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希润,1988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1994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98-1999年先后赴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和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院做访问学者。1988年起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工作,主要从事妇科肿瘤专业,专长于各类妇科良、恶性肿瘤特别是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治。先后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参与了《林巧稚妇科肿瘤学》、《威廉姆斯产科学》、《循证医学》等七本专业书籍的编写或翻译工作,获院内外科研基金三项,任《国际妇科肿瘤杂志中文版》、《继续医学杂志》编委。
展开-
外阴起了小粒粒怎么办
外阴起小粒粒可能是外阴炎、尖锐湿疣、假性湿疣等多种疾病的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外阴起了小粒粒可能是多种疾病的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进行针对性治疗。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建议: 1.外阴炎:外阴皮肤或黏膜发生炎症,可导致小粒粒、瘙痒、疼痛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保持外阴清洁、使用外用药物(如抗生素、抗真菌药等)。 2.尖锐湿疣: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表现为外阴部出现菜花状、鸡冠状的赘生物。治疗方法主要是物理治疗(如冷冻、激光、电灼等)或外用药物。 3.假性湿疣:常发生于女性小阴唇内侧,表现为鱼子样或息肉样丘疹,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假性湿疣可能与炎症刺激有关,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 4.其他:外阴起小粒粒还可能与其他疾病有关,如梅毒、生殖器疱疹、皮脂腺异位症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原因,具体情况需要医生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在就诊时,应告知医生小粒粒的出现时间、大小、形态、数量、是否伴有瘙痒、疼痛等症状,以及是否有过不洁性行为等。 此外,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免疫力低下者等,外阴起小粒粒可能需要更加重视。这些人群更容易感染HPV或其他病原体,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总之,外阴起小粒粒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同时,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搔抓和摩擦,以及注意个人卫生等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2025-08-05 14:17:33 -
子宫肌瘤能吃红豆吗
红豆富含膳食纤维、蛋白质、维生素B族及钾镁等营养成分,无科学研究表明其对子宫肌瘤发生发展有不利影响,子宫肌瘤患者适量食用安全,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需控量,无特殊基础疾病者正常食用但要注意饮食均衡多样性。 一、红豆的营养成分及特点 红豆富含膳食纤维、蛋白质、维生素B族(如维生素B1、B2等)、钾、镁等营养成分,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材。其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肠道正常功能,蛋白质可为身体提供必要营养物质。 二、子宫肌瘤患者食用红豆的科学性分析 目前并无科学研究表明红豆会对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子宫肌瘤的发生主要与雌激素水平等因素相关,而红豆中的成分不会直接刺激子宫肌瘤生长或改变体内雌激素代谢等情况。因此,子宫肌瘤患者适量食用红豆是安全的,红豆中的营养成分可被机体正常利用,为身体提供营养支持。 三、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一)合并糖尿病的子宫肌瘤患者 红豆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若子宫肌瘤患者同时合并糖尿病,需控制红豆的摄入量。因为过量食用红豆可能导致血糖波动,不利于血糖的控制。此类患者可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将红豆纳入饮食计划,通过合理计算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来平衡血糖。 (二)其他一般情况 对于没有特殊基础疾病的子宫肌瘤患者,正常食用红豆无需过度担忧,但也应注意饮食的均衡性,避免单一食物过量摄入,保持多样化的饮食结构,以保证摄入全面的营养物质来维持身体健康。
2025-08-05 14:15:16 -
子宫肌瘤 禁忌
饮食上应避免高脂肪、含雌激素丰富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生活方式上需避免长期过度劳累、熬夜,肌瘤较大时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妊娠期女性要密切监测自身状况,哺乳期女性用药需谨慎,绝经后女性需定期复查并关注其他健康风险关联。 一、饮食禁忌 应避免摄入高脂肪食物,过多脂肪会影响激素代谢,研究表明高脂肪饮食可能促进子宫肌瘤生长;需远离含雌激素丰富的食物,如蜂王浆、雪蛤等,这类食物可刺激子宫肌瘤细胞增殖;还应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以免加重盆腔充血,导致肌瘤相关不适症状加重。 二、生活方式禁忌 需避免长期过度劳累,过度劳累会影响身体内分泌调节与免疫力,不利于子宫肌瘤病情稳定;要杜绝长期熬夜,熬夜会打乱人体生物钟,影响激素分泌平衡,可能促使子宫肌瘤进一步发展;另外,肌瘤较大时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以防肌瘤扭转等急腹症风险增加。 三、特殊人群禁忌 妊娠期女性:子宫肌瘤可能随妊娠子宫增大发生红色变性等情况,需密切监测自身身体状况,若出现腹痛等异常需及时就医。 哺乳期女性:使用某些药物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婴儿,且激素变化可能对肌瘤产生影响,用药时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 绝经后女性:虽肌瘤多会萎缩,但仍需定期复查,避免忽略潜在异常情况,同时要注意绝经后激素水平变化带来的其他健康风险关联,如心血管疾病等风险可能因激素变化而改变,需综合关注健康状况。
2025-08-05 14:10:45 -
兔子是双子宫
兔子具典型双子宫构造左右子宫角独立可分别接纳受精卵着床受多种因素调控雌兔幼兔性成熟时双子宫发育完善雄性无双子宫且双子宫贯穿生殖生理过程。 一、兔子双子宫的解剖结构详述:兔子作为哺乳动物中的兔形目物种,具有典型的双子宫构造。其子宫由左右两侧完全独立的子宫角组成,左侧子宫角与左侧输卵管相连,右侧子宫角与右侧输卵管相通,两侧子宫角末端分别延伸出独立的宫颈,这种左右分离的子宫结构区别于单子宫动物,是兔子生殖系统的显著解剖特征,从解剖学层面清晰呈现出双子宫的形态分布。二、双子宫对兔子生殖生理的影响体现:双子宫的存在使得兔子在生殖过程中,左右两侧子宫具备独立接纳受精卵着床的能力,理论上在繁殖周期中,左右子宫角可分别进行胚胎的孕育过程,为胚胎发育提供相对独立的空间环境,不过实际繁殖成效还受激素水平、交配时机等多种因素协同调控,双子宫结构是兔子生殖生理机制中的重要解剖基础部分。三、不同状况下兔子双子宫的相关考量:从年龄角度看,雌性幼兔在生长发育至性成熟阶段时,双子宫会逐渐发育完善至成体的双子宫形态;从性别角度讲,雄性兔子不存在双子宫结构,这是由雌雄性别决定的生殖系统差异;在繁殖相关生活方式下,双子宫结构影响着兔子的受孕及胚胎着床分布等情况,需结合其生殖行为综合考量双子宫带来的影响,且双子宫结构是兔子固有生殖解剖特征,贯穿其生殖相关的生理过程。
2025-08-05 14:08:35 -
双子宫怀孕危险吗
双子宫女性受孕易致宫外孕,中晚期因子宫肌层薄弱增产后出血风险且胎位异常几率高,有双子宫病史孕妇孕期需强化产检、注重休息,异常即刻就医,分娩时依子宫状况由医生选适宜方式保障母婴安全。 一、早期妊娠风险 双子宫女性受孕时,受精卵着床位置具有不确定性,易发生受精卵着床于发育欠佳的子宫腔内,从而使宫外孕发生率升高。临床研究表明,双子宫患者宫外孕风险显著高于正常子宫人群,因一侧子宫受孕后,另一侧子宫腔空间可能干扰胚胎正常着床位置,增加宫外孕发生几率。 二、中晚期妊娠风险 1.子宫肌层发育相关风险:双子宫的子宫肌层通常相对薄弱,妊娠中晚期胎儿增大致子宫扩张时,易出现宫缩乏力状况,进而提升产后出血风险。临床数据显示,双子宫孕妇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正常子宫孕妇。 2.胎位异常风险:由于子宫形态异常,可能影响胎儿在宫腔内的正常位置,致使胎位异常发生率增高,如臀位、横位等,增加分娩时的难度与风险。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有双子宫病史的孕妇,整个孕期需强化产检,密切监测子宫状况及胎儿发育情形。孕早期需通过超声检查明确孕囊着床位置,排除宫外孕;中晚期需关注子宫肌层厚度、胎儿胎位等情况。孕期应注重休息,避免剧烈运动,若出现腹痛、阴道流血等异常情况需即刻就医。分娩时需依据具体子宫状况,由医生评估选取适宜的分娩方式,以保障母婴安全。
2025-08-05 14:0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