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宁玲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高血压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孙宁玲,1975年毕业于天津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1991年至1993年在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高血压研究中心进修学习。1977年至今在人民医院心内科工作,目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心血管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2000年以来曾多次组织及承担国家教委基金课题,牵头完成了十五医学攻关子课题、星火计划、国家11.5支撑计划子课题以及863高科技的项目等多项重大国家课题,主持完成了北京大学211工程、985项目、卫生部基金、首都医学发展基金等多项课题。目前是国家十二五课题的主要负责人,同时主持多项高血压及相关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是中国高血压指南制定专家组的主要成员。主编了《今日高血压》、《中国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标准手册》、《高血压治疗学》,参编了《实用高血压》《七年制内科学》高血压部分等。

展开
个人擅长
高血压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展开
  • 心脏病会不会传染

    心脏病不会传染,其包括多种类型,发病与遗传、生活方式、基础疾病等有关,与传染病本质不同,儿童、成年人、老年人需分别注意相关要点,人们应重视心脏病预防和健康管理来降低发病风险。 一、心脏病的常见类型及相关因素 先天性心脏病:主要是在胚胎发育时期心脏结构发育异常所致,和遗传因素以及孕期的一些不良因素(如孕妇感染风疹病毒等,但这不是传染,而是病毒影响胚胎发育)有关,并非由病原体传播引起。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进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其发病主要与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因素相关,这些因素是个体自身的健康风险因素,不存在传染性。例如,有家族聚集性可能是因为家族成员有相似的生活方式和遗传易感性,而不是疾病在家族成员间传染。 心律失常: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心脏本身的病变、电解质紊乱、药物影响等,也不存在病原体传播导致其他人患病的情况。 二、与传染病的本质区别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而心脏病不具备病原体,不满足传染病的传播特性。 三、不同人群需注意的心脏病相关要点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可能与孕期母亲的健康状况有关,孕妇应注意避免接触有害的化学物质、合理作息、预防感染等,以降低胎儿患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儿童自身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预防因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心脏问题。 成年人:要关注自身的血压、血脂、血糖情况,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减少高盐、高脂、高糖食物摄入)、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戒烟限酒等,预防冠心病等心脏病的发生。有家族心脏病史的人群更应加强健康管理,定期进行心脏相关检查。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心脏功能可能会有所减退,老年人要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心脏的异常情况,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的干预和治疗,同时注意避免情绪过度激动、过度劳累等诱发心脏问题的因素。 总之,心脏病不是传染病,人们无需担心心脏病会在人群中传染,但要重视心脏病的预防和健康管理,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等降低心脏病的发病风险。

    2025-11-03 12:12:00
  • 病人突发高血压怎么急救

    突发高血压时,首先让病人采取舒适体位,监测血压,若血压明显升高或有疑似靶器官损害表现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针对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等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情况允许时可让病人放松心情,等待急救人员到来。 一、立即让病人采取舒适体位 让病人坐下或躺下,头部稍微抬高,这样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改善脑部血液供应。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要小心轻柔地摆放体位,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如果是婴幼儿,可将其抱起,轻轻调整姿势至舒适状态。 二、监测血压情况 如果身边有血压计,应立即测量血压,明确血压具体数值。不同年龄段正常血压范围不同,成人收缩压一般在90~139mmHg,舒张压在60~89mmHg;儿童血压会随年龄增长而变化,如学龄前儿童收缩压正常范围在85~110mmHg,舒张压在55~75mmHg等。通过监测血压能更精准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三、拨打急救电话 若病人血压明显升高(如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或伴有头痛、胸痛、呼吸困难、肢体麻木等疑似靶器官损害的表现,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向急救人员准确描述病人情况,如年龄、既往病史(若有)等,以便急救人员做好准备。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突发高血压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需特别谨慎处理。要避免因紧张造成儿童挣扎加剧病情,尽快平稳转运至医疗场所。如果是婴幼儿高血压,可能与先天性疾病等有关,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处理。 老年人:老年人突发高血压时,要注意其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在搬运过程中要动作轻柔,避免因搬动不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同时,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意识状态等变化。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突发高血压属于比较危急的情况,称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能会危及母婴生命。要让孕妇采取左侧卧位,以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改善子宫胎盘血液循环,同时尽快送往医院进行专业处理。 五、现场可采取的非药物干预(若情况允许) 如果病人血压不是极度危急情况,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过程中,可让病人放松心情,避免情绪过度激动,因为情绪激动会使血压进一步升高。但如果病人已经出现明显不适,如剧烈头痛等,不建议过多折腾病人,应尽量让其保持安静。

    2025-11-03 12:10:56
  • 病毒性心肌炎有哪些治疗要点

    一般治疗需急性期严格卧床休息待指标恢复再渐增活动量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等,药物治疗包括病毒性心肌炎时据病毒类型选抗病毒药、用营养心肌药、抗心律失常药,重症时慎用糖皮质激素,对症支持治疗有心力衰竭用利尿剂等、心源性休克抗休克治疗,儿童患者在各治疗中需依其特点调整相关情况。 休息:急性期需严格卧床休息,一般休息3-4周,病情严重者卧床休息时间需适当延长,待症状消失、血液学指标等恢复正常后逐渐增加活动量。这是因为休息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有利于心肌炎症的恢复,儿童患者尤其需要保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加重心脏负担。 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等,以及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病情变化相对较快,更要加强监测频率。 药物治疗 抗病毒治疗:若为病毒性心肌炎且明确有病毒感染,可根据病毒类型选用相应抗病毒药物,如流感病毒可选用奥司他韦等,但需注意药物的适应证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其年龄、体重等调整药物相关情况。 营养心肌药物:常用的有辅酶Q10、维生素C等,辅酶Q10参与体内能量代谢和抗氧化过程,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改善心肌代谢等作用。儿童患者使用时需考虑其正常生长发育对药物的耐受等情况。 抗心律失常药物:当出现心律失常时,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选用合适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出现室性早搏可选用美西律等,但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谨慎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尤其儿童患者要权衡药物的疗效和潜在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一般不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对于重症患者伴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难治性心力衰竭、休克时可慎用。儿童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需非常谨慎,因为其对儿童生长发育等可能有一定影响,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 对症支持治疗 心力衰竭治疗:若出现心力衰竭,可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血管扩张剂(如硝酸酯类)等治疗。儿童患者在使用利尿剂时要注意电解质紊乱等问题,需密切监测血钾等电解质水平。 心源性休克治疗:对于心源性休克患者,需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如补充血容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等)。儿童患者由于其循环系统特点,抗休克治疗时要更精准地调整药物剂量和补液量等。

    2025-11-03 12:10:12
  • 低压高吃什么药好,没有副作用

    低压高即舒张压高治疗需先强调生活方式干预如低盐饮食等,药物治疗依个体情况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有干咳等不良反应双侧肾动脉狭窄、妊娠期女性禁用老年人用需监测肾功能)、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如氯沙坦一般不良反应少妊娠女性、双侧肾动脉狭窄者禁用老年人用降压明确有并发症者助保护肾功能但要关注肾功能)、钙通道阻滞剂(CCB如氨氯地平常见头痛、踝部水肿等老年人用相对安全严重心动过缓病史者慎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可能引起心动过缓、乏力等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老年人用要监测心率和血糖),药物均有一定副作用需在医生指导监测下合理使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从而舒张血管降低血压。 代表药物:卡托普利等。此类药物可能会引起干咳等不良反应,对于双侧肾动脉狭窄、妊娠期女性禁用。在老年人中使用时需注意监测肾功能,因为可能影响肾功能,有肾功能不全病史的老年人使用要谨慎评估利弊。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作用机制: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结合,发挥舒张血管作用。 代表药物:氯沙坦等。一般不良反应较少,偶有头晕等。妊娠女性、双侧肾动脉狭窄者禁用。对于老年人,其降压效果明确,在有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的患者中使用有助于保护肾功能,但同样需要关注肾功能变化。 钙通道阻滞剂(CCB) 作用机制:阻滞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使血管扩张,降低血压。 代表药物:氨氯地平等。常见不良反应有头痛、踝部水肿等。老年人使用相对安全,但对于有严重心动过缓病史的患者要慎用,因为可能进一步影响心率。 β受体阻滞剂 作用机制:通过阻断β受体,减慢心率、降低心输出量从而降压。 代表药物:美托洛尔等。可能引起心动过缓、乏力等不良反应,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因为可能诱发哮喘发作。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监测心率和血糖,因为可能影响血糖代谢等。 低压高的治疗首先强调生活方式干预,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体的年龄、基础疾病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且药物都可能存在一定副作用,应在医生监测下合理使用。

    2025-11-03 12:09:27
  • 动脉粥样硬化的正常值是多少

    血脂相关指标中总胆固醇正常范围一般为特定值且随年龄增长老年人可稍高、绝经前后女性有性别差异,甘油三酯正常范围及受生活方式影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范围有不同标准及有高危因素和年龄性别情况,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正常范围且有年龄性别差异且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一、血脂相关指标的正常值及意义 (一)总胆固醇(TC) 正常范围一般为2.8~5.2mmol/L。总胆固醇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年龄方面,随着年龄增长,总胆固醇水平可能会有一定变化,一般老年人总胆固醇水平可稍高于年轻人,但仍应尽量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性别上,绝经前女性总胆固醇水平通常低于同年龄男性,绝经后女性总胆固醇水平逐渐接近男性水平。 (二)甘油三酯(TG) 正常范围是0.56~1.7mmol/L。甘油三酯升高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生活方式对其影响较大,如长期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等可导致甘油三酯升高,不同年龄人群甘油三酯正常范围略有差异,一般儿童和青少年的甘油三酯正常范围与成年人相近,但需根据个体情况评估;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生理阶段对甘油三酯水平影响相对较小,但仍需关注其变化。 (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正常范围通常小于3.4mmol/L,对于存在动脉粥样硬化高危因素(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的人群,要求更严格,应小于2.6mmol/L。年龄对LDL-C水平有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LDL-C正常范围相对较低,随着年龄增长,在无高危因素时可稍放宽,但有高危因素时需严格控制;性别方面,一般绝经前女性LDL-C水平低于同年龄男性,绝经后女性LDL-C水平逐渐向男性靠近。 (四)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男性正常范围是1.04~1.55mmol/L,女性是1.29~1.90mmol/L。HDL-C被称为“好胆固醇”,其水平降低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相关,年龄上,年轻人HDL-C水平相对较高,随着年龄增长,男性HDL-C水平可能逐渐下降,女性在绝经前HDL-C水平相对稳定,绝经后略有下降;性别差异明显,女性绝经前HDL-C水平通常高于男性,这也是女性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相对低于男性的因素之一。

    2025-11-03 12:07:5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