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宁玲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高血压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孙宁玲,1975年毕业于天津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1991年至1993年在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高血压研究中心进修学习。1977年至今在人民医院心内科工作,目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心血管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2000年以来曾多次组织及承担国家教委基金课题,牵头完成了十五医学攻关子课题、星火计划、国家11.5支撑计划子课题以及863高科技的项目等多项重大国家课题,主持完成了北京大学211工程、985项目、卫生部基金、首都医学发展基金等多项课题。目前是国家十二五课题的主要负责人,同时主持多项高血压及相关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是中国高血压指南制定专家组的主要成员。主编了《今日高血压》、《中国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标准手册》、《高血压治疗学》,参编了《实用高血压》《七年制内科学》高血压部分等。

展开
个人擅长
高血压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展开
  • 血压测哪个胳膊

    血压测量一般首先选右上臂,双臂血压差异大超20-30mmHg或一侧手臂有伤病时需特殊考虑,测量均要遵循规范操作,儿童要选合适袖带。 一、一般情况下的选择原则 通常建议首先选择右上臂进行血压测量。这是因为人体右上臂的血管解剖结构使得测量相对更具代表性,在大多数健康人群中,右上臂的血压测量值能够较好地反映整体的血压水平。从解剖学角度来看,右上臂的肱动脉与心脏的位置关系相对更便于准确获取血压数据。 二、特殊情况的考虑 1.双臂血压差异较大时 如果发现两侧手臂的血压差异超过20-30mmHg,这时候需要进一步评估。例如,可能是由于血管病变等原因导致。这时候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来判断,若患者有动脉硬化、外周血管疾病等病史,那么需要考虑血管病变侧的影响因素。对于存在血管病变的患者,比如有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病变侧血管的弹性等情况发生改变,会导致血压测量值差异较大,这时候可能需要多次测量双侧手臂,并以血压较高的一侧作为参考或者根据具体病情进一步检查明确血管情况。 对于儿童群体,由于儿童的血管发育等情况,也可能出现双臂血压差异的情况。但一般来说,儿童测量血压时也首先尝试右上臂,若差异过大,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先天性血管畸形等问题,这时候需要儿科医生结合儿童的病史、生长发育情况等进一步评估。 2.一侧手臂有伤病时 当一侧手臂存在外伤、手术等情况时,比如一侧手臂刚做完手术处于恢复阶段,有肿胀、疼痛等情况,这时候就不能在该侧手臂测量血压,而应该选择另一侧正常的手臂进行测量。因为受伤手臂的血液循环等情况受到影响,测量血压会不准确,而且可能会加重受伤手臂的不适。对于儿童患者,如果一侧手臂有伤病,更要谨慎选择另一侧手臂测量,要确保测量过程中儿童的舒适,避免因为测量操作给受伤手臂带来额外的伤害。 三、测量的规范操作要点 无论是选择哪一侧手臂测量血压,都需要遵循规范的操作步骤。首先,测量前要让患者休息5-10分钟,取坐位,上臂裸露并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位置。袖带要平整地缠绕在上臂,袖带下缘距离肘窝2-3cm,松紧以能插入1-2指为宜。然后进行打气测量,读取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值。在测量过程中,要保证环境安静,测量仪器准确等。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合适大小的袖带,袖带过宽或过窄都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例如,儿童袖带的宽度应该为上臂长度的1/2-2/3,如果袖带过宽,会导致测量值偏低;袖带过窄则会导致测量值偏高。

    2025-10-09 12:03:59
  • 如何区分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心绞痛与心肌梗塞在疼痛特点、伴随症状、心电图表现、心肌损伤标志物等方面有不同,老年、女性、儿童等特殊人群表现也有差异,需综合鉴别。心绞痛疼痛性质、持续时间、诱因、缓解方式等与心肌梗塞不同,伴随症状相对较轻,心电图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变化有特点;心肌梗塞疼痛更剧烈、持续久,伴随严重并发症,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志物有特征性动态改变,特殊人群表现需细致考量。 心肌梗塞:疼痛程度往往更为剧烈,呈压榨性剧痛或撕裂样、濒死感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多超过30分钟,可达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诱因不明显,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往往不能缓解。 伴随症状 心绞痛:伴随症状相对较少,可能在疼痛剧烈时出现出汗,但一般程度相对较轻,很少出现休克、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表现。 心肌梗塞:常伴有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还可能出现休克(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严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等严重并发症,对生命威胁较大。 心电图表现 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可出现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等改变,但发作缓解后心电图可恢复正常。不同个体心电图变化可能不同,一些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静息时心电图可能正常,但在发作时会出现相应心肌缺血的改变。 心肌梗塞:心电图有特征性和动态性改变。超急性期可出现高大T波;急性期出现ST段弓背向上抬高、病理性Q波;亚急性期ST段逐渐回落,T波倒置加深;慢性期可残留病理性Q波和T波改变等。 心肌损伤标志物 心绞痛: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等一般正常或仅有轻微升高,且升高幅度较小,不符合心肌梗塞时的典型动态变化。 心肌梗塞:心肌损伤标志物会显著升高,且有动态变化过程。肌钙蛋白在发病后3-4小时开始升高,10-24小时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CK-MB在发病后3-4小时升高,16-24小时达到高峰,3-4天恢复正常。 特殊人群方面,老年患者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表现可能更不典型,需更加细致观察。女性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可能更多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等不典型症状,容易被误诊,而心肌梗塞时也可能有与男性不同的表现,在诊断时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儿童一般较少发生心绞痛和心肌梗塞,但如果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时,也可能出现类似心肌缺血的表现,需要专业医生结合详细病史、检查等进行鉴别。

    2025-10-09 12:03:08
  • 小孩得心肌炎早期症状有哪些

    小孩得心肌炎早期有一般症状如低热、全身倦怠乏力,心脏相关症状包括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还有胃肠道、肌肉等其他系统伴随症状,家长需重视小孩可疑感染后出现相关症状的情况,及时就医,同时照顾小孩时要注意让其多休息、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来预防。 一、一般症状 小孩得心肌炎早期可能出现发热症状,多为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5℃左右,这是因为病毒等感染引发身体的免疫反应,机体通过发热来对抗可能存在的病原体。还可能有全身倦怠乏力的表现,小孩会显得比平时没精神,活动耐力下降,不愿意玩耍等,这是由于心肌细胞受损,身体能量代谢受到影响,导致全身机能状态变差。 二、心脏相关症状 1.心悸 小孩可能会自觉心跳加快、心慌,自己能感觉到心脏跳动不规律等情况。这是因为心肌炎症影响了心脏的正常电活动和收缩功能,导致心脏节律或心率发生改变。 2.胸闷 会感觉胸部有压迫感,呼吸不太顺畅。这是由于心肌受损后心脏的泵血功能受到一定影响,使得肺部血液循环可能出现轻微障碍,进而引起胸部的不适感觉。 3.胸痛 部分小孩可能会有胸痛表现,疼痛程度不一,有的是隐痛,有的可能较轻微。这是因为心肌炎症刺激了心脏周围的神经末梢,从而引发胸部疼痛感觉。 4.呼吸困难 在活动后可能会更明显,比如走路稍快、玩耍一会后就出现呼吸急促的情况。这是因为心肌功能受损,心脏的泵血能力下降,导致肺部淤血,影响了正常的气体交换,从而出现呼吸困难。 三、其他系统伴随症状 1.胃肠道症状 有些小孩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表现。这是因为病毒感染可能同时累及胃肠道,或者心肌炎症导致的全身症状影响了胃肠道的功能,比如迷走神经反射等因素使得胃肠道出现不适。 2.肌肉症状 可能有肌肉酸痛,尤其是四肢肌肉,这是因为病毒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导致肌肉组织受累,出现酸痛等不适。 对于小孩出现上述早期症状时,家长要高度重视。如果小孩有可疑的感染病史(如近期有病毒感染,像感冒等),并且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应及时带小孩就医,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等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心肌炎并进行相应的诊治。因为小孩的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心肌炎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会进展为严重的心脏问题,影响小孩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同时,在照顾小孩时要注意让小孩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等,以降低感染相关疾病的风险,从而间接预防心肌炎的发生。

    2025-10-09 12:00:18
  • 心率失常是什么症状和心率不齐一样吗

    心率失常指心脏跳动节律或频率异常,症状多样,包括心悸、胸闷、头晕、乏力等,如快速型心率失常发作时心悸明显;心率不齐是心率失常常见类型,广义心率失常还含心率过快、过慢等;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儿童可能因先天结构异常等出现相关情况,有的生理性心率不齐随年龄增长可恢复,成年人群因不良生活方式、精神压力等易出现,女性特殊时期可能有心率变化,老年人群因心脏功能衰退等易出现,需了解相关情况以早期发现处理心脏问题。 心率不齐与心率失常的关系 心率不齐是心率失常的一种常见类型。心率不齐指的是心脏跳动的节律不规则,比如心跳的间隔时间不一致等情况。而广义的心率失常包含了心率过快、过慢以及节律异常等多种情况。也就是说,心率不齐是心率失常的一个子集,心率失常的范畴更广,除了心率不齐这种节律方面的异常,还包括心率过快(如窦性心动过速,成人窦性心律频率超过100次/分钟)、心率过慢(如窦性心动过缓,成人窦性心律频率低于60次/分钟)等情况。 不同人群心率失常及心率不齐的特点 儿童人群:儿童出现心率失常或心率不齐时,可能与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等因素有关。比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可能合并心率失常,其症状可能不太典型,有的仅表现为活动后容易疲劳、生长发育较同龄儿缓慢等。对于儿童心率不齐,有的是生理性的,比如新生儿和婴儿的心率就可能不太规则,这是因为他们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一般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恢复正常,但如果是病理性的心率不齐则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成年人群:成年人出现心率失常或心率不齐的原因较多,可能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长期熬夜、大量吸烟、酗酒等。长期精神压力大也可能导致心率失常,像一些从事高强度工作的人群,由于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出现心率过快等心率失常情况。女性在生理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也可能出现心率方面的变化,比如有的女性生理期时可能出现心率不齐,但一般多为生理性,不过如果症状明显也需要关注。 老年人群:老年人由于心脏功能逐渐衰退,更容易出现心率失常。常见的有心房颤动等心率失常类型,这与老年人的心脏结构和功能退变、可能合并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有关。老年人心率不齐也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比如合并肺部疾病导致缺氧,进而影响心脏节律。 总之,心率失常包含了多种情况,心率不齐是其中一种,了解它们的症状和关系以及不同人群的特点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处理相关心脏问题。

    2025-10-09 11:59:42
  • 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检查

    心电图检查可记录心脏电活动,助发现心肌缺血客观证据,不同人群正常范围有差异,高危人群需关注;动态心电图监测能连续记录,提高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不同人群监测有注意事项,冠心病无症状发作患者可作检查;运动负荷试验通过运动增负荷观察心电图,不同年龄耐受不同,生活方式有问题人群可评估,疑似冠心病无症状发作患者可考虑;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不同年龄段有差异,有基础病史人群可监测,怀疑心肌缺血无症状患者可评估影响;核素心肌灌注显像通过注射示踪剂判断心肌灌注,不同情况有影响,有相关病史怀疑心肌缺血无症状患者可检测。 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监测) 原理及意义:动态心电图可以连续记录24-4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图,能够捕捉到日常活动状态下发生的无症状心肌缺血事件,显著提高了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在生活方式方面,对于有运动习惯的人群,Holter监测可以记录运动时的心脏电活动情况;对于老年人群,要注意监测时的舒适程度,确保电极片粘贴牢固等。有冠心病病史但无症状发作的患者,Holter监测是重要的检查手段。 运动负荷试验 原理及意义:通过让受试者进行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观察心电图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不同年龄和性别对运动负荷的耐受程度不同,年轻人通常可以承受较大的运动负荷,而老年人则需要根据身体状况调整运动负荷强度。对于有肥胖、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问题的人群,运动负荷试验可以评估其心脏在运动状态下的供血情况。有胸痛等疑似冠心病症状但无症状发作的患者可考虑此项检查。 超声心动图检查 原理及意义: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在心肌缺血发作时可能出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等改变。不同年龄段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有差异,胎儿超声心动图与成人不同,而成人随着年龄增长心脏结构可能会有一些生理性变化。对于有高血压等基础病史的人群,超声心动图可以监测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于怀疑有心肌缺血但无症状的患者,可评估心肌缺血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原理及意义:通过静脉注射核素示踪剂,利用心肌对核素的摄取情况来判断心肌灌注是否正常,可发现无症状的心肌缺血区域。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对核素的代谢等有一定影响,比如老年人的肾功能等可能会影响核素的排泄。对于有糖尿病等病史且怀疑心肌缺血但无症状的患者,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能够较敏感地检测心肌缺血情况。

    2025-10-09 11:59:0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