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宁玲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高血压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孙宁玲,1975年毕业于天津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1991年至1993年在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高血压研究中心进修学习。1977年至今在人民医院心内科工作,目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心血管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2000年以来曾多次组织及承担国家教委基金课题,牵头完成了十五医学攻关子课题、星火计划、国家11.5支撑计划子课题以及863高科技的项目等多项重大国家课题,主持完成了北京大学211工程、985项目、卫生部基金、首都医学发展基金等多项课题。目前是国家十二五课题的主要负责人,同时主持多项高血压及相关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是中国高血压指南制定专家组的主要成员。主编了《今日高血压》、《中国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标准手册》、《高血压治疗学》,参编了《实用高血压》《七年制内科学》高血压部分等。

展开
个人擅长
高血压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展开
  • 心脏有点不舒服怎么办

    识别心脏不适时若伴剧烈胸痛等危急重症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原地等待,一般情况要立即停止剧烈活动休息并记录症状细节,生理性偶发不适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观察,有基础病史者需格外重视并尽快就医检查,老年人心脏不适需及时就医且家属陪同,儿童出现心脏不适要警惕先天性心脏病尽快就诊,女性心脏不适要关注相关因素及时就医。 一、识别紧急情况并采取对应措施 若心脏不适伴随胸痛剧烈且持续不超过30分钟、疼痛向肩背等部位放射、伴有大汗淋漓、呼吸困难、晕厥等表现,高度怀疑急性心肌梗死等危急重症,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原地等待救援,避免随意走动。 二、一般情况的初步处理 1.休息制动:立即停止当前正在进行的剧烈运动或重体力活动,坐下或躺下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通风,减少心肌耗氧量。 2.记录症状细节:仔细记录心脏不适发作的具体时间、疼痛部位(如胸骨后、心前区等)、疼痛性质(压榨性、闷痛等)、是否有放射痛以及伴随症状(如头晕、心悸等),这些信息对医生判断病情有重要参考价值。 三、生理性偶发不适的观察与调整 若心脏不适为偶尔轻微发作,可能与劳累、情绪激动、熬夜、过度吸烟饮酒等生理性因素相关,此时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观察症状变化,如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情绪过度波动、戒烟限酒等,一般经休息调整后症状可缓解。 四、有基础病史人群的应对 对于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病史者,出现心脏不适需格外重视。高血压患者需关注血压情况,糖尿病患者要考虑血糖波动影响,冠心病患者需警惕病情复发,此类人群应尽快就医,完善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脏超声等检查以明确心脏状况。 五、特殊人群的温馨提示 老年人:老年人群心脏功能可能减退,心脏不适更需谨慎,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且就医过程中家属需陪同,防止突发情况。 儿童:儿童出现心脏不适多需警惕先天性心脏病等先天性心血管问题,家长应带儿童尽快到儿科或心内科就诊,进行详细检查排查异常。 女性:女性心脏不适可能与更年期综合征等因素相关,也需关注是否存在冠心病等问题,及时就医明确原因。

    2025-11-03 11:47:42
  • 二尖瓣脱垂必须手术吗

    二尖瓣脱垂并非都需手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心脏功能未明显受损者可观察随访;出现严重并发症(如严重二尖瓣反流致心衰、心律失常)、心脏结构明显改变时需手术,儿童、女性特殊时期及有不良生活方式者需依病情特殊对待。 无需手术的情况: 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者:若患者没有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的心悸、胸痛等症状,且心脏功能未受明显影响,一般可以先进行观察,定期复查心脏超声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例如,部分轻度二尖瓣脱垂患者,在长时间内病情可能稳定,不需要立即手术干预。 心脏功能尚未明显受损:通过心脏超声等检查评估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如果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仍在正常范围内,心脏结构无明显恶化,可先采取保守治疗,密切随访。 需要手术的情况: 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当二尖瓣脱垂导致严重的二尖瓣反流,且反流程度进行性加重,引起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心律失常(如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等)时,通常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例如,心脏超声显示二尖瓣反流程度为中重度以上,且患者出现明显心力衰竭症状,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手术可能是必要的。 心脏结构明显改变:如果二尖瓣脱垂导致左心室扩大等心脏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且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也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对于儿童二尖瓣脱垂患者,需要特别关注。儿童二尖瓣脱垂的治疗同样遵循上述原则,但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评估和治疗时更要谨慎。如果是儿童二尖瓣脱垂,需密切监测病情,因为儿童的心脏功能代偿能力与成人不同,一旦出现可能影响生长发育或心脏功能的情况,应及时根据病情由心内科和心外科医生共同评估是否需要手术。对于女性二尖瓣脱垂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由于心脏负担加重,需要加强监测,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包括是否需要手术,因为妊娠可能会加重二尖瓣脱垂患者的心脏负荷,增加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而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二尖瓣脱垂患者,如长期大量吸烟、酗酒等,需要先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同时再根据病情决定是否需要手术,因为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心脏健康,不利于病情控制。

    2025-11-03 11:46:59
  • 主动脉夹层远端破口能自愈吗

    主动脉夹层远端破口通常不能自愈,其因主动脉结构特点、年龄、生活方式及病史等因素,难以自行闭合,一旦怀疑或确诊应立即就医积极治疗以阻止病情进展。 一、解剖与病理基础 主动脉夹层是由于主动脉内膜破裂,血液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真假两腔。远端破口是夹层血肿向外引流的通道,而主动脉本身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无法依靠自身机制使破口自行闭合。主动脉壁承受着高压的血流冲击,一旦内膜出现破裂形成破口,血液持续的冲击力会导致破口难以自行修复,血肿会不断扩展,进而可能引发更加严重的并发症,如夹层进一步累及重要脏器血管导致脏器缺血、破裂大出血等,危及生命。 二、临床转归及相关因素 1.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患者主动脉夹层远端破口自愈的可能性差异较大。一般来说,儿童或青少年发生主动脉夹层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由于其主动脉壁的弹性等特点与成人不同,但总体而言,远端破口也不会自愈,且病情进展往往更为迅猛。而老年患者主动脉壁本身存在退行性变等情况,远端破口更难自行闭合,因为老化的主动脉壁修复能力下降,难以应对持续的血流冲击来使破口愈合。 2.生活方式影响:吸烟、高血压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主动脉的负担。高血压患者持续的高压状态会使主动脉承受更高的压力,不利于远端破口的自行修复,反而会促使夹层进一步发展。而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功能,影响血管的正常修复机制,所以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远端破口自愈的概率极低。 3.病史相关:若患者本身有马方综合征等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疾病,主动脉壁结构存在先天缺陷,远端破口更是不可能自愈,这类患者往往需要积极的医疗干预来控制病情进展;对于有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史的患者,主动脉壁的病变基础使得远端破口无法自行愈合,必须通过医疗手段来处理主动脉夹层相关问题。 主动脉夹层远端破口通常不能自愈,一旦怀疑或确诊主动脉夹层,应立即就医,进行积极的治疗,包括药物控制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以及根据病情选择手术等干预措施来阻止夹层进一步发展,挽救患者生命。

    2025-11-03 11:45:54
  • 偶发性早搏医学解释

    偶发性早搏是心脏偶尔出现提前异位搏动,生理上过度疲劳等可诱发,病理上心脏疾病等可引起,心电图有提前畸形增宽QRS波群等表现,大多对泵血影响不大,无症状或有轻微症状,有基础病者需关注病情,健康人及儿童需去除诱因或关注生活状态并定期复查。 发生机制 生理情况下,如过度疲劳、精神紧张、过量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等,都可能诱发偶发性早搏。例如,长期精神高度紧张的人群,其交感神经兴奋,可能导致心脏的异位起搏点兴奋性增高,从而引发偶发性早搏。对于儿童来说,如果近期睡眠不足、学习压力大,也可能出现偶发性早搏。 病理情况下,某些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内分泌紊乱(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等也可能引起偶发性早搏。比如,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细胞的电活动不稳定,容易出现异位起搏点的异常放电,导致偶发性早搏。 心电图表现 在心电图上,偶发性早搏有其典型的表现。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其形态通常畸形、增宽,时限一般大于0.12秒,前面没有相关的P波(如果是房性早搏,可能会有提前出现的P波,且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代偿间歇完全,即早搏前后的两个窦性P波之间的间距等于正常窦性PP间距的两倍。对于儿童的心电图,医生会仔细测量QRS波群的时限等指标来判断是否为偶发性早搏。 临床意义 大多数偶发性早搏本身对心脏的泵血功能影响不大,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仅表现为心悸、心跳暂停感等。但需要进一步评估是否存在潜在的心脏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偶发性早搏可能提示病情有一定的活动,需要密切监测。例如,有心肌病病史的患者出现偶发性早搏,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心脏功能等指标。而对于没有基础疾病的健康人,偶发性早搏通常不需要特殊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但需要去除诱发因素,如调整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量的刺激性物质摄入等。对于儿童偶发性早搏,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生活状态,如是否有过度劳累等情况,必要时定期复查心电图。

    2025-11-03 11:44:55
  • 患了先天性心脏病能治好吗

    先天性心脏病可以治好,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不同类型先心病治疗效果有差异,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治疗后需定期复查,患儿要注意生活护理,新生儿先心病治疗护理更精细。 手术治疗 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通过外科手术修复缺损部位,多数患儿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术后生长发育可接近正常儿童。例如,对于单纯的室间隔缺损,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手术修补,预后通常较好。手术时机的选择与缺损的大小、患儿的症状等因素有关,一般小型室间隔缺损可能在婴幼儿期观察,大型缺损可能需要尽早手术。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像法洛四联症等,虽然病情相对复杂,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通过外科手术也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不过,术后可能需要长期的随访和康复,因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术后心功能的恢复需要一定时间,而且可能存在一些远期的并发症风险,如心律失常等,需要定期进行心脏超声等检查监测。 介入治疗 对于一些适合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以动脉导管未闭为例,通过介入封堵的方法,将未闭的动脉导管封堵,患儿术后恢复较快,预后良好。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有严格的评估标准,需要考虑患儿的年龄、缺损的大小、位置等因素。一般来说,年龄较小的患儿如果符合介入治疗的适应证,介入治疗是较好的选择,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合并其他严重心脏畸形等,则可能不适合介入治疗。 不同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效果有所差异,而且患儿的预后还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时机、术后护理等。在治疗后,患儿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包括心脏超声、心电图等检查,以监测心脏的恢复情况。同时,家长要注意患儿的生活护理,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合理喂养,避免患儿过度劳累和感染等,这对于患儿的康复非常重要。对于特殊人群,如新生儿期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由于其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治疗和护理需要更加精细,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护理和后续治疗。

    2025-11-03 11:43:5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