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富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擅长:消化内镜下微创手术诊疗,包括胃肠息肉、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胆石症、梗阻性黄疸,消化道出血等。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诊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吕富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主任医师,知名专家、研究生导师,博士;擅长各种消化道疾病的内镜检查及微创手术。发表相关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主要致力于消化系统疾病的内镜下诊断及微创介入治疗研究,擅长胰胆疾病、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及胃肠道早癌的内镜下微创治疗。

展开
个人擅长
消化内镜下微创手术诊疗,包括胃肠息肉、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胆石症、梗阻性黄疸,消化道出血等。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诊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展开
  • 产妇便秘拉不出来怎么办

    产妇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证充足水分)、适当运动、腹部按摩、养成良好排便习惯来缓解便秘,若严重仍无法缓解需及时就医且不自行随意用药,要综合考虑产妇多方面因素以保证产后康复和生活质量。 保证充足水分摄入:产妇每天应饮用足够的水,一般建议每天至少饮用1500-2000毫升的水。水分可以使粪便保持湿润,易于排出。可以选择饮用白开水、温的淡盐水等。 适当运动 产后早期活动:产后身体状况允许时,应尽早进行适当运动。例如产后第一天就可以在床上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如翻身、抬腿等;产后第二天可以在家人协助下坐起,逐渐增加活动量。产后一周左右如果身体恢复良好,可以在室内缓慢走动,每次走动时间可从5-10分钟逐渐增加到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腹部按摩 正确按摩方法:产妇可以在饭后半小时,采取仰卧位,将双手搓热后,以肚脐为中心,按照顺时针方向进行腹部按摩。按摩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通过腹部按摩可以促进肠道的蠕动,有助于粪便的排出。 养成良好排便习惯 定时排便:尝试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去厕所蹲厕,即使没有便意,也可以在厕所待几分钟,形成排便反射。一般建议在早餐后半小时左右,因为此时肠胃蠕动较为活跃,容易引发便意。 特殊情况处理 如果通过以上方法仍无法缓解便秘且情况较为严重:不建议自行随意使用泻药等药物。如果便秘持续时间较长且影响到产妇的生活质量,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例如可能会采用一些相对安全的方法来帮助产妇缓解便秘,但会严格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确保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 对于产妇这一特殊人群,在应对便秘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其产后身体恢复情况、饮食摄入情况以及心理状态等因素。产妇在产后身体较为虚弱,需要特别注意各方面的调理,以保证身体尽快恢复健康,同时要避免因便秘带来的不适影响产后的整体康复和生活质量。

    2025-10-27 10:27:39
  • 经常出现腹泻如何应对

    经常出现腹泻需先区分感染性与非感染性可通过观察腹泻频率伴随症状初步判断必要时就医粪便检查明确病因,非药物干预包括急性期短时间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待缓解逐步恢复正常饮食注意饮食卫生、补充口服补液盐溶液防脱水电解质紊乱、腹部保暖,儿童腹泻要保证营养关注脱水体征及时就医补液,老年人腹泻需兼顾营养均衡关注电解质及营养不良必要时调整基础疾病治疗方案,孕妇腹泻要选温和易消化食物严重时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补液及选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措施。 一、明确腹泻原因 经常出现腹泻需先区分是感染性(如细菌、病毒感染)还是非感染性(如食物不耐受、肠易激综合征、慢性疾病等),可通过观察腹泻频率、伴随症状(如发热、腹痛、血便等)初步判断,必要时就医进行粪便检查等明确病因。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饮食调整:急性期短时间内可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稀粥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高纤维及易产气食物,待腹泻缓解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同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变质食物; 2.补充水分与电解质:频繁腹泻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适当饮用口服补液盐溶液,以补充丢失的水分和钠、钾等电解质; 3.腹部保暖: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寒刺激肠道,可通过热敷等方式缓解因肠道痉挛引起的腹痛、腹泻症状。 三、特殊人群应对 1.儿童:儿童经常腹泻需格外关注,饮食上除遵循上述原则外,要保证营养摄入,可选择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蒸蛋、果汁等,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脱水体征,如尿量减少、精神萎靡等,必要时及时就医补液; 2.老年人:老年人经常腹泻可能与胃肠功能减退、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相关,需注意在调整饮食时兼顾营养均衡,同时要关注是否因腹泻导致电解质紊乱及营养不良,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基础疾病治疗方案; 3.孕妇:孕妇经常腹泻要谨慎处理,饮食上需选择温和易消化食物,避免自行用药,若腹泻严重需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补液及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措施。

    2025-10-27 10:26:52
  • 幽门螺杆菌有哪些药可以治

    幽门螺杆菌治疗涉及质子泵抑制剂、铋剂、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铋剂形成保护层促进溃疡愈合并抑制幽门螺杆菌,抗生素中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或替硝唑各有抗菌机制,常采用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不同患者需据个体差异调整方案,儿童和老年患者用药有特殊考量。 一、质子泵抑制剂 (一)作用机制 通过抑制胃壁细胞上的质子泵(H-K-ATP酶),从而抑制胃酸分泌,创造不利于幽门螺杆菌生存的环境。 二、铋剂 (一)作用机制 在胃酸条件下产生沉淀,形成弥散性的保护层覆盖于溃疡面上,促进溃疡黏膜再生和愈合,同时对幽门螺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三、抗生素 (一)阿莫西林 属于青霉素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发挥杀菌作用,对幽门螺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且耐药率相对较低,在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中常作为基础药物使用,尤其适用于无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 (二)克拉霉素 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发挥抗菌作用,对幽门螺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但需注意其耐药情况可能影响治疗效果,不同地区幽门螺杆菌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有所差异。 (三)甲硝唑或替硝唑 属于硝基咪唑类抗生素,对幽门螺杆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通过在细菌体内发生还原反应,其代谢产物能抑制细菌的DNA合成,从而导致细菌死亡。但要注意此类药物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且长期使用需关注耐药问题。 四、四联疗法方案举例 通常是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的组合,例如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不同的患者可能因个体差异(如年龄、基础疾病、药物过敏史等)在具体药物选择和方案调整上有所不同。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使用抗生素等药物需更加谨慎,一般不优先选择儿童不适合的药物,需在医生严格评估下制定个体化方案;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其肝肾功能情况,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并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2025-10-27 10:25:43
  • 一周半拉肚子怎么办呢

    一周半宝宝腹泻时需从调整饮食、补充水分、臀部护理、观察病情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处理,调整饮食要根据喂养方式调整,补充水分防脱水,做好臀部护理,密切观察大便、体温等情况,早产儿或有基础疾病宝宝更需谨慎,异常及时就医。 较大婴儿及幼儿:已添加辅食的一周半宝宝,应暂时避免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肉类、油炸食品等,可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像米粥、面条、馒头等,同时可适当增加蔬菜泥、水果泥的摄入,但要注意水果泥需选择不太甜且纤维少的种类,如苹果泥等,每天可少量多餐。 补充水分 由于腹泻会导致宝宝体内水分大量丢失,容易引起脱水,所以要及时补充水分。可以少量多次给宝宝喂服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如果宝宝出现口渴、尿少、精神萎靡等脱水表现,应及时就医,可能需要静脉补液。 臀部护理 因为腹泻时大便次数增多,频繁刺激臀部皮肤,容易引起红臀。所以每次大便后要用温水清洗臀部,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清洗后可适当涂抹一些护臀膏,如含有氧化锌成分的护臀膏,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 观察病情 观察大便情况:密切观察宝宝大便的次数、颜色、性状等。如果大便次数逐渐减少,性状变稠,说明情况在好转;如果大便次数增多,出现水样便、血便,或者伴有发热、呕吐、精神差等症状,应立即带宝宝就医,可能是感染性腹泻等情况,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 监测体温:定期测量宝宝体温,一周半宝宝如果出现腹泻,要警惕是否伴有发热,感染性腹泻常伴有发热症状,低热时可通过减少衣物、适当饮水等物理降温方法,若体温超过38.5℃或持续发热,需及时就医。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早产儿或有基础疾病的宝宝:一周半的早产儿或者本身有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等基础疾病的宝宝,腹泻时更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情况,所以家长要更加密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尽早送医,并且在就医时要向医生详细告知宝宝的基础疾病情况,以便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和治疗。

    2025-10-27 10:24:18
  • 患胆囊炎饮食注意什么

    胆囊炎患者需控制脂肪摄入选低脂食物,适量摄入蛋白质如鸡蛋(去黄)、豆类等,多吃高纤维的蔬菜、水果、全谷物,规律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及刺激性食物,儿童患者饮食清淡易消化,孕妇患者控脂遵医嘱保营养,老年患者饮食细软少量多餐补维矿。 一、控制脂肪摄入 胆囊炎发作时,胆汁分泌与排泄受影响,高脂肪食物易刺激胆囊收缩,加重疼痛。应避免油炸食品、肥肉、动物内脏等,选择低脂食物,如瘦肉、鱼类、去皮禽类等,每日脂肪摄入量宜控制在40~50克,以减轻胆囊负担。 二、适量摄入蛋白质 蛋白质有助于组织修复,可选择鸡蛋(去黄)、豆类、低脂奶制品等。例如,每日可摄入适量的低脂牛奶或豆腐,满足身体对蛋白质的需求,同时减少对胆囊的刺激。 三、高纤维饮食 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胆固醇吸收,降低胆囊炎风险。应多吃蔬菜(如菠菜、西兰花、胡萝卜等)、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等)、全谷物(如燕麦、糙米等),保证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充足,一般成人每日膳食纤维摄入约25~30克。 四、规律进食 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尤其要重视早餐。空腹时间过长会使胆汁浓缩,增加胆囊炎发作风险,建议每日分3~5餐进食,保持胆囊正常收缩节律。 五、避免刺激性食物 辛辣食物(辣椒、花椒等)、咖啡、浓茶等会刺激胃酸分泌,间接影响胆囊收缩,应尽量避免。可选择清淡的饮品,如温开水、淡茶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胆囊炎患者:饮食需注重清淡易消化,避免高油高糖食物,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减轻胃肠及胆囊负担,可多摄入新鲜蔬菜泥、水果泥等。 2.孕妇胆囊炎患者: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严格控制脂肪摄入,遵循医生指导调整饮食结构,避免因孕期代谢变化加重胆囊负担,同时确保胎儿营养需求。 3.老年胆囊炎患者:消化功能较弱,饮食宜细软,采用少量多餐方式,注意补充足够维生素与矿物质,如通过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富含钙的奶制品等来维持身体机能。

    2025-10-27 10:20:5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