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宁玲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高血压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孙宁玲,1975年毕业于天津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1991年至1993年在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高血压研究中心进修学习。1977年至今在人民医院心内科工作,目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心血管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2000年以来曾多次组织及承担国家教委基金课题,牵头完成了十五医学攻关子课题、星火计划、国家11.5支撑计划子课题以及863高科技的项目等多项重大国家课题,主持完成了北京大学211工程、985项目、卫生部基金、首都医学发展基金等多项课题。目前是国家十二五课题的主要负责人,同时主持多项高血压及相关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是中国高血压指南制定专家组的主要成员。主编了《今日高血压》、《中国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标准手册》、《高血压治疗学》,参编了《实用高血压》《七年制内科学》高血压部分等。

展开
个人擅长
高血压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展开
  • 高血压怎么食疗

    高血压食疗可选钾元素丰富如香蕉菠菜、膳食纤维丰富如燕麦芹菜的食材,遵循低盐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五克以下、控制总热量维持BMI在18.5-23.9间的原则,老年人选软烂易消化食材增优质蛋白清蒸,孕妇严格控盐多吃含钙食物少食多餐,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选低升糖指数食物保持血糖稳定间接降压。 一、富含降压成分的食材选择 1.钾元素丰富的食物:香蕉每100克含钾约256毫克,菠菜每100克含钾约311毫克,钾能促进肾脏排出多余钠,维持电解质平衡以辅助降压;2.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燕麦含可溶性膳食纤维,可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稳定血糖血压;芹菜的纤维素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胆固醇吸收,对高血压有辅助改善作用。 二、高血压食疗的基本原则 1.低盐饮食:每日钠盐摄入需控制在5克以下,避免食用咸菜、酱菜等高盐食品,因钠摄入过多会致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2.控制总热量:根据身体活动量合理安排饮食,维持BMI(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在18.5~23.9间,避免超重或肥胖,因肥胖会加重心脏负担、提升高血压风险。 三、不同人群高血压食疗注意事项 1.老年人:消化功能减弱,应选择软烂易消化食材,如煮烂豆类、蒸软蔬菜,保证营养均衡,可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摄入,烹饪方式以清蒸等为主,防止脂肪摄入过多加重血管负担;2.孕妇高血压:严格控盐,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每100毫升约含104毫克钙),钙可调节血管紧张素分泌辅助降压,保证摄入足够蛋白质与维生素,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避免一次性进食过多加重胃肠负担;3.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全麦面包代替精制白面面包,水果可选苹果、蓝莓等升糖指数低的品种,进食水果后适当减少主食量,保持血糖稳定以间接稳定血压。

    2025-11-03 11:06:38
  • 低压94,算不算高

    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舒张压正常范围是60-89mmHg,低压94mmHg超出正常范围属舒张压升高,一般成年人需关注并调整生活方式,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群情况更需重视,发现后应非同日多次测压,若仍高及时就医制定个性化血压管理方案。 不同人群的情况及影响 一般成年人:舒张压94mmHg属于轻度升高。持续的舒张压升高可能会增加心脏的后负荷,长期下去可能导致心脏肥厚、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对于一般成年人,需要密切关注血压变化,同时调整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每天盐摄入应小于6克)、适量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控制体重(体质指数BMI保持在18.5-23.9kg/m2)等。 特殊人群 老年人: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更容易出现血压波动。舒张压94mmHg对于老年人来说也需要引起重视,因为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耐受性相对较差。在调整生活方式的同时,需要更谨慎地监测血压,必要时在医生评估下考虑是否需要药物干预,但要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如某些降压药可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等。 有基础疾病人群:如果本身患有糖尿病、肾病等基础疾病,舒张压94mmHg会对这些基础疾病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对于糖尿病患者,高血压会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对于肾病患者,高血压本身就是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同时高血压又会加重肾病病情。这类人群需要更严格地控制血压,除了生活方式调整外,可能需要更早地启动药物降压治疗,并且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压、血糖、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 一旦发现低压为94mmHg,建议非同日多次测量血压以明确诊断。如果多次测量后舒张压仍高于正常范围,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评估心血管风险,并制定个性化的血压管理方案。

    2025-11-03 11:05:39
  • 速效救心丸真的能救心吗

    速效救心丸可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来救心,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时,不同人群使用有特点,它与其他药物有区别,与非药物措施有联系,发作时服该药需配合休息。 适用情况及人群特点 适用情况:主要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心肌缺血导致的胸痛等症状。一般是在患者感觉到胸闷、心前区不适等心绞痛前兆时服用,以预防心绞痛的发作或缓解已发作的心绞痛症状。 不同人群特点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有所下降,在使用速效救心丸时,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如果服用后症状没有缓解甚至加重,应及时就医。因为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需要格外注意。 女性:女性在生理周期等特殊时期,心血管系统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速效救心丸的使用原则基本与其他人相同。不过,女性在服用时也需要关注自身对药物的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咨询医生。 有心血管病史人群:本身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病史的人群,平时应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在出现心绞痛前兆时及时服用。但这类人群在使用时要遵循基本的用药原则,并且要定期复查,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与其他救心措施的区别与联系 与其他药物的区别:速效救心丸与硝酸甘油等药物都有缓解心肌缺血的作用,但硝酸甘油起效相对更快,而速效救心丸在持续改善心肌供血等方面有一定特点。例如,硝酸甘油一般是舌下含服,起效时间更快,而速效救心丸可以舌下含服也可以口服,在作用机制和起效速度上有一定差异。 与非药物措施的联系:速效救心丸不能替代休息等非药物措施。当患者发作心绞痛时,在服用速效救心丸的同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坐下或躺下休息,这样可以减少心肌的耗氧量,有助于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如果只是单纯服用药物而不休息,可能会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2025-11-03 11:05:07
  • 哪种症状可能代表动脉硬化的发生

    下肢动脉硬化可致间歇性跛行,冠状动脉硬化会引发胸痛胸闷,脑动脉硬化可造成头晕头痛,眼部动脉硬化会出现视力模糊复视,耳垂皱褶可能是动脉硬化体表表现之一,触摸外周动脉搏动异常或血管变硬可能提示动脉硬化情况。 一、间歇性跛行 下肢动脉硬化时,下肢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行走时下肢肌肉需氧量增加,而供血不足导致缺血缺氧,引发疼痛,休息后可缓解,这是下肢动脉硬化较典型的症状,相关研究表明约有一定比例的下肢动脉硬化患者会出现此表现。 二、胸痛、胸闷 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硬化时,血管狭窄影响心肌供血,当心肌需氧量增加(如运动、情绪激动等)时,心肌缺血缺氧加重,可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这是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常见表现,临床观察显示多数冠心病患者会有此类症状发作。 三、头晕、头痛 脑动脉硬化会使脑部血管弹性降低、管腔狭窄,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进而引起头晕、头痛等症状,长期脑动脉硬化还可能增加脑梗死等严重脑血管事件风险,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脑动脉硬化与头晕、头痛的发生密切相关。 四、视力模糊、复视 眼部动脉发生动脉硬化时,会影响眼部血液供应,导致视网膜等眼部组织缺血,出现视力模糊、复视等症状,有研究发现部分动脉硬化患者会伴随眼部供血相关的视觉异常表现。 五、耳垂皱褶 有研究指出耳垂出现皱褶可能是动脉硬化的体表表现之一,其机制可能与全身动脉硬化导致耳垂部位血管循环障碍有关,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不能仅依据耳垂皱褶确诊动脉硬化。 六、动脉搏动异常及血管变硬 触摸颈动脉等外周动脉时,若发现动脉搏动异常(如减弱等)或血管变硬、弹性降低,可能提示动脉存在硬化情况,这是通过体格检查可初步发现的体征表现,临床医生常通过触诊动脉来初步评估动脉状况。

    2025-11-03 11:04:18
  • 孕期高血压的危害

    孕期高血压对孕妇自身和胎儿均有危害,对孕妇会增加子痫前期/子痫风险、损害心血管系统、造成肾功能损伤;对胎儿会致胎儿生长受限、引发胎儿窘迫、增加早产风险。 心血管系统损害:孕期高血压会加重孕妇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可能引起高血压心脏病等。长期的高血压状态会使心脏的后负荷增加,心脏需要更努力地工作来泵血,久而久之可能导致心肌肥厚、心功能不全等。有研究发现,孕期高血压孕妇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正常孕妇明显升高,如出现左心室肥厚的比例更高。 肾功能损伤:肾脏是对血压变化较为敏感的器官,孕期高血压可导致肾小动脉硬化,影响肾脏的滤过功能,出现蛋白尿等肾功能损害的表现。严重时可能发展为肾功能不全,影响孕妇的整体健康状况,而且肾功能损伤可能会对后续的妊娠及产后恢复产生不良影响。 对胎儿的危害 胎儿生长受限:孕期高血压会影响胎盘的血流灌注,导致胎儿获得的营养和氧气供应不足,从而引起胎儿生长受限。研究显示,患有孕期高血压的孕妇所生胎儿的平均体重往往低于血压正常孕妇所生胎儿的体重,胎儿生长受限会增加胎儿出生后出现各种健康问题的风险,如低体重儿相关的一系列并发症等。 胎儿窘迫:胎盘血流灌注的减少还可能导致胎儿在宫内出现缺氧等窘迫状况。胎儿窘迫表现为胎心率异常等,严重时可危及胎儿的生命。有数据表明,孕期高血压孕妇的胎儿发生窘迫的概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孕妇,这是因为高血压影响了胎盘的气体交换和营养物质运输功能。 早产风险增加:孕期高血压是导致早产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会促使子宫过早收缩等,从而增加早产的发生几率。早产儿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出生后面临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感染等多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都相对较高。

    2025-11-03 11:03:2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