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消化内镜下微创手术诊疗,包括胃肠息肉、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胆石症、梗阻性黄疸,消化道出血等。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诊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
向 Ta 提问
吕富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主任医师,知名专家、研究生导师,博士;擅长各种消化道疾病的内镜检查及微创手术。发表相关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主要致力于消化系统疾病的内镜下诊断及微创介入治疗研究,擅长胰胆疾病、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及胃肠道早癌的内镜下微创治疗。
展开-
怀孕六个月便秘怎么办
怀孕六个月女性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证充足水分)、适度运动(散步、孕妇瑜伽)、建立良好排便习惯(定时排便、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心理调节(缓解紧张情绪)来缓解便秘,若便秘未改善或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一、调整饮食结构 1.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燕麦、糙米、新鲜的蔬菜(芹菜、菠菜、西兰花等)和水果(苹果、香蕉、梨等)。膳食纤维可以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例如,每天保证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蔬菜可摄入300-500克,水果100-200克。这是因为膳食纤维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能吸收水分,使粪便变得松软,易于排出。 2.保证充足水分:每天饮用足够的水,建议每天喝1500-2000毫升的水。水可以使肠道内的粪便保持湿润,利于排便。怀孕六个月的女性身体代谢加快,需要更多水分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特别是肠道的正常蠕动。 二、适度运动 1.散步:每天进行适量的散步,每次散步30分钟左右,每天可进行2-3次。散步是一种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怀孕六个月的女性身体状况相对稳定,散步可以增加腹肌和骨盆肌的收缩力,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 2.孕妇瑜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孕妇瑜伽,孕妇瑜伽中的一些体式可以帮助改善肠道功能。例如一些扭转体式等,能够刺激肠道蠕动,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幅度,避免过度劳累。 三、建立良好排便习惯 1.定时排便:每天尽量在固定的时间去排便,最好是早餐后,因为早餐后容易引起胃-结肠反射。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可以让肠道形成规律的蠕动节奏,有助于预防便秘。比如每天早上7-8点尝试去厕所排便,即使没有便意,也可以在厕所坐几分钟,培养便意。 2.排便时集中注意力:排便时不要分心,如不要看手机等,集中注意力有助于顺利排便。 四、心理调节 1.缓解紧张情绪:怀孕六个月的女性可能会因为身体的变化等因素产生紧张、焦虑情绪,而紧张焦虑可能会加重便秘。可以通过听舒缓的音乐、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研究表明,情绪紧张会影响植物神经功能,进而影响肠道蠕动,通过心理调节保持身心放松有利于肠道正常蠕动。 五、就医情况 如果通过以上方法便秘仍然没有改善,或者出现腹痛、便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但一般不轻易使用刺激性泻药等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会优先选择安全的方法来缓解便秘。
2025-10-17 12:11:59 -
做胃镜有年龄限制吗
做胃镜一般无绝对年龄限制,需综合一般人群、儿童人群、特殊病史人群、性别因素、生活方式因素、病史相关等多方面因素考量,如成年患者身体状况等允许且有相应症状可做,儿童需谨慎评估后在特定情况做,特殊病史等人群要依具体情况判断。 儿童人群:儿童做胃镜相对谨慎,但并非绝对不能做。对于儿童出现反复腹痛、呕吐、消化道出血等怀疑上消化道病变的情况,在充分评估患儿病情、身体状况以及风险获益比后可考虑进行胃镜检查。比如,当通过其他非侵入性检查无法明确病因,且病情需要时,会在有经验的儿科医生和内镜医生共同操作下进行儿童胃镜检查。不过儿童做胃镜时需要更严格把握适应证,因为儿童身体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检查过程中需要更精细的操作和密切监测。比如低龄儿童进行胃镜检查时,要特别注意麻醉风险等问题,需要由专业的麻醉团队进行麻醉管理,确保患儿安全。同时要根据儿童的体重、年龄等调整检查相关操作参数等。 特殊病史人群:对于有特殊病史的人群,如曾有严重心肺疾病患者,做胃镜前需要对心肺功能进行更详细评估,看是否能耐受胃镜检查过程中可能引起的心肺负担变化等情况。如果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检查的患者,可能需要在特殊情况下(如充分评估且必要时)在麻醉状态下进行胃镜检查,但风险相对更高,需要谨慎权衡。 性别因素:性别本身不是限制做胃镜的关键因素,但在实际操作中,会综合考虑不同性别人群可能存在的特殊疾病情况。例如女性在孕期一般不轻易做胃镜,除非是病情极其严重必须进行的情况,需要充分评估对胎儿的影响等;而男性和女性在一些常见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概率等方面可能有一定差异,但这不是决定能否做胃镜的直接年龄相关限制因素,主要还是基于个体的具体健康状况等。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大量饮酒、吸烟、饮食不规律等人群,若出现上消化道相关症状,在符合检查适应证且身体状况允许时可进行胃镜检查,年龄不是绝对限制,而是要根据其整体健康评估来决定。比如一个长期大量饮酒的50岁人群,出现上腹部不适,经评估身体一般状况可耐受,就可以进行胃镜检查排查胃部病变。 病史相关:有既往上消化道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曾经患过胃溃疡、胃炎等,在病情需要复查等情况时,会根据当前身体状况等决定是否进行胃镜检查,年龄不是唯一限制条件。例如一个60岁有多年胃溃疡病史的患者,因出现新的症状需要了解胃部当前情况,在评估身体能耐受的情况下可进行胃镜检查。
2025-10-17 12:10:19 -
幽门螺杆菌阳性是怎么回事
幽门螺杆菌是定植于胃内的革兰氏阴性菌,阳性即胃部检测到该菌,传播途径有口口和粪口传播,可引发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检测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和胃镜检查,无症状阳性需评估是否治疗,有相关胃部疾病阳性通常需根除治疗,不同年龄段人群处理有差异,儿童用药需谨慎。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 口口传播:比如共用餐具、水杯,一起进食等,幽门螺杆菌可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或水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粪口传播:幽门螺杆菌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如果污染了水源或食物,健康人接触后可能被感染。 幽门螺杆菌阳性的相关健康影响 引发胃部疾病: 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可导致胃黏膜反复出现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发病,儿童感染后也可能出现消化不良等表现。 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会破坏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保护屏障,容易引发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会有周期性上腹痛等症状,生活不规律、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群相对更易受影响。 胃癌:大量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Ⅰ类致癌因子,长期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增加胃癌发生的风险,有家族胃癌病史、长期高盐饮食等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后风险可能更高。 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检测方法 尿素呼气试验:这是一种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测方法,患者口服含有被标记的尿素的试剂,然后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尿素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来判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适用于各个年龄段人群,儿童也可以进行,相对简便无创。 胃镜检查:在进行胃镜检查时取胃黏膜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等检查,既能明确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还能观察胃部病变情况,对于一些有胃部不适怀疑有严重病变的人群适用,儿童进行胃镜检查需根据具体病情由医生评估是否必要。 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处理建议 对于无症状但幽门螺杆菌阳性的人群:如果没有明显的胃部不适症状,但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也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评估是否进行治疗,比如有胃癌家族史等情况可能需要积极治疗,一般会综合考虑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因素。 对于有相关胃部疾病的幽门螺杆菌阳性人群:如果已经患有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通常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以促进疾病的愈合和预防复发等,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在治疗药物的选择等方面可能会有一些细微差异,需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儿童用药需特别谨慎,优先选择适合儿童的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
2025-10-17 12:07:30 -
脾胃不好怎么调理 保养脾脏的最好方法
脾胃调理需饮食上规律进餐、选择易消化食物并控制饮食温度,生活中保证充足睡眠、调节情绪,适度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儿童需避生冷油腻食软烂辅食保证睡眠与户外活动,老年人饮食精细软烂增健脾食物并注意腹部保暖及按摩腹部。 一、饮食调理 1.规律进餐:每日保持固定的进餐时间,定时定量进食,例如早餐7:00-8:00、午餐11:30-12:30、晚餐18:00-19:00,维持脾胃消化节律稳定。研究显示,规律饮食可使胃肠激素分泌有序,助力消化酶正常分泌与食物消化吸收。 2.选择易消化食物:优先摄入米粥、软面条、南瓜等软烂且营养丰富的食物。以南瓜为例,其富含膳食纤维且易消化,既能促进肠道蠕动,又不会加重脾胃消化负担。避免食用油炸、坚硬及高纤维难消化的食物,如炸鸡、坚果等。 3.控制饮食温度:进食温度宜维持在20-40℃,过冷(如冰镇饮品)或过热(如烫食)食物均会损伤脾胃阳气或阴液,影响脾胃功能。过冷食物会遏阻脾胃阳气,致运化迟缓;过热食物易灼伤脾胃阴液,干扰正常消化。 二、生活习惯调整 1.保证充足睡眠:成年人每晚应确保7-8小时优质睡眠,睡眠时身体处于修复状态,脾胃亦能获调养。长期睡眠不足会打乱脾胃生物钟,影响其气血生化功能,引发脾胃虚弱相关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等。 2.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和,通过冥想、听舒缓音乐等方式舒缓情绪,避免长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医认为,忧思过度会伤及脾胃,长期精神紧张可致胃肠功能紊乱。 三、适度运动 1.选择合适运动方式: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适合脾胃不好者。散步可促进胃肠蠕动,每次进行30分钟左右,每周3-5次;太极拳通过柔和动作调节气血,对脾胃功能有调理作用。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身体无明显疲劳感为宜,避免过度运动加重脾胃负担。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群体:儿童脾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善,需避免食用生冷(如冰淇淋)、油腻(如油炸食品)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家长可制作软烂易消化的辅食调养儿童脾胃,如山药粥、小米粥等。保证儿童充足睡眠(每日10-13小时)及适度户外活动(天气适宜时每日1-2小时户外玩耍),促进脾胃健康发育。 2.老年人群体:老年人脾胃功能衰退,饮食更需精细、软烂,可适当增加山药、薏米等健脾食物摄入。生活中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影响脾胃功能,每日顺时针按摩腹部10-15分钟,促进胃肠蠕动,助于消化。
2025-10-17 12:06:25 -
吃海鲜拉稀拉水怎么办
吃海鲜后拉稀拉水,首先应停止食用海鲜、适当休息,少量多次饮淡盐水。需观察症状判断严重程度,轻度可调整饮食,中重度或有脱水等表现要及时就医。儿童、老年人、过敏体质人群有各自注意事项,若初步处理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需根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医疗干预。 一、初步判断与一般处理 吃海鲜后拉稀拉水可能是海鲜不新鲜、过敏或自身肠胃对海鲜不耐受等原因引起。首先应停止继续食用海鲜,适当休息。可以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以补充因腹泻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二、观察症状与判断严重程度 1.轻度腹泻情况:若只是单纯的拉稀拉水,每天次数不多,精神状态尚可,没有发热、剧烈腹痛等表现,可先通过调整饮食来改善。例如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给肠胃充分休息和恢复的时间。 2.中重度腹泻情况:如果腹泻频繁,每天十余次甚至更多,伴有发热、剧烈腹痛、呕吐等症状,或出现口干、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等脱水表现,应及时就医,可能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如大便常规、血常规等,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治疗。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肠胃功能相对较弱,吃海鲜后出现拉稀拉水更需重视。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如果是婴幼儿,还需注意有无尿布疹等情况。儿童腹泻时更要注意补充水分,可选择口服补液盐,按照说明书正确服用。同时,儿童的饮食调整需更加谨慎,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因腹泻导致营养不良等问题。 2.老年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吃海鲜后拉稀拉水可能更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老年人应格外注意休息,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变化。如果腹泻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其他不适,要及时就医,且在就医过程中要向医生详细告知自己的基础病史等情况。 3.过敏体质人群:本身是过敏体质的人吃海鲜后更易出现拉稀拉水等过敏相关表现。这类人群在以后的饮食中要严格避免食用海鲜,同时要了解自己的过敏原有哪些,以便更好地预防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四、进一步的医疗干预(若需要) 如果经过初步处理后症状仍无改善或进一步加重,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相应医疗干预。例如,若是细菌感染导致的腹泻,可能需要使用抗感染药物,但需严格遵医嘱;若是过敏引起的,可能会使用抗过敏药物等,但都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带来不良后果。
2025-10-17 12:02:41