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东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擅长:各类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成人及儿童鼾症的诊断和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侯东明,男,副主任医师,199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长期从事耳鼻咽喉科临床工作,对本专业各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较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在各类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成人及儿童鼾症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展开
个人擅长
各类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成人及儿童鼾症的诊断和治疗。展开
  • 慢性咽炎能吃海鲜吗

    慢性咽炎患者能否吃海鲜分情况,病情稳定期适量吃清淡烹饪的海鲜,急性发作期一般不建议吃,儿童和过敏体质慢性咽炎患者需特别注意,儿童发作期谨慎吃且观察反应,过敏体质尽量避免吃海鲜以防加重症状或引发严重过敏。 一、病情稳定期 如果慢性咽炎处于稳定阶段,没有明显的咽喉疼痛、瘙痒、异物感等症状发作,适量吃一些海鲜是可以的。海鲜富含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例如每100克虾仁中约含18克蛋白质,适当食用有助于补充身体所需营养,对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有一定益处。但要注意选择清淡烹饪方式制作的海鲜,如清蒸,避免食用油炸、辛辣调料烹制的海鲜,因为过于刺激的烹饪方式可能会刺激咽喉,引发不适。 二、急性发作期 当慢性咽炎处于急性发作期,出现明显咽喉红肿、疼痛较为剧烈、吞咽困难等症状时,一般不建议吃海鲜。这是因为海鲜属于异体蛋白,部分人食用后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而过敏可能会加重咽喉黏膜的水肿,导致咽部不适症状进一步加重,不利于病情恢复。 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 儿童慢性咽炎患者:儿童的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相对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慢性咽炎发作期更要谨慎食用海鲜。如果要食用,需确保烹饪方式完全清淡,且要观察食用后是否有咽喉不适加重或过敏等情况发生。比如有的儿童可能对海鲜中的某些成分过敏,食用后可能出现皮疹、呼吸急促等过敏表现,一旦出现需及时就医。 过敏体质的慢性咽炎患者:这类患者无论是慢性咽炎稳定期还是发作期,都应尽量避免食用海鲜。因为过敏体质者接触或食用海鲜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概率大大增加,而过敏反应可能会影响咽喉局部的状态,导致慢性咽炎症状波动,甚至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呼吸道过敏症状,如喉头水肿等,危及生命健康。

    2025-10-16 11:08:31
  • 咽鼓管功能异常有什么不良后果

    咽鼓管功能异常会带来多方面不良影响,包括导致听力下降影响日常交流与儿童语言发育,增加中耳感染风险,引起耳鸣影响休息和精神状态,干扰平衡感致头晕等,对儿童还会影响认知发展及造成生长发育迟缓等。 中耳感染风险增加 正常的咽鼓管能够帮助中耳排出分泌物并防止细菌等病原体进入中耳。当咽鼓管功能异常时,中耳内的分泌物不易排出,为细菌等微生物的滋生创造了条件,从而显著增加中耳感染的风险。如分泌性中耳炎就是咽鼓管功能异常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儿童由于咽鼓管相对较短、宽且平直,咽鼓管功能异常时中耳感染的发生率较成人更高,长期的中耳感染可能会导致鼓膜穿孔、中耳粘连等更严重的病变。 耳鸣 咽鼓管功能异常可能引起耳鸣症状。中耳内压力的异常变化以及中耳结构的改变等因素,可能会刺激内耳的相关结构,导致患者出现耳鸣,表现为耳内持续或间断的嗡嗡声、鸣声等,严重影响患者的休息和精神状态,尤其对于长期存在咽鼓管功能异常的患者,耳鸣可能会长期困扰,影响其生活和工作。 影响平衡感 内耳与中耳通过咽鼓管相连,咽鼓管功能异常可能会干扰内耳的正常生理环境,进而影响人体的平衡感。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平衡失调等症状,在行走或活动时容易发生跌倒等意外情况,这在老年人等平衡能力相对较弱的人群中更为明显,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自理能力和安全性。 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儿童时期咽鼓管功能异常的不良后果更为突出。除了可能导致听力下降影响语言发育外,还可能影响儿童的认知发展。因为听力障碍会阻碍儿童接收外界信息,进而影响其大脑的发育和认知能力的提升。同时,频繁的中耳感染等问题也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和营养吸收,导致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

    2025-10-16 11:07:03
  • 睡觉打呼噜的缓解办法

    缓解打呼噜可通过调整为侧卧位睡眠以减少舌根后坠,控制体重因肥胖是诱因需管理,戒烟限酒因吸烟刺激黏膜水肿、饮酒抑制呼吸中枢,治疗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基础疾病改善鼻腔或咽部狭窄,用生理盐水洗鼻保持鼻腔通畅,轻度患者可考虑使用调整下颌位置的口腔矫治器但儿童不建议优先采用非侵入性安全干预以外方式。 一、调整睡眠姿势 侧卧位睡眠是缓解打呼噜的有效方法之一。仰卧时舌根容易后坠,阻塞气道,而侧卧位可减少这种情况发生。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侧睡能避免舌根后坠影响呼吸通畅;成年人侧卧位也有助于保持气道开放。 二、控制体重 肥胖是引发打呼噜的重要因素,体重超标者减轻体重可使上气道周围脂肪堆积减少,从而改善气道狭窄状况。不同体重指数(BMI)的人群均需关注体重管理,通过合理饮食与适度运动来控制体重。 三、戒烟限酒 吸烟会刺激上呼吸道黏膜水肿,增加气道阻塞风险;饮酒会抑制呼吸中枢,加重打呼噜症状。有吸烟饮酒习惯的人群应戒烟限酒,以降低打呼噜发生的可能性。 四、治疗基础疾病 如患有鼻炎、腺样体肥大等疾病时,鼻腔或咽部会出现狭窄情况,进而引发打呼噜。此类患者需针对相关基础疾病进行治疗,例如鼻炎患者可通过药物或其他医疗手段改善鼻腔通气,腺样体肥大者可能需根据病情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五、保持鼻腔通畅 可通过生理盐水洗鼻等方式清除鼻腔分泌物,改善鼻腔通气状况。不同鼻腔状况的人群均适用,定期洗鼻能减少鼻腔分泌物对气道的阻塞影响。 六、使用口腔矫治器 轻度打呼噜患者可考虑使用口腔矫治器,其通过调整下颌位置来扩大气道。但需注意儿童不建议使用口腔矫治器,应优先采用非侵入性的安全干预方式。

    2025-10-16 11:04:45
  • 3岁宝宝耳朵里耳屎结块怎么治疗

    3岁宝宝耳屎结块需观察情况,结块小未全堵可滴耳液软化等助排出,结块大或全堵、宝宝不配合家庭处理则及时就医,处理中要安抚宝宝,选正规场所,观察症状变化。 家庭处理方法(耳屎结块较小且未完全堵塞) 滴耳液软化:可以使用儿童适用的碳酸氢钠滴耳液,按照说明书要求滴入耳朵,一般每次滴3-5滴,每日3次左右,持续2-3天,利用滴耳液软化耳屎,使其逐渐松动。这是因为碳酸氢钠滴耳液能改变耳道内的酸碱度,使耳屎吸水膨胀,便于排出。 等待自然排出:在滴耳液软化后,宝宝在活动时,耳屎有可能会随着头部的运动等自然排出外耳道。但要注意在此期间避免宝宝用力擤鼻等,防止耳屎进一步堵塞耳道。 及时就医情况 耳屎结块较大或完全堵塞外耳道:如果耳屎结块较大,已经完全堵塞外耳道,宝宝出现耳痛、听力下降等情况时,家长不要自行处理,应及时带宝宝到耳鼻喉科就诊。医生会在专业的耳内镜等设备辅助下,使用专业的器械将耳屎取出,比如使用耵聍钩等工具小心地将耳屎钩出,或者使用负压吸引的方法将耳屎吸出。 宝宝不配合家庭处理:3岁宝宝可能不太配合家庭的滴耳等处理操作,导致家庭处理无法有效进行时,也应尽早带宝宝就医,由医生来进行专业的处理,以避免延误病情或者造成耳道损伤等情况。 温馨提示 对于3岁宝宝,在整个处理耳屎结块的过程中,要安抚宝宝的情绪,让宝宝尽量配合。因为宝宝年龄小,外耳道皮肤比较娇嫩,家长自行处理时若操作不当容易损伤宝宝的外耳道皮肤甚至鼓膜等。而且要选择正规的医疗场所进行就医处理,确保安全。同时,要注意观察宝宝在处理前后的耳部症状变化等情况,如果出现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

    2025-10-16 11:02:11
  • 中耳炎会传染吗

    中耳炎是否传染需分类型,非传染性中耳炎如分泌性中耳炎等不传染,传染性中耳炎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可能具传染性,儿童和成年群体在不同类型中耳炎下有不同情况,总体大部分中耳炎不传染,特定病原体感染的中耳炎有传染性,需区分并注意防护。 非传染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等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中耳炎通常不传染。这类中耳炎主要是由于咽鼓管功能障碍、气压损伤等原因导致中耳腔出现积液等情况,不存在病原体传播的基础,所以不会传染给他人。 儿童群体 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在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时,容易出现咽鼓管功能异常进而引发分泌性中耳炎,此时家长需注意让儿童多休息、保持鼻腔通畅等,减少病情加重风险。 成年群体 成年人若因气压变化(如乘飞机、潜水等)导致气压损伤性分泌性中耳炎,也不具有传染性,自身注意耳部恢复即可。 传染性中耳炎: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中耳炎可能具有传染性。例如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常见的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以及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这些病原体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等方式进行传播。 儿童群体 儿童在与患有传染性中耳炎的患者密切接触时,如近距离面对面交流、共用毛巾等,容易感染相关病原体引发中耳炎。所以对于患病儿童,要避免其与他人过度亲密接触,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 成年群体 成年人若接触到传染性中耳炎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等,也有被感染风险,患病后要注意做好防护措施,防止将病原体传播给他人。 总体而言,大部分中耳炎不具有传染性,但由特定病原体感染引起的中耳炎有一定传染性,在日常生活中需加以区分和注意相关防护。

    2025-10-16 11:00:1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