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宁玲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高血压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孙宁玲,1975年毕业于天津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1991年至1993年在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高血压研究中心进修学习。1977年至今在人民医院心内科工作,目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心血管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2000年以来曾多次组织及承担国家教委基金课题,牵头完成了十五医学攻关子课题、星火计划、国家11.5支撑计划子课题以及863高科技的项目等多项重大国家课题,主持完成了北京大学211工程、985项目、卫生部基金、首都医学发展基金等多项课题。目前是国家十二五课题的主要负责人,同时主持多项高血压及相关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是中国高血压指南制定专家组的主要成员。主编了《今日高血压》、《中国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标准手册》、《高血压治疗学》,参编了《实用高血压》《七年制内科学》高血压部分等。

展开
个人擅长
高血压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展开
  • 血压高怎么调理才会降?

    高血压调理需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通过冥想深呼吸等管理情绪,饮食上低盐摄入、多吃富含钾及高纤维食物,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且循序渐进,将体质指数维持在18.5~23.9kg/m2,老年患者运动防波动需频繁监测血压,孕妇高血压遵医嘱调理,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综合管理血糖血压并注意防低血糖。 一、生活方式调整 1.作息规律:保证每日7~8小时充足睡眠,长期睡眠不足可影响血压调节机制,导致血压波动,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 2.情绪管理: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焦虑、紧张情绪,长期精神压力过大是血压升高的诱因之一,稳定情绪可降低交感神经兴奋对血压的影响。 二、饮食调理 1.低盐摄入:每日钠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高盐饮食会引起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升高血压,应减少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高盐食物的摄入。 2.增加钾摄入:多食用香蕉、菠菜、土豆等富含钾的食物,钾能促进钠的排出,有助于降低血压。 3.高纤维饮食:摄入全谷物、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帮助控制体重、降低血脂,间接利于血压控制。 三、运动干预 1.有氧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速度约4~6公里/小时)、慢跑、游泳等,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降低血压。 2.运动原则:运动需循序渐进,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运动强度,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担,老年患者运动时需注意防跌倒。 四、体重管理 体质指数(BMI)应维持在18.5~23.9kg/m2,肥胖是高血压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合理饮食搭配运动控制体重,可有效降低血压水平。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运动时避免剧烈活动,防止因血压波动过大引发意外,日常监测血压需更频繁,根据血压情况调整生活方式。 2.孕妇高血压:需在医生专业指导下调理,不可自行随意用药,饮食上兼顾控盐与营养需求,密切监测血压及胎儿状况。 3.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需综合管理血糖与血压,饮食上注意控糖与控盐平衡,运动时注意避免低血糖发生,严格遵循医生制定的个性化调理方案。

    2025-11-03 11:55:40
  • 血压280有多严重

    血压达极度危险水平280mmHg会对心血管系统致心脏负担增、损伤血管内皮等,对脑部可致脑出血或脑梗死,对肾脏会损害肾小球致肾功能减退,老年人及有基础病史者情况更糟,必须立即采取紧急措施降压避免危及生命严重并发症。 血压280mmHg属于极度危险的高血压水平,会带来多方面严重危害。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极度升高的血压会对心脏和血管造成极大压力。心脏需要更用力地泵血来推动血液通过狭窄且承受高压的血管,长期如此会增加心脏负担,可能引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同时,高血压还会损伤血管内皮,使血管壁变得脆弱,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过高的血压可能导致斑块破裂,引发血栓形成,进而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脑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例如,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血压急剧升高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会显著增加。 对脑部的影响 脑部血管在过高血压下容易发生破裂出血,引发脑出血。患者可能突然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偏瘫等症状,病情往往十分危急,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另外,高血压也会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导致脑梗死的发生,影响相应脑区的功能,出现认知障碍、语言障碍、肢体运动障碍等多种神经系统症状。 对肾脏的影响 过高的血压会损害肾脏的肾小球动脉硬化,影响肾脏的滤过功能,导致肾功能逐渐减退,严重时可发展为肾衰竭。患者会出现水肿、蛋白尿等表现,进一步影响身体的水盐代谢和毒素排泄。 特殊人群的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下降,血压在280mmHg时,更容易出现上述各种严重并发症,而且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恢复能力较差,病情变化可能更为迅速,需要更加密切和及时的救治。 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果患者本身就有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血压280mmHg会使这些基础疾病的病情急剧恶化,增加治疗的难度和风险。比如糖尿病患者合并严重高血压时,会加速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进展。 总之,血压达到280mmHg是极其严重的情况,必须立即采取紧急措施降低血压,以避免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

    2025-11-03 11:54:58
  • 心脏病吃什么食物好

    心血管健康相关饮食需摄入全谷物如燕麦、富含Omega-3的深海鱼、新鲜蔬果(含绿叶蔬菜等)、坚果类及豆制品,老年人烹饪宜清蒸水煮等,糖尿病合并心脏病患者要平衡蔬果和主食糖分摄入选升糖指数低的,孕妇心脏病患者要避免高钠食物并保证营养均衡以满足自身和胎儿需求。 一、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全谷物是优质选择,如燕麦,其富含的β-葡聚糖经研究证实,每日摄入约3克β-葡聚糖可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有助于改善血脂状况,对心血管健康有益。建议将燕麦纳入早餐食谱,如煮成燕麦粥食用。 二、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鱼类 深海鱼中的三文鱼等是理想之选,Omega-3脂肪酸能够发挥减少炎症反应、降低甘油三酯水平的作用。研究表明,每周食用2-3次三文鱼等富含Omega-3的鱼类,可有效维护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 三、新鲜蔬果 绿叶蔬菜:像菠菜富含叶酸等营养成分,有助于降低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而高同型半胱氨酸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每天建议摄入约500克绿叶蔬菜。 其他蔬果:苹果等水果富含果胶等成分,可帮助降低胆固醇。各类颜色鲜艳的蔬果富含维生素、抗氧化剂等,能抵御氧化应激对血管的损伤,每天蔬果总摄入量应维持在500克左右。 四、坚果类 以杏仁为例,其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等成分对血管健康有益。但需注意适量食用,每天约10颗左右为宜,过量摄入坚果可能因热量过高加重心脏负担。 五、豆制品 豆腐等豆制品富含植物蛋白,用其替代部分动物蛋白摄入,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例如,在日常饮食中用豆腐炒菜代替部分红肉的摄入。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需注重食物烹饪方式,避免采用高油、高盐的烹饪方法,宜选择清蒸、水煮等方式,减少油脂和盐分对心脏的额外负担。 糖尿病合并心脏病患者:要平衡蔬果和主食的糖分摄入,选择升糖指数相对较低的蔬果及全谷物主食,防止血糖波动过大加重心脏负担。 孕妇心脏病患者: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避免摄入高钠食物,以防水钠潴留加重心脏负荷,同时要确保各类营养素的合理摄入以满足自身和胎儿需求。

    2025-11-03 11:54:15
  • 失眠并伴有高血压能否服用血红素铁补铁片

    血红素铁补铁片用于补充铁元素纠正缺铁状态适用于明确诊断缺铁性贫血者失眠伴高血压患者需先经相关检查明确缺铁且血压控制平稳无禁忌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补铁时要关注血压波动及个体差异特殊人群需完善铁代谢检查评估血压用药中密切观察自身症状变化日常需调整健康生活方式。 一、血红素铁补铁片的作用机制及适用情况 血红素铁补铁片主要用于补充机体所需铁元素,以纠正缺铁状态,常见于明确诊断为缺铁性贫血的患者。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缺乏铁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发缺铁性贫血,出现乏力、面色苍白等表现。 二、失眠伴高血压患者使用血红素铁补铁片的考量因素 (一)缺铁状态评估 若失眠伴高血压患者经相关检查明确存在缺铁情况(如血清铁蛋白降低、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升高等),在血压控制平稳且无补铁禁忌时,可考虑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血红素铁补铁片。但需注意,单纯因失眠而无明确缺铁依据时,不应盲目补铁。 (二)高血压影响 高血压患者使用补铁剂时需关注血压波动情况。部分补铁剂可能在胃肠道吸收过程中引起轻微胃肠道不适,导致患者身体不适,间接影响睡眠,而睡眠不佳又可能进一步影响血压控制。因此,高血压患者使用血红素铁补铁片时,需密切监测血压,若出现血压波动异常,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三)个体差异 不同个体对补铁的反应及耐受不同。失眠伴高血压患者存在个体差异,有的患者使用补铁剂后可能无明显不适,而有的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睡眠改变等情况。因此,此类患者在使用前应充分评估自身状况,由医生根据具体病情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使用。 三、特殊人群提示 失眠伴高血压患者属于特殊人群,在考虑使用血红素铁补铁片时,需特别注意:应先由医生完善铁代谢相关检查明确缺铁诊断,同时严格评估血压控制情况,确保血压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自身症状变化,如出现头痛、头晕加重或睡眠状况进一步恶化等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此外,此类患者日常应注重健康生活方式调整,如保持规律作息以改善失眠,低盐饮食控制血压等,非药物干预在改善整体健康状况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2025-11-03 11:53:37
  • 血压过高时在高处工作会失去知觉吗

    血压过高突破脑血管自身调节机制致脑部供血供氧异常可引发失去知觉有高血压病史且控制不佳者、老年高血压患者及伴随心脑血管基础疾病者风险更高高血压患者应遵医嘱规范控血压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血压未良控时避免处于高处等危险环境以降低风险。 一、血压过高时可能引发失去知觉的病理机制 当血压过高(如处于高血压急症或亚急症状态),过高的血压会突破脑血管自身的调节机制。正常情况下脑血管能通过自身收缩和舒张维持稳定供血,但血压急剧升高时,脑血管无法有效调节,可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脑出血)或血管堵塞(脑梗死),脑部供血供氧出现异常,进而影响神经系统功能,严重时就可能出现失去知觉的情况。例如,相关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血压急剧升高时,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增加,而脑血管意外是导致意识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不同人群的风险差异 (一)有高血压病史且血压控制不佳者 此类人群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已受损,在高处工作时,环境因素(如可能的情绪波动、体力活动等)易诱发血压进一步骤升,使脑部血管承受过大压力,极大增加脑部血管意外发生风险,从而更易出现失去知觉的状况。例如,长期高血压未得到良好控制的患者,其脑血管对血压变化的耐受能力更弱。 (二)老年高血压患者 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高血压对脑血管的损害更为明显。在高处工作时,身体处于相对特殊的环境状态,血压波动时更易引发脑部供血异常,导致脑部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升高,进而使失去知觉的可能性相对更高。 (三)伴随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高血压患者 若同时合并冠心病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血压过高时在高处工作会进一步加重心脑负担,使得脑部供血异常的风险大幅增加,失去知觉的几率也随之增大。 三、预防建议 高血压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规范控制血压,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在血压未得到良好控制时,应避免处于高处等危险工作环境,以降低因血压过高引发脑部事件导致失去知觉的风险,保障自身安全。例如,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非药物方式辅助控制血压,当血压波动超出可控范围时,务必远离高处等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场所。

    2025-11-03 11:52:3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