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各类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成人及儿童鼾症的诊断和治疗。
向 Ta 提问
-
蝶窦炎这是什么病严重吗这是鼻子怎么了
蝶窦炎不算太严重,属于耳鼻喉科常见病症,多数患者经及时治疗可治愈。蝶窦炎即蝶窦黏膜炎症,蝶窦是四组鼻窦之一,位置较深,处于蝶鞍下方、鼻中隔后方、后鼻孔上方。其发病原因主要是各种因素致窦口阻塞引发蝶窦内感染,鼻息肉是导致蝶窦开口阻塞的重要原因,而蝶窦炎症刺激又会反过来促进鼻息肉生长。蝶窦炎典型症状包括头疼、流脓涕、视觉障碍等。虽然蝶窦炎并非极其严重疾病,但会使生活质量下降,所以建议及时医治。医治需遵医嘱,可应用药物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丙烯片、左氧氟沙星片等;同时联合使用鼻喷激素类药物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以及黏液促排药物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能较好地治疗和改善蝶窦炎症相关症状。若患者症状较重,还可通过手术方式治疗,如蝶窦开口扩大术、蝶窦前壁凿开术等。 尾段总结:蝶窦炎是常见病症,不太严重但也需重视,及时治疗能治愈,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和手术,具体根据病情选择。
2025-05-22 16:17:24 -
小孩热伤风流鼻涕怎么办
小孩热伤风流鼻涕,家长可采取以下措施缓解: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适当温度、湿度,多喝水,盐水滴鼻或喷鼻,使用吸鼻器吸出鼻涕,避免接触过敏原,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如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适当的温度、湿度。 2.给孩子多喝水,以补充水分和防止脱水。 3.可以使用盐水滴鼻或喷鼻,帮助清洁鼻腔,缓解鼻塞和流涕。 4.对于较小的婴儿,可以使用吸鼻器吸出鼻涕。 5.避免让孩子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宠物毛发等。 6.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7.如果孩子的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其他不适,如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应及时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尤其是6个月以下的婴儿,出现发热、流鼻涕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治疗。同时,在给孩子使用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不要自行用药。
2025-05-22 16:15:14 -
患有中耳炎已经有好几年了有没有什么办法根治呢
中耳炎患病很久后能否治愈取决于是否引发严重并发症。具体如下: 一、若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有可能治愈。如只是单纯慢性中耳炎,病程虽长但未对鼓膜或听骨链等听力器官造成严重损伤,通过积极治疗通常可治愈。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口服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阿莫西林等,还可使用双氧水冲洗耳道,以消除炎症感染,恢复耳朵正常生理功能来达到治愈效果。 二、若出现严重并发症如粘连性中耳炎等,治愈可能性较小。粘连性中耳炎是慢性炎症导致中耳传音结构间及其与鼓室壁纤维化、粘连形成,引起传音结构系统运动障碍导致传导性聋,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通常建议进行鼓膜置管的姑息治疗,但难以治愈且对阻止病程进展帮助较小。 总之,中耳炎患病长时间后的治愈情况要根据具体病情来判断,出现严重并发症则治愈难度大,反之则治愈可能性较大。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2025-05-22 16:11:54 -
治嗓子疼的消炎药
嗓子疼可能是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咽喉炎或扁桃体炎等疾病导致,可使用的消炎药有抗生素类、抗病毒类、甾体抗炎药,使用时应遵循医嘱,注意休息、多喝水、避免吸烟和饮酒等。 1.抗生素类 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嗓子疼。但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不能滥用,只有在医生确诊为细菌感染时才需要使用。 2.抗病毒类 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嗓子疼。 3.甾体抗炎药 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这类药物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可缓解嗓子疼的症状。但这类药物一般不建议长期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消炎药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剂量和疗程使用。同时,还应注意休息、多喝水、避免吸烟和饮酒等,以促进病情的恢复。如果嗓子疼的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5-05-22 16:08:53 -
鼻中隔右偏如何治疗
鼻中隔向右偏曲可通过以下方法治疗: 一、一般治疗 鼻中隔向右偏曲指的是鼻中隔位置不正而向右偏移,这会导致鼻腔大小不一,可能引发鼻塞、头痛、打鼾等情况。如果偏曲程度较轻,患者没有明显不适,那么做好局部卫生护理,定期进行复查即可,无需特殊处理。 二、药物治疗 若患者出现鼻塞、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症缓解的药物。比如,使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曲安奈德鼻喷雾剂等可缓解鼻部症状;使用布洛芬片、吲哚美辛片等能缓解疼痛。这些药物能起到有效缓解不适的作用。 三、手术治疗 要是病情严重,药物无法起到缓解效果,患者应及时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鼻中隔成形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鼻中隔矫正术等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能够达到根治的目的。 总之,对于鼻中隔向右偏曲的情况,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改善症状或达到根治效果。
2025-05-22 16: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