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宁玲,1975年毕业于天津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1991年至1993年在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高血压研究中心进修学习。1977年至今在人民医院心内科工作,目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心血管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2000年以来曾多次组织及承担国家教委基金课题,牵头完成了十五医学攻关子课题、星火计划、国家11.5支撑计划子课题以及863高科技的项目等多项重大国家课题,主持完成了北京大学211工程、985项目、卫生部基金、首都医学发展基金等多项课题。目前是国家十二五课题的主要负责人,同时主持多项高血压及相关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是中国高血压指南制定专家组的主要成员。主编了《今日高血压》、《中国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标准手册》、《高血压治疗学》,参编了《实用高血压》《七年制内科学》高血压部分等。
展开-
高血压需要长期服药吗
高血压通常需长期服药,因其是慢性疾病难根治,多数患者靠长期服药控血压降并发症风险,老年人、妊娠期及合并其他疾病的高血压患者长期服药有不同注意要点,需个性化管理监测。 一、高血压需长期服药的原因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升高是一种持续的病理状态,虽然部分轻度高血压患者在早期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可能使血压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往往难以完全恢复正常,血压仍可能在后续波动上升。因此,为了持续稳定血压,多数情况下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来进行管理。例如,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长期规范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其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显著降低。 二、特殊人群的情况及注意要点 老年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长期服药时需更加谨慎,要密切关注血压波动情况以及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因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有所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所以在选择降压药物种类和剂量时需要综合考量,尽量选择对器官功能影响较小且降压平稳的药物,并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用药需特别谨慎,因为某些降压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一般会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降压药物,并且需要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根据血压情况动态调整,同时密切监测母儿情况。 合并其他疾病的高血压患者:比如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在选择降压药物时要考虑对血糖的影响等因素,长期服药过程中需要兼顾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双重管理,定期监测血糖、血压等相关指标,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以保障身体健康,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而不同特殊人群在长期服药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个性化的管理和监测。
2025-10-09 10:37:51 -
老人高血压能吃天麻吗
老人高血压可谨慎吃天麻,因其目前无明确充分研究证实能直接降血压且一般不产生明显不良影响,但需注意个体差异,食用前咨询医生,食用期间密切监测血压,且食用方式要清淡,不能将天麻作治疗高血压主要手段。 一、天麻对老人高血压的潜在影响 天麻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有研究表明天麻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作用。例如,天麻中的有效成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血管有调节作用,但目前并没有确凿且充分的大规模临床研究明确证实天麻能直接降低老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不过,天麻本身一般不会对高血压病情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从现有有限研究来看,老人高血压患者在血压控制平稳的情况下,可以谨慎食用天麻,但不能将天麻作为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手段。 二、老人食用天麻需注意的方面 1.个体差异:不同老人的高血压病情严重程度、身体整体状况等存在差异。有些老人可能同时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肝肾疾病等,在食用天麻前应咨询医生,因为天麻的代谢可能会受到这些基础疾病的影响,需要评估食用天麻是否会与其他药物或身体状况产生不良相互作用。 2.血压波动情况:老人在食用天麻期间,要密切监测血压。因为虽然天麻本身可能对血压影响不明确,但个体对天麻的反应可能不同,部分老人可能在食用后出现血压的微小波动,通过监测血压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调整。 3.食用方式:天麻的食用方式多样,如煲汤、煎服等。但在烹饪过程中要注意清淡,避免添加过多盐分等加重高血压病情的调料。例如煲汤时,不要放入大量盐、酱油等高钠调味品,保持饮食的低盐低脂原则,这对高血压老人的病情控制更为重要。 总之,老人高血压患者可以吃天麻,但需要谨慎,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同时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反应和血压变化情况。
2025-10-09 10:37:00 -
心脏骤停一般昏迷多久
心脏骤停后昏迷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与抢救及时性有关,抢救及时昏迷时间相对短,不及时则易延长;还与个体差异有关,年龄不同及基础健康状况不同,昏迷时间也有差异,儿童和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等昏迷时间各有特点。 与抢救及时性的关系 抢救及时的情况:若在心脏骤停发生后4-6分钟内能够成功恢复自主循环,患者昏迷的时间可能相对较短,部分患者可能在数小时内意识逐渐恢复,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仍会有不同程度的昏迷,这还与脑损伤的程度等有关。例如,有研究表明,在心脏骤停后6分钟内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并成功恢复自主循环的患者,相比6分钟后才开始抢救的患者,昏迷持续时间更短的概率相对较高。 抢救不及时的情况:如果心脏骤停后超过6分钟才开始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等抢救,脑已经发生了较为严重的不可逆损伤,患者昏迷时间往往会较长,可能会进入长期昏迷状态,如植物状态等,昏迷时间可能会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与个体差异的关系 年龄因素:儿童和老年人在心脏骤停后昏迷时间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的脑功能相对更具可塑性,在同样的心脏骤停情况中,若能及时抢救,可能昏迷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但如果脑损伤严重,也可能出现较长时间昏迷。老年人由于脑功能本身有一定退化,心脏骤停后脑耐受缺血缺氧的能力下降,昏迷时间往往更容易延长。 基础健康状况:本身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本身有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的人,心脏骤停后昏迷时间可能更长。因为基础疾病已经影响了脑的血液供应和代谢等功能,心脏骤停进一步加重脑损伤,导致昏迷持续时间延长。例如,本身有脑动脉硬化的患者,心脏骤停后脑缺血缺氧更容易造成严重损伤,昏迷时间可能比没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长。
2025-10-09 10:33:32 -
血压低晕厥怎么办
发生血压低晕厥时,应立即让患者平卧或头低脚高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尽快呼叫急救并观察病情,寻找并消除诱因,苏醒后及时就医全面检查评估以明确原因并针对性治疗预防,不同人群诱因有别,儿童等需更细致检查。 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理口腔异物:确保患者口腔内没有分泌物、呕吐物等阻塞气道。对于婴幼儿,要特别注意其口腔情况,及时清理可能存在的奶液等异物,以保证呼吸顺畅,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避免因缺氧加重晕厥不适。 呼叫急救并观察病情 尽快呼叫急救:一旦发生血压低晕厥,应尽快拨打急救电话,让专业医疗人员前来进一步处理。在等待急救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脉搏等情况。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本身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病史的患者,更要仔细监测病情变化,因为原有病史可能会影响晕厥的严重程度及后续处理。 寻找并消除诱因 查明低血压原因:如果是因脱水导致的低血压晕厥,要适当补充水分;若是药物引起的低血压,需回忆近期服用的药物并告知医生;对于患有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导致的低血压,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排查。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诱因可能不同,例如老年女性可能因体质较弱、血容量不足等更易出现低血压晕厥,而年轻男性可能因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等导致脱水进而引发。 后续就医检查 全面检查评估:患者苏醒后,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如心电图检查了解心脏电活动情况,血常规检查看是否有贫血等情况,血生化检查评估电解质、肝肾功能等,以明确导致血压低晕厥的具体原因,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制定。对于儿童患者,要考虑其生长发育情况,进行更细致的相关检查,确保准确找到病因并给予合适的处理。
2025-10-09 10:32:13 -
心衰水肿怎么消肿
心衰消肿需综合多方面措施,包括限钠限水以减少钠水潴留、应用利尿剂促进钠水排出、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减轻心脏前负荷、进行病因治疗从根本解决问题,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心衰患者消肿时需分别密切监测相关指标并谨慎调整治疗方案。 利尿剂应用 原理:利尿剂能增加尿量,促进钠水排出,从而减轻水肿。常用的有袢利尿剂如呋塞米等,通过抑制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发挥作用。不同心衰患者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利尿剂,对于年轻心衰患者,心功能相对较好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老年患者可能需要考虑肾功能情况调整利尿剂使用,避免因利尿剂导致电解质紊乱等问题。 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原理:一些血管活性药物如硝酸酯类药物,可扩张静脉,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前负荷,从而减轻水肿。对于有冠心病等基础病史的心衰患者可能更适用,但使用时要考虑患者的血压等情况,不同性别患者在药物反应上可能有一定差异,需密切监测。 病因治疗 原理:积极治疗心衰的原发病,如冠心病患者改善心肌缺血,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等,从根本上解决心衰问题,从而消除水肿。对于不同年龄的心衰患者,病因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儿童心衰可能多与先天性心脏病等有关,需针对先天性心脏病进行相应治疗来缓解水肿;老年心衰患者多与冠心病、高血压等有关,控制这些基础疾病是关键。 特殊人群方面,老年心衰患者由于器官功能衰退,在消肿过程中要更密切监测电解质、肾功能等指标,因为老年患者更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和肾功能损害;儿童心衰患者在消肿时要特别谨慎,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密切观察尿量、体重等变化,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病情调整治疗方案,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或不当的治疗措施。
2025-10-09 10:3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