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兵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擅长:泌尿系统的结石,泌尿系统的肿瘤,对泌尿系统的感染也有所研究。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徐志兵,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71年生,医学博士,现任卫生部泌尿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中山医院)办公室主任。 1994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01年获得复旦大学医学博士学位。2004年在新加坡中央医院泌尿外科中心进修学习,从事泌尿内镜各种微创技术和肿瘤学研究。展开
个人擅长
泌尿系统的结石,泌尿系统的肿瘤,对泌尿系统的感染也有所研究。展开
  • 啪啪的时候用力过猛阴茎疼痛是怎么回事

    性行为中用力过猛可致阴茎软组织损伤(海绵体等因外力受损致局部充血水肿产生胀痛或刺痛)、尿道损伤(黏膜或海绵体受损伴排尿不适),部分人群因包皮系带过短、青少年生殖系统未熟、有基础疾病等易引发疼痛,青少年应避免过度激烈性行为,有基础病人群需谨慎并咨询医生调整性行为方式,双方应沟通配合避免用力不当致损伤。 一、软组织损伤所致疼痛 性行为中用力过猛时,阴茎的海绵体、白膜等软组织可能因外力超过其承受限度而受损。海绵体主要由勃起组织构成,过度牵拉或挤压会引起局部充血、水肿,进而产生疼痛,这种情况通常表现为阴茎局部的胀痛或刺痛,一般休息后可逐渐缓解,但若损伤较严重可能需要就医评估。 二、尿道损伤引发疼痛 用力过猛还可能导致尿道黏膜擦伤或尿道海绵体受损。尿道是尿液和精液排出的通道,受损后会出现疼痛,且可能伴随排尿时的不适,如刺痛感等。若损伤较轻,可能短期自愈;若损伤较重,需及时就医处理。 三、基础因素影响 部分人群本身存在包皮系带过短等基础问题,这类人群在性行为中由于系带的解剖结构特点,更易因用力过猛出现阴茎疼痛。此外,青少年处于生殖系统发育阶段,组织韧性相对较弱,过度激烈的性行为更易引发此类疼痛;而有基础生殖系统疾病(如阴茎硬结症等)的人群,其阴茎组织的耐受性和弹性已受影响,也更易在用力过猛时出现疼痛。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青少年群体:生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应避免过度激烈的性行为,选择适度的性行为强度以保护生殖系统健康。 有基础疾病人群:如存在包皮系带过短、阴茎硬结症等情况,需更加谨慎对待性行为力度,必要时可咨询医生调整性行为方式,降低因用力过猛导致阴茎疼痛的风险。 伴侣配合方面:性行为中双方应充分沟通,女性伴侣需配合调整力度,避免因用力不当给对方生殖器官带来损伤。

    2025-10-15 12:36:42
  • 性生活中没有前戏导致阴茎无法勃起怎么办

    性生活中缺乏前戏致性唤起不足可加强前戏互动改善,长期无前戏无法勃起需考虑基础生理疾病就医评估,不良生活方式影响要调整作息、减少烟酒、适度运动,夫妻间应加强沟通营造良好性氛围,不同人群各有侧重综合干预改善无前戏导致的阴茎勃起问题。 一、心理因素及应对 性生活中缺乏前戏可能导致性唤起不足,进而引发阴茎无法勃起。此时可通过加强前戏互动来改善,如增加亲昵接触(轻柔的拥抱、抚摸等)、语言交流以传递情感,帮助双方放松身心,促进自然的性唤起过程。例如,双方可通过温柔的眼神交流、亲昵的话语来营造亲密氛围,逐步引导性唤起的发生。 二、生理因素及健康评估 若长期存在无前戏即阴茎无法勃起的情况,需考虑是否存在基础生理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可能影响阴茎的血流供应,从而干扰勃起功能。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健康评估,包括血糖检测、血压测量、性激素水平测定等相关检查,以排查是否存在导致勃起功能障碍的基础疾病。 三、生活方式调整 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影响勃起功能。长期熬夜、吸烟酗酒等会损害身体健康,进而对性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应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减少吸烟饮酒,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如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等),以改善整体健康状况,有利于提升勃起功能。 四、伴侣沟通与性氛围营造 夫妻间应加强沟通,共同探索适合双方的前戏方式,营造良好的性氛围。通过充分沟通了解彼此的性需求和偏好,共同调整前戏策略,使双方能更好地进入性状态,促进阴茎正常勃起。例如,双方可根据实际情况尝试不同的前戏步骤,找到最契合的互动模式。对于中老年人群,需尤其关注基础疾病的排查与生活方式的调整;年轻人群则要注重心理调节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通过多方面综合干预来改善无前戏导致的阴茎勃起问题。

    2025-10-15 12:34:02
  • 新生儿睾丸一大一小怎么回事

    新生儿睾丸一大一小有正常生理情况和病理情况。正常生理情况是两侧睾丸发育速度有细微差异。病理情况包括鞘膜积液、疝气、睾丸扭转、感染等,鞘膜积液分多种类型,疝气会使腹腔内容物进阴囊,睾丸扭转是急症,感染可致睾丸肿大,发现情况需观察并及时带新生儿就医,同时注意护理。 病理情况 鞘膜积液:是导致新生儿睾丸一大一小较常见的病理原因。鞘膜腔内积聚的液体过多,可使一侧阴囊明显增大,看起来睾丸一大一小。鞘膜积液又分为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鞘膜积液等类型。交通性鞘膜积液常在哭闹、站立时积液增多,平卧后可缩小;精索鞘膜积液是精索部位有囊性积液;睾丸鞘膜积液则是睾丸周围鞘膜内积液较多。 疝气:腹股沟斜疝也可能导致这种情况,部分腹腔内容物通过腹股沟管进入阴囊,使一侧阴囊隆起,表现为睾丸一大一小。患儿在哭闹、用力时疝气突出明显,安静或平卧时可有所缩小。 睾丸扭转:虽然相对少见,但也需重视。睾丸扭转会导致睾丸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睾丸肿胀、疼痛,若发生在一侧,也会出现睾丸一大一小的情况,且往往伴有剧烈哭闹等表现,这种情况属于泌尿外科急症,需及时就医处理。 感染:新生儿时期若发生睾丸局部感染,如附睾炎等,也可能引起患侧睾丸肿大,从而出现两侧睾丸大小不一的情况,可能还会伴有局部红肿、发热等表现。 当发现新生儿睾丸一大一小情况时,家长应密切观察两侧睾丸的大小差异变化、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如红肿、疼痛、哭闹不安等。若差异持续不缓解或伴有上述异常表现,应及时带新生儿到正规医院儿科或小儿泌尿外科就诊,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超声等相关检查明确原因,以便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同时,在护理新生儿时要注意保持阴囊部位的清洁卫生,避免过度挤压阴囊等,以保障新生儿生殖系统的健康发育。

    2025-10-15 12:32:36
  • 阴茎需要多大才能正常勃起

    成年男性阴茎勃起长度有相对普遍参考范围且存个体差异,周长也有相应范围,其受年龄、健康状况、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阴茎是否正常勃起关键在于能否完成正常性生活,有疑虑可咨询专业泌尿外科医生综合评估。 一、正常勃起的长度范围 成年男性阴茎勃起后的长度存在个体差异,但有相对普遍的参考范围。一般而言,勃起时阴茎长度约在10~16厘米之间,这一范围是基于大量临床研究统计得出,能满足正常性功能需求。需注意,青春期男性阴茎仍处于发育阶段,其勃起长度会随年龄增长逐渐趋近成年标准。 二、正常勃起的周长范围 阴茎勃起时的周长约为9~12厘米,周长指标同样受个体生理差异影响,但只要在该范围内,通常不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性生活等。 三、个体差异的影响因素 1.年龄因素:青春期男性阴茎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勃起长度和周长相对较短,随年龄增长至成年后逐渐稳定在上述范围;老年男性因身体机能衰退,可能出现勃起长度和周长略有减小的情况,但只要不影响基本性功能则属正常。 2.健康状况:若存在内分泌疾病(如睾酮水平异常)、血管性疾病(如阴茎海绵体血管病变)等,可能影响阴茎勃起的长度和周长,需及时就医排查并处理原发疾病。 3.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或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干扰激素水平及血液循环,间接影响阴茎勃起的尺寸表现,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正常勃起功能。 四、正常勃起的功能判定要点 阴茎是否正常勃起不能单纯以尺寸衡量,关键在于能否完成正常的性生活、满足生理需求。只要勃起功能可保障有效的性行为,即使尺寸略偏离上述参考范围,也属于正常情况。若对自身阴茎勃起情况存在疑虑,可咨询专业泌尿外科医生进行评估,医生会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综合判断。

    2025-10-15 12:31:02
  • 阴茎附近长疙瘩怎么治疗

    阴茎珍珠状丘疹通常无需特殊治疗日常保持局部清洁卫生观察即可,尖锐湿疣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菜花样等赘生物需及时就医用激光冷冻等物理方法去除疣体并配合综合治疗且性伴侣需同时检查,毛囊炎局部受细菌感染出现丘疹脓疱等要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外用抗生素药膏严重需就医,儿童阴茎长疙瘩需及时带至儿科或皮肤科就诊,成年人有高危性行为史出现疙瘩需尽快就医明确诊断并注意良好生活方式增强免疫力。 一、阴茎珍珠状丘疹所致疙瘩的治疗 阴茎珍珠状丘疹多表现为阴茎冠状沟处环绕排列的珍珠状、半透明小丘疹,一般无自觉症状,通常无需特殊治疗,日常注意保持阴茎局部清洁卫生,定期清洗,避免刺激,观察即可。 二、尖锐湿疣所致疙瘩的治疗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表现为阴茎附近菜花样、鸡冠样赘生物。需及时就医,可采用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等物理方法去除疣体,同时可配合抗病毒等综合治疗,治疗期间避免性行为,防止交叉感染,性伴侣也需同时检查治疗。 三、毛囊炎所致疙瘩的治疗 阴茎局部毛囊受细菌感染引发毛囊炎时,可出现红色丘疹、脓疱等。首先要保持阴茎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可外用抗生素类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等(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使用指导),若症状严重或反复发作者需就医进一步评估。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阴茎附近长疙瘩需格外谨慎,不可自行盲目用药,应及时带至儿科或皮肤科就诊,排查感染等异常情况,遵循专业医生建议进行处理,避免因不当处理影响儿童生殖健康发育。 成年人:有高危性行为史出现阴茎附近疙瘩者,需高度警惕性传播疾病可能,尽快就医明确诊断,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生活方式,避免熬夜、酗酒等不良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有助于疾病康复及预防复发。

    2025-10-15 12:29:5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