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垂体瘤等各种垂体疾病,以及其它内分泌疾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春芳,女,主任医师,从事内分泌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近二十年,擅长糖尿病及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肥胖病、高脂血症、骨质疏松症、痛风、低钙/高钙血症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以及下丘脑-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性腺疾病、更年期综合症和青少年发育障碍等疾病亦具有较高的诊治水平。展开
个人擅长
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垂体瘤等各种垂体疾病,以及其它内分泌疾病。展开
  • 糖尿病性脊髓病怎么诊断

    糖尿病性脊髓病评估包括临床表现(多有糖尿病史、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有下肢麻木等神经功能受损表现)、神经系统检查(肌力、感觉、反射异常)、辅助检查(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异常、脊髓MRI可能信号异常、电生理可现传导速度减慢等、不典型可神经活检),还需排除其他类似脊髓病变疾病。 一、临床表现评估 糖尿病性脊髓病患者多有糖尿病病史,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常见临床表现包括下肢麻木、疼痛、无力,行走困难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感觉障碍,如痛觉、温度觉减退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略有不同,但核心的神经功能受损表现是诊断的重要线索。例如,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基础健康状况等因素,症状可能更为隐匿或表现不典型;女性患者在症状感知和描述上可能与男性有一定差异,但不影响诊断的核心依据。 二、神经系统检查 1.肌力检查:通过让患者进行肢体屈伸、抬举等动作来评估肌力,糖尿病性脊髓病患者常出现下肢肌力减退,可分为不同等级进行记录,如0级(完全瘫痪)到5级(正常肌力),肌力减退程度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2.感觉检查:包括痛觉、温度觉、触觉等方面的检查。患者可能出现痛觉过敏或减退,温度觉异常等,例如用棉签轻触皮肤观察患者感觉反应,若出现感觉减退区域,提示脊髓感觉传导通路可能受损。 3.反射检查:膝反射、跟腱反射等深反射常可出现异常,如反射减弱或消失,这与脊髓神经反射弧受损有关。 三、辅助检查 1.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血糖升高是糖尿病的诊断依据,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患者通常有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正常范围,这是糖尿病性脊髓病的基础病因依据。 2.脊髓影像学检查 脊髓磁共振成像(MRI):可观察脊髓的形态、结构,糖尿病性脊髓病患者脊髓MRI可能无明显特异性改变,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脊髓信号异常,如T2加权像上脊髓信号增高,但需排除其他脊髓病变。例如,一些脊髓肿瘤、脊髓炎等疾病也可能有类似的MRI表现,所以需要结合临床进行综合判断。 脊髓电生理检查:包括体感诱发电位等检查,可评估脊髓神经传导功能。糖尿病性脊髓病患者可能出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等电生理异常,这有助于从电生理角度证实脊髓神经受损。 3.神经活检:在某些不典型病例中,可能需要进行神经活检来进一步明确神经病变情况,但这是有创检查,一般不作为首选。 四、排除其他疾病 需要排除其他可导致类似脊髓病变表现的疾病,如脊髓血管病、脊髓肿瘤、多发性硬化等。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来进行鉴别诊断。例如,脊髓血管病患者可能有突发的脊髓症状,结合血管造影等检查可鉴别;脊髓肿瘤通过MRI等检查可发现占位性病变等。

    2025-09-24 14:32:36
  • 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什么

    糖尿病患者有相应控制目标,一般成人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等有不同控制要求,儿童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有个性化目标;合并高血压时血压应控制在相应范围;血脂有总胆固醇等具体控制指标;体重超重或肥胖者需控制BMI在一定范围,消瘦者要维持适当体重;需通过良好控制及定期检查预防与管理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 儿童糖尿病患者:需要更个性化的血糖控制目标,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4.4~7.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HbA1c尽量接近正常范围,即<7.5%,但要避免过度降糖导致低血糖发生。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过度严格的血糖控制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而合理的血糖控制有助于保障其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发育。 血压控制目标 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时,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对于年龄较大或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适当放宽至<140/90mmHg,但仍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大量临床研究显示,严格控制血压在130/80mmHg以下,能明显减少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的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 血脂控制目标 总胆固醇应<4.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于一般糖尿病患者应<2.6mmol/L,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高危患者应<1.8mmol/L;甘油三酯应<1.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应>1.0mmol/L,女性应>1.3mmol/L。良好的血脂控制有助于降低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多项血脂干预临床试验证实,通过调整血脂水平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状况。 体重控制目标 对于体重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应将体重逐渐减轻至理想体重范围,体质指数(BMI)控制在18.5~23.9kg/m2。体重减轻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助于血糖、血压和血脂的控制。例如,研究发现体重减轻5%~10%,就能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指标。而对于消瘦的糖尿病患者,则需要通过合理的营养支持等措施维持适当的体重,以保证身体有足够的能量和抵抗力应对疾病。 并发症预防与管理目标 微血管并发症:通过良好的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尿蛋白检测等,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微血管并发症并及时干预,延缓其进展。例如,定期进行眼底筛查可以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及时采取激光治疗等措施,避免视力严重受损。 大血管并发症: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同时关注患者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等,以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等大血管并发症的风险。比如,适量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2025-09-24 14:31:32
  • 糖尿病能吃山药玉米葛根粉吗

    糖尿病患者可食用山药玉米葛根粉,但需注意控制量,不同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及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糖尿病患者食用时需特别留意,儿童要严格按饮食计划确定食用量,老年要谨慎且密切监测指标,合并严重疾病者要根据自身状况考虑食用量。山药含膳食纤维可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玉米含膳食纤维等但要注意烹饪方式,葛根粉含淀粉等要关注摄入量及血糖变化。 山药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每100克山药(可食部分)约含20克左右碳水化合物,但其也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可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有助于平稳血糖。有研究表明,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指标,如降低餐后血糖上升幅度等。糖尿病患者食用山药时需注意控制量,可将其作为主食的替代品,与其他低升糖指数食物搭配食用。 玉米 玉米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约为20%-30%,其中包含淀粉等成分,但其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以及微量元素等。玉米的升糖指数(GI)相对适中,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适量食用玉米可在一定程度上补充营养,但要注意烹饪方式,避免加入过多糖分进行调味。例如煮玉米相对比油炸玉米更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葛根粉 葛根粉主要成分是淀粉,每100克葛根粉含碳水化合物较高,约70克左右,其升糖指数也需要关注。不过葛根中含有葛根素等成分,有研究发现葛根素可能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代谢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葛根粉可以无限制食用。糖尿病患者食用葛根粉同样需要控制摄入量,并且要监测食用后的血糖变化情况。 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 儿童糖尿病患者 儿童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需要更加精准控制,山药玉米葛根粉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对较高,儿童食用时需要严格按照医生或营养师制定的饮食计划来确定食用量,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既要控制血糖又要保证营养均衡,过量食用此类食物可能会导致血糖波动过大,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以及血糖的稳定控制。 老年糖尿病患者 老年糖尿病患者多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山药玉米葛根粉的摄入需要更加谨慎,因为其碳水化合物的量可能会影响老年患者的血糖以及血脂水平。老年患者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食用时要注意烹饪得易于消化,并且要密切监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变化,根据身体状况调整食用量。 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糖尿病患者 如合并肾病的糖尿病患者,需要关注蛋白质、钾等的摄入情况,山药玉米葛根粉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但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食用时要考虑整体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总摄入量对肾功能的影响;合并胃肠道疾病的糖尿病患者,由于山药玉米葛根粉中的膳食纤维含量,如果胃肠道功能较差,过量食用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如腹胀、腹痛等,需要根据胃肠道的耐受情况来决定食用量。

    2025-09-24 14:29:55
  • 女生有喉结

    女生有喉结可能是正常生理情况(青春发育期因激素水平波动致喉结轻度突出),也可能是异常情况,如内分泌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垂体疾病)、药物因素致雄激素水平异常升高;若喉结异常明显伴其他症状需就医检查,正常生理发育轻度突出无需特殊治疗,疾病导致则依病治疗,青春发育期女生家长要关注心理,患病女生要遵医嘱复查。 一、正常生理情况下女生出现喉结的原因 女生出现喉结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从激素水平角度来看,女性体内也有少量雄激素,当雄激素水平相对略高时,可能会促使喉部结构发生一定变化,导致喉结相对明显。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在青春发育期较为常见,在青春发育过程中,体内激素平衡会有一定波动,部分女生可能会出现喉结轻度突出的情况,这是正常的生理过渡阶段表现,通常不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二、异常情况导致女生喉结明显的可能因素 1.疾病因素 内分泌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内雄激素水平异常升高,除了会出现月经紊乱、多毛等表现外,也可能导致喉结明显突出。这是因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会影响卵巢的正常功能,使得雄激素分泌失衡,进而影响身体的第二性征发育等情况。通过相关内分泌检查,如性激素六项、甲状腺功能等可以辅助诊断。 垂体疾病:垂体肿瘤等垂体疾病可能会影响激素的分泌调节,导致雄激素分泌异常增多,从而引起女生喉结异常突出。垂体是内分泌系统的重要调节中枢,垂体出现病变会打破正常的激素分泌平衡,需要通过垂体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来明确是否存在垂体疾病。 2.药物因素:长期使用某些含有雄激素成分的药物,也可能导致女生体内雄激素水平升高,出现喉结明显的情况。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在用药过程中如果出现喉结异常变化,应及时就医评估药物对激素水平的影响。 三、女生有喉结的观察与应对 如果女生发现自己喉结异常明显,首先应观察是否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月经紊乱、多毛、痤疮等。如果伴有这些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内分泌科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包括性激素水平测定、超声检查(如妇科超声等)等,以明确原因。如果是正常生理发育过程中的轻度喉结突出,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均衡摄入各类营养素,避免过度摄入可能影响激素平衡的食物)等。对于由疾病因素导致的喉结明显情况,则需要根据具体疾病进行相应的治疗,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可能需要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调节激素等综合治疗措施来改善病情。对于特殊人群,比如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女生,家长应关注其心理变化,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其正确认识身体的正常变化,避免因喉结突出产生心理负担;对于患有内分泌疾病的女生,要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查,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2025-09-24 14:28:34
  • 低钾血症具体的危害

    低钾血症对心脏、肌肉、肾脏、神经系统、内分泌代谢均有危害,影响心脏电生理致心律失常,使骨骼肌兴奋性降低、平滑肌功能受影响,致肾脏间质纤维化、浓缩功能下降及酸碱调节异常,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还干扰胰岛素分泌作用及甲状腺激素代谢等。 肌肉方面的危害 骨骼肌:低钾血症会使骨骼肌的兴奋性降低,表现为肌肉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随着血钾水平进一步降低,可出现肌麻痹,严重时累及呼吸肌,导致呼吸肌无力,引起呼吸困难。一般来说,血钾浓度越低,肌肉无力的症状越明显。比如,血钾低于3mmol/L时,可能就会出现轻度肌肉无力,而血钾低于2.5mmol/L时,可出现较严重的肌麻痹。对于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本身肌肉活动较多,低钾血症对骨骼肌的影响可能会更明显地影响其日常劳动能力;而对于老年人,肌肉功能本身有所减退,低钾血症导致肌肉无力等问题可能会对其行走、日常活动等造成较大障碍。 平滑肌:胃肠道平滑肌受影响时,可出现腹胀、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麻痹性肠梗阻。这是因为低钾使胃肠蠕动减慢,肠道张力降低。对于患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的患者,如胃溃疡、肠炎等,低钾血症引起的胃肠道症状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影响消化吸收功能。 肾脏方面的危害 长期慢性低钾血症可导致肾间质纤维化,影响肾脏的浓缩功能,出现多尿、夜尿增多等症状,进而可能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另外,低钾血症还可使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能力下降,导致代谢性碱中毒,因为低钾时细胞内钾离子外流,细胞外氢离子内流,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排钾减少、排氢增多,从而引起碱中毒。对于本身有肾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慢性肾炎等,低钾血症对肾脏的损害可能会加速肾功能的恶化。 对神经系统的危害 低钾血症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为精神萎靡、倦怠、嗜睡等,严重时可出现神志不清、昏迷等。这是由于低钾影响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和传导性。儿童患者若发生低钾血症,神经系统症状可能更为突出,因为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钾离子水平的变化更为敏感,可能会影响其智力发育、学习能力等长期预后。比如,有研究发现,儿童时期严重低钾血症可能会对认知功能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但具体机制还在进一步研究中。 对内分泌代谢的危害 低钾血症可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导致糖代谢紊乱,使血糖升高。同时,还可能影响甲状腺激素的代谢等。对于糖尿病患者,低钾血症会干扰血糖的控制,因为胰岛素的正常分泌和作用受钾离子影响,而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糖调节就存在问题,低钾会进一步加重血糖的波动。对于甲状腺疾病患者,低钾血症可能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代谢过程,从而影响甲状腺功能的稳定。

    2025-09-24 14:24:1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