增强指数,脉搏波传导速度年轻人颈-股动脉正常值小于对应值中老年人在相应范围不同性别有差异年龄增长、不良生活方式、有基础疾病会使其升高;踝臂指数正常值范围是特定值老年人可能因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降低不良生活方式、患糖尿病会影响其降低;脉搏波反射波增强指数心率次/分钟时正常值范围约为特定值年龄增长、不健康生活方式、有动脉硬化相关病史会使其升高。 脉搏波传导速度(PWV) 正常值范围:一般来说,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的正常值,对于年轻人(年龄小于50岁)通常小于10m/s,中老年人(年龄大于50岁)一般在10-12m/s之间。不同性别也有一定差异,男性稍高于女性,但总体都在上述范围波动。 年龄因素影响:随着年龄增长,动脉壁弹性逐渐下降,PWV会逐渐升高。例如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动脉弹性较好,PWV较低;到了中年以后,动脉壁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硬化,PWV逐步上升。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从而使PWV升高。比如长期吸烟的人,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导致PWV超出正常范围。而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维持较低的PWV水平。 病史影响: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疾病对血管的损伤,PWV往往会高于无这些病史的人群。例如高血压患者,持续的高血压状态会使动脉壁承受过高的压力,导致动脉弹性减退,PWV升高。 踝臂指数(ABI) 正常值范围:ABI的正常值范围是0.9-1.3。 年龄因素影响:老年人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ABI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一般仍应在0.9以上。随着年龄增加,动脉钙化等因素可能会对ABI产生影响,但正常老年人ABI也多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生活方式影响:不良生活方式如前面提到的吸烟、高脂饮食等,同样会影响ABI,导致其降低。例如高脂饮食导致血脂升高,会沉积在血管壁,影响动脉的弹性和血流情况,进而影响ABI。 病史影响: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糖尿病性血管病变会使ABI降低。因为糖尿病会损伤血管内皮,影响神经-血管调节等,导致下肢动脉血流情况改变,ABI低于正常范围。 脉搏波反射波增强指数(AIx) 正常值范围:一般来说,AIx在心率60次/分钟时的正常值范围约为0-15%。 年龄因素影响:年龄增长会使AIx升高。年轻人动脉弹性好,反射波增强指数较低;随着年龄增加,动脉壁硬化,反射波增强,AIx逐渐上升。 生活方式影响:不健康生活方式会促使AIx升高,如前面所述的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使反射波增强,AIx超出正常范围。 病史影响:有动脉硬化相关病史的患者,AIx会升高。例如已经确诊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其动脉的病理改变会导致反射波增强指数异常。
2025-11-03 13:41:49 -
血压高按摩哪里降压快
按摩可辅助降压,通过刺激风池穴(后颈部枕骨下凹陷处,按揉缓解头痛头晕等)、曲池穴(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按揉有清热降压等作用)、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凹陷处,按压调节肝火上炎致高血压)等穴位实现,但按摩不能替代正规降压治疗,高血压患者需遵循正规治疗方案,包括改善生活方式、规范用药等,血压过高或控制不佳要及时就医,不同人群按摩需据自身状况调整力度方法以保安全和效果。 按摩可辅助降压,通过刺激风池穴(后颈部枕骨下凹陷处,按揉缓解头痛头晕等)、曲池穴(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按揉有清热降压等作用)、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凹陷处,按压调节肝火上炎致高血压)等穴位实现,但按摩不能替代正规降压治疗,高血压患者需遵循正规治疗方案,包括改善生活方式、规范用药等,血压过高或控制不佳要及时就医,不同人群按摩需据自身状况调整力度方法以保安全和效果 一、按摩降压的原理 按摩降压主要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人体的神经、血液循环等系统来起到一定辅助降压作用。人体一些穴位与血压的调节相关,按摩这些穴位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从而对血压产生影响,但按摩降压不能替代正规的降压治疗,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 二、可辅助降压的穴位及按摩方法 (一)风池穴 1.位置:位于后颈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2.按摩方法:用双手拇指分别按揉两侧风池穴,力度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次按揉1-3分钟,可早晚各进行一次。风池穴对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头晕等症状有一定缓解作用,不同年龄人群均可操作,但儿童需注意力度轻柔,避免用力过大引起不适。对于有颈椎病等颈部疾病的患者,按摩时要谨慎,若按摩后出现不适需停止并咨询医生。 (二)曲池穴 1.位置: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2.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曲池穴,每次按揉1-2分钟,以局部有酸麻胀感为度。曲池穴有清热降压等作用,一般人群均可按摩,对于高血压伴有发热、上肢疼痛等情况可能有一定辅助改善作用。但对于皮肤有破损、感染等情况的人群不适合按摩该部位。 (三)太冲穴 1.位置: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 2.按摩方法:用拇指指尖按压太冲穴,力度由轻渐重,每次按压1-3分钟,两侧交替进行。太冲穴对于肝火上炎引起的高血压有一定调节作用,不同年龄人群可操作,不过孕妇要谨慎按摩太冲穴,因为太冲穴有一定通经活络作用,可能对子宫有一定刺激。 三、注意事项 按摩辅助降压只是一种辅助措施,高血压患者还需要遵循正规的治疗方案,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及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降压药物等。如果血压过高或通过按摩等辅助手段血压控制不佳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不同人群在按摩时需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力度和方法,以确保安全和达到较好的辅助效果。
2025-11-03 13:41:06 -
二尖瓣狭窄的体征有哪些
视诊可见二尖瓣面容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心前区隆起多见于儿童时期发病的严重二尖瓣狭窄患者;触诊部分患者心尖搏动增强位置正常或略左移,心尖区可触及舒张期震颤;叩诊心浊音界早期无明显改变随病情进展可呈梨形;听诊有心尖区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开瓣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及分裂、Graham-Steell杂音,这些体征与二尖瓣狭窄的病理生理改变、心脏结构功能改变、肺循环压力等相关。 二尖瓣面容: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这是由于二尖瓣狭窄导致肺淤血,进而引起机体缺氧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所导致的,常见于中重度二尖瓣狭窄的患者,尤其在女性患者中较为典型,与性别无关,主要是由疾病本身的病理过程决定。 心前区隆起:多见于儿童时期发病的严重二尖瓣狭窄患者,由于长期肺循环阻力增加,右心室负荷加重,右心室增大,导致心前区隆起,与患者的年龄和病史密切相关,儿童时期发病且病情较重是导致这一体征的关键因素。 触诊 心尖搏动:部分患者心尖搏动增强,位置正常或略向左移,这是因为左心室血容量减少,舒张期左心房血液流入左心室减少,左心室充盈减少,心尖搏动增强;若右心室增大,可使心尖搏动向左移位,与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有关。 震颤:心尖区可触及舒张期震颤,是由于血液流经狭窄的二尖瓣口时产生湍流,导致瓣膜及其周围组织振动所致,这是二尖瓣狭窄的重要体征之一,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震颤的强弱可反映狭窄的程度。 叩诊 心浊音界:心浊音界早期无明显改变,随着病情进展,左心房增大及肺动脉段扩张,心浊音界可呈梨形,即心腰部饱满或膨出,这是由于左心房增大和肺动脉段扩张导致心脏浊音界的改变,与心脏的解剖结构变化密切相关,是疾病进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 听诊 心尖区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这是二尖瓣狭窄最具特征性的体征,局限于心尖区,呈舒张中晚期递增型,左侧卧位时更明显,是由于舒张期血流由左心房经狭窄的二尖瓣口流入左心室时产生湍流所致,杂音的强度与狭窄程度有关,轻度狭窄时杂音较轻,重度狭窄时杂音较响亮。 开瓣音:在心尖区内侧可闻及紧跟第二心音后的高调、清脆、短促的拍击样音,提示二尖瓣瓣叶弹性及活动度尚好,是二尖瓣分离术适应证的重要参考条件之一,与瓣膜的弹性和活动度相关,若瓣叶钙化或严重纤维化,则开瓣音消失。 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及分裂:肺动脉高压时,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且由于肺动脉扩张,分裂明显,常见于中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与肺循环压力增高有关,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由于基础心肺功能的变化,更容易出现肺动脉高压相关表现。 Graham-Steell杂音:肺动脉扩张导致相对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在肺动脉瓣区可闻及舒张早期吹风样杂音,称为Graham-Steell杂音,常见于严重二尖瓣狭窄伴有明显肺动脉高压的患者,与肺动脉瓣的功能改变有关,病史较长的患者发生肺动脉高压的概率相对较高。
2025-11-03 13:40:39 -
低压偏低的原因及危害
低压偏低有生理和病理因素,生理因素包括体质瘦弱人群和老年人,病理因素涉及心血管、内分泌、感染性疾病等,其危害有影响器官灌注致脑部、心脏不适,还影响生活质量致日常活动受限、增加跌倒风险,特殊人群需特殊关注与应对。 一、低压偏低的原因 1.生理因素 体质瘦弱人群:部分体型较为瘦弱的人群,尤其是女性,可能存在低压偏低的情况。这是因为其体内脂肪含量较少,血管外周阻力相对较低,导致舒张压处于偏低水平。例如,一项针对不同体型人群血压情况的研究发现,瘦体型人群中低压偏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血管弹性下降,动脉壁变硬,可影响血压的调节,使得低压偏低。老年人的主动脉等大动脉弹性减退,缓冲血压的能力减弱,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相对较低。 2.病理因素 心血管疾病:某些心血管疾病可导致低压偏低,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在心脏舒张期,主动脉内的血液会反流回左心室,使得主动脉舒张压降低,从而引起低压偏低。又如心肌梗死导致心功能不全时,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外周循环血量减少,也可能出现低压偏低的情况。 内分泌疾病:像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代谢率降低,心输出量减少,可导致血压降低,包括低压偏低。 感染性疾病:严重的感染,如败血症等,可引起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降低,从而出现低压偏低的情况。例如,在败血症患者中,由于病原体释放的毒素等因素作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舒张压也会降低。 二、低压偏低的危害 1.对器官灌注的影响 脑部灌注不足:低压偏低时,脑部的血液灌注可能会减少,从而引起头晕、乏力等症状。长期的脑部灌注不足还可能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导致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例如,有研究表明,舒张压长期低于一定水平的人群,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相对增加。 心脏灌注不足: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也依赖于舒张压来维持,低压偏低时,冠状动脉的灌注压降低,可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绞痛等症状。对于本身就有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低压偏低可能会诱发心肌缺血加重,甚至导致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 2.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日常活动受限:低压偏低引起的头晕、乏力等症状会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使患者难以进行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例如,患者可能在行走、爬楼梯等轻度活动后就出现明显的不适,需要休息,从而降低了生活质量。 增加跌倒风险:由于低压偏低导致头晕等症状,患者在行走或站立时容易发生跌倒,尤其是老年人,跌倒可能会导致骨折、颅脑损伤等严重的并发症,进一步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低压偏低需要更加关注。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差,低压偏低时更易导致重要脏器灌注不足,应定期监测血压,注意避免快速改变体位等可能引起头晕跌倒的情况。对于体质瘦弱的女性,要注意均衡营养,适当增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必要时就医评估是否存在潜在的病理因素。
2025-11-03 13:40:20 -
高压117低压80脉搏71正常吗
血压正常范围是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脉搏正常范围是60-100次/分钟,此情况血压117/80mmHg、脉搏71次/分钟属正常。健康生活方式利于维持正常,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有不同情况,需关注并及时就医。 一、血压和脉搏的正常范围 1.血压方面 正常血压的收缩压(高压)范围一般在90-139mmHg之间,舒张压(低压)范围在60-89mmHg之间,这里高压117mmHg在90-139mmHg范围内,低压80mmHg在60-89mmHg范围内,所以血压是正常的。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血压正常范围基本一致,但一般来说,老年人可能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血压会有一定波动,但只要在上述正常范围内通常认为是正常情况。如果有高血压家族史等情况,需要更加密切监测血压。 2.脉搏方面 正常脉搏频率一般在60-100次/分钟之间,这里脉搏71次/分钟在60-100次/分钟范围内,所以脉搏也是正常的。 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脉搏可能略有不同,例如经常运动的人,心脏功能较好,脉搏可能相对较慢,在50-60次/分钟左右也可能是正常的,但如果没有运动习惯,71次/分钟的脉搏也是正常的。对于有心脏基础疾病的人群,如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需要更关注脉搏的节律和频率变化,如果脉搏频率异常或伴有节律异常,需要及时就医。 二、相关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 1.生活方式影响 对于生活方式健康的人,如饮食均衡、适量运动、作息规律的人,血压和脉搏通常能保持在正常范围。但如果长期高盐饮食,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风险增加;长期缺乏运动可能会使脉搏相对偏快,心脏功能下降等。所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每天进行适量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每次30分钟以上,每周至少150分钟),饮食上减少钠盐摄入(每天钠盐摄入不超过6g),戒烟限酒等,有助于维持血压和脉搏的正常。 2.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的血压和脉搏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儿童血压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一般年龄越小,血压越低。儿童脉搏相对较快,婴儿脉搏通常在110-130次/分钟左右,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范围。如果儿童出现血压或脉搏异常,需要考虑儿童自身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先天性心脏疾病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 老年人:老年人血管弹性减退,血压可能会有一定波动,收缩压可能会有升高趋势,但仍应尽量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老年人脉搏也可能会出现节律异常,如房颤等情况较为常见,所以老年人需要定期监测血压和脉搏,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如心电图等检查,以排除心脏疾病等问题。 孕妇:孕妇在孕期血压和脉搏也会有变化,一般孕期血压相对稳定,但在孕晚期可能会出现一些生理性变化。孕妇脉搏可能会稍有增快,但如果出现血压异常升高或脉搏异常加快等情况,需要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评估和处理。
2025-11-03 13:4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