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宁玲,1975年毕业于天津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1991年至1993年在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高血压研究中心进修学习。1977年至今在人民医院心内科工作,目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心血管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2000年以来曾多次组织及承担国家教委基金课题,牵头完成了十五医学攻关子课题、星火计划、国家11.5支撑计划子课题以及863高科技的项目等多项重大国家课题,主持完成了北京大学211工程、985项目、卫生部基金、首都医学发展基金等多项课题。目前是国家十二五课题的主要负责人,同时主持多项高血压及相关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是中国高血压指南制定专家组的主要成员。主编了《今日高血压》、《中国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标准手册》、《高血压治疗学》,参编了《实用高血压》《七年制内科学》高血压部分等。
展开-
高血压的食疗方法是什么
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菠菜土豆等可促进钠排出降血压但肾功能不全者需遵医嘱,富含钙的食物像牛奶豆制品能调节血管收缩舒张助降血压牛奶蛋白过敏者需替代,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芹菜玉米可促肠道蠕动控体重助控血压胃肠差老人需适量,低钠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可减少钠摄入控血压但低钠血症风险人群需遵医嘱调整。 一、富含钾的食物 1.具体食物及原理:香蕉、菠菜、土豆等富含钾元素。钾有助于促进钠的排出,从而降低血压。例如,每100克香蕉含钾约256毫克,研究表明,增加钾的摄入可以通过扩张血管、减少血管阻力来降低血压。高血压患者可每天适量食用香蕉等富含钾的食物,但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谨慎,因为过量补钾可能加重肾脏负担,这类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摄入含钾食物。 二、富含钙的食物 1.具体食物及原理:牛奶、豆制品等是钙的良好来源。钙可以帮助调节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有研究显示,充足的钙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以牛奶为例,每100毫升牛奶含钙约104毫克,高血压患者每天可饮用300-500毫升牛奶,更年期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变化易出现血压波动,更应注意钙的摄入,可多吃豆制品等补充钙,但对牛奶蛋白过敏者需避免饮用牛奶,选择其他替代食品。 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1.具体食物及原理:燕麦、芹菜、玉米等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胆固醇的吸收,有助于控制体重,而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例如,燕麦中的膳食纤维可以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使血糖、血脂更稳定,间接有助于血压的控制。高血压且伴有便秘的人群可多吃这类食物,但胃肠功能较差的老年人食用时要注意适量,避免引起消化不良。 四、低钠食物 1.具体食物及原理:减少钠盐摄入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措施,应多选择低钠食物,如大部分新鲜蔬菜、大部分新鲜水果等。人体摄入过多钠会导致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升高血压。一般建议高血压患者每天钠盐摄入量应低于5克,像一些加工食品含钠量较高,应尽量避免,而新鲜的蔬菜水果相对含钠量低,是良好的选择。但对于本身有低钠血症风险的人群,如大量出汗后过度限制钠摄入的人,要注意钠的合理摄入,需在医生评估下调整饮食。
2025-10-29 12:12:16 -
心脏搭桥手术注意事项
术前患者要调整心理状态,吸烟患者提前2周以上戒烟,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控制好血压血糖;术中小儿需精心护理保证体位正确舒适;术后要注意伤口护理、循序渐进康复活动、合理饮食、观察并发症及遵医嘱用药,老年患者更需密切关注相关情况。 术中配合注意事项 患者要严格遵循医护人员的指导进行体位配合等操作。在手术过程中,年龄较小的儿童需要医护人员更加精心地护理,确保手术体位正确且舒适,避免因体位不当影响手术操作和患儿的安全。 术后注意事项 伤口护理: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情况。对于老年患者,由于机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更要密切关注伤口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 康复活动:术后早期要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适当的康复活动。一般来说,患者麻醉清醒后即可在床上进行肢体的小范围活动,如屈伸四肢等。随着恢复情况逐渐好转,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逐步增加活动量,如床边坐立、短距离行走等。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活动量的增加要更加循序渐进,例如患有冠心病的患者,活动时要密切监测心率、血压等指标,防止因活动量过大诱发心脏不适。 饮食方面:术后饮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先从流质饮食开始,如米汤、藕粉等,然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粥、面条等,再恢复到正常饮食。饮食要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促进身体恢复。对于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高血压患者要遵循低盐饮食原则等。 并发症观察: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肺部感染、心肌梗死、出血等。例如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有无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警惕肺部感染的发生;观察患者的心前区有无疼痛等不适,及时发现心肌梗死等心脏相关并发症。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还要注意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如有无肢体麻木、言语不清等情况。 药物使用:术后可能会根据患者情况使用一些药物,如抗凝药物等,但具体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患者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在药物使用上更要谨慎,密切关注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
2025-10-29 12:11:23 -
窦性心律t波改变是什么意思
窦性心律T波改变是一种常见的心电图表现,提示心脏电活动发生变化,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生理性、药物、心脏疾病等。治疗方法取决于原因,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需定期体检、避免诱因、及时就医。 1.什么是窦性心律? 窦性心律是指由窦房结发出的正常节律的心跳。窦房结是心脏的起搏点,它会自动产生电信号,控制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从而维持正常的心跳。 2.T波的意义 T波代表心室复极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T波应该与QRS波群的方向一致,且振幅相对较高。T波的改变可能反映了心肌的复极异常或其他心脏问题。 3.窦性心律T波改变的原因 窦性心律T波改变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 生理性因素:如情绪激动、体力活动、睡眠、女性生理期等,都可能导致窦性心律T波改变。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洋地黄、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可能影响心脏的电活动,导致T波改变。 心脏疾病:如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等,可能导致窦性心律T波改变。 其他因素:低钾血症、低镁血症、酸碱平衡失调等也可能引起T波改变。 4.如何诊断窦性心律T波改变?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心电图检查来诊断窦性心律T波改变。如果怀疑有心脏疾病,可能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心脏超声、心肌酶学检查等。 5.治疗窦性心律T波改变 治疗窦性心律T波改变的方法取决于其原因。如果T波改变是由生理性因素引起的,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如果是由心脏疾病或其他疾病引起的,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6.注意事项 定期体检:对于有心脏疾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窦性心律T波改变。 避免诱因:尽量避免引起窦性心律T波改变的诱因,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吸烟、饮酒等。 就医咨询:如果出现胸闷、胸痛、心悸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和治疗。 总之,窦性心律T波改变可能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提示心脏存在问题。如果发现窦性心律T波改变,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以便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维护心脏健康。
2025-10-29 12:10:28 -
高血压主要表现为哪些症状
高血压多数患者起病隐匿早期无症状,常见自觉症状包括后头枕部或太阳穴胀痛搏动性痛、头部昏沉头重伴轻微眩晕感、颈部僵硬发紧、疲倦乏力,血压急剧升高时可出现视物模糊、单侧鼻出血,老年人高血压常症状不典型易波动且易并发心脑血管事件,儿童高血压少见可表现为头痛呕吐发育迟缓等,妊娠期女性高血压常伴水肿蛋白尿严重时可现子痫前期/子痫。 一、典型症状表现 1.无症状情况:多数高血压患者起病隐匿,早期可能无明显自觉症状,仅在测量血压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被发现。这是因为血压缓慢升高时,人体可能逐渐适应,而未出现典型不适表现。 2.常见自觉症状 头痛:多表现为后头枕部或太阳穴部位的胀痛或搏动性痛,血压下降后头痛可缓解。这是由于血压升高导致脑血管扩张、牵拉痛觉神经所致。 头晕:患者常感头部昏沉、头重,可伴有轻微眩晕感,活动或改变体位时可能加重,与血压波动引起的脑供血相对不足有关。 颈部发紧:颈部肌肉因血压升高处于紧张状态,可感觉颈部僵硬、发紧。 疲劳:患者易出现疲倦、乏力感,可能与血压升高影响身体代谢及器官功能有关。 二、血压急剧升高时的表现 当血压突然显著升高(如高血压急症或亚急症),可出现较明显症状,包括: 1.视物模糊:血压急剧升高可影响眼底血管,导致视网膜水肿、渗出等,进而引起视力模糊,严重时可能短暂失明,需及时降压处理以避免眼底不可逆损伤。 2.鼻出血:血压升高使鼻腔小血管压力增大,容易破裂出血,多为单侧鼻出血,血压控制后可减少出血发作。 三、特殊人群表现差异 1.老年人:老年人高血压常合并动脉硬化,症状多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轻微头晕、乏力,甚至无明显不适,但更易发生血压波动,且易并发心脑血管事件,需密切监测血压。 2.儿童:儿童高血压相对少见,若出现可能表现为头痛、呕吐、发育迟缓等,部分因先天性疾病(如肾动脉狭窄等)引起,需警惕并及时排查病因。 3.妊娠期女性:妊娠高血压患者除血压升高外,常伴有水肿(多从下肢踝部开始逐渐向上蔓延)、蛋白尿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子痫前期/子痫,表现为抽搐、昏迷等,对母婴健康威胁极大,需严格产检监测。
2025-10-29 12:09:56 -
哪种降压药致癌
目前无确凿证据表明特定降压药普遍致癌常见降压药类型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利尿剂等经大量临床研究和长期用药观察其致癌风险未被证实有明确相关性使用任何降压药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据患者具体情况选药并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有担忧疑问及时与医生沟通。 常见降压药类型及相关情况 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等,这类药物通过阻滞钙离子通道,松弛血管平滑肌来降低血压。大量的临床研究和长期用药观察显示,其致癌风险未被证实有明确的相关性。在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等)以及有不同病史(如高血压、冠心病等)的人群中使用,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会导致癌症发生概率显著增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例如卡托普利等,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发挥降压作用。众多的临床数据和研究表明,长期使用这类药物在一般人群中不会导致癌症发生率升高。对于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包括儿童(但儿童使用ACEI需非常谨慎,需严格评估病情)、成年人、老年人;不同性别患者;有不同基础病史(如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等情况)的人群,其致癌风险未被发现有明确关联。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像氯沙坦等,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的结合来降压。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这类药物的致癌风险并未得到证实。在各种人群中使用时,没有证据提示会引发癌症。比如有高血压且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ARB类药物,目前没有发现其会导致癌症相关的不良后果。 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等,通过促进钠和水的排泄,减少血容量来降压。目前也没有证据表明利尿剂会导致致癌情况的发生。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低盐饮食或高盐饮食人群)、不同年龄和性别患者使用利尿剂时,其致癌风险未被确认有相关性。 需要强调的是,在使用任何降压药时,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血压水平、合并疾病等)来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并会密切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果对降压药的使用存在担忧或疑问,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医生会综合评估并给予专业的建议。
2025-10-29 12:0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