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消化内镜下微创手术诊疗,包括胃肠息肉、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胆石症、梗阻性黄疸,消化道出血等。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诊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
向 Ta 提问
吕富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主任医师,知名专家、研究生导师,博士;擅长各种消化道疾病的内镜检查及微创手术。发表相关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主要致力于消化系统疾病的内镜下诊断及微创介入治疗研究,擅长胰胆疾病、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及胃肠道早癌的内镜下微创治疗。
展开-
浅表性胃炎忌食
浅表性胃炎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过冷过热的食物、油腻食物、高盐食物以及咖啡和浓茶,这些食物会通过不同方式刺激胃黏膜、加重炎症或影响胃部正常功能,对不同年龄患者的胃肠健康均有不良影响,如儿童胃肠功能弱受影响更大,老年患者修复和控制病情更难等。 一、辛辣刺激性食物 具体食物及影响:辣椒、花椒、芥末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加重浅表性胃炎患者的炎症反应。例如,有研究表明,长期大量摄入辛辣食物的人群,患胃部炎症性疾病的风险明显高于饮食清淡的人群。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本身胃肠功能较弱,食用辛辣食物更容易引起胃肠不适,可能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成年患者食用后可能出现胃痛、反酸等情况;老年患者由于胃肠功能衰退,辛辣食物的刺激可能更难缓解,会使病情恢复变慢。 二、过冷过热的食物 具体食物及影响:过冷的食物如冰镇饮料、冰淇淋等,会使胃黏膜血管收缩,影响胃的正常消化功能;过热的食物如滚烫的茶水、热汤等,会烫伤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受损。一般来说,适宜的进食温度在10-40℃之间。儿童的胃黏膜更为娇嫩,过冷过热食物对其刺激更大,可能影响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胃肠功能;成年患者食用后可能出现胃部痉挛、疼痛等症状;老年患者的胃黏膜修复能力差,过冷过热食物更容易造成胃黏膜的损伤,加重浅表性胃炎病情。 三、油腻食物 具体食物及影响:油炸食品(如炸鸡、油条)、肥肉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会加重胃的负担,使胃排空时间延长,导致胃酸分泌增多,刺激胃黏膜。研究发现,长期高脂饮食的人群患浅表性胃炎等胃部疾病的概率高于低脂饮食人群。儿童食用过多油腻食物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腹胀等问题;成年患者食用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老年患者本身胃肠蠕动功能减弱,食用油腻食物后更易出现消化不良,进而加重浅表性胃炎的不适症状。 四、高盐食物 具体食物及影响:咸菜、咸鱼、腌肉等高盐食物会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使胃黏膜容易受到胃酸的侵蚀。高盐饮食会增加胃内亚硝酸胺等致癌物质的合成,长期高盐饮食对胃部健康极为不利。儿童肾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过多摄入高盐食物会加重肾脏负担,同时也会影响胃肠对盐分的代谢,间接影响胃部健康;成年患者长期高盐饮食会使胃黏膜的防御功能下降,加重浅表性胃炎病情;老年患者本身存在肾功能和胃肠功能衰退的情况,高盐食物的摄入会进一步损害胃黏膜,影响病情的控制。 五、咖啡和浓茶 具体食物及影响:咖啡中的咖啡因和浓茶中的茶碱会刺激胃酸分泌,导致胃酸过多,损伤胃黏膜。有相关研究显示,经常大量饮用咖啡或浓茶的人群,患浅表性胃炎的概率高于不饮用或少量饮用的人群。儿童应避免饮用咖啡和浓茶,因为其对神经系统和胃肠系统的刺激可能影响正常发育;成年患者饮用后可能出现反酸、胃痛等症状;老年患者饮用后胃酸分泌增加更难控制,会加重浅表性胃炎的不适,甚至可能诱发其他胃部并发症。
2025-10-17 13:22:48 -
幽门螺杆菌145好治吗
幽门螺杆菌是否好治不能仅依数值145判断,目前多采用四联疗法治疗,多数患者规范治疗可治愈,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成人中患者是否规范用药、有无耐药情况,儿童需考虑年龄等因素,耐药情况、患者自身状况(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均会影响治疗效果,其治疗因个体而异,需综合多种因素制定个体化方案。 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成人患者:对于大多数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规范的四联疗法(如质子泵抑制剂+铋剂+2种抗生素)的根除率可达80%-90%以上。但具体到个体,还会受到患者是否规范用药、是否存在耐药情况等因素影响。如果患者能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且不存在幽门螺杆菌耐药的情况,那么治疗相对容易;若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耐药,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这会增加治疗的复杂性,但仍有办法通过更换抗生素等方式尝试治愈。 儿童患者: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案选择需考虑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抗生素的选择也有严格限制。一般会选择相对安全、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但根除率相对成人可能会低一些,同时需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情况。例如,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口感等因素,以提高患儿的依从性,保障治疗的顺利进行。 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 耐药情况:如果患者之前有过幽门螺杆菌治疗史,或者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不规范使用抗生素的地区,幽门螺杆菌可能产生耐药性,这会显著降低初次治疗的成功率,使治疗变得相对困难。比如,若患者曾不规范使用过某种抗生素,再次治疗时该幽门螺杆菌可能对这种抗生素耐药,就需要更换其他敏感抗生素,治疗周期可能延长,患者承受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可能增加。 患者自身状况: 年龄:老年人可能存在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时,药物的选择需要更加谨慎,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这可能会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治疗效果。而年轻人相对基础疾病较少,如果没有耐药等特殊情况,治疗相对更容易一些。 生活方式: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效果。吸烟会影响胃黏膜的血液供应和胃黏膜的修复功能,饮酒会刺激胃黏膜,降低胃黏膜的抵抗力,从而影响抗生素等药物对幽门螺杆菌的杀伤作用,不利于幽门螺杆菌的根除。 病史:如果患者有过胃部手术史,如胃大部切除术等,胃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了改变,幽门螺杆菌在胃内的生存环境也有所变化,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分布和作用效果,导致治疗难度增加。例如,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酸分泌可能减少,影响某些抗生素的活性,从而影响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效果。 总体而言,幽门螺杆菌145(这里可能是指幽门螺杆菌检测值为145,不同检测方法参考值可能不同)的治疗有一定的成功几率,但具体是否好治因人而异,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多种因素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025-10-17 13:20:23 -
吃什么对肠溃疡恢复快
肠溃疡患者饮食需注意,要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含维C的柑橘、猕猴桃和含B族维生素的全谷类等,适量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软面条等,儿童患者要注意食物安全性和适宜性,老年患者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饮食,如消化功能弱选易消化高蛋白食物,有基础病如糖尿病要控糖。 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有利于肠黏膜的修复。柑橘类水果富含维生素C,例如橙子,每100克橙子中维生素C含量约为33毫克,患者可适当食用。猕猴桃也是维生素C的丰富来源,每100克猕猴桃中维生素C含量可达62毫克。 维生素B族:对肠道的正常功能维护有重要意义。全谷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族,如燕麦,每100克燕麦中含有多种维生素B,包括维生素B1、B2、B6等。糙米也是不错的选择,它保留了更多的营养成分,其中的维生素B族有助于肠道上皮细胞的修复。 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需适量) 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减少肠道内有害物质对溃疡面的刺激。但要注意适量,避免加重肠道负担。蔬菜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如西兰花,每100克西兰花中膳食纤维含量约为1.6克,它还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南瓜也是一种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其膳食纤维有助于肠道健康,且南瓜性质较为温和,适合肠溃疡患者食用。不过,对于一些肠道功能较差、溃疡处于活动期的患者,可能需要适当减少膳食纤维的摄入,避免引起肠道不适。 易消化的食物 对于肠溃疡患者来说,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可以减轻肠道的消化负担。粥类是很好的选择,比如小米粥,小米易于消化,且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山药粥也是不错的,山药含有丰富的淀粉酶等物质,有助于消化,还能保护胃黏膜,对肠溃疡的恢复有一定帮助。软面条也是易消化的食物之一,煮得软烂的面条适合肠溃疡患者食用,能为身体提供能量,且不会给肠道带来过大的消化压力。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肠溃疡患者: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饮食上需要更加注意营养均衡。除了上述一般的食物选择外,要确保食物的安全性和适宜性。例如,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肉类需要煮得非常软烂,避免难以消化。同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病情调整食物的质地和摄入量,保证足够的营养供应以促进溃疡恢复,但又不能加重肠道负担。 老年肠溃疡患者:老年人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在选择食物时要更加注重易消化和营养丰富。对于蛋白质的摄入,要选择容易消化吸收的来源,如鸡蛋(可做成蛋羹等易于消化的形式)。在膳食纤维的摄入上,要根据老年人的肠道功能情况进行调整,若肠道功能较好,可以适当摄入一些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但如果肠道功能较差,则需要减少膳食纤维的量。此外,老年人可能存在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若合并糖尿病,在选择食物时要注意控制糖分的摄入,避免影响血糖控制,进而影响溃疡恢复。
2025-10-17 13:18:02 -
大便颜色发白怎么回事
大便颜色发白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胆道系统疾病如胆总管结石、胆管癌、肝门部胆管癌、肝癌侵犯胆管、胰头癌,其他还有新生儿胆道闭锁、自身免疫性胆管炎等。不同疾病有不同发病机制、人群特点和伴随症状,发现大便发白需及时就医做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治疗。 一、胆道系统疾病相关 (一)胆总管结石 1.发病机制:胆总管内结石梗阻,导致胆汁排出受阻,胆红素不能正常排入肠道,进而反流入血,使大便颜色发白。 2.人群特点: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有胆道感染病史、高胆固醇饮食等生活方式的人群相对更易患病。女性在妊娠、口服避孕药等情况下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3.伴随症状:常伴有右上腹疼痛、黄疸(皮肤和巩膜发黄)、发热等症状。 (二)胆管癌 1.发病机制:胆管癌生长阻塞胆管,引起胆汁排泄障碍,使得粪便中缺乏正常胆汁中的色素成分,从而大便颜色发白。 2.人群特点:多见于50-70岁人群,男性发病略多于女性,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病史等的人群患病风险增高。 3.伴随症状:可有腹痛、进行性黄疸、消瘦、乏力等表现。 二、肝脏疾病相关 (一)肝门部胆管癌(肝门型胆管癌) 1.发病机制:肿瘤位于肝门部胆管,阻塞胆管,影响胆汁流出,致使大便颜色改变为发白。 2.人群特点: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稍高于女性,有乙肝、丙肝等肝病病史者易患。 3.伴随症状:主要表现为黄疸进行性加重、上腹部不适、体重减轻等。 (二)肝癌侵犯胆管 1.发病机制:肝癌组织侵犯胆管,造成胆管梗阻,胆汁无法正常进入肠道,引发大便发白。 2.人群特点:有长期肝炎、肝硬化病史的人群,尤其是乙肝、丙肝患者,男性相对更易发病。 3.伴随症状:可伴有肝区疼痛、腹胀、乏力、消瘦等症状。 三、胰腺疾病相关 (一)胰头癌 1.发病机制:胰头癌肿增大压迫胆总管,导致胆汁排出通路受阻,大便颜色发白。 2.人群特点: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男性发病多于女性,长期吸烟、高脂肪饮食等生活方式者风险增加。 3.伴随症状:常有腹痛、黄疸、消瘦、食欲不振等表现。 四、其他可能情况 (一)新生儿胆道闭锁 1.发病机制:先天性胆道发育异常,胆管阻塞,胆汁不能正常排出,使得新生儿大便颜色发白。 2.人群特点:仅发生在新生儿期,是新生儿阻塞性黄疸的常见原因之一。 3.伴随症状:除大便发白外,还可有皮肤巩膜黄染、进行性肝脾肿大等表现。 (二)自身免疫性胆管炎 1.发病机制: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胆管,引起胆管炎症、狭窄,影响胆汁排泄,导致大便颜色改变。 2.人群特点:多见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30-60岁,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者可能更易患病。 3.伴随症状:可伴有乏力、瘙痒、黄疸等症状。 当发现大便颜色发白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腹部超声、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10-17 13:16:37 -
上吐下泻
上吐下泻病因有感染、食物中毒、饮食不当、腹部受凉等,临床表现为频繁呕吐、腹泻、腹痛、发热、脱水等,诊断结合病史、症状及便常规、血常规等,非药物干预急性期禁食后少量多次饮淡盐水等,饮食缓解后进清淡易消化流食半流食,特殊人群儿童需密切观察脱水等老人要监测电解质等孕妇谨慎用药有基础病者注意血糖等,就医指征为症状不缓解、严重脱水、高热不退、腹痛剧烈等需立即就诊。 一、病因分析 上吐下泻多由多种因素引发,常见病因包括:1.感染因素,如病毒(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感染肠道,可致急性胃肠炎;2.食物中毒,食用被毒素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后易出现此症状;3.饮食不当,短时间内大量进食生冷、油腻或刺激性食物,超出胃肠消化负荷可引发;4.腹部受凉,寒冷刺激使胃肠蠕动紊乱,导致上吐下泻。 二、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频繁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呈喷射状;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水样便、黏液便等,常伴有腹痛,疼痛程度不一,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若失水严重可出现口渴、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等脱水表现,电解质紊乱时可出现四肢无力等情况。 三、诊断要点 结合患者病史(如近期饮食情况、接触感染源等)、典型症状,配合便常规检查可了解有无感染及肠道炎症情况,血常规可辅助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及感染的类型,必要时还可进行粪便病原体检测以明确具体致病原。 四、非药物干预措施 1.急性期护理:急性期应暂时禁食数小时,让胃肠得到休息,之后可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以补充因呕吐腹泻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预防脱水;2.饮食调整:症状缓解后,可逐渐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如米汤、稀粥、软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上吐下泻时脱水风险较高,需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及时补充水分,可选择儿童专用口服补液盐,且应避免自行给低龄儿童使用可能加重胃肠负担的药物,若症状无改善或加重需及时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上吐下泻易导致电解质紊乱及脱水,应注意监测电解质水平,及时补充丢失的电解质,且就医时需告知医生自身基础疾病情况,避免使用不恰当药物; 孕妇:孕妇上吐下泻需谨慎用药,优先采用非药物支持疗法补充水分和营养,若症状严重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处理方式,避免自行用药影响胎儿健康; 有基础疾病者:如糖尿病患者上吐下泻可能影响血糖波动,需密切监测血糖,根据情况调整降糖方案,同时告知医生基础疾病史,以便医生综合评估制定治疗方案。 六、就医指征 若上吐下泻症状持续不缓解,出现严重脱水表现(如尿量极少、皮肤弹性差、精神极度萎靡等)、高热不退(体温持续>38.5℃)、腹痛剧烈且进行性加重等情况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2025-10-17 13: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